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红楼之扶摇河山

红楼之扶摇河山 第55节

  每次难得回府,都会来自己房里陪自己说话,他身上穿的鞋袜,也都是迎春一针一线做的,她别的帮不上这弟弟,只能做做这些小事。

  迎春问道:“你这一大早不伺候你们姑娘,怎么就来了,是有什么事吗?”

  侍书说道:“是我们姑娘让我来说一声,昨老爷打发小厮去了书院,让三爷回来给老太太贺寿,琮三爷今天就能回府。”

  迎春喜道:“那敢情好,我也有几个月没见到琮弟了,上次就传话说要进院试,也不知道他考学怎样了。”

  ……

  侍书从迎春屋里出来,刚回到探春房里,便见自己姑娘在整理书案上的宣纸。

  “侍书,我上月写的那幅行路难放在那里。”

  “放在书架子三层的画匣子里了,姑娘这会子找这些字干嘛?”

  “今天三哥就要回府,我把写的得意的找出来,让三哥给看看。”

  侍书见自己姑娘眉眼含笑,心情看起来很是不错,定是琮三爷今日回来的缘故。

  自东路院那会子开始,自己姑娘就和这位堂哥哥投契,倒是比对自己同父的宝二爷还更亲近些。

  这几年探春出落得更加英媚俊俏,削肩细腰,身似扶柳,少女的身姿已显婀娜,爽利窈窕风姿初显。

  这两年贾琮每次回府,总是被探春拉去指点书法,有闲就临摹贾琮自制的书帖,自娱自乐,居然能临摹到七八分神似。

  她不像迎春的柔顺寡言,也不像黛玉的灵透内敛。

  只她和贾琮这个堂兄之间最落落大方,又志趣相投,在一起时话也最多。

  每次贾琮回来,她总会找出自己最近的得意之作,等着他来评鉴一番。

  ……

  黛玉房中,紫鹃见自己姑娘又取出几天前琮三爷托人带来的信,这封信自己姑娘不知看了多少遍了。

  每次看的时候,还在书架上翻书去看,心中不禁好奇。

  又见黛玉将那份信工整的抄了一遍,还把那份原稿在妆匣里放好。

  这时宝玉进来,头戴束发嵌宝紫金冠,穿一身月白穿花银纹剑袖,束着丝攒花结长穗宫绦,依旧是那副富贵公子模样。

  看到黛玉正在案上翻书,笑着问道:“妹妹这么用功,这又是在看什么新书,拿来我也瞧瞧。”

  自从那年宝玉砸玉将黛玉气的吐血,后来好长一段时间黛玉都不跟宝玉说话。

  累的大脸宝常去黛玉房里央求告饶,毕竟是从小一起长大的表兄妹,过了许久两人才开始有了话说。

  这两年林妹妹也长大了,生得一天比一天标致,仙容玉姿,不可方物,贾母更是对她宝贝得不得了。

  园中出众的姐妹虽多,但在宝玉心里,全天下的精粹灵秀都到了林妹妹身上,再没有比林妹妹更可心的了。

  但是这两年,宝玉明显感到林妹妹和以前不一样了,对自己也没小时候那样亲切,总是显着疏离。

  自己去她房里说话时,妹妹总是忙着看书,两个聊不上几句就撂在那里。

  只有和姊妹们在一起时,林妹妹的话才多一些,言语晏晏的恢复成往日情状。

  这让宝玉十分愁闷,但那次气的林妹妹吐血后,他再也不敢在她面前乱发脾气。

  实在是有怨无处申,常常独自惆怅一番。

  不过后来王夫人知道后,却觉得不是坏事,还说了宝玉几次,如今家里姊妹都大了,也要规矩些,不能像小时那样了。

  大脸宝照例又伤春悲秋一场,但也无奈的只能这样。

  ……

  宝玉见黛玉桌上一张宣纸写了满满的字。

  好奇的上前读道:“君子之于学,贵有其质而必尽其道也。盖质非威重,所学必不能固也。然道或未尽,亦岂能有成哉……。”

  看着有些眼熟,却想不起出处在那里。

  这两年他统共才去了不到十次国子监,大学倒是背全过一次,过段时间又忘记了一半,

  贾政虽对他严加管教,但破锣难响,收效甚微。

  宝玉见黛玉手中拿着一本论语集注在仔细阅读,脸色就有些发僵。

  林妹妹如今是怎么了,这样仙子般的人物,该读些簪花诵雪的诗词才是,怎么也读这等污浊的功名正书。

  心中有些郁郁,只觉得茫茫天地,知己遥遥,一时愣愣的站在一边。

  但凡他能用心些读书,也不会如此草包,就能看出黛玉纸上写的是一篇取题论语的八股文。

  两年过去,宝玉依然故我,除了多学了些女儿家精致的伤春悲秋,其他一概不懂。

  黛玉见宝玉站在自己身边,像是又有些癔症的形状,心里便有些发憷。

  “宝玉,我累了,要休息一会儿,你先去其他姊妹那里玩一会儿。“

  见宝玉有些失魂落魄的走了,黛玉才松了一口气,却并没有去休息,依旧看手中的那本论语集注。

  一旁的紫鹃有些好奇,问道:“琮三爷这封信姑娘不知看了多少遍了,还抄了出来,这上面到底写了些什么啊?”

