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红楼之扶摇河山

红楼之扶摇河山 第101节

  在人手充足的前提下,在设伏的山坳垒石封路。

  又派人去附近村子大量收购灯油瓷坛,做成简易燃烧瓶,这东西在后世就因为制作简单,杀伤力独特而著称。

  等一切准备妥当,才由杨宏斌带着部分宁王亲卫,及贾雨村准备的府衙押解囚犯轮换文书,将那伙东瀛浪人诓骗出营造工地。

  其中虽遇到个非常熟悉应天府衙内务的黄有安,但好在杨宏斌沉稳老练,手上的应天府文书又丝毫没错,倒是有惊无险。

  ……

  过去的一夜,对宁王行在中每一个人,都是如此漫长。

  宁王得了贾琮的回报,终于找到那些东瀛浪人的下落,不禁欣喜若狂,对于贾琮的机敏多谋,愈发叹服。

  自己那份上谕要求让贾琮暂代宁王行在参赞,是他到金陵后做的最明智的决定。

  但是要毕其功于一役,其中的风险却是不小的。

  因为龙潭港一案,金陵卫所及水监司、锦衣卫等都多少有些牵扯,为防止意外,都不能动用他们的人手。

  只能依靠宁王训练的三十名火枪手,三十余名宁王亲卫,十余个府衙弓手,及看护营造现场的总旗刘海及手下部分兵丁。

  看起来似乎人手不少,但是面对五十余名战力极强的东瀛浪人,其中风险难以预测。

  当初龙潭港血战,这些东瀛浪人杀了百余卫所官兵,都可以全身而退,可见其骁勇血悍。

  直到下午时分,宁王看到贾琮和杨宏斌,一脸疲惫的安然返回,才彻底松了一口气。

  杨宏斌道:“启禀王爷,此次在大慈恩寺北侧山坳设伏,我方阵亡四人,毙杀东瀛浪人四十七人,生擒五人,无一逃脱。

  承事郎武略出众,还亲斩了浪人头目。”

  宁王神情振奋道:“无支用金陵卫所一兵一卒,单靠着我们自己这些人手,能有如此战果,实在难得,本王定会上谕为你们请功!”

  又笑道:“都知道承事郎是个读书种子,没想到还有这等武略,不仅能指挥得当,还能手刃凶顽,了不得。”

