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红楼兵圣

红楼兵圣 第340节

  如果每把鸟铳的尺寸能大致相当,那么就可以使用刺刀。

  有了刺刀的鸟铳,鸟铳兵离开了车阵,面对骑兵时就有了自保之力,虽然这个自保力很弱,可有和没有是两回事。

  市场需求是第一位。

  而厉害的工匠可以提升技术发展的速度。

  为了这些个朝廷手里才有的军器工匠,等同于科班的出身,大同那边的属于民间大拿。

  倒不是民间大拿不如科班出身的专家,有时候民间大拿往往有科技与狠话,不过科班的专家到底全面些,系统性的结构掌握的更全面。

  那么自己和太监太过靠近话,很可能引来一些麻烦,可为了这些朝廷手里掌握世代承袭的军器工匠,些许风险值得一冒。

  “秉公公。”

  王信拱了拱手,认真道:“我是个粗人,不懂什么大道理,只知道打仗,眼里只有打胜仗,其他的乱七八糟的事情,我才不理会,也不愿意搭理。”

  “哈哈。”

  “你怎么会是粗人。”

  看着王信一身英武之气,秉公公明显无法把眼前的人和粗人联系起来,所以这就是表态了。

  哪怕没有明言,能做到这步已经够了。

  秉公公笑道:“回头一定要告诉干爹,干爹没看错王将军。”

  王信顺势提出自己目的,“铭礼公公以前告诉我,让我有事情帮忙就找去找他老人家,但是我怎么敢拿自己的小事去麻烦他老人家。”

  秉忠没有怀疑王信骗自己。

  他敢拿干爹的话哄骗自己,日后穿了帮,让他吃不了兜着走。

  只是秉忠有些无语。

  表现的太过了吧。

  原来是有事求他们。

  明明是个小白脸,表现的的确像个粗人啊,竟然是真话?

  司礼监是个大衙门。

  位于皇城东北角,之所以把司礼监设立在此处,而不是西北方向的仓库重地,其中条原因是东北有一处火药局。

  所以关于火药的研发和制造都在此处。

  太过危险了,所以在皇城最东北角,离皇宫有五六里之远,但是也没有放在外城,万一炸了,岂不是伤到了居民。

  司礼监是内廷第一监。

  司礼监亲自盯着,他们也不敢不盯。

  这是大周承袭大明的做法。

  而大明的做法,又是建立在明初对火药的认知上的。

  随着火药的研究越来越进步,加上近年来西番火器的影响,已经有人上书提议搬离火药局。

  不过火药局搬迁了出去,很容易落到工部手里,太监们并不愿意,加上种种原因,这些个提议并没有被采纳。

  但是司礼监的人也怕死。

  在原来的基础上,又建立了更多的管理制度等等。

  不过规定是规定,层层加码下来,底层有没有落实又是一回事。

  “那王信是四大家的人,真的会投靠我们?”

  “他到底是四大家还是张吉甫的人?”

  有个太监放下茶杯,脸上一片迟疑,狐疑的问道:“一下说此人是王家的子弟,一下又说此人身后有张吉甫,又还牵扯到圣人,这个人来历太复杂了吧,到底谁能说清楚。”

  除了去圣人身边,或者内廷坐班的时候,其余时辰大家在东北的司礼监衙门。

  不过老祖宗大半时间会在圣人身边,要不然就是和内阁廷议。

  三祖宗在皇帝身边。

  司礼监的人上下基本上是老祖宗的人。

  他们这些干儿子身居要位,听到同辈的铭礼提起王信,王信向兵仗局要几个手艺精湛的军器工匠,大家忍不住议论纷纷。

  “他啊。”

  铭礼说起王信倒是精神抖擞,了解的越多,此人越是像戏曲里的三姓家奴,人中吕布啊。

  此人本事大不大?

  当然极大。

  反正至今没有败过,越是如此,铭礼越是有兴趣。

  “他虽是王家的子弟,却和王子腾势如水火,两人早就不和了,只不过四大家也不是早些年的四大家,已经各干各的,因此四大家里还有人支持他。”

  “至于张吉甫他们,此人多半是合作,为了利益罢了。”

  听铭礼说完,有个太监想了想,说道:“倒是个忠臣。”

  “啊?”

