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红楼之扶摇河山

红楼之扶摇河山 第56节

  当年贾赦让贾琮写字送人,被贾琮当着外人的面打脸。

  不过对一向宽厚待己的贾政,他可不会怎么做。

  当下便上前谦逊一番,这两年他在青山书院,接触的教谕和山长无不是士林鸿儒,熏陶之下,待人接物也有恢弘气象。

  与一旁心里鄙视国贼禄鬼之腐臭,外面应对却又束手局促的宝玉,完全是两幅景象。

  这一幕让贾政对贾琮的待人气度愈发满意,对宝玉畏首畏尾更生出怒意嫌弃。

  那边贾珍听说,贾琮要给工部侍郎留字,早让人备了上好的笔墨纸砚上来,贾琮便当堂写了。

  其实贾政刚进来时,众人已经注意到他身后的贾琮。

  这两年,贾琮已从一个瘦弱的贾门庶子,长成一个俊秀英雅的如玉少年。

  他跟着贾政一进入宁国正堂,在场的人几乎都不约而同,先注意到这个俊美无双、风仪出众的少年。

  一贯色如春晓之花的宝玉,站在贾琮身边不仅无法夺其势,反而有些黯然失色。

  当工部四司的郎中们,知道眼前这位姿容极其出众的少年,居然就是近年蜚声神都书坛的新书体始创者。

  眼中都露出惊骇的神情,这少年才多大年纪,就有如此出众的书道修为,这份天份禀赋当真是万中无一了。

  贾琮曾听说贾政说过,这位工部侍郎曾对自己那首卜算子甚为赞赏,当下就将那词写了一遍,让工部的几个郎中代为转交。

  这两年贾琮在洛沧山读书,书法之道也没落下,每天都会都会雷打不动的磨炼笔力。

  书法比起两年前更加凝练老辣,已经渐渐臻至大成。

  今日在宁国府赴宴的堂客,很大部分都是京中各部堂的官员,几乎清一色科举出身,像贾政这样恩荫为官的只是极少数。

  这些人十年寒窗出身,都是目光如炬的识货之人,贾琮一幅书罢,立即引得满堂赞誉。

  工部的都水清吏司郎中丘清远也是酷爱书法之人,更是赞不绝口。

  说道:“存周啊,你们贾家眼看这就要出一位书法宗师了,可喜可贺!

  你我这样的一生劳碌,博得些许功名利禄,最终不过是过眼云烟,百年后还有谁会记得。

  但令侄书道风流,却可以流芳百世而不朽!

  贾家不亏是钟鸣鼎食之族,气运福泽非比寻常,竟出这等卓绝的子弟,真是叫我等好生羡慕啊。”

  贾政见了这场景,听了同僚这等褒奖之言,整个人都乐得有些晕乎乎的。

  看着风姿卓绝的贾琮,满眼都是赞赏和喜爱,琮哥儿这才多大年纪,就能如此,真是……叫人艳羡啊。

  一旁的贾赦,看到这一幕,心中满腔愤怒。

第83章 有眼不识珠(求收藏,求追读!)

  一旁的贾赦,看到这一幕,心中满腔愤怒。

  这孽障当年死都不愿给自己写字,如果不是这样,今日这些体面岂不是自己的。

  如今却白白便宜了二房,这个忤逆短命的畜生!

  不过那年他因涉及巫蛊之事,被宗人府传去关了几天,差点连爵位都丢了,至今还心有余悸。

  事后他重金请玄天宫主持道人到东路院设坛祈福,那道人还给他卜了一卦。

  提醒他府上有冲斗之相,劝他万事温和,以免妄自招尤,生难测之祸。

  贾赦自己心中度量,这府上除了贾琮这个畜生,还有谁是命硬犯冲的。

  再想想前后发生的事,心中也有些害怕,只觉那道人好有本事,竟算到了真章。

  本来还想等自己缓过这阵,再拿贾琮发作,他就是躲到西府,那又怎样,自己还是他的老子。

  听了那道人的谶语,这才作罢,免得被那小子克死。

  这也是贾琮在洛苍山安静读书几年,贾赦一直没对他生事的原因。

  ……

  一旁的贾珍笑道:“以前就听说琮兄弟写的一手好字,今儿才算见了真章。

  我听二老爷说,这两年琮兄弟在青山书院书也读的极好,上月刚参加过院试,眼看就要进学,真是少年了得啊,哈哈。”

  贾珍这番话似乎有些刻意大声,搞得堂中宾客都向这边看过来。

  他身为族长,多少要些外面的体面,外面那些烂舌头的,常编排贾家儿孙庸碌无用,他听了总不服气,虽然自己也是荒淫奢靡的德行。

  如今有了贾琮这样的族兄弟,自然要拿出来显摆洗刷一下。

  贾琮目光忍不住打量了下贾珍,前几年他被拘在东路院,还真没怎么见过,这个以荒淫无耻著称的宁府之主。

  “珍大哥少见了,今日怎么不见蓉哥儿出来。”

  贾珍脸上露出丝尴尬羞愤,转眼又收敛了神情,有些不自在的说道:“蓉哥儿这几日身体不适,都在卧床养病。”

