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义非唐 第798节
消息传至河阴,李漼不断催促王铎率军南下,王铎也只能继续想办法筹措钱粮。
朝廷失地的后果,便是原本还在因为刘继隆与朝廷和解而观望的许多藩镇开始坐大。
初七日,原王仙芝降将,亳州牙将毕师铎驱逐陈州刺史,自称亳州防御使,投靠黄巢。
黄巢遣李罕之率军迎毕师铎,授予其陈州刺史、防御使官职。
毕师铎降而复叛的举动,使得李漼震怒,但眼下比起此事,更值得他震怒的事情在邓州发生了起来。
“窸窸窣窣……”
邓州南阳县,当甲片声在街道上作响,手持忠武军令旗的兵卒正在破门搜查,县内百姓哀嚎不断。
与此同时,南阳县衙内的气氛也十分严峻。
“秦都将,莫要自误!”
衙门正堂内,被绳子束缚的刘瞻正在劝解眼前之人。
但见县衙主位坐着一名二十七八岁的年轻都将,而他身旁的案几上则是摆着几颗血淋淋的脑袋。
“自误?”
年轻都将起身,走近刘瞻后跋扈道:“某秦宗权就不知道什么叫做自误,眼下朝廷连钱粮都调拨不得,黄巢此等贼寇都能攻陷都城,继续执迷不悟才是自误!”
他回头看向桌上那几颗首级,忍不住道:“他们的死怪不得某,要怪就怪他们蠢!”
“今日过后,邓州属某,至于刘相公你……”
秦宗权身子不动,缓缓转动头颅,用余光看向刘瞻:“某不会杀您,但这忠武军必须由某做主!”
他话音落下,不等刘瞻反应,当即便开口道:“来人,送刘相公出城南下!”
“遵命!!”左右牙兵闻言上前,架着刘瞻便要向外走去。
刘瞻见状还在劝解:“朝廷数十万大军还在,汝莫要自误,眼下认错还有机会……”
刘瞻的声音随着他被带走,渐渐消失在了南阳县衙中。
左右将领上前对秦宗权作揖:“都将,我们如今该如何?”
“该如何?”秦宗权侧目看向两人,忍不住道:
“刘瞻匹夫不会用兵,当初若是某指挥兵马,如何会阵殁那么多弟兄?”
“眼下既然已经决定将其驱逐,自然是占据邓州,待价而沽。”
左右将领闻言对视,很快猜到了秦宗权的心思,于是连忙作揖道:“既然如此,某等愿奉都将为留后!”
“好!”秦宗权闻言点头,挺直身板对四周牙兵作揖:“承蒙诸位看得起,某定不会如老匹夫那般轻视诸位。”
“不论朝廷与黄巢何等态度,谁出价高,我等便跟从谁。”
“只要蒙下弟兄钱帛,即便是天子老儿,也得把他拖下金台来!”
“好!!”
秦宗权的话,果然赢得了四周忠武军的叫好声。
他们被围南阳数月,被逼的吃革带,吃冷饭,而今好不容易解围,结果半月以来,朝廷没有任何表示,心中早就积怨。
如今秦宗权率领他们驱逐刘瞻,便是他们发泄心中不满的手段。
若是唐廷不知好歹,他们便投黄贼而去,谁给的东西多,他们就帮谁干活。
反正忠武镇除许州外,其余两州都被黄贼、毕师铎所占,他们也不怕会被报复。
想到这里,秦宗权也表态道:“某现在就手书一封,让黄巢与毕师铎交还你我亲眷。”
“若是他们不愿,某便带众位弟兄向东攻打,且看他如何是我忠武军对手!”
秦宗权话音再度落下,又赢得赞美声一片,使得他也渐渐飘飘然了起来。
在他们叫嚣之时,随着刘瞻南逃进入襄州,秦宗权驱逐刘瞻,率领忠武军作乱,裹挟山南东道兵卒割据邓州的消息便传开了。
与此同时,身处岳州的高骈,此刻却站在昔日黄巢站过的岳阳楼上,眺望楼外的八百里洞庭湖水。
王重任站在他身后,恭恭敬敬的将俞公楚派人送来的手书内容读出。
当高骈得知朝廷需要自己让出岭西和江西三州,并且还要自己起运钱粮的时候,高骈眉头微皱,侧目看向王重任。
王重任感受到他的目光,也不由开口道:“高王,朝廷倒是好大口气,眼下局势糜烂如此,不试图稳住您,竟然还要削减您麾下兵马,也难怪天子昔日愚蠢,竟然逼反刘牧之。”
高骈微微颔首,显然十分认可王重任这番话。
“高王,要不然我们……”
王重任眼见高骈赞许自己说的这些话,不由得想要更进一步,但却被高骈眼神制止。
“眼下不是时候,吾听闻天子身体虚弱,调养数月而不成。”
“若是吾忤逆旨意,即便朝廷腾不出手来,可汝莫不是忘了刘牧之?”
王重任不由紧张,他自然不会忘记刘继隆,只是如今他们仅在黔中道与刘继隆交锋,刘继隆想攻入黔中道,也并非那么容易。
“高王,我军在黔中道修筑多处关隘,许多关隘易守难攻,即便刘继隆想要借题发挥,恐怕也很难取得成功,有何可惧?”
