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兵圣 第222节
不少人惊叹一声。
那可是前元的首都,后来前明推翻了前元,前元遗部逃回和林,奈何内斗不断沦为了废墟,后来大周建立,吸取土木堡的教训,死磕瓦剌鞑靼,彻底消灭了两部,乃至于有了他们胡部。
其实胡部来源复杂,有极北之地的,有从西域迁来,还有大量关内汉人逃入的,不过被大周统一称为胡人,于是变成了胡部。
胡部先天性不足,各自为战,不是没有人想过统一大漠,实在是力有未逮。
没想到多年来不怎么出声的欧彦虎走到了最前面,竟然抵达了和林,真要是让他办成了,他将会是大漠实力最强的台吉,他自封的可汗也将变得有分量。
巴尔特想了又想,主动说道:“可惜欧彦虎可汗北征,无力支援我们,那王将军毫无信用,阴谋杀害单于,我们群龙无首,对付不了他,只能委曲求全。”
这句话实际上是向乌恩表达态度,乌恩虽然年轻,的确很聪明,抓住了重点,心里也有了底,安抚道:“巴尔特台吉不用着急,父汗会理解各位的苦衷,等父汗凯旋而归,到时候必定重开盟会,为各位做主,共讨大周。”
巴尔特毫不犹豫的说道:“那我等着可汗回来。”
乌恩脸上露出笑容。
虽然知道巴特尔并不真诚,这些墙头草,谁的实力强,他们就投靠谁,目前需要稳住他们,只要不让他们彻底倒向大周,才是大板升急需的。
父汗需要时间,自己要做的是为父汗争取时间。
等父汗大胜归来,没有了单于的单于诸部,接下来很容易投靠父汗,父汗可以轻而易举的拿下整个单于部,至于那周军将领所做的一切,乌恩看起来只觉得儿戏。
真以为杀死了单于,单于部就归他了?
想学自己的父亲,他还嫩着呢。
乌恩一脸骄傲。
父汗阴谋杀死莫必胜,前提是足足等待了二十年,做足了准备,一直等看到机会才动手,他一个小小的王信,凭什么和父汗比?
竟然也学起父汗阴谋害人,实在是玷污了父汗的行为。
乌恩一直为父汗的“神来之笔”,轻而易举的消灭莫必胜而骄傲,结果王信也来了这一招,很多投奔到大板升的胡人在骂王信不守信用。
这些骂王信的言论,乌恩不想阻止,可不阻止,又很容易令人联想到自己父汗的行为。
——
朝廷发军饷,是官员来养军;经商养军,本质上是商人养军。
王信一直不想多事,奈何官员不给力,既然官员不给力,那就只能找商人了。
“周记的背后已经打探清楚了,原来是兵部侍郎李源。”
王信回到大同,并没有第一时间去拜见张文锦,而是去了周记商号东家的大院,虽然不如京城贾府的大气辉煌,但也是炮楼角楼一应俱全。
“周东家和李源什么关系?”王信问道。
陶升笑道:“说来也是缘分,当初李源还未高中时,家里十分落魄,靠着周家的资助才能读书。”
原来如此。
王信点了点头,明白了两家的关系,本质上还是利益关系。
陶升是通译,官位不高,权力不大,又是大同的地头蛇,所以王信找到了此人,陶升亲眼看到过王信的本事,如何会拒绝,热情的帮忙。
王信带着亲卫,在陶升的陪同下,来到周家大院。
周家大院的周东家叫做周世明,昨日收到王信要登门拜访的消息,虽然猜到是什么事,但人家都找上门,上门就是客,因此周世明一早就在家里等待。
听到管家的通传,周世明连忙带着府里人出去迎接。
王信主动拱手笑道:“周东家,不速之客冒昧前来,还请恕罪。”
“不敢,不敢。”
没有见面的时候,周世明可以不理会王信,如今当面,周世明不敢失去礼数,非常的客气,请王信先走。
一番寒暄,进入了周家大院,王信倒是好奇,四处看看有没有挂着红灯笼。
房屋的布局和建筑风格,倒是有几分相似,不过还真没有看到高高挂起的红灯笼,可能是自己来的地方不对,这里是大厅,又不是姨娘太太们住的地方。
收回了好奇心,王信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见气氛差不多了,才问道:“我请周东家去威远关一趟,周东家不去,难道是我有何处得罪了周东家?”
第一次见到王信,与想象中的不一样,听到过此人的事迹,周世明心里一直以为此人嚣张跋扈,如此的性子,找他们商人能有什么好事。
周世明不想得罪他,但也不怕王信。
周家本来就是大族,没有李源这个靠山,还有其他的人,总之朝中有人,不怕王信胡来。
今日一见,没想到王信如此客气,倒是令周世明出乎意料,于是温和道:“老夫前些日子身体抱恙,实在是不能出远门。”
王信没有计较,自己和周世明无论年龄还是见识差了不知多少,自己和他能有什么共同话题?总不过是利益。
利益才是最可靠的。
王信直接说道:“我和几家东家已经讨论过,打算在赤儿山一带筑城,取名镇虏城,不知道周东家可有意参与?”
如果不是没钱,王信真有打算自己修建。
不过想了想,修建城池是小事,重要的是未来,自己难道只打算修建一座城池?以及许多事情,如果是自己出面,会有很多麻烦,可要是别人出面呢?
