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红楼兵圣

红楼兵圣 第315节

  云川城一座座的仓库里,堆满了各类的货物。

  前来的商人都得承认一个事实,云川城的繁华,是眼前人一手促成的,没有此人,就不会有云川城,也不会有今日的繁华。

  王信并没有得意,而是一脸认真。

  古人许多观点是错误的。

  “很多人下意识的认为,做生意就会有输赢,谁挣钱多了,那么必然有人亏钱,所以鄙视商人,越是生意做大的商人,越是遭受鄙视。”

  众人愣住了。

  有些人虽然不认可这个观点,可这个观点的确是主流,哪怕心里不认同,也只能默默忍受,甚至受到影响,陷入自我怀疑。

  王信不管有几个商人能接受自己的理念,首先是把自己的观点说出去。

  在自己打造的模式下,让更多人的接受,并且从心底里有新的认知,这样的话,大同模式才能真正在关外生根发芽。

  氛围变得严肃,王信嘴角笑了笑,缓和下气氛。

  一名商人见状,趁机问道:“将军的本事,在下极为认可,并不是不相信将军,只是将军刚才所言可是真的?”

  王信点了点头。

  “生意分很多种情况,不能一概而论。”

  “有的生意越做越凋零,有的生意越做越兴盛,前者就是不良的循环,既然是不良的,必然最后走向凋零,而越做越兴盛,必然是良性的循环。”

  众人一头雾水。

  大多数没有听懂。

  王信知道大家很难想通,不过他做足了准备,现在有的是时间。

  打天下要快。

  治天下要细。

  “人吃的饭是固定的,就算他有多大的权力,多大的财富,他的肚子也只有这么大,吃不了更多的食物。”

  王信画了画自己的肚子。

  商人们忍不住露出笑容,气氛变得越发融洽。

  “那么财富是什么呢?”

  “劳动价值。”

  “比如一万亩土地,五百个人去种,这五百个人的劳动价值,可以让四千人吃饱。如果是一千个人去种,那么同样的劳动价值,用了更多的劳动力,每个人的劳动价值就变少了。”

  “所以我们要让每个人的劳动价值提高。”

  “怎么提高呢?”

  “内地二十亩可以养活一户人,草原不行,需要上千亩甚至更多的牧地,才能养活一户牧民,这就是为什么要控制牧民的原因。”

  周世明恍然大悟。

  难怪当初王信坚持。

  有人提出自己的反对,也是知道王信的性格,“可养活更多的人不好吗?”

  他明白王信的意思。

  但是他认为四千亩的牧地让一户人家过得富足,但是灾民多,可以让四千亩的目的分给三户牧民,这样就养活了更多的人口。

  王信摇了摇头。

  “你这是错误的想法。”

  不等别人疑问,王信耐心解释。

  “四千亩的牧地分给了一户牧民,他养活牛羊的目的是为了维持生活,维持了生活之外,又有了其余的需求,如好看的衣服,更清晰的镜子等等。”

  “那么他需要把多余的牛羊,每年自己的劳动价值拿出去交换。”

  “这就是市场需求。”

  “有了市场需求,那么就会促进更多的人去生产。”

  “如果三户人家,每人分一千亩的牧地,那么这三户人家都没有剩余的劳动价值拿出去交换,过得贫穷且麻木,没有任何的需求,也满足不了任何的需求,只能活着而已。”

  “但是一户人家分了四千亩的牧地,他们有了剩余的劳动价值,那么就会拿出去交换,这个时候,另外的两户人家就能去制作铜镜、陶器等等商品,这也是他们的劳动剩余价值。”

  “如此一来,同样的粮食数量,因为三户人家的分工不同,每户人家都有自己的劳动价值,可以互相交换贸易,那么财富也就越来越多了。”

  “需求是无限的,财富也就是无限的,除非全天下的煤铁等矿产都挖完了。”

  王信缓缓的说道。

  许多商人沉思,有些人欲言又止。

  王信再次举例。

  “江南有了很多白话小说的出版,在民间广受欢迎,请问以前没有白话小说,为何就有了呢?”

  “因为需求?”

  “需求是一方面,江南因为水道密集,运输成本低,贸易发达,社会分工更多,带来了更多的剩余劳动价值,光有了剩余的劳动价值不行,这个时候就需要商业来刺激需求。”

  “商业贸易刺激了市场需求,于是人们才会拿出自己的剩余劳动价值来进行交换,这种是良性的循环。”

  “既然如此,请问将军,恶性的循环是什么呢?”

  有商人感兴趣的问道。

  “朝廷的派饷。”

  王信毫不犹豫道。

  众人倒吸一口凉气,也有很多人兴奋了起来。

  好嘛。

  上千年来都是朝廷按着商人折辱,如今竟有人折辱起朝廷来了。

  “将军所言有所欠缺吧。”

  周世明皱眉道。

  王信理解。

  周世明不是传统的商人,属于权商。

  王信平静说道:“朝廷收税和徭役,是为了满足大周的需求,在大周的需求,与百姓的需求之间,需要的是平衡。”

  周世明盯着王信。

  王信不以为然,继续说道:“如今朝廷积弊日盛,难以革除,以至于年年亏空,于是有了加派。”

  “加派是为了支持将军灭胡。”周世明反驳道:“东南的倭患才平息几年,东边的蛮祸,北边的胡乱,哪一头不需要花钱?”

  王信点点头。

  没有反驳周世明的意见。

  众人一时间分不清王信的想法,露出茫然的眼神。

  王信顺着说道:“比如外敌入侵等情况,这种情况下,当然要特事特办,所以我称之为特殊情况,还可以称为战时状态。”

  “战时状态?”

  这下不光周世明,张辉李德兴等人也来了兴趣。

  “战争状态下,当然是以赢得战争为首要目标,这个时候,全社会都要拿出自己的劳动价值,这是不可否认的。”王信笑道。

  “说的好。”

  李德兴拍手笑道。

  说得通了。

  张辉苦笑了起来,“道理是这个道理,可以朝廷自身的弊端,如果能做到将军所言程度的话以咱们大周的体量,如何又会被几十万的部落而烦恼。”

  众人纷纷点头。

  “所以这就是恶性的循环。”

  “因为战时状态消耗的是社会总体劳动的剩余价值,坐吃山空的道理,想必大家都懂。”

  等王信说完。

  已经没有人再反驳。

  哪怕是周世丰。

  他毕竟也经商,不像纯粹的读书人,抱着圣人之言,约束自己,也约束别人。

  元清的失败,完全是因为文明的失败,本身就是落后。

  宋明的失败,完全是因为官员。

  什么叫社会的蛀虫?

  蛀虫不是一只不起眼的虫子,仿佛轻易的可以捏死,需要知道这是社会的虫子。

  必然挖空一切。

  多么高大的树木也会有挖空的那一天。

  然后一碰就倒。

  看着屹立于天地,世界上最大的一棵树,其实弱不可言。

  大周的敌人多是几十万人口的部落。

  对付这样体量小的敌人,甚至是对付倭寇的治安战,却长年累月的实质性战争状态,挖空整个社会的剩余劳动价值,终归会拖垮一切。

  原因全是官员。

  没有其他。

  “所以诸位,你们是商人,天生的逐利,那么更应该注重手下伙计们的劳动剩余价值,哪怕我不说,你们也会这么干。”

  有人露出笑声。

  王将军刚才说的云里雾里,仔细一想,不就是让工人干更多的活,上班的时间更久么。

  一千个人的活,一百个人干了。

首节 上一节 315/36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万历极度叛逆

下一篇:南明,朕的天命太抽象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