  贾琮想起那晚在春华楼看到的场景,心想那骁骑营校尉那要命一脚可踢得不轻,这样都不卧床就见鬼了。

  贾政带着宝玉和贾琮,和堂中各桌的宾客寒暄问候过,自己要在席中陪客,便让贾琮和宝玉先回西府。

  可那都水清吏司郎中丘清远却爱极乐贾琮的书法,硬是拉着他留下,讨论书道。

  贾政脸上得意笑着,对宝玉挥了挥手,让他独自回西府。

  宝玉被一帮蠹虫禄鬼包围,早就有些难以忍耐,见贾政放他走,便一溜烟似的跑了。

  ……

  荣庆堂。

  今日宁国府宴请官客,荣国府宴请的是官客女眷。

  前面吃过了席面,一些王公官员诰命及亲友眷属都纷纷告辞。

  最后只留下些关系最近的世家老亲,被贾母请到荣庆堂话家常。

  堂中除了王夫人、王熙凤等荣国当家主妇外。

  王子腾夫人张氏、保龄侯夫人陈氏、忠靖侯夫人李氏、以及贾家神京各房的几位主妇都在座。

  满堂珠翠,香风熏人。

  上首出摆着一卧榻,引枕、靠背、脚踏俱全。

  贾母今日待了半天的客,已有些困乏,好在身边的都是至亲的眷属,也不会太拘谨。

  自己便歪在榻上,卧榻前还摆着一只矮凳,矮凳上坐个十一二岁的女孩,身材苗条,姿容秀丽,一头黑发乌亮如漆。

  一屋子人相互闲聊着,这时宝玉进来,见了矮凳上的女孩,叫了声云妹妹,又被贾母搂在怀里,问他去东府待客的事。

  席上保龄侯夫人陈氏打趣问宝玉,老太太做寿,哥儿可送了什么稀罕的寿礼。

  座中的各家贵妇都知道老太太最疼爱宝玉,都一起凑趣说着好话,将堂中气氛烘托的欢快喜庆,贾母更是乐得合不拢嘴。

  让鸳鸯把宝玉和园中姊妹们送的贺礼拿上来,给各位太太们瞧个稀罕。

  不一会儿见鸳鸯带着几个丫头各自捧着寿礼出来。

  其中黛玉送了一个青玉福寿献瑞小香炉。

  迎春做了件蓝靛底花云翅抹额,上面缀着玛瑙珠和绿松珠,既清雅又华贵。

  探春送的是件黑貂皮缝制的暖脖,在灯光下乌亮亮的,很是醒目。

  宝玉送的是件手掌高的羊脂白玉滴水观音,玉光莹润,很是不凡,其实是王夫人帮他备的,他只是拿出来讨贾母一个欢心。

  贾兰、贾环、惜春年岁尚小,还送不得寿礼。

  而最后一份礼物却是一个素白的乌木卷轴,和前面几件精巧华贵的礼物相比,显得十分素净低调。

  贾母好奇问道:“这件是何物,是那个送的。”

  鸳鸯答道:“这是琮三爷自己写的一幅佛经,来贺老太太的寿。

  因为他要跟二老爷去东府待客,没得空亲自过来,刚才让晴雯送来的。”

  贾琮倒不是连亲自送到荣庆堂的功夫也没有,原由其实连鸳鸯心里都清楚。

  琮三爷出去读书前,老太太就免了他的孝道礼数,从那时起琮三爷就不好再进荣庆堂。

  这几年他在府上时间极少,所以当初那话头,老太太也一直没由头改口,一直就这么支棱着。

  琮三爷也是个硬气人,总是要些体面的,自然不会自己闯荣庆堂送寿礼,免得自己寻不自在。

  让晴雯送来,也算全了礼数了。

  贾母听说是贾琮送的寿礼,也就没有说话。

  倒是在座的王子腾夫人张氏突然问道:“你说的可是大老爷的次子琮哥儿。”

  鸳鸯回道:“正是琮三爷。”

  张氏哂然一笑道:“老太太的孙子孙女据我看,大都是孝顺的,你就见送的这些寿礼,又精致又贴心。

  只这琮哥儿有些失礼了,写了一张纸就当寿礼来送,这对老太太可实在有些不敬了。”

  贾母看了那素白的卷轴一眼,也皱了皱眉头,既怪贾琮送的礼古怪,又觉得那张氏有些多事,有些话何必当众去说。

  王夫人有些惊讶的看着张氏,前几日他倒是和这嫂子说了些贾琮的事。

  不外乎是说他的出身一般,老爷对他有些过于看重,那小子又是好读书的,宝玉因此受了老爷发落等话,言语中也流露了些忌惮。

  没想到这张氏听了这些话就入了心。

  王夫人知道自己这嫂子眼窝子本就有些浅,如今自己兄长做了京营节度使,这嫂子心中迷了尺度,做派就有些张扬了。

  王夫人心里对贾琮虽有些防备,但还没到需要她这嫂子帮她出头的地步。

  她倒是搞笑,自己剃头挑子一头热起来。

第84章 寿礼何轻贱(求收藏,求追读!)

  自己嫂子刚才那些话不冷不热,到老太太耳朵里可不中听。

  自己孙子老太太可以自己不待见,却不愿外人拿来说嘴,来削她自己的体面。

  可自己那嫂子根本就没回过味来,居然还在继续叨叨:

  “虽说他出身不好,但我们这样的人家,出身还是其次,孝道懂礼才是最重要的。

首节 上一节 56/27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北宋:我成了赵佶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