新时代新股东 第5节
谷雨这番话也是有底气的,接下来的几十年,中国的建设规模将是空前的,林县老少爷们这么拼命,搞建筑绝对是一把好手,而且林县也有大量的建筑材料,铁矿煤矿都有,这个地方现在是苦,但未来还真说不准。
当然了,他也清楚,要想把这个典型树立好,自然也要有一些必要的投入,而在红旗渠一期工程建成后,他就让建筑部的同志算过二三期工程总共一千多公里的渠道,最后得出结论,哪怕国家只是需要付出炸药什么的,要想达到完成全部工程,各种炸药投资大概是几千万。
谷雨听完,当即拍板同意,原因很简单,这是一个县级项目,一个县一年也不过修一百多公里,换句话说,剩下的水渠要修十年,十年投资几千万,每年不过几百万,根本就是很少的钱,用很少的钱获得一个永远的丰碑,这个宣传投资绝对非常值,性价比非常高……
谷雨叮嘱随行的潘汉年,这一次宣传不要搞什么高大全,好的一面要说,群众长期劳作十分艰苦,肯定也有一些抱怨也要说,他看着红旗渠的方向说道,“一群有血有肉的普通人,取得了伟大的成果,那才是真正的伟大,高大全的宣传反而玷污了这群普通而崇高的人!”
潘汉年很郑重的点点头,向谷雨汇报了他的宣传思路,谷雨点点头,“你是真懂宣传的,你办事,我放心,大胆做吧!”
潘汉年心中大震,谷书记这样的话都说出口了,他还有什么好顾虑的!事实上,谷雨这一趟点名让他随从,也有给他打气的意思,他现在的日子不好过。
为了让潘汉年做好改革,他这个中宣部长是有史以来权力最大的,他是以中央文明委主任兼任中宣部长,中央文明委主任在此前是常委的兼职,除此之外,他还拿到了群团和非公有制企业党务工作的领导权,这一块原来没有明确的管辖者,但惯例是中组部在管,但却交给了他!
李强同志对党务不是很熟悉,他的精力更多的是在中央专委,而第二书记陈镜湖同志主要精力在国安委,所以党务口的相关工作实际上就是饶漱石、黎玉和潘汉年在办,潘汉年的权力之大可想而知。
潘汉年的历史有问题,本来就有一大堆人有意见,根本不同意他做中宣部长,更不要说他还有那么大的权力,而他上来之后又是大刀阔斧的改革。
现在宣传系统对地方的批评越来越尖锐,而且跨省跨行业的批评不断,搞得很多地方干部相当被动,所以对他诟病的人就更多了,谷雨带着他一起南下,就是表明对他的信任,我挺你!
这是谷雨一贯的性格,他发现哪个人符合他的需要,肯定会给予他足够的权力,而且不在乎别人的态度,也不怎么干预,可谓用人不疑到了极点。
但若是被他发现,这位同志违背了他的意图,他会先点一点,点拨不成就是敲打,敲打不成,你老,哪凉快哪待着去,没谁是不可以替代的!
不管全党上下怎么诟病潘汉年,谷雨还是会用他,老潘是文人出生,了解文坛那帮人的小心思,又搞了多年的特务,对各种阴私勾当了如指掌,政治上也很敏感,这样的人负责意识形态,意识形态才不会出问题。
谷雨通过对潘汉年的使用尝到了甜头,他已经打算未来大量使用情报机构的负责人主持意识形态工作,这不是他搞什么特务手段,而是谷雨认为他打造的新民主主义意识形态是完全说得通的,有足够说服力的,与苏联那一套充满着意识形态危机完全不同。
既然自己的道路行得通,自然就要贯彻好,让人民充分掌握并在现实中自觉应用,所以真正需要的是擅长执行的人,他并不需要那种一边帮着他做解释,一边贩卖自己私货的人,那种所谓的理论专家一边待着去,你们就算想吹捧,老子也不稀罕,更不要说借吹捧上位了,门都没有!
而善于做好意识形态执行的人,必须是精通人性的人,而且在这个中国的落后期,中国还必须对付那些西方无孔不入的渗透,情报机构的负责人自然最适合管宣传……
此举也会给情报机构的负责人提供上升的空间,一般来说情报机构的负责到了副部级,很多人就到头了,但如果转到宣传口,那空间就大了不知道多少!