  铭礼愣住了,问道:“铭慎公公,这话从何说起?”

  “虽然此人像吕布,别看他和谁都能合作,实际此人只忠于大周,以前为了抗倭,现在为了灭胡,是个难得的忠臣良将了。”

  那铭慎太监三十出头,算是几人中年龄最小的。

  同为戴权的干儿子,这位铭慎也是年龄最小的干儿子,民间爱幺儿,戴权也极爱护这干儿子,因此此人的影响力不小。

  “那他要投靠我们的意思也是假的咯?”

  铭慎摇了摇头。

  “此人从头到尾都没有要说过投靠太监,何来说假话。”

  “岂有此理。”

  “这不是耍我们吗。”

  铭慎没有理会,看向铭礼问道,“咱们里头只有你见过他,你觉得此人如何?”

  铭礼愣住了。

  见众人都在等自己的话,幸亏前日自己想过此人,也派人了解过,连忙说道:“年龄不大,本事很大,别看此人年轻,却能镇得住人。”

  铭慎越发肯定,忍不住感慨起来。

  “难怪圣人和张阁老都愿意留着此人。”

  见众人不解,铭慎也没隐瞒,耐心解释道:“就像曾经的林如海一样,圣人愿意留下林如海,虽然林如海是皇帝那边的人,但是当时此人的存在利大于弊,如今也是这个道理,比起曾经的林如海,咱们大周更需要这样一个人了。”

  经过此人的解释,大多恍然大悟。

  “一则是此人的态度,二则是此人的能力。有此人的态度,没有此人的能力;有此人的能力,则没有此人的态度。”

  铭慎笑道:“那冯胖子年轻的时候也有本事,可惜他这些年养寇自重,还有那罗明倒是忠义,可惜他能力不足,不光耽误了跟随他的将士,还差点毁了圣人的大计。”

  铭礼有了主意,不再犹豫。

  “那就借给他一段时间吧。”

  “真借?”有人不放心,迟疑道:“还是问问干爹吧。”

  铭礼一口拒绝。

  脸色坚定。

  “不能什么事都问干爹,干爹给我们背的锅够多了,让他老人家轻松些吧。”

  与军器局的工匠不同,兵仗局里头的工匠可以说是天下间,军器方面最厉害的一批了。

  因为兵仗局的工匠专门负责研发,而军器局的工匠主要负责生产。

  每名工匠都是在内廷入了册的。

  这些年里,兵仗局没有一个工匠落入到外界,更不提藩国和边疆势力了,所以把工匠调给王信,不出事还好,出了事就是大事。

  铭慎下意识看了铭礼一眼。

  为了才见过一次面的王信,担了如此大的干系,就为了让对方领个人情?

  看来铭礼是知道些他们都不知道的什么事。

  那个叫做王信的,应该还有些说头。

第302章 没有位置的王信

  王信终于见到张吉甫时,已经是回京的第五天。

  不过并没有引起人额外的想法,反而许多知情人感到羡慕。今日之张吉甫的地位,是谁想见就能见的?多少人在后头排队等着呢。

  与别的大员不同。

  不少外地入朝的大官,在京城里并没有以自己的名义买房。

  如内阁大臣刘儒,在京城没有片瓦之地,至今住在“朋友”借的宅子居住,并且以此留下美名,甚至地方还有野史夸赞。

  这些都是生意。

  承袭大明的大周还算是好的,起码还要点脸,做也是偷偷的做。

  而原时空的大清,已经到了不要脸的给自己找个有名的祖宗,连自己的祖宗都不要了,但凡有点出息的人大多会这么干。

  所以很早以前的名人,大多在大清朝里莫名其妙多了许多的子弟记载,以前的朝代并没有这种大量现象,唯独大清朝仿佛凭空出现似的。

  什么祖上岳飞,范仲淹等等。

  编族谱是专业的。

  那么刘儒在京城借助朋友的屋子住,身为堂堂内阁阁老,却连自己的房子也没有,正是清流的做派,是个大好官啊!

  反观张吉甫。

  入京才两三年,张府的占地越来越大,修建的越来越别致。

  说明是个大大的贪官。

首节 上一节 340/36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万历极度叛逆

下一篇:南明,朕的天命太抽象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