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红楼兵圣

红楼兵圣 第226节

  鲜血飞溅,撒到了身后帐篷上,灰色的油布沾满了鲜血,从帐篷里钻出来的妇孺发出尖叫。

  “我是周人。”

  “我是被掳来的。”

  几名戴着脚链,披头散发的青壮,在羊圈边上举着双手高呼。

  大同的消息传遍了兔毛川,还有硕尔辉做的事,虽然是周人,这几名青壮却崇拜的看着硕尔辉,在他们眼里,硕尔辉才是他们的英雄。

  正好硕尔辉路过,听到几人的呼声,竟然勒住马,带着人亲自靠近。

  青壮杀的差不多了,接下来是儿郎们享乐的时候,同时释放部落的奴隶,从中挑选出符合自己要求的人,弥补损失的人手。

  这一次的杀戮,自身也死了十来个人。

  “你们是周人?”

  硕尔辉用着越来越娴熟的大同方言。

  “我老家是朔州的。”

  “我也是朔州的。”

  “我是马邑人啊。”

  几人争先恐后的回答,硕尔辉点了点头,这么多年,每年都有生胡入关,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熟部们有时候也会偷偷打着生胡的名义入关劫掠。

  除了抢物资,更多的是掳走青壮。

  至于周人女子,美丽虽然美丽,却没什么用。

  各部落常年的内乱,其余的种种原因,青壮损失的厉害,最不缺的是女人,而且部落人少,在大草原上,周人青壮男子才是最宝贵的财富。

  周人青壮可以下种,还可以干活,需要的时候,又能培养成为奴隶士兵。

  以往的时候,大同东部有天成军,大同有永兴军,反而是西部地区不行,所以大部分入关的路线集中在大同西部,包括前几年闹得最大的一次,突入到了山西代州境内,也是从大同西部一路杀入。

  硕尔辉对这些事门清,只不过在他的眼里,眼前的几名周人奴隶并不合格,确认了身份,打算释放后就不管不了。

  突然想了想,仿佛想到了什么,硕尔辉改变了主意,突然说道:“你们愿不愿意加入我的队伍?”

  “愿意。”

  “主子。”

  几名周人奴隶什么都没有了,纷纷开口同意,甚至习惯了胡人的习俗,跪下来认硕尔辉为主。

  硕尔辉点了点头,吩咐同伴,“给他们几匹马,好好带一带。”

  硕尔辉的同伴一脸鄙视,这几个周人奴隶被部落当做奴隶使用,没计划过当士兵,所以约束在羊圈,一身的臭味,并不是好的战士来源。

  不过硕尔辉的吩咐,同伴不会拒绝,捏着鼻子收了这几人。

  到了晚上,确认了安全,开始了狂欢。

  几名白天还是奴隶的周人,晚上已经有了资格加入狂欢,和他们一样的奴隶,有二十几人被硕尔辉挑选出来,其中大半都是周人奴隶。

  大口吃肉,大口喝酒,所有的女人任睡。

  正如草原的俗语,这是最快乐的事情。

  新加入的奴隶们很快不再忧虑,对自己的新生活开始了新的热切。

  第二日,留下一个覆灭的部落,硕尔辉带着人马往赤儿山的方向赶回去,要告诉王将军,自己的功绩和成果,同时把自己的队伍展示给他看。

  硕尔辉很清楚,这样的强人非常英明。

  自己先要做的是全心全意的服侍对方,获得对方的信任,现在还不是有自己心思的时候。

第239章 最大的风险

  整个河套地区能养活十五万人以上,单于部地区有两三万人,那么兔毛川一带至少能养活万余人。

  如果能招募来万余流民,每人养二三十头羊,三四匹马,十几头牛,那么每年就能得到十万头羊皮,三四万头牛,两三万匹马,价值至少七十万两银子。

  他们又采又销,两头通吃,七十万两银子来来回回,大部分还是流入到他们手中。

  当然,一个流民养不了这么多,累死都忙不过来,但是一家老小可以啊,只要划定出一块牧地,每年源源不断的产出,等于一座用之不竭的金山。

  所以和内地加强贸易,控制好规模和人口,牧民应该日子过得不错,而不是现在大部分过得惨兮兮的。以前头上有台吉,有奴隶主,因此牧民产出的价值都被剥夺走了。

  王信对兔毛川的利益推算的很清楚,包括生产过程中的剩余价值分配。

  商人们虽然没有王信的理论认知,却对河套地区很了解,知道其中的利益价值,不需要王信多言,不过大商人有大商人的想法,小商人有小商人的想法。

  不同的资本,抗风险能力不一样,做出的选择也不一样。

  “以投入的股本,决定各自的分红,最大的三家,决定每年的日常管理。”周世明和李德兴,包括之前摇摆的张辉,三人达成了联盟。

  哪怕别人不同意也没关系,他们三家可以出钱包圆了。

  “我不同意。”

  有名小商人反对。

  “你想怎么做?”

