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红楼兵圣

红楼兵圣 第349节

  王信把一盒子的金元宝推给平儿。

  平儿没有拒绝,也没问金子从哪来来的,小声道:“我替爷守着。”

  前明时朱元璋规定一两金子等同四两银子,规定是规定,民间金银兑换一路飙升,特别是海贸繁荣之后,白银价格一路下跌,如今一两黄金可兑十两白银。

  “这是我的军饷。”王信解释了一遍,然后说道:“这些钱你收好,我是说万一。”

  王信打起了预防针。

  “万一这次我回不来了,这一千两银子足够你和晴雯下半辈子生活之用,这宅子要是能住,你就和晴雯住下去,给晴雯找个好婆家,你遇到了好人,也不要多想,赶紧嫁了吧。

  如果我不在了,就算我留下字据,只怕王氏族人中很多人会来吃绝户,这些人容不下你们,你们又对抗不过,所以真到了这一步,房子就不要争了,你们去找陆仲恒,我交代过陆仲恒好生安置你们,如果陆仲恒不靠谱,你们就去扬州找贺宽,我已经给他写过信,让他把你们安顿到扬州岛.”

  平儿惊呆了。

  看着滔滔不绝的将军,虽是炎炎夏日,平儿却如坠冰窟。

  这回出关不同。

  虽然做足了准备,可是自己的人马太少了。

  一万余人,其中大部分是民兵。

  如果欧彦虎先找上自己,全力攻打,自己有可能带着军队顺利回来,就算能回来,伤亡也不会小,甚至自己都会有危险。

  不过很划算。

  三路大军,王信从来没有指望永兴军或者天成军。

  就看谁倒霉,谁碰到欧彦虎。

  如果是自己碰到,王信相信其余两路必撤回去。

  不过能达到逼退欧彦虎回来,自己就算成功。

  让他大业未成,现在前套地区又失去大量的人口,他又无法从生胡那边恢复,不超过三年,此人就会衰退下去,再有心气也无能为力了。

  当兵打仗。

  王信最开始也不想上战场。

  在扬州按照林如海所言,去盐道衙门混个差事,这样的油水衙门,自己一代人可以肥了十代人,只是听到倭寇的歹毒和恶劣,王信忍不住。

  上辈子当兵,这辈子也当兵。

  这就是自己的命。

  只不过上辈子尽流汗了,是惋惜也是幸运。

  这辈子不知道。

  抗倭,平胡。

  没有一件事是自己可以拒绝的。

  为的是天下苍生。

  没有道理可讲。

  这些年里,自己手中死了那么多兵,而自己经常向手下的兵们讲大道理,总不能轮到自己的头上,原来还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吧。

  下面的士兵,谁不信任自己。

  自己怎么能辜负呢。

  自己千辛万苦浇筑出来的军魂,怎么能舍得熄灭。

  这才是自己最自豪的事。

  自己问心无愧。

  地下那些牺牲的兄弟们尽可安心闭眼,他们追随的将军,绝对不会让他们失望。

  “呜呜~~”

  平儿捂着嘴无声的哭起来。

  王信摸了摸平儿的脑袋,没有什么言语可以安抚。

  世道的确有很多不平,可总要有人去做事。

  事情就是一件件的做出来的。

  而不是用大道理讲出来。

  多么伟大的人也会死,要看他给世间留下了什么。

  如果自己能给大周留下一丝军魂,或者那么一丝理念,那么比什么都要强。

第307章 不动如山

  京城。

  贾母院。

  丫鬟们都在抄手游廊或坐或站,依着木栏小声闲聊。

  贾政和王夫人在屋内。

  “此事孟浪了些,终归年纪还小,虽是定亲,难免也有些不好好看。”说道此处,贾母叹了口气,话锋一转,“不过三丫头到底也是庶出。”

  听到庶出二字,贾政嘴角动了动,最后忍住了。

  王夫人面色平静。

  贾母叹道:“我一向喜欢三丫头,几个正经孙女中除了入宫的之外,独她最出彩,奈何只怕外头人有眼无珠,在乎嫡出庶出,反而耽误了她,听说王信此人的名声不错,又是在府里住了几年,品性的确实在,看着这一件事上也就认了。”

