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兵圣 第349节
王信把一盒子的金元宝推给平儿。
平儿没有拒绝,也没问金子从哪来来的,小声道:“我替爷守着。”
前明时朱元璋规定一两金子等同四两银子,规定是规定,民间金银兑换一路飙升,特别是海贸繁荣之后,白银价格一路下跌,如今一两黄金可兑十两白银。
“这是我的军饷。”王信解释了一遍,然后说道:“这些钱你收好,我是说万一。”
王信打起了预防针。
“万一这次我回不来了,这一千两银子足够你和晴雯下半辈子生活之用,这宅子要是能住,你就和晴雯住下去,给晴雯找个好婆家,你遇到了好人,也不要多想,赶紧嫁了吧。
如果我不在了,就算我留下字据,只怕王氏族人中很多人会来吃绝户,这些人容不下你们,你们又对抗不过,所以真到了这一步,房子就不要争了,你们去找陆仲恒,我交代过陆仲恒好生安置你们,如果陆仲恒不靠谱,你们就去扬州找贺宽,我已经给他写过信,让他把你们安顿到扬州岛.”
平儿惊呆了。
看着滔滔不绝的将军,虽是炎炎夏日,平儿却如坠冰窟。
这回出关不同。
虽然做足了准备,可是自己的人马太少了。
一万余人,其中大部分是民兵。
如果欧彦虎先找上自己,全力攻打,自己有可能带着军队顺利回来,就算能回来,伤亡也不会小,甚至自己都会有危险。
不过很划算。
三路大军,王信从来没有指望永兴军或者天成军。
就看谁倒霉,谁碰到欧彦虎。
如果是自己碰到,王信相信其余两路必撤回去。
不过能达到逼退欧彦虎回来,自己就算成功。
让他大业未成,现在前套地区又失去大量的人口,他又无法从生胡那边恢复,不超过三年,此人就会衰退下去,再有心气也无能为力了。
当兵打仗。
王信最开始也不想上战场。
在扬州按照林如海所言,去盐道衙门混个差事,这样的油水衙门,自己一代人可以肥了十代人,只是听到倭寇的歹毒和恶劣,王信忍不住。
上辈子当兵,这辈子也当兵。
这就是自己的命。
只不过上辈子尽流汗了,是惋惜也是幸运。
这辈子不知道。
抗倭,平胡。
没有一件事是自己可以拒绝的。
为的是天下苍生。
没有道理可讲。
这些年里,自己手中死了那么多兵,而自己经常向手下的兵们讲大道理,总不能轮到自己的头上,原来还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吧。
下面的士兵,谁不信任自己。
自己怎么能辜负呢。
自己千辛万苦浇筑出来的军魂,怎么能舍得熄灭。
这才是自己最自豪的事。
自己问心无愧。
地下那些牺牲的兄弟们尽可安心闭眼,他们追随的将军,绝对不会让他们失望。
“呜呜~~”
平儿捂着嘴无声的哭起来。
王信摸了摸平儿的脑袋,没有什么言语可以安抚。
世道的确有很多不平,可总要有人去做事。
事情就是一件件的做出来的。
而不是用大道理讲出来。
多么伟大的人也会死,要看他给世间留下了什么。
如果自己能给大周留下一丝军魂,或者那么一丝理念,那么比什么都要强。
第307章 不动如山
京城。
贾母院。
丫鬟们都在抄手游廊或坐或站,依着木栏小声闲聊。
贾政和王夫人在屋内。
“此事孟浪了些,终归年纪还小,虽是定亲,难免也有些不好好看。”说道此处,贾母叹了口气,话锋一转,“不过三丫头到底也是庶出。”
听到庶出二字,贾政嘴角动了动,最后忍住了。
王夫人面色平静。
贾母叹道:“我一向喜欢三丫头,几个正经孙女中除了入宫的之外,独她最出彩,奈何只怕外头人有眼无珠,在乎嫡出庶出,反而耽误了她,听说王信此人的名声不错,又是在府里住了几年,品性的确实在,看着这一件事上也就认了。”
贾母虽然知道府里不如以前的光景,可目前而言恢复的也不错。
长孙女是贵妃。
宁荣二府门楣还在。
史家敢不听自己的话,王家虽然有个王子腾,终归也没伤和气,至于薛家,虽然投靠了贾府,就当充个场面也不差。
女婿林如海又孝顺,外孙女更是不得了。
过几年,等年龄大了,要么近水楼台先得月,让宝玉娶了,便宜了贾府,又或者冒出哪个如意郎君,登台入阁的前程,又一个林如海也行。
想来这两三年里,贾府的声势倒是一二十年里最旺的时候了。
上一回风光还是义忠亲王活着的时候。
所以虽然知道王信品性不错,贾母还是有些不满,但是探春又的确是庶女,在外人眼里倒也算是般配,甚至有人可能认为还是贾府占了便宜。
那些看不起庶女的人眼里,贾府用一个庶女换了一个乘龙快婿赚大了。
知子莫若母。
同样贾政也知道贾母的担心,随笑道:“给探春找了个好夫婿,比别的要强些,何况王信的确不错,是有大出息的人。”
“听说此人还要领兵去打仗,又听说此人做事独断,得罪了不少人,会不会?”
