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义非唐 第953节
“这是此次讨平北方诸镇,论功行赏的名录,令人送往洛阳,起草圣旨吧。”
“是!”曹茂起身应下,继而亲自带着起居注郎写好的几份敕令走出了小院。
半刻钟后,数队快马疾驰离开河阴县,往洛阳、代北、幽州赶去。
不过两日时间,刘继隆的这份文册便送抵了洛阳。
“噼里啪啦……”
当庆贺新年的爆竹声齐齐作响,自河阴而来的快马也疾驰进入洛阳城内。
乾符三年的洛阳相比较几个月前,似乎更显几分富庶。
正月的薄雪覆盖了整个洛阳,若在以往的冬季,伊水以南的平民区百姓,基本都是穿着塞入柳絮的麻衣。
时至如今,哪怕是这些普通的百姓,却也能穿上一身价值三百枚钱的羊毛褐,可见刘继隆以工代赈的政令,利惠了多少平头百姓。
只是人始终是不知足的,昨日身穿柳絮麻衣时,便期盼穿上羊毛褐。
待到今日穿上羊毛褐时,便期待明日能穿上羊绒袄,后日能穿上鹅绒袍了。
“今年这天倒是比去年冷了些。”
南衙政事堂内,高进达呼出一口雾气,伸出有些僵硬的手在铜炉边上放了几个呼吸后再收回。
前来处理政务的陆龟蒙见状,不由得看向政事堂内官吏:“为何不为火墙多放柴火?”
“已经放到最多了……”
两名郎中开口回复,高进达则是摇摇头道;“这政务堂太大,火墙还是不行,明年开春后让人弄个火炕便好了。”
在他这么说后,陆龟蒙便不好再说什么,而此时堂外也响起了急促的脚步声。
高进达抬头看去,但见张延晖拿着几份敕令与文册前来,连忙起身迎接。
“高相,这是殿下前日发出的敕令。”
张延晖呈上敕令,高进达则是接过后再重新坐下,仔细翻阅起来。
一刻钟后,高进达这才舒缓了口气,伸出手揉了揉自己的眼睛,只觉得有些模糊。
“殿下准备先对北边用兵,但好在规模倒也不算大,主要是将河南地的党项诸部迁徙打散到河南,授予他们头人及其子嗣官职来安置。”
“若是他们不愿意,恐怕会发三道骑兵围剿,需得动用数万民夫协助才行。”
“此外,这文册是讨平诸镇后论功行赏的册封文册,只是苦了张郎君了。”
高进达高兴笑着抚须看向张延晖,陆龟蒙也好奇看向他。
张延晖则是有些迷糊,毕竟他没敢私下翻看敕令和文册,只能询问道:“敢问高相,下官是得了什么官职?”
高进达见状笑着翻开文册,找到张延晖那页后说道:“以朝议大夫、太子中舍人张延晖仕蔡州刺史。”
“蔡州?”陆龟蒙愣了下,随后才反应过来高进达为什么说苦了张延晖了。
蔡州曾经也是河南道大州,可经过秦宗权的祸害后,蔡州人口仅存不到三万。
如今虽说恢复了数年太平,人口却依旧不过七万余口,降级成了下州。
若是放在平常,这倒也没有什么,但如今朝廷南征在即,蔡州也是战争前线。
刘继隆此举,显然是准备让张延晖去好好治理蔡州,保障从蔡州经过的军队军需,以此来磨砺他。
要知道,张延晖如今不过十七,却已经成了正四品下的蔡州刺史。
哪怕日后刘继隆不再拔擢,张延晖也能在四十岁前,轻松执宰南衙。
这种待遇,不免让陆龟蒙及政事堂内许多官员露出羡慕之色。
哪怕众人知道张延晖此行并不轻松,却依旧羡慕,毕竟能得到回报的苦累,并不值得害怕。
“下官明悟了。”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如今的张延晖经过刘继隆、高进达等人的熏陶,早已非三年前那个“吴下阿蒙”。
刘继隆对他的栽培,他自然是清楚的,心中更是崇拜且感激。
“你不日便要前往蔡州,便放你一旬休假,回去好好休息准备吧。”
高进达的声音将张延晖拉回现实,张延晖反应过来后,连忙对高进达作揖:“多谢高相。”
“下去吧。”高进达笑呵呵的示意张延晖退下,末了不忘道:“回去后记得代老夫向敦煌王问好。”
“下官告退。”张延晖还没有从消息中走出,便晕乎乎的离开了政事堂。
瞧着他离去,高进达则是笑着继续低下头,继而缓缓收起笑容。
陆龟蒙见他脸色变幻,不由道:“高相,可是有何不妥?”