宣传口部委众多,大批宣传机构改制后,又会产生一大堆正部级或者副部级企业集团,再往上甚至于常委会都有坑位,情报机构的负责人有了升迁空间,自然就不太容易闹腾,给军队同志空间,怎么也要给情报机构空间呀!
所以潘汉年不知道的是,谷雨已经给他留下了坑位,若是他成功执行了自己的宣传系统改革计划,接下来常委会的大门也会向他敞开,喜欢权力,老子给个够!
谷雨心中暗想,老子功劳这么多,又这么谨慎,不仅给情报机构坑位,还给军队系统的同志坑位,他还就不信了,谁还能打他的主意!
谷雨如此信任,潘汉年心情激动之余,又试探得向谷雨提出了一个人选,谷雨愕然,“李思明?你让一个工农出身的干部担任中宣部社会工作局局长,他能胜任?”
“李思明同志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在黄埔船坞党委书记的任上表现很好,他的很多思路很有创新性!”为了获得谷雨的认可,潘汉年继续说道,“谷书记,您还记得九大李思明同志的发言吗?他关于开拓非洲的发言不仅很有条理,而且理论上也有创新,我们这几年对非洲的援建就是按照他的设想来的!”
谷雨又想起了前些天李思明的来信,这个小伙子竟然对工业化管理模式有了不少了解,或许真得可以尝试一番,不管怎么说,都应该好好观察一下,想了想谷雨笑着说道,“我早就说过,副部级以下干部的调整,你自行决定,就算是跨部门调整也是一样!”
第8章 宣传
谷雨这么一说,李思明就较为轻松得越过了副厅局级这道门槛,而且进入到中宣部的正厅局级位置,不过接下来李思明很不好办,中宣部都是文化人,他的文化程度比较低,立足肯定有些困难。
更麻烦的是,社会工作局刚组建不久,但负责的工作却非常重要,需要统一领导全国性行业协会商会党的工作,指导混合所有制企业、乡镇企业、非公有制企业、驻外中资企业和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的党建工作,指导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等等。
目前中国境内的非公有制企业高速发展,国家需要加强党务工作,但到底怎么干谁也不清楚,非公有制企业必然存在剥削,按照革命时期的做法,党要想获得工人群众的支持,自然是想办法不断提高工人待遇,以打击国民党反动派。
但现在是建设时期,规模比较大的非公有制企业大多有国资参股,其衡量因素是利润,工人待遇提升了,甚至为此做斗争,国有资本如何保值增值,而且非公有制企业待遇提升,国企待遇要不要提升?
中央和地方现在非常强调招商引资,很多美资企业投资中国,看重的就是中国劳动力便宜,若是他们利润少了,会不会转移到其他地方?
要知道现在不仅仅是国与国在竞争,省与省,市与市,甚至县与县都在竞争,所以地方的社会工作局要想充分发挥作用,是一个很难的事情,说到底不过是二级局而已。
此前中央在出口加工区搞起了独立工会试点,就遇到了一系列反对,独立工会试点举步维艰,最后在谷雨和党内一大批同志的强硬支持下,独立工会试点得以扩大。
这时候问题就来了,独立工会和总工会怎么也不应该是上下级关系,但说是平行关系,总工会肯定不干,这个关系到现在还没有完全搞清楚呢,现在社会工作局又插了一脚。
随着社会工作局的成立,国家在形式上认可了独立工会的存在,同时就总工会与独立工会的关系进行了界定,独立工会可以接受总工会的指导,也可以选择不接受总工会的指导,具有自由权。
没有接受总工会指导的独立工会,其内部的党组织则需要接受社会工作局的指导,这种指导在内地是公开的,在香港可以公开,也可以不公开,在东南亚各国和国外则是不公开的,避免引发不必要的争论。
表面上看分得很清楚,但任何机构都有扩张权力的冲动,总工会肯定希望独立工会都接受指导,但社会工作局则恰恰相反,如此一来,矛盾就出现了,社会工作局与总工会的关系到底如何界定?