贾母并不是消息闭塞的老人,这段时日打听过王信。
贾政点了点头,“王信身为武将,带兵打仗是难免的事,这些年诸地又不太平。”
贾母越发担心,一旁的王夫人没说话。
贾政连忙说道:“不过正是因为不太平,才有武人用武之地,诚如母亲所言,王信得罪了一些人,却能有今日的成就,无非是他能打仗,朝廷不得不用他。”
“倒也是他的运气。”
贾母了然。
否则空有一身的本事,无用武之地又能如何。
此人品性好,运气也不错,贾母心里越发的放心了不少。
虽然已经说好了的事,只是贾母内心多少有些担忧。
不像以前嫁女儿的时候。
那时候面对林如海,自己是越看越满意,这些年里,林如海也没有让自己失望。
贾府明明是开国的武勋,却能在文官圈子凿开一条口子,大功非林如海莫属,自己儿子的才能,贾母心里有数。
贾政见母亲态度转变,知道此事彻底成了。
从头至尾都是母子二人说话,王夫人一言不发,等夫妻二人离开,在一处无人的走廊,王夫人叫住了贾政。
贾政停下脚步,回过头看着自己的夫人。
王夫人直接开口询问:“你还在生大哥的气?”
贾政露出不悦之色。
“你帮王子腾问的?”
王子腾以前自私自利,是自己帮着说好话,缓和宁国府和大哥对他的不满。
栽了跟头后,又跑去巴结宁国府和大哥。
虽然自己没想和大哥争,可已经过了这么多年,事实到了这般地步,王子腾还去那边,根本没有考虑过自己。
而且林如海没有成功回京,皇上那边颇有怨言,忠顺亲王越来越强势,连刘儒都被压下去,结果王子腾想的是投靠忠顺亲王。
一件两件。
累积起来,贾政自认为性格不错,也忍不住对王子腾不满。
王夫人摇了摇头,“王信终归是王氏族人,就算与大哥不和,他还是姓王,既然老爷看重此人,还需要多帮他才好,让他看清楚,哪边对他才是真好。”
“我帮他的还不够多?”
没想到是为自己府里着想,贾政反应不及,下意识的反驳道。
反应过来后,脸色好看了不少。
贾政温和起来,说道:“他这次回京,为了北征之事花费不少心思,我明日会和浙江道监察御史吴君一起去河西营见他,有了吴御史的帮忙,王信怎么感激我也不为过。”
王夫人听到吴御史的名字,诧异的看了眼贾政。
这位吴御史并不简单,而是浙江道监察御史,正四品的文官,名声显赫,是林如海他们圈子里在京城举足轻重的人物。
王夫人不再担忧,肯定道:“你说动了他出面,王信要是知道其中的意味,以他的品性,必然心里记得你的恩情。”
上一篇:大明万历极度叛逆
下一篇:南明,朕的天命太抽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