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归义非唐

归义非唐 第954节

  见到张议潮,张延晖便直接称呼为耶耶,靠近后直接将自己刚刚所得所知的事情说了出来。

  在他看来,自家耶耶如此人物,指点自己治理一个小小的蔡州,应该没有什么难度。

  不曾想在他开口过后,张议潮却缓缓睁开眼睛,摇头道:“此事只有汝自己能帮汝自己。”

  尽管此刻的他老态尽显,可眼神却依旧锐利。

  若是不知他身体之人,恐怕还以为他在韬光养晦,身子依旧健朗。

  事实上,张议潮在去年入夏时,便已经因为天气过于燥热而差点出事。

  若非刘继隆昔年敕令,让朝廷每年都有给郡王府调冰的冰块来降温,张议潮恐怕都撑不过去年夏季。

  如今的他虽然渐渐好转,但整个人的精神却大不如前,听觉也有些退化。

  正因如此,张延晖还以为自家二耶耶又听错了,立马大声重复了一遍,结果张议潮却道:

  “老夫还没有聋,此事只能由汝亲自操办。”

  “额……”张延晖有几分尴尬,随后询问道:“某又该如何操办?”

  “嗯、去蔡州前去河阴走一趟,谈谈你和郡主的婚事。”

  张议潮才开口,张延晖便语塞了,他确实没想过他和刘继隆长女刘雉的婚事。

  不是他看不上刘雉,只是因为刘雉确实太小了,如今不过七岁。

  “牧之暂不想嫁女,却不是你不提的理由,知否?”

  张议潮开口说着,同时伸出手中的木杖,敲了敲旁边的箱子。

  “箱子里有汝阿耶派人送来的山丹茶叶,将此物作礼送去。”

  “啊?”张延晖错愕,忍不住道:“耶耶,山丹的茶叶也不算是好茶,不如送您马厩中的两匹良马如何?”

  “混厮……”张议潮虽然身体变差了,可脑子却十分清醒,用木杖轻轻碰了碰张延晖后,这才笑骂道:

  “汝可知,山丹的茶树都是昔年牧之亲自带兵卒扩种的,茶叶好不好不重要,谁种出的才重要。”

  “某却是不知。”张延晖有些尴尬,后知后觉才想起了自家老丈人曾经驻守山丹的事情了。

  “什么时候去?”

  “十日后便出发。”

  张议潮开口询问,张延晖也恭恭敬敬的回答着。

  得到答案,张议潮点了点头,摆摆手示意他离开。

  只是等张延晖快要走出中堂的时候,张议潮却开口道:“当完差,早些回来!”

  “诶!”张延晖不假思索的应下,随后走出了中堂,脚步声渐远。

  可即便如此,堂内的张议潮却满脸笑容。

  他所期待的不是张延晖日后的回归,而是张延晖回归代表的结果。

  若张延晖重回洛阳,那就代表刘继隆收复南方,天下一统了。

  “牧之啊、快些吧……”

第502章 南下路上

  “噼里啪啦……”

  “宵禁……解!!”

  “咚、咚、咚、咚……”

  乾符三年正月十五,当暮色初临,百姓本该早早回家,躲避宵禁的时候,爆竹声却在城内此起彼伏传出。

  哪怕刚刚经历多年战乱,民生疲敝,但郑州治下着这小小的河阴城内却还是点亮了无数灯笼。

  鼓楼的鼓声在不断作响,无数吃过晚饭的百姓纷纷涌上街头,尽量穿上了自己最为干净的衣裳,以此来迎接每年唯一解除宵禁的节日。

  “社火、起!!”

  当头戴各种羽毛的社伯开始打锣,十余名壮丁立马抬起社火,面前出现十余名打着灯笼的垂髫小儿,身后则是出现踩着高跷,奏乐舞蹈的伶人。

  随着社伯迈腿,整支上百人的队伍开始走街串巷,而那些在街巷两侧围观的百姓也纷纷看着这热闹场景,举着手中早早准备好的火把。

  这些火把以竹篾捆扎麻秆或芦苇而成,浸牛羊油脂,一点即燃。

  当社火经过,这些百姓纷纷将手中火把伸向社火,火把点燃后便跟随社火队伍开始前进。

  数万人的运动在这河阴县城内展开,没有长安、洛阳、成都那些大城市的各种杂技表演和五彩缤纷的花灯,更没有那些高达一二十丈的灯楼。

  在这里,有的只是百姓们脸上激动的神情,只有不断燃烧的社火和火把,还有无数百姓疾走时的欢呼声和伶人队伍的锣鼓声。

  社火队伍仿佛是一条长龙,不断在河阴城内穿梭,每经过一处街巷就有数十上百人举着火把以社火引燃,随后加入其中。

  空气中弥漫着烟火气,仿佛要驱散所有疾病、灾害和苦难,使得整座城池都焕然一新。

  “咚、咚、咚……”

  三丈高的鼓楼上,刘继隆望着那条不断穿梭街巷的火龙,眼底隐隐冒着火光。

  在满是木质建筑的这个时代,这样的行为危险吗?那是自然的。

  可百姓们却并不会因为这种事情危险而放弃这种行为,至少在他们看来,这是提振河阴城内百姓民心,让百姓对未来更有向往,更有奔头的最佳做法。

  过去压抑了一年的情绪,仿佛在解除宵禁的这几日被百姓完全释放出来。

  这样的释放,使得百姓心中的积怨得到平息,使得县城治安更为安定。

  其实此时的他们很贫穷,甚至许多人从正旦新春到如今,连一口肉都不曾吃过。

  饶是如此,在社火的指引下,他们却在疾走和呜吼呐喊中愈发畅快。

  这样的快乐和满足,是吃几口、几十口肉都无法代替的。

  “都准备好了吗?”