对这些困难,谷雨是知道的,但怎么解决,他事实上也不太清楚,他给出的指示是成立社会工作局,就是为了党的领导,而要想加强党的领导,成立机构仅仅是第一步,要想有存在意义,其重点就要做好服务。
既要做好职工服务,也要做好企业服务,成为党政机构与企业,与职工沟通的桥梁,同时不断选拔表现出色的党员,让他们发挥作用至于总工会和社会工作局之间可能存在的矛盾,谷雨的态度就很含糊,他成立社会工作局本身就是堵住可能的漏洞,而且存在竞争,恰恰可以加强两个部门的活力。
按照他原先的设想,中央社会工作局应该由名中宣部副部长兼任,以加强领导,如此可以与一位全国人大副主席兼任主席的总工会做做平衡,不过此时党拥有巨大的权威,此时有名望的大资本家大多是民国过来的,这些人有眼力多了,他没必要着急升格。
对这个局的人选,谷雨还没有想好,没想到潘汉年推荐了李思明,谷雨自然有些顾虑,不过他对李思明这个年青人比较有好感,又想看一看他的政治开拓能力到底怎么样,就让他在这个位置上试一试,若是不行,以后再调整呗,这个位置上做好非常难,哪怕能够中规中矩,谷雨就很满意了!
不过潘汉年却有另外一个想法,长期从事情报工作的他直觉认为社会工作局若是执行的好,能做的事情远比想象得要多,完全可以通过对群团企业的监控,加强党的控制……
按照潘汉年的理解,宣传系统除了潜移默化的宣传谷雨主义以外,还必须应对好美国的和平演变,除了宣传模式需要改进以外,也有必要组建专门的情报机构,潘汉年希望将这个情报机构就创建在社会工作局,由一位副局长负责,李思明同志作为局长可以做一做监督,并不负责具体工作。
潘汉年在革命时期还有科技情报局都有一帮子人马,但到中宣部工作后,他一个人也没调过来,这样做虽然获得了中央和谷雨同志的认可,让他顺利的转正,但也给潘汉年在中宣部的工作带来了不少问题,他不得不亲力亲为,这几年各项工作都干得相当辛苦。
潘汉年在宣传系统时间不长,几乎没多少认可的同志,而且他也不怎么相信人,这也导致他做了中宣部常务副部长几年,手里却没有多少人。
反倒是上一任中宣部长叶剑英同志,倒是从外交系统调来了一批干部,而且他天然会交际,与很多宣传口的同志关系不错,但因之而起,也因之而落,随着叶剑英同志狼狈落幕,那些与他关系不错的人,潘汉年不仅不能用,而且还必须清理掉一大批。
过去只负责监管,工作能力强的潘汉年还可以勉强支撑,但现在不行了,他改革才几个月,就遇到了一大堆困难,宣传口的同志不敢和谷雨对着干,却来了一个歪曲执行,他刚刚上任,又要进行人事调整,又要进行机构改革,他并不愿意太早太激烈的批评党政机关,而是准备做好调整好,在做一些动作。
他也请示过谷雨,得到了谷雨的认可,可执行中却完全不是那么回事,这段时间多个报纸却如同商量好的一般,不断猛烈批评地方,地方报纸之间也互相批评,这些人打着谷雨的指示,他又不能直接说不对,结果就是一月中旬的中央局扩大会议上就有不少同志批评中宣部的改革搞得太着急。
潘汉年又不是傻子,他当然明白有人给他上眼药,至于原因他也明白,这一波改革事先虽然有吹风,但动作来得太突然、太猛烈,按照公开的初步方案,报社、杂志、电台等等转成企业,并不在局限地方之后,宣传部和他们等等的关系发生了质的改变,宣传部由原来的上级领导单位变成了监管机构。
放开竞争后,原来处于头部的大报影响相对较小,但二线报纸就问题大了,比如上海《文汇报》在南方名气很大,《文汇报》跑到江南省发行,《江南日报》作为省委机关报或许挺得住,《江南晚报》扛得住吗?一旦《江南晚报》卖不动,报纸的待遇必然会降低,优秀编辑也会流失,这影响很多人。
更要命的是,报社、杂志、电台等等企业的干部变成国企工作人员,其档案材料将转到国资委,这严重影响了很多干部的前途。
比如某某省级报纸总编辑是正处级干部,过去升迁为宣传部副部长,也可以调到出版局担任局长,甚至直接调任地方担任县委书记也是可以的。
但现在变成了国资委下面的企业干部,想转到党务行政岗位当然有可能,但国资委等着转岗的干部太多了,你一个刚刚转过来的想插队怎么可能?不过是一群办报办杂志亏钱的“小知识分子”,想越过那么多大学生,谈何容易?
而本来岗位众多的宣传口,现在随着一大堆宣传机构的拆分,宣传部和其指导的各行政部门受到编办的限制,进人一下子难了许多,哪怕是调研员也一个萝卜一个坑,很多人担心一辈子就被困在某个二三流报纸了,这如何行?