自己办不到的事,利益可以办到。
周世明还没反应过来,面露迟疑,见状,王信又提醒道:“我已经灭了单于。”
已经说得很清楚了,这要是还不懂,那王信不得不考虑,这周家如此大的基业,到底是以是商立的基业,还是以权立的基业。
如果是后者,那么周家就要淘汰掉,这种是负面的,只会带来危害。
当然,在大周朝,两者没有那么清晰,不过呢,还是有些区别的,王信需要的是能保持基本商业原则的商号,而不靠着权力巧取豪夺的商号。
第235章 不可挽回
周世明终于反应了过来,露出不可思议的眼光,满脸震惊的看着王信。
错了。
自己从头到尾都想错了。
周世明眼皮跳了跳,一眨不眨的看着王信,急切问道:“将军想要做什么?”
王信没有卖关子,自己不辞辛苦赶来大同,为的就是合作,开诚布公的答复:“新铸的城在关外,谁也管不着,由商人们自己管理,包括周边的地盘如何利用起来,都是商人们自己说得算。”
听到王信的说法,周世明反而有了更多想问的问题,一时之间反而说不出话来。
突然间有些后悔,自己不应该拒绝王信的邀请,恐怕许多同行已经清楚,甚至开始做准备了,而自己落后了不少,幸亏周家实力强大。
周世明当然明白,此人的要求,哪怕没有了解深入,光他的透露的几句话,就能吸引不少人的兴趣,应该是不缺少合作伙伴的,但是此人看重周家的实力和财力。
刹那之间,周世明推测了不少,开口问道:“将军想要什么?”
果然是聪明人,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那么就能明白自己做事的方向。
王信没有隐瞒,如实道:“每年二成的利益。”
“用来干什么?”
一般人要的利,当然是自己得了,可周世明被王信的魄力所吸引,不认为此人是贪图钱财的人,必然有大图谋。
“养军。”
“维持了军队,军队就能保护新城不受骚扰,商人们的利益有了保障,投入的本钱很快就能赚回来。”
这是正确的事情,也是巨大的利益。
既然官员不可靠,那就指望商人,至于商人逐利,天下间谁不逐利?官员难道不逐利?如果官员不逐利,那自己的军队为什么朝廷养不起?
如果大周官员可靠,那自己也不用指望商人。
至于商人可不可靠,王信倒不是很在乎,因为商人重利,只要有利益,可要有了利益,那么就有钱,接下来就是如何分配的问题了,而不是商人的问题。
“为什么需要台吉这些中间商呢,凭什么让他们过一道手,而且又不稳定,对商业有很大的不利影响,我要打造一个稳定的商业环境,提供更长远的利益。”
王信笑着介绍,然后话锋一转,“可我是军人,打仗是我应该做的事,经商却是商人们应该做的,术有专攻,大家做好自己的事,所以新城有军队保护,但是由你们商人管理,各家商号要保障军队的支出,每年的两成利,同时哪怕利润最少的年份,保底也要十万两。”
听到王信接下来的条件,周世明清醒了过来。
十万两银子啊,听王信的语气,每年十万两银子还觉得少了,胃口实在是太大,周世明不得不考虑更多,一时间,大厅安静了下来。
通译陶升鸦雀无声,整个人都仿佛不存在。
脑海里犹如天人交战,刚才自己听到的是什么?向来知道这王将军做事天马行空,犹如羚羊挂角无迹可寻,可还是没有料到啊。
他的胆子真大,怎么想出的主意?
由商人建造管理的城池,听听?这种话都说得出来,可再一想,以赤儿山的地利,大同如今的局势,以及各家商人的实力,加上王信的配合。
王信要升任参将,独领大同一路的消息,很多大人物没有出声,可见是真的。
那么这件事的确能办成,关键是从来没有人往这方面想过啊。
陶升不知道为什么如此重要的消息,王信会让自己听到,一时间更是无语。
王信并不担心陶升听到自己想要做的事情,这件事是自己推动,最后具体去做的是商人们,而不是自己,自己只需要带好军队就行。
大户们在地方上违法犯忌,占山为王,私自开矿,甚至铸造钱币,只要有利益,什么样的事不敢干呢,朝廷可管不了,如果朝廷管的了,也不会有今日的困境。
什么是积弊?
东风压倒西风,还是西风压倒东风,这就是积弊,仍然是博弈而已。
自己消灭敌人,开脱出一片稳定富庶的地方,交给商人们发展经济,让人们富足起来,同时自己也得到钱财养军,这是一步迈开去后,就再也收不回来的道路了。
因为商人逐利。
自己打开了魔盒啊。
真不知道,未来会走到哪一步。
周世明光从王信口中,实在无法做出判断,当日下午就出发去了威远关,要亲自去赤儿山看一看,他当然知道赤儿山,年轻的时候带着自己家商队经常过往那一带,只是如今不同啊。
——
周世明一定会加入的,只要是他商人,但是加入的条件能不能达成一致,这些才是未定。
不过王信并不担心。
对于河套地区,王信太过了解了,比大同本地人可能都要了解,因为如今的大周,接触的是一个分裂的河套地区,而一个稳定的河套地区,每年可以向内地供应三万匹马,六七八万头牛,二三十万头羊。
光一个兔毛川,肯定是没有这么多的,而且新城修建时间,培养牛羊马匹也需要时间,处处都需要时间,但是商业可以透支啊。
只要有极大的可能性,那么自己就可以把未来提前透支。
这就是集资的威力,把当下还做不到的事情,通过集资就可以办到,例如修建铁道,这是一项需要二三十年才能回本的长期工程。
上一篇:大明万历极度叛逆
下一篇:南明,朕的天命太抽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