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红楼兵圣

红楼兵圣 第350节

  贾政一脸得意。

  好事做到底,以前自己也是这么对王子腾的,结果王子腾太让自己失望了。

  这些年里接待王信,一开始是看在林如海的面子上,接触的越多,贾政越是觉得不错,到了今日的地步,连女儿都要嫁给他,当然要给他多点资源。

  如果大同北征顺利,真做到了三年平胡,以此资历,他日一镇总兵绝不在话下,熬资历也能成为提督,又补足了自己这一房的短板。

  文有林如海,武有王信。

  有这两人罩着,荣国府二房子弟就算再不争气,当个富贵闲人必然没问题。

  第二日。

  通州。

  清晨里薄雾如纱,轻笼着青石板铺就的河道。

  早起的乌篷船咿呀摇过,船娘挽着袖子,利落地将一篓篓沾着水珠的鲜菱角搬上埠头。岸边的茶馆刚卸下门板,伙计打着哈欠,将几张条凳搬到临水处,等着第一拨茶客。

  西边的牲口市开了。

  牛哞马嘶,空气中弥漫着草料和牲口特有的气味。

  通州护城河外菜畦青青。

  菜农们弯着腰,小心地将带着露水的青菜、萝卜割下,整齐地码进箩筐。扁担压弯了肩膀,他们却步履轻快,急着赶去码头。

  箩筐里绿油油的青菜,将会通过运河运送到京城。

  这是位于京城门户所带来的便利。

  庞大的京城养活了许多的人。

  通州城驻扎东军本部,城东之外的军营是东军左路,城西之外的军营是东军右路,右路所在的营房连成片,最西边沿运河边,有一块特立独行的营区。

  仿佛闹市中的一片幽静之地。

  营门口四名士兵把守营门,不同于别处,此处的兵丁站的笔直,一动不动,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给人一种极为肃杀之感。

  十几人来到营门口驻足而立,仿佛在点评似的。

  士兵已经发现了他们,余光打量这一行虽然穿着便服,却藏不住官气的陌生人。

  其中一人正是贾政。

  “这就是河西营了。”

  贾政在左侧陪同说话,身旁还有陆仲恒,领头的那人大概四十来岁,比贾政还要年轻,但是却一脸威严,明显是众人中地位最高的。

  “这些兵士一动不动,看着的确好看,可这般虐待兵士,是否太过苛刻?”

  那人皱着眉头说道。

  贾政愣住了。

  他觉得挺好看的,却没有想过这个问题。

  陆仲恒反应快,笑道:“吴前辈有所不知,我倒是听王信说过,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所以王信带兵很严苛,以达到磨炼士气意志的地步。”

  “士兵能受得了?”

  那人担心。

  士兵把守的地方不少,不光军营,衙门也很多。

  但是河西营这种,那人是头一次见。

  这种方式,有几个人受得住?

  心里想的是过犹不及。

  “与别处不同,王信用兵用精兵,不会滥竽充数。”陆仲恒极力解释。

  好与坏。

  还不是上下唇一碰。

  说好就是好,说不好就是不好。

  陆仲恒不知道这种方式好不好,反正王信至今没有打过败仗,又不能如此直白解释,否则容易让吴文华感到自己在反驳他。

  吴文华笑了笑,没再多言。

  陆仲恒和贾政互相看了眼,两人松了口气,身后其余的几名官员饶有兴致,在门口往里面眺望,打量着与众不同的河西营。

  营地的地面干净整洁。

  平平整整,令人看得舒适。

  营房虽然空旷,窗户沿子依然一尘不染,窗户油纸没有一处破损,可见保养得当。

  “请问诸位有何贵干!”

