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父崇祯帝,请陛下称万岁! 第529节
见到朱慈烺后,他赶忙恭恭敬敬地行礼道:
“奴婢参见太子爷!”
朱慈烺摆了摆手,示意他不用多礼,然后目光直视着他问道:
“怎么,父皇想要见本宫?”
王承恩听到这话,脸上立刻堆满了笑容,赶忙说道:
“没错,正是陛下派奴婢来宣太子爷进宫的。”
要是换做其他太子,听到皇帝召见,肯定会恭恭敬敬地领命,然后马不停蹄地跟着太监去见皇帝,以表对皇帝的敬重。
但很明显,到了朱慈烺这儿,情况就有些不一样了。
只见朱慈烺先是惬意地伸了一个懒腰,活动了一下筋骨,然后这才漫不经心地问道:
“有说是什么事吗?”
王承恩看到这一幕并不感到惊讶,毕竟眼前这位太子爷之前都“造反”了,这种小事情又有什么好惊讶的呢?
再者说了,之前崇祯也没说不能先把这件事情告诉太子啊!
想到这里,王承恩当下又是笑着说:
“启禀太子殿下,是大喜事儿!陛下和娘娘正商量着要给您纳太子妃呢,这会让您去,应该是想要寻求一下你的意见。”
什么?
纳太子妃?
朱慈烺听到这话,顿时就瞪大了眼睛,满眼的不可置信。
他倒是没有想到,这次崇祯要找他居然是因为这事儿。
而且话说回来,这方面他还真的没做好准备。
虽然之前纳了郑小妹为太子侧妃,不过那其实也是情势所逼而已。
当时局势复杂,各方势力暗流涌动,他为了收服郑芝龙为自己效命,才做出了那样的决定。
但是现在要纳太子妃,这可就是比较正式的事情了,关乎到大明的皇室传承,他一时间有些反应不过来。
主要是他眼下也才十四岁而已,现在就选太子妃,是不是有些太早了?
想到这里,朱慈烺有些头疼地揉了揉太阳穴,无奈地说道:
“本宫如今也就十四岁而已,现在就选太子妃,是不是有些太早了?”
王承恩听到这话,依旧是笑着答道:
“回太子爷的话,选妃从来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儿,需要经过各种流程,从挑选合适的秀女,到考察她们的品德、才艺、家世等方面,再到最终确定人选,这一系列流程走下来,快的话一年,慢的话两三年都是有的。”
“确定人选之后,还有开始筹备大婚,又需要半年的时间。”
“等到那时,太子爷早就成年了,因此并不算早。”
“而且当年陛下大婚的时候,也就只有十七岁而已。”
好吧!
话说到这里,朱慈烺实在是没话可说了。
他心里明白,在这个时代,皇室的婚姻大事往往有着诸多政治考量,不是他一个人能够决定的。
可他又想了想,却发现自己怎么也想不起来在原本历史上朱慈烺的太子妃到底是谁。
毕竟明朝灭国的时候,朱慈烺当时也就十六岁的年纪,那个时候估计还没有大婚。
不过按理说应该早就定下了太子妃的人选,只是那位太子妃并没有在历史上留下她的名字。
但这对于那位太子妃而言或许也是一件好事儿吧?
毕竟她要是真成了太子妃,那可就成了大明最后一位亡国的太子妃了,这可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
想到这里,朱慈烺无奈地摇摇头,随后就准备去见见崇祯和周皇后。
可就在他准备起身跟着王承恩离开的时候,却发现此时此刻王承恩突然一脸欲言又止的样子,仿佛是有什么话要说。
第297章 朕问你一件事情,你可不要骗朕!
朱慈烺看到这里,眉毛一挑,随后开口问道:
“怎么,你还有话要说?”
王承恩听到这话,神色有些犹豫,嘴唇动了动,却又没有立刻开口。
但最终,他还是鼓起勇气说道:
“奴婢确实是有些话想要说的,只是不知道该不该说。”
朱慈烺道:
“有话便说,没什么不该说的,说错了,本宫也不怪你。”
王承恩一听到这话,这才小心翼翼地说道:
“既如此,那奴婢也就说了,太子殿下,你可还记得陛下的生辰?”
崇祯的生辰?