  刘继隆背对着众人,在他身后的曹茂及河阴县众多官员纷纷作揖。

  “殿下放心,肉条都已经准备好了,只等殿下祭祀社火,便能发给百姓。”

  河阴县令小心翼翼地开口,将自己的安排告诉了刘继隆。

  刘继闻言微微颔首,随后远眺远方即将变黑天色,继续又将注意力放到了河阴城内的百姓身上。

  社火的队伍,在他眼底绕着河阴城的各条街巷都穿梭了一遍,从正街开始,至横街结束。

  最后社火被抬往了县衙,数千人的队伍也齐齐向着县衙聚集而去。

  每户只出一人,开道的孩童不算其中,故此才将随行人数控制在四千人内。

  “殿下,我们该出发去县衙了。”

  河阴县令小心开口,刘继隆闻言收回心神,爽朗笑道:“走!”

  在他的示意下,河阴县令带路走下鼓楼,而此刻街道上百姓数不胜数,汉军提前清理出街道,守在两侧护卫刘继隆安全前进。

  百姓们伸出头朝他看去,但见他从远处走来,身旁跟随十余名平日里难以见到的官员。

  “那便是汉王?”

  “这汉王,某为何有些熟悉?”

  “对对对!他是住在临河坊的那位出众郎君!”

  “那位竟是汉王殿下?”

  两个月来,刘继隆时常出没河阴各处,河阴百姓早就记住了他这么个出众的存在。

  如今再见,却得知他是那闻名天下的汉王,自然骚动起来。

  迎着他们的目光,刘继隆继续向着县衙靠近,而随着他愈发向县衙靠近,见到他的百姓也就越来越多,骚动的范围也越来越大。

  当刘继隆来到县衙外的时候,此处的街道上已经被汉军将士列阵隔绝为两块。

  高举火把的百姓惊讶于刘继隆便是当今汉王,而刘继隆则是走到了县衙门口摆好的社火面前。

  “请汉王殿下请神……”

  当祭祀开始,刘继隆面不改色的走出队伍,来到社火面前。

  这时,十二名七八岁的孩童跟随走出,头戴木质彩绘的兽面面具,列阵围绕社火。

  几名吏员将一面鼓端到了刘继隆面前摆放好,随后递给刘继隆两支鼓槌。

  待刘继隆接过,五十名头戴各类彩绘面具的乐师继而走出,兵卒将乐器尽数拉了出来。

  当所有准备好后,刘继隆开始慢慢敲击小鼓,但见鼓声开始作响,十二名孩童便开始动了起来,五十名乐师也纷纷开始奏乐。

  他们按照刘继隆的鼓点进行奏乐,而戴着兽面面具的孩童们则是按照十二地支方位跑位,配合鼓点做吞、撕、踏等动作。

  “社公社母莫嗔,听我曲歌喧喧;今朝酌酒烧钱,但愿牛羊满圈……”

  “呜吼!呜吼!呜吼……”

  随着刘继隆开口唱出祭词,整个祭祀也进入了高潮,外围的举着社火点燃火把的壮丁纷纷开始捶胸顿足,口喊“呜吼”。

  数百字的祭词唱完,曹茂连忙端着木盘上前,左右还有持着长戈与木盾的兵卒。

  木盘上摆有铜制的金黄色四目面具,刘继隆放下鼓槌将面具戴起,随后便从兵卒手中接过了长戈与描绘兽面的木盾。

  曹茂接替刘继隆,持鼓槌开始有节奏敲打起来,而刘继隆则是戴上面具后左手持盾,右手持戈,动作夸张的开始舞蹈起来。

  “芟柞伊始,泽雨其濛;千耦其耘,徂隰徂畛……”

  面具下,刘继隆声音沉着,整个人在社火与四周火把照耀下显得高大且具有神性。

  那些举着火把的壮丁见到刘继隆轻轻松松的将长戈舞动,纷纷激动地加大“呜吼”声。

  数千人捶胸顿足,高呼呜吼,听得人不知为何,热血沸腾。

  随着时间推移,刘继隆手持长戈木盾,足足舞乐了半个多时辰还不见休息,这更是令四周百姓都觉得所谓汉王,乃天命承授者。

  社火主祀舞长戈木盾,哪怕是训练有素的,也不过只能舞乐两刻钟。

  哪怕是那些上了年纪,足有七八十岁的老者,也没见过有人能超过三刻钟。

  如今刘继隆轻轻松松便舞乐半个时辰,且看上去依旧体力充沛的样子,这如何让人不震惊。

  百姓都认为他是得到了上天的相助,这才能做到毫不疲倦的舞动干戈。

首节 上一节 954/98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氪金变强?开局攻略甄家!

下一篇:太平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