  黛玉微笑道:“琮三哥这封信里写的是他院试时作的八股。”

  紫鹃听的稀罕,三爷也是奇怪,给姑娘送信,不写别的,单送自己考学的文章,姑娘也不怕闷,还看得挺有兴致。

  紫鹃笑道:“姑娘学问那么大,看了三爷写的文章,好是不好,这次能考上功名吗?”

  “我小时也读过四书,虽没有琮三哥那么精通,不过我看过不少爹爹写的时文,这几日又细细读了论语集注。

  两厢对照起来,三哥这篇文章写得很不错的,取一个秀才的功名必定是可以的!”

  紫鹃见自己姑娘说话时眼睛晶亮亮的,神情透着股得意,倒像是她自己考上秀才一般。

  紫鹃这两年细心旁观,那年姑娘呕血,并不单单是宝二爷气她,而是宝二爷的话触到了姑娘的心事。

  从那个时候开始,姑娘就丢了心,或许之前就是了,只是姑娘自己都不知道。

第82章 书道美名扬(求收藏,求追读!)

  贾琮八月初二回府。

  此时贾母的寿宴已开席两天。

  贾家是大周顶级勋贵,贾母又是超品国夫人,贾家自开国以来荣华不绝,在四王八公中的位置举足轻重。

  王公贵戚、朝堂同僚、军中旧属、神京八房、金陵十二房、王史薛等姻亲家族都要来人贺寿。

  七月下旬,礼部便奉旨,钦赐荣国太夫人金玉如意一柄,彩缎四端,金玉杯各四件,帑银五百两。

  至此之后,在朝在野各家故旧亲朋,送礼者便络绎不绝。

  因来客太多,恐筵宴排设不开,贾政、贾赦、贾琏等人议定,寿宴自八月初一至八月初三。

  宁荣两处,齐开筵宴。宁国府中单请官客,荣国府中单请堂客。

  八月初一,请皇亲、驸马、四王、八公、各阁府督镇及诰命亲眷等;

  八月初二,请诸官长及诰命、神京亲近友好及妇眷、王史薛各家老亲、金陵十二房亲友及堂客;

  八月初三,才是贾赦贾政给老太太合开的寿宴,宁府贾珍贾蓉所开寿宴。

  这之后还有赖大林之孝等家下管事人等共凑之寿宴等,不再赘述。

  ……

  贾琮刚到贾府,在清芷斋卸下行装,还没来得及去见迎春等园中姊妹。

  便和宝玉一起被贾政叫了去宁国府待客,另外还带了詹光、程日兴、胡斯来、单聘仁等清客一起帮衬。

  贾琮一路走来,只见两府中俱悬灯结彩,屏开鸾凤,褥设芙蓉。

  笙萧鼓乐之音,通衢越巷。

  今日宁国府宴请的官客,其中有些便是贾赦、贾政、贾珍等人的部堂同僚及上官。

  虽然贾赦贾珍之流是不座堂的富贵官,但同部堂的同僚人情平时还是要经营的。

  其中工部四司的四位郎中居然悉到场,从官职上贾政是从五品的员外郎,这四位郎中是正五品,都算是贾政的上官。

  四位本部堂的上官到贺,也算给足了贾政的面子,自然让他喜出望外,殷勤招呼。

  贾政在工部的官职虽不高,但他是荣国公嫡子,出身门第显赫,又按着宫中的授意,住进敕造荣国府的荣禧堂,身份不俗。

  再加上贾政这人素来与人为善,平庸度日,在工部也没什么往上爬的野心,因此在衙门中人缘极佳。

  他官职不高,但背后宁荣国公府的底蕴人脉可是丰厚无比,说不定那天还要用到人家呢。

  所以工部的同僚和上官,都愿意给这个出身显赫的老好人面子。

  贾家国夫人大寿,这些老官油子岂有不上门露脸庆贺的。

  就连工部侍郎李德康,人虽没到,却让其他同僚带来了贺礼,还特地向贾政求一副贾琮的书法。

  李德康老于世故,心思缜密,那四部郎中毕竟之比贾政高了半级,在同僚平官之列,上门贺寿并不突兀。

  但李德康贵为工部侍郎,又是下一任工部大司空的热门人选,身份敏感。

  一个侍郎上门给一个员外郎之母贺寿,那就有附势国公豪门之嫌,御史的弹劾第二天便会出现。

  所以他礼到人不到,又拿出一个求贾琮书法的由头,别人便再挑不出半点毛病。

  ……

  李德康之所以能拿贾琮的书法作伐,那是因为这两年贾琮的字名声大振。

  原因是不知怎么的,太上皇珍藏贾琮那副心经书法的事,渐渐别人传扬出去。

  不少人追根溯源,发现当年嘉顺亲王邀请贾琮参加楠溪文会,就是看重他出色的书法。

  而文宗柳衍修在和故旧聚会时,也曾无意中对贾琮的书法推崇备至。

  这些信息慢慢汇集在一起,让贾琮的字在这两年身价倍增。

  当初萧劲东在贾琮微末之时,得了他四幅书法,后来被他以百两高价卖出去两幅。

  等他明白过来时,已后悔不及,于是对剩下的那两幅书法视同拱璧,放在文翰街的店里做镇店之物。

  据说爱好书法之人到店观摩的不可胜数,让萧劲东店里的生意凭空好了三四成。

  贾政觉得带贾琮这个文名早著的侄儿出去待客,实在是件与有荣焉的事情。

  他有些后悔没早两日让他回府,不然在王公贵戚面前岂不是一件体面,不过也不好扰乱了他在书院的学业。

首节 上一节 55/27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北宋:我成了赵佶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