  从营房里出来一名哨官,穿戴整洁,客客气气的上前问道。

  “这位是浙江道监察御史.这位是翰林院梅翰林,我是工部员外郎贾政。”

  贾政主动出面,不客气的说道:“让王信出来迎接。”

  那哨官认得陆仲恒,见过此人和将军说话,不过此人不认识自己,至于工部员外郎贾政,哨官更是听过。

  自家将军出身四大家,在京城多年来借助贾府。

  “请诸位稍等,我这就去告知将军。”

  那哨官身边的几名士兵留下来陪同,自己亲自跑了回去。

  不久。

  王信从营里赶了出来。

  七八名官员,还有几名随从,一行十余人,虽然品级都不高,可地位并不低。

  特别是为首的那吴御史。

  如果自己没猜错,此人就是红楼原文中保举贾政的巡抚。

  当时贾政在广东做学政,此人是广东巡抚。

  现在此人还只是浙江道监察御史,说明要不了多久,此人就会外放,升任广东巡抚,成为从二品的一省主官,的确比自己强多了。

  王信主动上去行礼。

  自己是三品武将,对方是四品文官。

  从两人的身份和职位而言,实际上是对方的地位和职权要高于自己。

  那人颇有兴趣的打量了王信几眼,然后大笑起来。

  王信正要看向贾政和陆仲恒,那人已经上前笑道:“自从我掌管浙江道以来,因为台州府的原因,倒是听了不少王将军的好名声,今日一见,果然是江山代有人才出啊。”

  “不敢不敢。”

  王信不清楚此人,嘴上客气。

  众人寒暄一番,来到了营房,屋子里陈设简单,众人分别落座。

  王信让人送来茶水。

  北征之事,并不是张吉甫支持,事情就万事大吉了。

  上头有上头的事,下头有下头的事,每一处都不能出幺蛾子,否则就会是令人烦心的事。

  大军未动,粮草先行。

  包括立功的奖赏,牺牲士兵的抚恤等等。

  每一件都要提前打算。

  总不能让士兵流血又流泪。

  立了功就要升官。

  想要升官,就要有人承认功劳。

  谁不想单纯做人,随心所欲做事。

  可无论什么时代,做人做事都离不开人际关系,社会本就是人与人之间人际关系的总和。

  解决不了人际关系,那就适应不了社会,注定成就有限,解决不了几个问题。

  自己有贾政和陆仲恒的帮忙,已经省了很多精力和麻烦。

  更何况眼前的吴御史的确大有来头,无论是贾政还是陆仲恒都只能落在后面,如果有此人的帮助,对自己目前百利而无一害。

  就是不知此人品性如何,贾政说还行,这个还行是怎么样的还行。

  王信喝着茶,仔细的思考。

  屋子里的人看着陈设,谁也没有想到,堂堂一个参将,屋内会如此“简陋”。

  有些人嗤之以鼻,认为装的太过。

  有些人摇了摇头,身为武将本事又大,年纪又轻,还不爱财,怎么能让上面人放心,终归还是做事稚嫩,不够沉稳。

  屋子里的气氛渐渐凝重。

  贾政和陆仲恒互相观望了一眼,两人都不在适合说话。

  吴文华看着王信,眼神深沉,仿佛要把人看透似的。

  “我在京城听浙江来的官员,说的最多的是将军打仗的本事,正所谓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没有将军带不赢的仗,说实话,我是不信的。”

  吴文华无所谓的笑道:“可是大家都说啊,特别是不少地方的百姓,都说将军的手下是天兵天将,不惧雷雨,雷打不动,个个顶天立地。”

  随着吴文华的话语,其余官员渐渐愣住了。

  贾政和陆仲恒面色也逐渐僵硬。

  王信扬了扬眉头,透露出一股随性,仿佛缺乏稳重似的,笑道:“都是让人吹出去的,先把敌人吓住,能吓几个是几个。”

  吴文华愣住了。

  “噗嗤。”

  一名官员忍不住笑出声,其余人再也忍不住。

  刚才还说的神乎其微。

首节 上一节 350/36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万历极度叛逆

下一篇:南明,朕的天命太抽象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