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股东 第538节
陈明笑了。
“你们知道交趾的人现在怎么称呼自己吗?”他环视众人,“‘华南人’!他们学中文,用人民币,看中国电视——他们过得比我们好一百倍,我们该回归了!”
……
泰国总理差猜·春哈旺站在玉佛寺的金色回廊下,手中捧着一份驻华大使刚从北京发来的外交密电。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他轻声念出这几个字,嘴角微微上扬,身旁的财政部长低声问:“总理,这对我们意味着什么?”
差猜望向北方,晨光洒在湄南河上,映出粼粼金光,“意味着——”他微微一笑,“我们可以安心跟着中国走!”
而在金边,西哈努克亲王得意洋洋,双手合十,对着身边的儿子们说道,“这是佛祖的指示,我要去北京贺喜!”
不过在阳光,将军们的会议室里,充满着惊恐,“‘讨南羌’?!”国防部长吴瑞一把将《人民日报》摔在桌上,“中国史书里的‘南蛮’,说的不就是我们缅甸吗?!”
没人敢接话。墙上的缅甸地图虽然很大,但实际上已经很小——不仅仅山区的缅人被赶走,各个少数民族邦都扩张到平原,缅人遇到了从所未有的危机,可他们有毫无办法,北方那个庞然大物太让人恐惧了,他们要再一次南征吗?
而在克伦人的地盘,“都听清楚了!”首领吴昂杜得意洋洋的说道,“仰光那群军阀的好日子到头了,我们可以发动新一轮进攻了!”
“要不要和美国人说一声?”
“去他妈的美国人,这里是东方,中国人说了算!”
……
华盛顿的冬雨敲打着白宫椭圆形办公室的落地窗,布什总统揉着太阳穴,盯着桌上的《纽约时报》头版——"东方狂热:中国人为一块古代织锦疯狂"。
"这帮人到底在发什么疯?"他放下报纸,嗤笑一声,"都什么年代了,还在搞占星术?"
国务卿詹姆斯·贝克沉默地站在一旁,手指轻轻敲击着文件夹。窗外雨声渐密,仿佛某种不祥的预兆,"总统先生,"贝克终于开口,声音低沉,"问题不在于织锦本身。"
他推过一份文件,第一页赫然是马来亚总理马哈蒂尔的内部讲话记录:"美国人不懂。中国压了我们两千年,现在他们又回来了——带着隐形飞机、高铁和互联网,你们能24小时保护我们吗?不能?那我们就得重新考虑立场,马来亚人不想再打仗了!"
布什的眉头越皱越紧,他翻到下一页——日本首相宫泽喜一在自民党内部的闭门发言:"这不是迷信,是历史记忆。当中国强盛时,五星连珠的天象总会伴随而来。我们……必须谨慎。"
再下一页,印尼总统拉莫斯对军方将领的训话:"我们和中国只隔着爪哇海,而美国人距离我们半个地球,我们必须调整对华关系,忘记过去吧,我们不能变成墨西哥,我们需要活下去……"
布什猛地合上文件,雨点突然变得急促,像无数细小的子弹打在玻璃上,"他们在害怕什么?"他喃喃自语,"不过是一块破布!"
贝克缓缓摇头:"总统先生,您还记得去年访问上海时看到的浦东吗?"
布什的思绪突然被拉回那个黄昏——黄浦江对岸,数以百计的塔吊在暮色中如同钢铁森林,一个个大厦的钢结构以三天一层的速度拔地而起,当时陪同的中方官员笑着说:"这叫中国速度。"
而现在,那块该死的织锦出土后,整个东亚都在颤抖!
……
1991年深秋,杭州的夜风带着桂花的甜香,但今晚的西湖却不再平静。
“谷主席万岁!”
“五星出东方,谷雨救中华!”
数万群众自发聚集在湖畔,人潮从断桥一直蔓延到雷峰塔下,无数火把、手电筒的光点连成一片,映得湖面波光粼粼,宛如银河倾泻。
谷雨正坐在书房里,戴着老花镜翻阅一本科技杂志,忽然听到外面山呼海啸般的声浪。他皱了皱眉,以为是干部们又在搞什么“群众自发欢迎”的把戏,便让秘书去问问情况。
几分钟后,秘书匆匆回来,额头冒汗:“首长,省里的同志说……他们真的没组织。”
谷雨愣了一下,放下书,走到窗前。
窗外,人潮如海,红旗翻涌。
“这像什么话!”谷雨眉头紧锁,转身对警卫员道,“备车,我去见见他们。”
“首长,外面人太多了,不安全……”
“不安全?”谷雨笑了,指了指窗外,“你看看,那都是老百姓!我都活了八十多岁,什么时候怕过老百姓?”