  贾母虽然知道府里不如以前的光景,可目前而言恢复的也不错。

  长孙女是贵妃。

  宁荣二府门楣还在。

  史家敢不听自己的话,王家虽然有个王子腾,终归也没伤和气,至于薛家,虽然投靠了贾府,就当充个场面也不差。

  女婿林如海又孝顺,外孙女更是不得了。

  过几年,等年龄大了,要么近水楼台先得月,让宝玉娶了,便宜了贾府,又或者冒出哪个如意郎君,登台入阁的前程,又一个林如海也行。

  想来这两三年里,贾府的声势倒是一二十年里最旺的时候了。

  上一回风光还是义忠亲王活着的时候。

  所以虽然知道王信品性不错,贾母还是有些不满,但是探春又的确是庶女,在外人眼里倒也算是般配,甚至有人可能认为还是贾府占了便宜。

  那些看不起庶女的人眼里,贾府用一个庶女换了一个乘龙快婿赚大了。

  知子莫若母。

  同样贾政也知道贾母的担心,随笑道:“给探春找了个好夫婿,比别的要强些,何况王信的确不错,是有大出息的人。”

  “听说此人还要领兵去打仗,又听说此人做事独断,得罪了不少人,会不会?”

  贾母并不是消息闭塞的老人,这段时日打听过王信。

  贾政点了点头,“王信身为武将,带兵打仗是难免的事,这些年诸地又不太平。”

  贾母越发担心,一旁的王夫人没说话。

  贾政连忙说道:“不过正是因为不太平,才有武人用武之地,诚如母亲所言,王信得罪了一些人,却能有今日的成就,无非是他能打仗,朝廷不得不用他。”

  “倒也是他的运气。”

  贾母了然。

  否则空有一身的本事,无用武之地又能如何。

  此人品性好,运气也不错,贾母心里越发的放心了不少。

  虽然已经说好了的事,只是贾母内心多少有些担忧。

  不像以前嫁女儿的时候。

  那时候面对林如海,自己是越看越满意,这些年里,林如海也没有让自己失望。

  贾府明明是开国的武勋,却能在文官圈子凿开一条口子,大功非林如海莫属,自己儿子的才能,贾母心里有数。

  贾政见母亲态度转变,知道此事彻底成了。

  从头至尾都是母子二人说话,王夫人一言不发,等夫妻二人离开,在一处无人的走廊,王夫人叫住了贾政。

  贾政停下脚步,回过头看着自己的夫人。

  王夫人直接开口询问:“你还在生大哥的气?”

  贾政露出不悦之色。

  “你帮王子腾问的?”

  王子腾以前自私自利,是自己帮着说好话,缓和宁国府和大哥对他的不满。

  栽了跟头后,又跑去巴结宁国府和大哥。

  虽然自己没想和大哥争,可已经过了这么多年,事实到了这般地步,王子腾还去那边,根本没有考虑过自己。

  而且林如海没有成功回京,皇上那边颇有怨言,忠顺亲王越来越强势,连刘儒都被压下去,结果王子腾想的是投靠忠顺亲王。

  一件两件。

  累积起来,贾政自认为性格不错,也忍不住对王子腾不满。

  王夫人摇了摇头,“王信终归是王氏族人,就算与大哥不和,他还是姓王,既然老爷看重此人,还需要多帮他才好,让他看清楚,哪边对他才是真好。”

  “我帮他的还不够多?”

  没想到是为自己府里着想,贾政反应不及,下意识的反驳道。

  反应过来后,脸色好看了不少。

  贾政温和起来,说道:“他这次回京,为了北征之事花费不少心思,我明日会和浙江道监察御史吴君一起去河西营见他,有了吴御史的帮忙,王信怎么感激我也不为过。”

  王夫人听到吴御史的名字,诧异的看了眼贾政。

  这位吴御史并不简单,而是浙江道监察御史,正四品的文官,名声显赫,是林如海他们圈子里在京城举足轻重的人物。

  王夫人不再担忧,肯定道:“你说动了他出面,王信要是知道其中的意味,以他的品性,必然心里记得你的恩情。”

首节 上一节 349/36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万历极度叛逆

下一篇:南明,朕的天命太抽象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