  周世明拦住要呵斥的李德兴,笑呵呵的问道。

  那小商人犹豫了起来。

  虽然修建镇虏城的项目很大,但是小商人看来,他们也不过是换了个收购的对象而已,至于周世明等大户提出的掏钱,那名小商人并不愿意。

  投资就有风险,万一胡人劫掠呢,万一这里的周军说话不算话,又或者打了败仗,那么现在的投资不都是打了水漂么。

  这几家家大业大,拿出几万两十几万两,经得起折腾,自己却耗不起,拿出个几千两关乎自己的全部身家,再少一点,几百两的话,别人也看不上。

  所以对他而言,以前从部落台吉的手里贸易,虽然风险高一点,就算亏了也只是亏一单,反而是如今的大投资,令他犹豫不决。

  周世明猜到此人的想法,故意出声询问,对方果然答不上来,难道当众说保持原状不成。

  “这样吧。”

  突然。

  薛岩说话了。

  他一开口,周围的人都安静了下来。

  对于这外异地的客商,本地的商人多比较排斥,但也知道此人背后有王信,王信又按照规矩来,薛家也是要出钱的,没道理拒绝别人。

  周世明和李德兴满脸不快,可又发作不得,很多人不知道薛家,他们两家知道薛家皇商的身份。

  “出钱的出钱,出力的出力,大家一起合作,早点把摊子铺开,毕竟一个兔毛川可不够,越快扑满单于地区,我们的生意才越稳,利润也越大。”

  薛岩没有直接说出自己的目的,而是先指出利益所在。

  不少人认真听了起来。

  见状,薛岩才又说道:“投钱的,有权管理新城,选出五六七八家代表,负责平日的管理,出力的嘛,每年可以到城里来采购。”

  简而言之,本质上还是坐商和行商的区别。

  坐商怎么会嫌弃行商多呢。

  周世明和李德兴刮目相看,此人果然有两把刷子,不可小觑,只是对此人话里的五六七八家代表感到不爽,此人当然希望多几家话事的,否则他们三家抱团,哪里有薛岩说话的余地。

  几名小商人脸上露出兴奋之色,相比较和部落的台吉做生意,当然到城里与商人做生意更安全可靠,比以往的模式要好,又不用他们拿钱。

  众人你一言我一言,涉及到自身的利益,谁也不敢疏忽,细节上更是力求圆满,把风险降到最低。

  光钱不行。

  大同是边地,同样的一两银子,在大同的价值远远高于内地。

  比如一匹马,边关只需要二三两银子就可以,而到了江南,随便一匹马轻松卖到十几两,稍微好些的几十两都有市场,甚至几百两银子一匹马在马市上也不稀奇。

  而米价又不同,江南一两银子可以买到两石米,大同有时候连一石也买不到。

  这时候,薛岩的价值体现了出来,他在南方的商道,可以极大的方便大同商人,大同商人并不是缺乏内地商人的合作,但是在新城的方面,薛岩的加入是拒绝不了的,本地商人并不需要别的外地商人加入,那么薛岩的商道价值就凸显了出来。

  薛岩满脸兴奋,比起河西集市,薛岩虽然感觉不错,但是大同这边的新合作模式,更令他激动不已,因为其中的利益实在是太大了。

  晚上。

  薛蝌在帐篷里算数,和郑浩两人一起算账,两位互不服气的人忙得不可开交,顾不上对方。薛宝琴乖乖的帮哥哥整理册子,郑浩比哥哥熟悉,哥哥明显落后。

  薛岩和王信坐在案台边,聊着白天与商人的事。

  王信要忙公务,除了军营,雁门关,威远关,团山口各处的事务,还有对军队的切割与划分,配合未来新的模式。

  “不如成立一家商会,你们各家都是股东,多少股本可以商讨日常事务,多少股本以下只有分红权,包括共同推举出一名大揽总,负责日常事务,大事情嘛,可以各家大股东开会决定。”

  王信提出了自己的法子。

  薛岩眼睛一亮,这个法子真不错,很有可行性。

  不等薛岩开口,王信又说道:“我留下张灿,整整三百骑兵,加上硕尔辉的四百奴隶骑兵,七百骑兵足够应付目前的局势,不过还要提防欧彦虎,此人不可小觑。”

  “是啊,很多商人最担忧的是此人。”

  薛岩这几日从别人的口中,听到这个名字都快听厌了。

  聪明人实在是太多,谁都看得出欧彦虎的野心,这也是最大的风险,如果不能解决欧彦虎,那么大家的投资等于打了水漂。

第240章 过程

  朔州县。

  中午时分。

  街道上行人不多,两旁的铺子没有什么生意。

  浑身脏兮兮的女子,身后跟着三个孩子,两个男孩子光着屁股,骨瘦如柴,仿佛萝卜头似的,只有七八岁的小女孩披了件满是补丁的衣裳,脸上抹了一把灰。

  来到了土地庙,很快找到了一名乞丐。

  那乞丐懒洋洋的躺在地上,许久也不动,被女子踢了一脚,惊醒了那乞丐,看清楚了来人,连忙坐了起来。

  “你们怎么来了?”

  “当家的,我听到一个消息,不知道真假,赶来和你说说。”

  原来是两口子。

首节 上一节 226/36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万历极度叛逆

下一篇:南明,朕的天命太抽象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