“嗯……”高进达点了点头,伸出手将册封文册拿起来后叹气道:
“殿下此次拔擢了不少后进的将领,恐怕会引起不少人的不满。”
陆龟蒙闻言骤然闭上嘴,堂内其他官吏也尽皆如此。
毕竟能让高进达如此头疼的,也只有陇右的那群人了。
这些日子,洛阳看上去没什么变化,可私底下官员们的矛盾却不少。
几日前,甚至有陇右出身的官员和关东的官员大打出手。
这个时代的官员可都是能掌握君子六艺的存在,双方出手的后果便是两人尽皆负伤,一个需要卧床半月,另一个需要卧床两个月。
若非高进达出现及时,恐怕最后甚至会从两个人的争斗,变成两派官员的群架。
官员亲自动手互殴,何其可笑的场景,却实实在在发生在了南衙诸衙门中,可见洛阳城内派系矛盾有多激烈。
这还是刘继隆不在洛阳,若是刘继隆在洛阳,陇右和关西其余诸道的官员估计气焰更盛。
“孤阳不长,孤阴不生,殿下自有其道理。”
陆龟蒙憋了半天才憋出这么句话,高进达听后摇了摇头,苦笑几声后才道:
“近来老夫双眼模糊,恐怕用不了几年便要失明了。”
“这南衙的差事,老夫恐怕也操持不了几年了,只希望在失明前能看到殿下更进一步吧。”
高进达叹了口气,陆龟蒙则是张了张嘴。
尽管他觉得高进达的能力并不出众,但高进达最大的魅力并非是这点,而是对于所有官员都一视同仁。
在这点上,譬如崔恕、韩正可、陈瑛等人都做不到,而李商隐又不愿意称相,因此便是陆龟蒙在听到高进达如此说后,也不免担忧起了日后的朝堂。
“好了,你退下吧。”
高进达似乎觉得自己说的有些多了,摆摆手示意陆龟蒙退下。
“下官告退……”
陆龟蒙见状躬身行礼,恭敬后退离开了政事堂,而高进达则是耗费半个时辰将文册内容写入奏表之中,带着奏表前去宫廷并找到了身为皇帝的李佾。
自从发生过韦昭度的那件事情后,李佾是洛阳城也不敢出了,只敢在宫廷玩闹,甚至还需要时刻小心四周的女官和奴婢。
高进达找上他时,他正在玄武城的花园里练习射箭,而练习的对象则是他令人从城外抓来的各种野鹿、野鸡。
“臣同平章事高进达,参见陛下……”
“高相请起,可是汉王有敕令传来?”
高进达躬身行礼作揖,正在射箭的李佾听到熟悉的声音,连忙丢下弓箭,笑呵呵上前将高进达搀扶起来。
他的这番姿态,着实不像一个帝王该有的姿态,但对于他来说,似乎只有这种姿态,才能让他感觉到安全。
“北方战事也平定近两个月了,如今新年开泰,倒是适合表功诸将。”
“这是汉王殿下令人送往南衙的奏表,请陛下过目……”
李佾可以说刘继隆派发敕令,但高进达却不能那么说,而是改称为奏表。
李佾也不在乎这些,只是拿起奏表,看也不看的就从身旁宦官手中接过朱笔圈红,写下“依奏”二字。
对于这些奏表,李佾向来是不看的,以此避免旁人以为他有什么别样的心思。
“高相还有事情吗?”
李佾批复过后,热切询问高进达,高进达则是恭敬作揖道:“近来同昌殿下奏表求见陛下,陛下以为如何?”
高进达既然开口,李佾自然知晓他的想法,无非就是表达一个态度,那就是刘继隆对他并无恶意。
“阿姐要来,朕自然是高兴的。”
李佾笑着回应,但高兴的并非是能见到李梅灵,而是高兴于刘继隆对他的态度。
自刘继隆止步河阴县后,他便有些忐忑,总觉得十分煎熬。
他现在最希望的就是群臣劝进刘继隆,然后刘继隆即位过后,给他一个痛快。
不管是要流放他,还是要杀了他,亦或者以二王三恪的待遇来安置他,只要是个结果就行。
等待结果的过程于他而言,无疑是最为煎熬的。
如今刘继隆表态,那就说明短期内他是安全的,也就不用如此煎熬了。
“高相,朕想要前往长安祭祀祖宗,朝廷是否还有钱粮能筹备前往?”
李佾得知刘继隆态度后,当即便提出了要前往长安的想法。
高进达听后微微皱眉,李佾的心也提到了嗓子眼。
他倒也不准备做什么,只是觉得这洛阳着实压抑极了,且他提出前往北都、南都都不妥,唯有被刘继隆经营多年的长安似乎较为稳妥,故此才特意开口询问。
“此事,恐怕得容臣询问汉王殿下,才能给陛下答复。”
“自然、自然……”
见高进达如此,李佾便知道此事成了大半,继而松了口气。
“既是如此,那臣告退。”
“高相慢走。”
二人客套一番,随后便见高进达离开了玄武城,留下了心情大好的李佾继续射箭。
在高进达离开后不久,便有快马往河阴而去。
与此同时,得到休假的张延晖也返回了郡王府,见到了坐在中堂内养神的张议潮。
“二耶耶!”
上一篇:三国:氪金变强?开局攻略甄家!
下一篇:太平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