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兵圣 第360节
以往想要起到这样的效果,需要让民兵学会射箭。
所以大宋时期有庞大的民间弓箭社,但是以大宋的财力,封建国家的经济巅峰,也只能做到这一步,何谈其他朝代。
对于下面的民兵,王信表现的很客气。
虽然自己给的足,但是每个月也才几钱银子,还要让人家上战场,这些民夫从来没有过过好日子。
享福指望不到,打仗却要用他们。
百姓也是人,他们心里怎么会没有想法。
奈何朝廷是暴力机关。
他们就算不满,也只能如此。
在源子河一带,前往牛心山的路上,遇到了一支歇息的民兵部队。
王信下了马,顺势也在此地歇息。
“老乡是哪里人啊?”
“河南的。”
“哦,派到咱们这里当兵,感觉怎么样?”
王信同样蹲在地上,和众人没有区别。
史平等人牵着马远远的站着,只有石头跟着将军。
士兵们知道眼前的人是大官,畏惧的躲开,那二十出头的后生咽了口口水,紧张的说不出话来,只能勉强道:“好,很好,非常好。”
王信有些无语,不过拍了拍那士兵的肩膀。
“此次打仗是为了保家卫国,消灭胡虏,为的是你我民族的未来,每个人都责无旁贷,只是辛苦了诸位,打赢了这仗,大家都是民族的英雄。”
王信大声的说道。
“将军,真的要打仗了吗?”
有人胆大的问道。
王信点了点头。
确认要打仗了,周围的人变得黯然了些,有些人更加紧张。
王信叹了口气。
自己也到了向士兵们光谈理想的地步吗。
谈理想谈大义,种种危机,亡国亡种就是给不了钱。
正常而言。
谁为国家牺牲和付出的多,谁就应该享受更多的好处,拿更多的钱。
第313章 意气风发
大战将起的疑云散布在大同。
生活在边地的百姓早已麻木,犹如生活在地震带的百姓,并不会把地震的风险放在心上,日常该怎么生活就怎么生活。
反而是外地输送来的民兵陷入了恐慌,但是他们又能怎么办呢。
只有一处不同。
牛心山一带的工厂这段日子变得更加火热起来。
“许多关外的牧民抢着找商行购买火器。”周世明下了马车,见到王信后,站到王信的身边,看着不远处的各类工棚,笑着说道。
在王信的计划里,整个前套地区至少可以迁移十五万人口。
有了这十五万人口的扎根,以及构成与内地物资贸易的商业模式,那么这块地区再也不会有失而复得的风险,因为已经有了利益。
更重要的是还能缓解大同的经济压力,救助更多的灾民,可谓是百利而无一害。
“牧民们懂得花钱保护自己,说明他们真正吸取了教训,指望谁都不如指望自己,自己手里有枪,就算是死,至少也能拼死一搏。”
王信平静地说道。
持刀砍人需要极大的血性。
但是扣动扳机却很容易,而且使用火器带来的威力,远远大于使用冷兵器。
手提一把菜刀,强盗们不但不会畏惧,大多视若无睹,更可能会发出嘲笑。可要是手提一把鸟铳,哪怕是手无缚鸡之力的妇女,也可以让强盗大惊失色。
周世明一脸敬佩,“这些都是将军的眼光啊。”
谁能想到火器也能成为商品。
在内地的确有风险,可是在关外却不难。
原本他们就和胡人之间有走私,铁锅这种杀头的买卖都在做,何况如今呢,又有王信的许可,所以也是时也命也。
风口来了。
“虽然前套地区目前只迁移了不到八万人,不过第一年的时候四五千户,今年已经获得了丰收,往后每年都会增加更多的牧民。
加上供应军队,不光是每年上万杆鸟铳的需求,还有火药铅子桐油等各色小件,将军做生意的本事,不比打仗的本事小啊。”
周世明先是夸了一阵,随后露出迟疑之色,担心起来。
“只是战场局势千变万化,那欧彦虎不可小觑,现在北征是不是急了些?”