朱慈烺听到这话先是一愣,随后脑海中开始快速搜索相关的记忆。
片刻之后,他突然恍然大悟。
貌似再过三个月就是崇祯的生辰了。
崇祯是一六一一年二月六日年出生的,刚好是在正月,而且很接近除夕。
这就导致崇祯的大寿和除夕往往都是一起过的。
不过,崇祯这辈子也没过过多少次寿辰,以前当王爷的时候还能花点钱过一下,毕竟那时候国家虽然也很穷,但他可是天启皇帝的亲弟弟,各方面的待遇还是很不错的。
而且王爷过寿也不比皇帝铺张浪费,几千两银子也是能过的。
但是当了皇帝之后,因为国事繁忙、国家贫穷,崇祯已经好久没过过寿了。
以往等到寿辰那天,百官们也只是上个贺表,然后崇祯再赏赐一些不值钱的玩意,这件事也就这么敷衍过去了。
朱慈烺想到这里,这才正色道:
“别卖关子,直接说,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王承恩听到这话,也不敢再打什么哑谜,直接便说道:
“不久之前,礼部尚书王家彦王大人求见陛下,说三月之后便是陛下的寿辰了,询问一下今年要不要大办一场寿宴。”
“毕竟如今朝廷焕然一新,国家国力强盛,礼部觉得陛下的寿宴可以大办一场,然后彰显一下国家的实力。”
“但是陛下却没有同意,因为陛下觉得办寿宴的话要耗费不少银子,有这些钱还不如用到军费上,用来加强国家的军事力量。”
“王大人见状也不好再说什么,这件事情也就没有人再提了。”
“但是奴婢察觉得到,陛下其实还是很想过寿的,毕竟陛下自从当了皇帝之后,也没有过过一次像样的寿宴。”
“而且奴婢觉得如今的朝廷也不缺钱,国库里有了不少的积蓄,所以奴婢才斗胆将此事告诉太子爷,想要询问一下您的意见。”
朱慈烺听到这话没有立刻回答,只是指尖微微敲击着桌面,陷入了沉思。
片刻之后,他在心中已然下定了决心。
那就是这寿宴不但要办,而且还要大办特办,并且要广而告之!
让周围的藩属国们都来参加这场寿宴,朝鲜、蒙古各部落、甚至是建奴都要来,主打的就是一个热热闹闹。
因为这样做不仅可以彰显皇室的威严,还可以向藩属国们展示大明的实力。
想到这里,朱慈烺这才说道:
“行了,这件事情本宫知道了,走吧。”
随后朱慈烺站起身来,整理了一下衣冠,迈着沉稳的步伐朝着门外走去。
王承恩赶忙在前面领路。
与此同时,皇宫内,崇祯皇帝与周皇后正静静地等待着朱慈烺的到来。
此时宫殿之内的气氛虽看似平静,可二人的反应却犹如天壤之别,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只见周皇后一脸惬意地端坐在那雕花木椅之上,手中轻轻捧着一盏香气四溢的茶,那袅袅升腾的热气,仿佛带着一丝悠然自得的气息。
她微微眯起双眸,轻抿一口香茗,那姿态优雅而从容,仿佛世间的一切纷扰都与她无关。
而另一边的崇祯皇帝,却是一脸焦急之色,那眉头紧紧地皱在一起,仿佛拧成了一个解不开的疙瘩。
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丝丝忧虑,时不时地在宫殿内来回踱步,脚步急促而慌乱。
那来回走动的身影,在宫殿的地面上投下了一道道晃动的影子,仿佛是他内心不安的写照。
事实上,崇祯如此焦急,还真不是没有缘由的。
本来在正常情况下,为太子指婚这件事情,其实是一件简单至极的事。
甚至都不需要经过太子本人的同意,皇后和皇帝便能轻而易举地决定下来。
但是话说回来,朱慈烺和其他太子那可不一样啊!
在崇祯的心中,朱慈烺可是那真武大帝转世,身份尊贵非凡,甚至比他这个皇帝还要尊贵。
所以崇祯还真不知道朱慈烺会不会接受他们的指婚。
这要是朱慈烺拒绝了,那场面可就尴尬了,到时候他这皇帝的面子往哪儿搁呢?
就在这时,一旁的周皇后终于有些忍不住了。
她微微抬起头,看向那来回踱步的崇祯轻声开口道:
“陛下,你说你这来来回回地走了多少次了,你不累吗?不如坐下来休息一下吧。”
崇祯听到这话,也不好再说些什么。
随后他停下脚步,微微叹了口气,缓缓地在周皇后旁边坐了下来。
周皇后又轻轻喝了一口茶,那茶香在她的口中散开,让她微微眯起了眼睛,享受着这片刻的宁静。
紧接着她再次看向崇祯,眼中带着一丝调侃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