  几人又闲话了几句,又请来贾雨村安抚了几句,让他重新回府衙坐镇,只是应天府参与石槽窝子一事的其他人员,依旧拘在宁王行在。

  这也是贾琮向宁王提议的,要将石槽窝子发现大批尸体的消息,进一步封锁。

  东瀛浪人半路截杀应天府衙役和囚犯,必定是有人提供信息,而这人熟悉府衙之事,其背后又有什么牵连,谁也不清楚。

  所以要防止走漏消息,以免节外生枝,只好把这些人先拘着。

  又将生擒的五个活口,押入应天府大牢,为避免锦衣卫牢狱汪恩被杀之事,宁王不仅严令贾雨村共担其责。

  更让贾琮和杨宏斌,带着凑足三十人的火枪手,入驻应天府以防不测,同时连夜审讯人犯。

  当晚,应天府大牢中灯火亮了一夜。

  那四名被生擒的浪人被分开审讯了半夜。

  这些浪人虽然凶悍好杀,但府衙大狱中自有老道刑讯老手,没用多少功夫自然就问出口供。

  根据浪人的口供,他们表面上是大内氏商船船员,暗地里是受人招惹的东瀛浪人武士,不仅为幕后之人做贩卖洋货生意。

  甚至还勾连在一起,做些杀人越货的勾当,然后以大内氏商船的名义,运回金陵宁波福州等地倾销谋利。

  但招募他们的幕后之人,只有他们的头目知晓,不过那人在栖霞山因想袭杀贾琮,被贾琮一刀重创,之后又被乱枪打死。

  当时东瀛浪人的大内氏商船和浅川氏商船,同时进入金陵龙潭港,浅川氏商船通过一位大周通译,贿赂了市舶司镇守太监汪恩。

  使是市舶司提前放行浅川氏商船入港,而将大内氏商船扣押在港内,那些浪人一贯桀骜不驯,那里肯吃亏,结果引起两船争执,继而酿成火拼。

  因浅川氏商船上都是普通的东瀛商人和船员,与以拼斗厮杀为业的东瀛浪人相比,双方武力实在悬殊。

  一番拼斗之下,浅川氏商船上三十余人全部被杀,守卫港口的兵卒及一位卫所千户也在混乱中被杀。

  之后金陵卫所派出官兵围剿,却被他们冲破包围逃入金陵城区,屠杀平民,酿成大祸。

  但是根据浪人的口供,在他们与官军对峙时,并不存在另外一伙浪人,更不可能乘机掠走货物的情况。

  那到底是谁,乘乱抢走了这批价值二十万贯的货物,驾船逃遁,并让水监司官兵搜寻无果?

  直到贾琮和杨宏斌,审讯了那位叫黄有安的浪人同伙,事情的真相才被揭晓,也或许这还不是全部的真相。

  当贾琮将黄有安等人的供词急送宁王行在后,宁王又急调二十名亲卫,知会过知府贾雨村后,应天府大牢立刻被加强了戒备。

  大牢所有人员严查出入,宁王亲卫亲自守护黄有安及四名浪人俘虏,连应天府大牢的狱卒都无法靠近。

  甚至参与审讯的两个刑讯高手,都被拘在大牢中,禁止离开。

  第二天一早,鉴于事关重大,一封关于龙潭港大案审讯侦缉结果的奏章,以八百里快报急送神京。

  只是要等到皇帝颁下回旨,最快也要七八日后了,只怕什么事都耽搁了。

  与此同时,贾琮和两名宁王亲卫,带着宁王金印书信,直奔扬州巡盐御史衙门。

第150章 扬州见如海

  金陵丰乐坊,那所不起眼的三进宅院中。

  午后温煦的阳光照进书房,博物架上的古玩玉器反射着莹润的光,案上的铜鼎中燃着昂贵的鹅梨香,沁人心脾。

  气度俨然的中年人端坐在书案后,细品了一盏新泡的香茶,一个年轻人神情恭谨的站在下首。

  “大人,我们在府衙的眼线上报,昨日贾琮和大理寺评事杨宏斌,押了几个囚犯入应天府大狱,且都蒙着头套,难辨面目。

  没过多久,应天府大狱便加强戒备,严禁人员进出,宁王还派了大批亲卫守卫大狱,我们的人也打探不到里面的消息,形状十分诡异。

  今儿一早,我们安排在宁王行在附近的探子,发现贾琮带了两名宁王亲卫,从朝阳门出城,不知去向。”

  中年人眉头一皱,放下茶盅,在屋里来回走了几步,问道:“他们把那些浪人安排在了哪里。”

  那青年人回道:“栖霞山大慈恩寺营造工地。”

  “最近宁王像是开了窍,突然就查到了周素卿,让我们不得不除掉汪恩,如今又不知拿住了什么人,将府衙大狱守得如此森严。

  这动作是越来越大了,不能不防,盯着水监司的动静,只要有合适的船只,就让他们送东瀛人出海躲避风头。”

  “还有,听说敬轩的夫人和女儿去了姑苏省亲,必要的时候,派人关照一下……。”