十分钟后,当白发苍苍、身形瘦削的谷雨出现在台阶上时,整个西湖畔瞬间沸腾了!
“谷主席!谷主席!”
欢呼声震得湖水荡漾,无数双手高高举起,像是要托住夜空中那轮明月。
谷雨站在灯光下,微微眯起眼睛,他穿着一件朴素的夹克衫,背有些驼,但目光依然锐利如当年指挥千军万马时一样。
他抬起手,轻轻压了压。
人潮渐渐安静下来。
“同志们……”谷雨的声音不大,但通过扩音器传遍了整个湖畔,“我只是一个退休的老头子,做了一些微不足道的工作,不值得大家这样。”
人群中有人高喊:“没有您,哪有今天的中国!”
谷雨摇摇头,笑了:“中国是党的中国,是人民的中国。今天的成就,是党中央的领导,是全体干部群众的奋斗,是千千万万工人、农民、科学家的汗水换来的。”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每一张热切的脸庞。
“现在,‘五星出东方’,这是天佑中华,但更是人定胜天!希望大家支持党中央,支持李思明同志,团结一心,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他深吸一口气,苍老却铿锵的声音回荡在夜空:
“再创辉煌!”
新时代新股东 第426章 从一个胜利走向一个胜利
华盛顿的冬夜,白宫椭圆形办公室的壁炉燃烧着,火光映照在布什总统疲惫的脸上,他盯着电视屏幕——谷雨的身影出现在西湖畔。
八十多岁的老人站在数万群众面前,声音沙哑却坚定:“我只是做了一些微不足道的工作……希望大家支持党中央和李思明同志的领导,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一份力量。”
画面切回演播室,CNN主持人语气复杂:“中国的前领导人谷雨罕见公开露面,引发全国性热潮,分析人士认为,这进一步巩固了CP的凝聚力……”
布什关掉了电视,“我们该怎么办?”他低声问,像是在问自己,又像是在问站在一旁的基辛格。
基辛格坐在沙发上,此刻也陷入了罕见的沉默,“总统先生,”他终于开口,声音低沉,“有些国家,靠外部压力是打不垮的。”
布什皱眉:“什么意思?”
基辛格的目光落在电视黑掉的屏幕上,“中国现在的问题不在于外部,而在于内部——但目前他们的内部,比我们想象的更稳固。”他缓缓说道,“除非……”
“除非什么?”
“除非谷雨死了。”
布什一怔。
基辛格继续道:“他已经八十四岁了,身体再好,也撑不了几年。他的存在,是中国稳定的象征。一旦他离世,权力交接的缝隙,或许会给我们机会。”
布什盯着壁炉的火焰,沉默良久,“所以,你的建议是——我们什么都不做?”
“不,”基辛格摇头,“我们可以继续施压,但不再指望短期内击垮他们,现在的中国如日中天,与其硬碰硬,不如等待时机。”
他顿了顿,声音冷静得近乎残酷:“历史告诉我们,再强大的帝国,也会因时间而腐朽。我们可以等——等到谷雨死去,等到中国领导人犯错,等到他们的制度出现裂痕。”
布什深吸一口气,缓缓点头:“那就等吧。”他站起身,走向窗前,望着夜色中的华盛顿纪念碑,“但在这之前,我们需要确保苏联不会死灰复燃,中国也不能乘机扩张!”
基辛格微微一笑:“这正是我们需要做的。”
"但现在很困难!”布什拿出了一份报告,递给了基辛格,“中国第一季度GDP增速12.8%,工业用电量增长19%,铁路货运量创历史新高……"
国家安全顾问斯考克罗夫特在一旁补充,他面色凝重:"如果继续压低油价,苏联确实会失血,但中国——他们的制造业成本会进一步下降,出口竞争力将更强。"
财政部长布雷迪补充道:"更麻烦的是,油价是所有大宗商品的标杆。我们不可能在原油20美元一桶的时候,单独把铁矿石、铜矿的价格拉高。中国人会像海绵一样吸走所有廉价资源。"
布什询问,"所以我们的选择是什么?让油价回升,帮苏联续命?还是继续放任中国吞噬全球市场?"