更让这些宣传机构恼火的是,变成国企后,中央和省一级国资委都派人过来,董事长和负责财务的副经理直接从国资委外派,报社社长变成了总经理,总编辑变成了业务副总经理,从老大、老二,变成老二、老三,虽然级别没变,但权力大打折扣,这谁受得了!
而且就算干总经理、业务副总经理也非常不舒服,头上原来就一个婆婆,现在是两个,更麻烦的是,绝大部分宣传机构都是亏损的。
虽然方案中提到有一个过渡期,短时间内会有拨款,但拨款会逐年减少,自负盈亏的要求越来越高,董事长就是管钱的,他发现下面都是亏损,自然不买账,肯定要逼着社长、总编辑们改变思路,很多人的创作自由受到了严重影响。
而且即便如此,也不一定可以扭亏为盈,挺不过去怎么办,亏损企业自然没有奖金,待遇大打折扣,甚至可以遭遇关停并转卖,一旦被收购,不仅待遇受影响,在新单位的地位也很受影响,从旱涝保收,到朝不保夕几乎是一夜之间的事情。
如此一桩影响到宣传机构几十万人的大事,潘汉年作为宣传系统的老大,不仅不杯葛这样的改革,反而推波助澜,全力推动这样的改革,无数人恨得牙痒痒。
所以打着谷雨的指示,给他下眼药就成了必然,你不让我们好过,我们也不让你好过,大家伙还就不信了,那些地方的中央局候补委员们会买潘汉年的账。
当然也不完全如此,一些宣传干部危机感很强,看到情况不对,抢先动手把名气做起来,怎么做大名气,当然是写群众爱看的文章,批评党政干部大家都喜欢,至于宣传部的指导,在生死面前已经无关轻重了……
面对上下压力,潘汉年并没有如那些同志设想的那般退让,反而将计就计,中小报纸他可以不在意,但是大报的负责同志,他绝不能容忍,这些人不是打着谷书记的指示搞批评吧,你批评哪里,我就把你调配到当地,光批评不行呀,这些同志得跟踪继续监督呀!
但即便如此也还不够,吃了哑巴亏之后,潘汉年也意识到手里必须有人,从内部选拔那些不受欢迎,被排斥的宣传干部,同时也打算从外面调来一些干部,李思明就是他看中的外部干部,毫无背景,又是工农干部,天然与宣传口那帮“小知识分子”搞不到一块去,正是他需要的人才。
更重要的是,通过情报机构的创建,潘汉年可以把一些自己用过的人调过来,过去要避嫌,但现在再避嫌,屁股都坐不稳了,必须乘着谷书记认可的机会,进行一些调整,有一大批老牌情报人员的支持,哪怕再出现问题,潘汉年也可以迅速反应,不至于被打得措手不及。
潘汉年事实上也不喜欢搞这么大的变革,不过谷雨同志为什么赋予他那么大的权力,就是让他搞改革的,他拿到权力不干事,谷雨同志能饶了他,到时候老账新账一起算。
潘汉年甚至隐隐怀疑,谷雨同志拿下盛忠亮,就是杀鸡给猴看,盛忠亮倒霉除了老婆太作,到处托关系想进入中央局,惹毛了谷雨同志以外,也跟他在宣传部的最后几年,做事越来越“老道”有关。
这恰恰触犯了谷雨同志的逆鳞,他不喜欢很多宣传干部,一直想改革,盛忠亮不愿意干活,还和宣传干部们勾勾搭搭,到了地方担任省委书记,表现也不是很出色,不收拾他收拾谁?
所以潘汉年的想法就简单了,我根本不怕得罪人,改革的步骤越激烈越好,所以各报的声音激烈后,他的反应并不激烈,而是选择了顺水推舟,果然谷雨的态度并不反感,反而说出了“你办事,我放心”的话!
回到专列后,潘汉年找了一个时间,与谷雨面谈,当他提及此事时,谷雨相当愕然,然后又有些无奈,让情报机构的同志搞宣传,他们的第一反应就是创建监控网络,该不该做,当然该,他虽然不清楚前世如何,但可以肯定的是,中央对那些亲西方人士是有一定监控的。谷雨想了想说道,“既然你有这样的想法,我不反对,你可以做一些尝试,就叫社会工作局社会分析中心,但有一条再次重申,不得把情报工作那一套用在党内同志身上,这是铁律,你担任国办二局局长期间,我强调过,现在我再一次强调!”