  ……

  扬州,自春秋吴王夫差筑城,距今已二千余年。

  大周立国以来,扬州成为两淮盐业专买之地,南北货贸枢纽之所,盐税收入几乎与粮赋相等。

  十里扬州,物富人丰,市盈珠玑,富庶繁盛不下于金陵。

  太祖称制之初,两淮巡盐御史初为临时派遣,流官形制。

  到大周洪宣年间,随着两淮、两浙、长芦等产盐重地,盐事发达,盐税收入日重,几占国朝赋税十之三二。

  而贩卖私盐之举日益猖獗,私盐贩卖暴利极高,私盐贩子为谋取暴利,常不惜铤而走险,杀官造反之事都时有发生。

  朝廷为强化地方盐政,护保赋税源头,便把巡盐御史转为定职,坐镇当地主持盐政。

  两淮、两浙、长芦等地各设巡盐御史一名,主管盐税收缴、监督盐商专卖、纠察私盐贩卖、管理盐政官吏。

  大周的巡盐御史,虽有御史之名,但并不是单从都察院选拔,而是六部之中才绩出众者都可遴选。

  且转任巡盐御史后仍按原有品级,所以历来各地巡盐御史,既有五品衔的中官,也有二品衔大员。

  但不管品级大小,手中权柄却是一样的。

  两淮之地,乃天下盐务第一要址,两淮盐税更是大周赋税一个扼要源头。

  因此,两淮巡盐御史在当地官场地位超然,说是位高权重,也是半点不过。

  两淮巡盐御史林如海,曾是名震天下的探花郎,任两淮巡盐御史多年,在两淮之地官声威望甚高。

  宁王之所以派贾琮来见林如海,就是因为林如海是他的姑父。

  自从应天府大狱中审讯出一番原委,其中牵扯甚广,金陵卫所、卫所水监司、锦衣卫等都疑窦不明。

  金陵城内危机暗藏,幕后之人如得知应天府大狱中关押何人,说不得会走而挺险,就凭宁王手中一百亲卫,又做得来什么事。

  贾琮深知其中厉害,一路上不敢稍有迟缓,从清早出发,马不停蹄。

  一直到夜幕深沉之时,手持圣旨与宁王令牌,叫开城门,率领两名亲兵冲入扬州城。

  ……

  两淮巡盐司衙门。

  虽然已夜深,后衙书房中灯火通明,林如海还在批阅这两日积下的公文。

  这时家仆来报,门外有神京荣国府长房子贾琮求见。

  林如海听了一惊,怎么是他,为何会这个时辰突然到访。

  这几年女儿的书信中常会提到她这位表哥,称他诗书俱佳,超于常人,为人更是聪颖温厚,是贾门最出色的子弟。

  自己女儿自小灵秀聪慧,满腹诗文,向来都是眼高于顶,目下无尘,倒是很少见她这样说一个人好话。

  二内兄存周膝下那位衔玉而诞的公子,名叫宝玉,听说也是个极出色的,自己女儿信中就从没提过,更不用说如此溢美之词。

  月前又传来消息,这少年中了雍州院试案首,还被皇帝特封了八品官身,也果然是个出众的,自己女儿倒是有几分眼光。

  这些日子又听来往金陵的同僚说起,他的这位姻亲晚辈,如今奉了皇命,在金陵大慈恩寺为宪孝皇太后抄经祈福。

  林如海久经宦海,见多了风浪,知道贾琮自金陵赶来,深夜求见,必有要事,连忙让家人把人请到正堂相见。

  不一会就见家仆带一少年进来,虽一脸风尘仆仆,但身姿玉立,气如芝兰,相貌俊美英睿,令人见之难忘,果然是少见的一表人才。

  他突然想起女儿那些溢美之词,单看这少年相貌就已是世间少有了。

  贾琮对这位出身五世列侯之家,贵勋子弟中罕见的探花郎闻名已久,见他三十多岁年纪,儒雅清俊,风度翩然,仪表十分出众。

  想想也是正常,不然怎么生出黛玉这样出众的女儿。

  “贾琮见过林姑父,深夜到访,还请姑父海涵。”

  林如海笑道:“这位就是琮哥儿吧,玉儿书信中倒是常提到你这位表哥,早就听说琮哥儿是贾家最出色的弟子,果然不俗。”

  贾琮也笑道:“林妹妹聪慧灵秀,满腹才情,在家姊妹里也是极好的,前几年林妹妹还抄了本姑父的读书札记相赠。

  对贾琮学业科考帮助极大,虽以前未曾得见林姑父,但林姑父对我实有纸书之恩。”

  林如海笑道:“原来还有这么一个缘故,倒是没听玉儿提过,那札记是玉儿带了北上的,能给琮哥儿一些借鉴,那是再好不过了。”

  贾琮又说道:“此次贾琮深夜到访,是奉了宁王之命,有金陵大事向姑父求助!”

  林如海听贾琮话题骤转,言语中透着紧急,也是脸色一正,贾琮会深夜到访,他早就猜到必不寻常,只是不知他说到底是什么大事。

  贾琮从随身包袱中取出明黄卷轴圣旨一件,蜡封塑印书信一份。

首节 上一节 101/27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北宋:我成了赵佶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