"总统先生,为什么非要二选一?"
布什抬头:"亨利,你有更好的方案?"
"苏联的计划经济最怕的不是高价,也不是低价——而是剧烈波动,当油价一段时期30美元,隔一段时间又暴跌回15美元,然后又跳回25美元时,苏联的五年计划就会变成废纸,而没有计划的计划经济……"
基辛格露出微笑:"先生们,想象一下,莫斯科的官僚们刚按20美元油价编制完年度预算,突然发现实际收入只有12美元。
等他们手忙脚乱削减开支时,油价又反弹到28美元——这时他们的油田却因为缺乏维护而减产了,一切都乱了套,不仅苏联会乱,东欧那些卫星国也会跟着乱!”
斯考克罗夫特突然坐直了身体:"就像1973年石油危机那样?"
"不,我们可以更精密。"财政部长布雷迪反应很快,"我们可以通过期货市场、中东政策调整和战略储备释放,制造人为的油价震荡。
每次波动幅度控制在50%以内,但频率要加快!华尔街可以做多波动率,对冲基金能赚三倍于平常的利润……"
“但油价的不断波动,会影响到很多企业!”
基辛格阴狠的说道,“但损失最大的是中国、苏联,还有欧洲、日本,而美国可以给相关企业一些补贴!”
布什拍了拍手,“就这么干,我已经有了第一个目标,卡扎菲的利比亚……”
“不错的主意!”
……
"卡扎菲最近在的黎波里的演讲,各位都看了吧?"中情局局长威廉·韦伯斯特将投影仪切换到一段画面——利比亚领导人站在绿色旗帜前,挥舞着手臂咆哮:"阿拉伯民族必须团结起来,对抗西方殖民者的新阴谋!"
国防部长切尼冷笑一声:"这个疯子永远不知道什么时候该闭嘴。"
韦伯斯特敲了敲桌面:"根据线人报告,他正在秘密接触苏联军事顾问团,讨论购买最新型SS-23导弹的事宜。"
国家安全顾问斯考克罗夫特猛地抬头:"射程覆盖整个西欧?"
"不仅如此,"韦伯斯特切换幻灯片,显示出一张卫星照片,"苏联黑海舰队的三艘补给舰上周停靠利比亚,卸下了大量标有'农机配件'的木箱——我们的侦察确认是萨姆-11防空系统。"
“利比亚不是欠了苏联巨额债务不还,惹毛了苏联?怎么又好上了?”
“萨达姆被收拾后,他归还了十亿美元给苏联,又把一些项目交给中国,中苏两国都挺满意,又开始扶持他!”
布什总统轻轻摩挲着下巴:"那就行动吧!"
班加西以东200公里,昔兰尼加沙漠,夜色中,从卡塔尔驶出的三十辆中国产的丰田皮卡穿过干涸的河床,车斗里满载着崭新的冲锋枪(中国大量出口的52式步枪,仿AK-47步枪),这些武器来自一周前"意外失事"的保加利亚货机——至少官方报告是这么写的。
"美国人说话算话,"部落长老奥马尔检查着枪身序列号,满意地点点头,"比卡扎菲给我们的那些老古董强多了。"
他的儿子赛义德熟练地装上弹匣:"父亲,西方人为什么帮我们?"
老人望向的黎波里方向,眼中跳动着火光:"因为他们需要卡扎菲发疯,而我们需要他死。"
三天后,利比亚国家电视台突然中断正常节目,插播紧急新闻:东部石油重镇艾季达比耶发生武装叛乱,叛军袭击了革命委员会大楼,六名官员被当众处决。
卡扎菲在凌晨三点被卫兵叫醒。当他看到情报部长呈上的照片——奥马尔部落战士举着中国制造的52式步枪站在燃烧的油井前——这位"革命领袖"的瞳孔骤然收缩。
"立刻调第32装甲旅去东部,"他扯掉睡袍,换上那套标志性的金色镶边军装,"告诉电视台,准备直播特别讲话。"
上午九点,整个阿拉伯世界都看到了令他们毛骨悚然的画面:卡扎菲站在被毁的油井模型前,身后是巨大的反美标语。
"这是帝国主义策划的恐怖主义!"他声嘶力竭地挥舞拳头,"但利比亚人民会让侵略者明白——每滴石油都将用鲜血来换取!"
……
上一篇:动画传奇:从大圣归来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