“谷书记,我很清楚,我也希望您可以安排监督的同志,按照惯例,涉内情报机构需要接受中办的监督,社会工作局的相关工作是否定期向杜恒宁同志汇报?”
“老杜工作负担重,不用向他汇报了,中办调研室副主任纪武亮同志可以参与相关筹备工作,中办具体负责的同志嘛,先不着急,我想想!”
基本敲定了这件事之后,谷雨的专列继续南下,到达岳阳后,谷雨停了下来,他在湖南省委第一书记高岗陪同下,考察了正在建设中的岳阳石化的汇报。
必须承认高岗的本事不小,他虽然没有搞定岳阳钢铁,但还是搞定了岳阳石化,当然了,这也跟岳阳独特的区位优势有很大的关系,来自于海外的油轮在上海停靠后,可以转成小型油轮运到岳阳,虽然比不上沿海,但内陆地区也确实需要石化企业,放在岳阳,成本自然小了许多。
也因为这个大型炼化项目的建设,在十大前,高岗向中央请示允许他在再两年,谷雨听说后,让何孟雄同志找他谈话告诉他,虽然可以再干一段时间,但下一次调整,你只能去人大、政协了,若是不换地方,或许还可以再换一个省或者到中央部委。
高岗选择了前者,毕竟湖南作为抗战期间重点建设的工业区,拥有大批企业,地方经济比较发达,高岗舍不得,而且除了岳阳石化以外,他正在推动湖南钢铁集团的扩张,只要干好了这两个项目,他就可以光荣的退居二线……
高岗虽然有些草莽味道,前些年各种破事不少,不过到了昆仑省之后,在谷景生同志的监督下,他收敛了不少,或许是年岁大了,这几年在湖南没搞出什么事情,这也让本来想拿他当典型的谷雨多少有些吃惊,而吃惊之后,则转为了好感,看来这家伙被连续磨砺后长进了不少。
如果抛除高岗这些不足之处,高岗的优点就比较明显了,他有能力、有魄力,精明强干,也懂经济,所以谷雨最后欣然同意他在湖南再干两年的请求,准备好好观察他,若是他推动的几个项目都干得不错,谷雨准备让他在退居二线后担任某一个重大项目的协调组组长。
谷雨对大石化了解不深,只知道是一个个高高的蒸馏塔,数以百计的大罐子,还有无数管路,但有一点他是知道的,这一领域需要长期投入,才可能一步步追上美国。
所以他并不怎么着急,不过他不着急,高岗却着急,“谷书记,岳阳炼化采用的是美国成套设备,花了无数外汇,说出去都让人咂舌,就不能只进口核心部件吗?我问过了搞工业的同志,很多东西都是可以替代的!”
“你说的很不错,但成套设备的引进,会极大的节省工期,我们现在需要时间!”谷雨摇摇头说道,“而且只有成套引进了,有些东西怎么搞,心里才有数,才可以消化吸收,不断创新,这一块该花的钱还是要花的,舍不得不行呀!”
高岗又看了看这个吞噬了湖南无数资金和外汇份额的大老虎,有些感慨的说道,“投资实在太大了,咱们得赶紧消化吸收呀!”
“投资是大,但利润也高呀,每一个大炼化项目都是印钞机,现在世界石油价格不高,只要项目落成了,也就五六年时间,就可以收回成本!
等到项目落成,你们好好吃透,等扩建二期工程时,就可以有所选择的进口了,到时候就可以节省不少外汇,不过这一领域现在的进展非常快,我们这一套设备已经落伍了!
科技情报局的分析说美国人新一代炼化设备已经在德克萨斯落成,我们炼化的效率又要差一大截,这就是工业化,光有厂子还不成,还必须不断追赶,这花出去的钱跟流水一样”
说到这里,谷雨心情多少有些复杂,他既高兴,现在国际油价便宜,炼化厂赚钱,有了钱就可以投资下一代,如此就形成了正循环,中国好歹是赶上了好时候,四五期间大批石化项目落地,到了五五期间,应该离收回成本不远。
然后是七十年代世界经济的停滞时期,到时候中国的石油等即将进入到开采巅峰,到时候可以大量对外出口,赚取大量外汇,恰好可以在此前消化的欧美技术基础上,引进一批新技术,进行大规模的工业升级,到时候中国工业的竞争力就大不一样了!