王信肯定道:“现在北征正好合适。”
“将军说的是极。”周世明说道:“如果大同各军能齐心协力,那小小的欧彦虎并不在话下,只怕将军被人骗了。”
王信打趣道:“周员外是担心我?”
周世明笑了笑。
周世明拉拢王信手下不是一件两件,连孙女都舍了出去。
地方大户千年的做法,别管老不老套,管用就行,什么是阳谋,这就是阳谋。
实际上周世明为首的大户,巴不得王信离开大同,他们好瓜分王信走后留下的“遗产”。
王信在大同的时候。
牧民们必须要保障分到多少亩牧地,利息和债务必须要延长到多少年,损失风险不能转嫁给个人,只能由商行承担.
这些成本,如果王信不在了,那么就是商人们直接多出来的纯利润。
挣了一万块钱的人,绝不会只满足挣一万块。
至于别人日子好过还是难过。
关他什么事。
何况别人日子难过,他用人的成本更低,权力才更大。
否则大家日子都好过了,他还能奴役谁。
“将军如果被打败了,商行会直面欧彦虎,风险会更大。”周世明诚恳道。
“我不会被打败。”
王信没有在乎周世明的实话实说,这说明了周世明的确不希望自己失败,起码现在不是。
“欧彦虎并不鲁莽,不光能隐忍,而且能征善战,多有胜绩。将军可知欧彦虎已在整顿兵马,而且还派人联络大同的一些人?”周世明说道:“并不是所有人都有大局观,很多人乐意看到将军失败。”
“张文锦,还是胡立勇?”王信皱眉问道。
周世明摇了摇头。
“张巡抚虽然贪婪,却不敢误了战事,胡总兵虽然嫉妒将军,也懂得战场凶险。”周世明继续说道:“以将军的见识,应该懂得有时候事情往往是下面人决定的。”
“来就来吧。”王信哂道:“我曾经在东南抗倭,局势同样复杂,我灭倭越多,不知多少人越恨我。”
跟在周世明身后的张辉下意识地看了王信一眼,似乎确认王信是真有自信,还是在说大话。
关于北征的事,很多士兵不愿意打,将领也不愿意多事。
反观欧彦虎不同。
欧彦虎为了自己的性命一定会拼命的。
所以哪怕大同不主动北征,欧彦虎也会卷土归来,只不过到时候他可能先统一了生胡诸部,那么王信的想法也有道理。
可有道理归有道理,并不代表大家支持。
在来的路上他们曾经商议过。
张文锦只想要捞钱,熬过这一二年,屁股一拍高升去别的地方了,肯定是不愿意任内发生大的战事的。
至于胡立勇。
他是八十岁老头挑水,心有余而力不足,真要是有本事,冯胖子也不会留他这些年。
之所以留住他,主要是因为此人才能不大,又能减少朝廷的猜忌,所以冯胖子才没有对胡立勇下手。
真正能依靠的还是大同西军。
只不过是打出去,还是留守下来,以谈为主,两种方式而已。
“将军手里虽有三千精兵,可数量太少,难道要靠那些民兵?”周世明问道。
王信指了指前方。
不远处的那些工厂。
周世明不明所以,王信笑道:“靠的是这些。”
几人一脸茫然。
见王信主意已定,众人只能无功而返。
王信没有太过在意。
争夺的无非是对大同西部的主导权。
商人和官员都是人,所以做事的思想是一致的,没有谁比谁高尚。
张文锦为了自己任内的稳定,希望稳住胡人,商人为了自己的利益,同样希望稳住胡人,他们都不会在乎与胡人合作,在乎的是自己的利益。
在他们的心里,与胡人那边是可以谈的。
上一篇:大明万历极度叛逆
下一篇:南明,朕的天命太抽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