“万一他借道呢?”高骈反问王重任,这倒是把王重任问住了。
如果刘继隆借道江陵,直接进攻湖南,那他们刚刚到手的湖南便要丢失了。
“湘中稻田丰稔,故此湖南不可失。”
高骈走向观景廊,远眺洞庭湖,继而说道:“湖南人口百万,又有数百万亩稻田,必然是我军未来二三年粮仓。”
“朝廷要粮食,那便起运几万石给他们。”
“眼下当务之急,是将湘水以西的那些蛮獠荡除,等待秋收后操练兵马。”
“至于岭西和江西三州,交出去也无妨,其中兵马换为新卒便可。”
“是!”王重任仍旧不甘,却没有任何办法。
高骈虽然没了去年的锐气,但谈吐却更加沉稳了。
“听闻邓州、陈州等处都有都将起兵作乱,吾倒是想看看,刘继隆会不会借题发挥……”
他目光看向那波光粼粼的洞庭湖,似乎在猜想刘继隆眼下准备如何。
不过他猜的也没错,刘继隆自从得知秦宗权作乱后,便有了东出的想法。
在秦宗权还试图待价而沽的时候,斛斯光已经在商州聚集起了两万兵马,而长安的刘继隆则是要等待唐廷反应。
“咕咕咕……”
长安外城简陋之上,飞鸟咕咕叫唤,汉军兵卒来回巡视,而这其中,与兵卒们背道相驰的几道身影格外显眼。
“殿下,何必在乎唐廷看法,直接出兵夺下邓州便是。”
“没错殿下,夺下邓州,我军便能随时南下收复襄阳,夺取秭归与夷陵了。”
身穿官袍的马懿、王建二人先后开口,倒是高进达听后摇头,解释道:
“如今毕竟与朝廷和解,且关西大旱,百姓疾苦,我军钱粮大多用于赈灾,若是无视朝廷,直接出兵,难免再生事端。”
他的声音传播开来,使得走在前面的刘继隆不由看向城外。
城外是成片的建筑,但从护城河那下降的水位可以看出,此时的关中,正在饱受大旱侵蚀。
“受灾百姓数量可曾有增长……”
刘继隆开口询问,高进达皱眉道:“不下四十四万,有三个县基本绝收,户部已经调遣粮食运往当地常平仓,以此保障三县粮价平稳过渡。”
“当地百姓今年没有收成,故此三省六部官员商议,决定自即日起在三县招募工人,修葺官道,城墙、府衙等等。”
“若是能稳住粮价,保障每户有一人上工,便可渡过今年,熬到明年夏收去。”
高进达说完,刘继隆满意颔首,觉得这件事做的不错,同时询问道:“近来有多少富户东去?”
“仅二十四家,衙门赎买田亩一万六千余亩,尽皆低价买入,耗钱帛八万六千有余。”
高进达回应着,随即又解释道:“自市面出现《杂讽》类的诗歌以来,许多世家富户都知晓了关东混乱,虽不愿意在我军治下守规矩,但却更不想东去受难。”
“他们倒是好算盘。”刘继隆轻哼。
他对于这群世家富户很看不上眼,却又不得不暂时安抚他们。
妥协久了,刘继隆便愈发想要东出,但又不得不考虑局面。
人事可改,但天灾不可改。
若非这场旱灾,他起码能占据河东,而不是与大唐和解。
如今有了机会,他自然不会错过。
“邓州那边盯紧,等前线粮草运送差不多,告诉斛斯光立即出兵。”
刘继隆不准备理会唐廷,反正邓州原本就在他计划内。
夺下邓州,不仅能安置些许党项人,也能安置陇东的一些灾民。
更重要的是这些百姓前往邓州后,可以轻松复垦土地,将汉军的补给推进数百里。
“殿下,这会不会……”
高进达有些保守,刘继隆却头也不回的打断道:“眼下正确安置灾民的地方,邓州有耕田百万亩,水文充足,不趁此时占据,难不成留给黄巢?”
“是……”高进达眼见刘继隆铁了心,当即也不再劝阻,只是安静与刘继隆走完了这段城墙。
当他们走到明德门的时候,刘继隆停下脚步,往城外的南市看去。
但见城门外是延绵数里的建筑群,重新规划过后,那横七竖八的集市,沿街铺子都在叫卖,已然拆除了坊墙。
这是刘继隆改变坊市制度的第一步,拆除坊墙,按照门铺经营产业来收取商税。
如今盐铁茶酒等物都是官营,每年提供的税收就不下七十万贯,加上各城商铺的商税,刘继隆预估今年直接收取的钱税就不下百万。
若是算上陇右开采的金银铜矿,直接获取的铜钱还将更多。
“今年的田税,降低到三成。”
刘继隆忽然开口,这让高进达错愕道:“殿下,今年是灾年,若是还要减税,恐怕岁入不多……”
“不会。”刘继隆摇头道:“我军新得川南十余州,纵使关内道与关中受灾,赋税也不会降低太多。”
“三成赋税,本就不低,只是朝廷收的太多,这才显示我们收税较少。”
“只是我们不能与朝廷比差,理应向好去比才是,比差只会越比越差。”
上一篇:三国:氪金变强?开局攻略甄家!
下一篇:太平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