但与其同时,他又有一丝丝无奈,工业越搞越觉得压力巨大,现在日子已经好过不少,但离正循环还差了不少,而电子、通讯、大飞机领域的大投资才刚刚开始,就算十年后,能不能实现正循环,也还说不准,这一世尚且如此,前世承受的压力远超过现在,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挺过来的!
在高岗的陪同下,谷雨接着考察了一汽,作为中国第一个汽车企业,国家对一汽寄予厚望,不过一汽现在的地位不仅比不上丰田,也被洛车集团赶上并超过,虽然洛车的总经理调过来担任董事长,虽然这些年也确实长进了不少,但一汽还是没有越过头顶两座大山。
而且随着中国的进一步开放,沿海的二线汽车厂为了赶超纷纷引进外资,有的是引进国外先进车型,有的是与外国车企合作,有的是直接在国内办厂,比如馬自達。
而看到汽车工业有利可图,越来越多的省份推动造车,有的是大型军工汽车转而造车,有的是省一级的机械厂造车,有的是从摩托车转向汽车厂,有的则是敲敲打打直接搞了起来,虽说这样那样汽车目前威胁不大,但这些小车却充满着活力……
某种程度上,此时中国的汽车工业有点类似以与前世的九十年代,但与九十年代不同的是,现在造车的难度真心不大,根本没有那么多要求,发动机有四缸就已经很了不得,三档自动变速箱都是顶配,排废什么的根本不在意。技术难度是不大,但竞争却大了不知道多少,这一世的谷雨并没有搞什么三大三小,而是放开竞争,有本事你们就干,但没达到一定规模,国字号银行不允许贷款,国有资本的投资和银行的贷款更倾向于那些出口能力比较强的,搞强者恒强的游戏。
这么操作下来,也逼着一汽向海外开拓,相比于丰田跑到美国和南美,洛车和一汽则更多的是在东南亚、中东和非洲,两家目前卖得还不错,不过已经遇到了一些日本车,双方水准也不是很大。
但饶斌却表达了浓浓的担心之意,日本车正在进行战后第一轮技术升级,而国内目前只有丰田第一轮技术升级比较成功,洛车、一汽、二汽还是战后的老底子,其他中小车厂有些还没有吃透新技术,所以饶斌认为国家要做些必要的推动……
谷雨听完点点头,对跟随的副总理薛暮桥同志说道,“你邀请咱们国内和九州日本的汽车专家以及主要汽车企业负责人,就汽车工业的产业升级做一番研讨,要尽快拿出行之有效的方案来”
来到湖南,自然要问一问农业,湖南的洞庭湖平原出产的粮食虽然不算特别多,但也不少,相比于北方各省现在的焦头烂额,高岗的日子要好过不少,毕竟有洞庭湖可以提供水源,长江总不至于干涸谷雨想了想问道,“若是今年大旱,你们预计能调多少粮食?”
高岗同志想了想说道,“谷书记,现在才是一月,今年的收成谁也不知道,很难给出正确的回答,不过去年我们的粮食产量还是不错的,有310亿斤,我们湖南有四千万人口,按照人均粮食350公斤的安全线计算,大概可以调拨30亿斤!”
谷雨点点头,觉得这个数字还能接受,毕竟各地还没到撑不下去的地步,第一步可能比较难熬的时刻应该是夏天,不过各地都有储备,出事的可能性不大。
在考察了湖南两天后,专列从湖南经广西,进入到日南,开始了对广南的考察,而此时赫鲁晓夫也准备启程,不过上一次去美国他可以赌一把,这一次到中国就不必要了。
中国一口气买了多架伊尔18,赫鲁晓夫觉得有必要向中国同志展示一把该机的性能,所以他选择了这架飞机,准备几次中转到达岘港。
也就在赫鲁晓夫出行之际,英国人似乎才如梦方醒,中国人竟然购买了老毛子的伊尔18,也没有扩大彗星2的引进,明显彗星2性能更好一些呀!
此时德哈维兰公司和霍克·西德利公司在英国政府的撮合下完成了合并,新公司刚刚凭借着经典的三叉戟飞机中标了BEA的新一代客机。
而要完成这一款新客机的研发,自然需要不少投入,这就需要加大彗星2的对华销售,可在这个节骨眼上,中国人大手笔购买了伊尔18,英国人自然恼火无比。
上一篇:动画传奇:从大圣归来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