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红楼兵圣

红楼兵圣 第348节

  史平点了点头,往墙边走去,众人围着他,生怕他跑了,还不等众人问,史平主动把荷叶鸡和一壶酒放在了墙角根。

  见状,有名大点的少年又说道:“把钱也拿出来。”

  “干什么,只要吃的。”

  那领头的少年骂道。

  还有点规矩,史平暗中点头。

  那大点的孩子不以为然,伸手抓向史平。

  史平一个闪躲,抓住那人的手顺势一带,那人就飞了过去,与墙面撞到了一起,不轻不重,“唉哟”一声,吓了众人一跳。

  那大点的孩子很快转过身,恼怒的看向史平,可见没有受伤,这回不再抓,拿起手里的木棒向史平敲过去。

  “还不上。”

  经过他一喊,周边的孩子纷纷涌了上去。

  原来领头的孩子喝止,已经乱了起来,没人在听他的。

  史平见棍子砸向自己的脑袋,眼神露出凶光,一脚踢开棍子,竟然比脑袋都高,再一脚踢中那人的下巴,那人硬挺挺的倒下去,吭都来不及。

  三下五除二,连续放倒了几人。

  这下子没人敢上了。

  那领头的少年见状,反而大叫着上去。

  “刚才你不上,现在你还上?”史平笑着让开。

  那领头的少年挥着木棍,大声吼道:“留下荷包鸡就让你走。”

  史平见此人冥顽不灵,也不再留手,一拳朝他眼眶打去,那少年捂着眼睛倒退几步,疼的许久回不过神来。

  没想到此人如此厉害,许多孩子不讲义气跑了,还有几个躲在远处,关心的看着那少年。

  “你走吧。”

  那少年服气了,让开道路。

  史平打趣道:“你就不怕我拉着你报官?”

  听到报官,远处的孩子一窝蜂跑了。

  那少年却不动,冷笑道:“你去衙门里报官,倒要看看那些个懒人理不理你。”

  史平见此人比自己还要小几岁,自己像他的年龄时,还和史老头一起吃虱子呢,而此人却比自己还要懂事似的,不禁心生好感。

  想到刚才此人的举动,史平好奇道:“你家人呢。”

  “都死了。”

  那少年麻木道,说起父母死了,声音连波动也没有。

  史平听到后,越发对此人感觉不错。

  可能是同病相怜的原因,史平主动说道:“我父母也死了。”

  那少年露出诧异。

  认真打量了史平,虽然穿着普通,却很干净,而且刚才被此人打的时候才发现,这家伙衣服里的肉好结实,硬邦邦的,自己拳头打在他的身上,自己拳头反而疼了起来。

  “你还有家里人,我身边什么人也没有了。”

  见对方误会,史平也没解释,又问了几句,原来是山东那边的灾民。

  山东闹灾了。

  还闹起了白莲教。

  不光衙门怕出事,其实许多灾民也怕出事。

  少年的父母带着一家人往京畿逃荒,想着京城是天子脚下,总会有条活路。

  实则这些年里,往京城逃难的灾民每年都有,早就免疫了起来,反而因为灾民的涌入,为京畿带来许多害处,导致京畿各处不允许灾民入城。

  结果更惨,乞讨不到吃喝,前年开始父母姐弟先后病逝。

  眼泪都哭干了。

  少年不在哭,左右找机会活,后来每天上午给入城的菜贩子推车。

  菜贩子不要,架不住少年什么也不要,每天白来干活个把时辰,就这么三五个月,菜贩子才了恻隐之心,带着少年入了城。

  京城毕竟是京城。

  虽然不让乞丐入城,奈何活人总比办法多,只要进了城,乞讨就容易了不少。

  史平一路见惯了。

  不说别的,大同关外新去的牧民,一家老小被胡人砍杀的也不少,生前还要受到欺辱虐待,只是史平看眼前的少年很顺眼。

  “想不想当兵?”

  “想。”

  少年毫不犹豫说道。

  当兵很穷,可总有口饭吃,比光乞讨要强。

  “跟着我走,不过我事先说明,不一定能成”史平没有把握,又说道:“不过就算不成,我管你几日饭,不让你白跑。”

  “行。”

  那少年痛快道。

  城东的院子。

  搬来了一家人,左右胡同已经知道新来的邻居是名武官。

  这里虽不是城东那边的贵人密集的地方,但是此处胡同都是三进的宅子,最少也是生意不错的商人,倒也还算是幽静。

  本来只打算请五六人,最后请了两户人家,都是山东逃难来的。

  一户四口,一户五口。

  一家人从山东乞讨过来,还能如此全乎,王信不用问也知道面临了多少坚信和奉献,其中又付出了多少的努力。

  院子里。

  两家人最小的孩子才六岁,虽然是六岁的孩子,极为懂事的站在大人身边。

  王信温和道:“不用担心别的,好好做事即可,这辈子都能跟着我,一家人安生过日子,哪天不想跟了,给我打声招呼,我还会送一份盘缠。”

  众人紧张了大半个月。

  来了不少人,都对他们交代了不少。

  全家老小好不容易有个落脚的地方,不用众人的提点,他们也会小心做事,得知今日要见老爷,谁心里也忍不住的紧张。

  生怕自己做错了什么事,让老爷心里不满,把自己一家赶了出去。

  没想法到老爷年轻,而且有和气。

  不过没人敢小瞧。

  老爷还是参将呢,这么年轻,才越是厉害。

  没有老人,老人熬不过来。

  两个妇人,三个男人,其中一对堂兄弟,小的才十八九岁,并没有娶媳妇,然后是两个女孩,两个男孩。

  年轻的后生干杂役,一个负责厨房,一个负责马厩,两个妇人负责洗衣服买菜什么的,两个女孩到里间帮忙,两个男孩在外间帮忙。

  晴雯教着两个女孩子做事,性子又急,看到两个女孩子愚笨,气的脸都红了。

  两个女孩子怕的眼泪一颗颗的掉。

  “我又没说你们,你们哭什么。”晴雯抓狂道。

  “让她们慢慢来吧,一时半会也急不来。”

  平儿笑道。

  搬到了新家,除了刚开始的不适,平儿最先适应过来,并且脸上的笑容也变多了。

  平儿本来性格就好,又有了依靠,说话做事越发平和起来。

  晴雯的脾气也好了不少,只能叹了口气。

  两个小姑娘也不哭了。

  王信来新家晃了晃,很快就出去了,一直到傍晚才回家。

  与平儿晴雯一起吃过饭。

  两家人都住在临街的屋子,后罩房是空的,让后生去值守,东西厢房也是空的,王信和平儿睡在正屋,但是平儿的屋子是东耳房。

  晴雯则住在正屋外间,同样在东耳房有自己的单独一间屋子。

  另外两个小丫头住一间。

  王信还有亲兵。

  带兵的将领身边有多少亲兵,朝廷是有规定的,王信此次回京带的不多,才十二人而已。

  就算王信不在京城的时候,王信的屋子也会有四名亲兵守着,每日轮着来。

  “这里是一百两黄金。”

  烛光下。

  王信取出十个金元宝。

  前明时,一个金元宝有七两或十两,到了大周,多为一个金元宝多为十两,而前前元时,一个金元宝为五两的分量。

  可见每朝分量都在增加,说明社会物资运转量在逐渐加大。

  平儿吓了一跳。

  倒不是没见过钱,只是没见过王信拿出这许多钱。

  “信爷。”

  平儿惊讶的叫道。

  “这些金子你收好。”

首节 上一节 348/36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万历极度叛逆

下一篇:南明,朕的天命太抽象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