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嫡明

嫡明 第445节

  重庆府境内,和知府平级的土司,还有石柱宣抚使、酉阳宣抚使。下面,还有一堆不太听话的中小土司。

  总之,民情复杂、部族林立,还毗邻南边强大的播州宣慰司。稍有不慎,就会酿成大祸,轻则丢官,重则丢命啊。

  唉,郑氏安慰自己,说最多五年,就让自己回京升迁。要在西南熬五年啊。

  郝运来郁闷的喝了一杯茶,却像是在喝酒一般。

  他看到茶盏中一张失落的脸庞,忽然心中一动。

  秦良玉!

  秦良玉不就是石柱宣抚使夫人么?自己去重庆上任,可以和她同行啊。只要得到石柱土司的帮助,自己这个重庆知府就好当多了,或许还有机会立功,提前调回京师。

  想到这里,郝运来的心情顿时好了很多。

  他看到布置喜庆的公馆,情绪也被喜气侵染了。

  稚虎,今日是你大喜的日子,为兄也祝你和采薇娘子白头偕老。可你知不知道,皇上其实不喜欢你?

  迟早,迟早!

  皇上和娘娘会找个借口,寻你一个错,把你打落云端。轻则贬官流放,重则抄家下狱呀!

  想到这里,郝运来心里也不知道是什么滋味。他既嫉妒朱寅,不希望朱寅凌驾在他头上。又不想朱寅太倒霉。最好是贬官外放,但衣食无忧,还能小富小贵。

  昨夜他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虽然贬为知府,可稚虎却被贬为知县,还恰恰是自己辖下的知县。那个美啊。可惜一高兴醒了,原来是个梦!

  ……

  辰时初刻,朝阳东升。

  黄道吉日,利嫁娶、兴宅、远行。

  宫保府的中门,豁然大开。接着就是噼里啪啦的鞭炮声。

  朱寅身着绯红妆花袍服,胸襟披红,纱帽簪花,骑着一匹雕鞍白马,率领六十四人的迎亲队伍,奏响喜气洋洋的《引凤调》,吹吹打打、浩浩荡荡的出门。

  同样穿着礼服的宁清尘,带着小黑追出大门,看着朱寅的背影,奶凶奶凶的喊道:

  “去了!终于去迎亲了!小老虎啊,你这次是不是真的吃上软饭了?我当年没有冤枉你鸭!”

  朱寅骑在马上,好像行进在云里雾里。秋光如此灿烂,岁月如此静好啊。

  真的要和采薇结婚了。从今以后,就是人夫了。真的是有家室的男人了。

  两世头一遭啊。

  朱寅很是高兴,虽然他对新娘十分熟悉,可此时居然对新娘心生一种神秘感。十多天没有见到采薇,恍如隔世。

  采薇,这个场面绝对算是风光大嫁了,你还满意吗?

  他最高官位是太子太保,婚娶当然可用仪仗。太子太保虽是虚职,却是实打实的从一品。朱寅主动降了一级,用正二品的仪仗。

  但见伞盖、青扇、对牌、锣鼓、旗枪开道,四驾彩绸马车在后,载着双羊双酒、三牲六畜。傧相身穿礼服,打着彩旗走在朱寅马侧,喜娘怀抱大雁走在朱寅马前。

  当真是前呼后拥,煊赫体面,早就引得街边的百姓聚集围观了。

  迎亲队伍穿行于棋盘街时,有心巴结的五城兵马司早就派人清道净街。

  长安街上,不知道多少百姓夹道围观朱寅迎亲。

  很多沿街商铺,竟然主动悬起朱红纱灯和彩绸,为稚虎先生祝福。可见朱寅在民间的声望。

  不过,也有不少闺中少女看着人逢喜事精神爽的朱寅,心中失落无比,甚至有女子黯然神伤,自艾自怜。

  这么大的场合,实在是高调了些。

  可是结婚这种事是可以高调的。越高调越体面,礼金也收的更多。

  一路上,跟随迎亲队伍的百姓越来越多,队伍行至东江米巷时,已是黑压压的上千人。

  等来到石柱宣抚司公馆,日光刚攀上公馆门前的灯笼。公馆中的人眼见队伍到了,立刻点燃鞭炮。

  与此同时,公馆中聘请的乐班,也奏响了喜乐。

  “赏喜钱喽!”傧相一声令下,立刻有两人捧着簸箕,将簸箕里的当十铜钱,往公馆门口撒去。

  众人顿时一起抢着喜钱。

  锣鼓喧天和鞭炮之中,朱寅的白马在公馆前停下。傧相上前高声道:

  “新郎官人迎亲仪仗到——有请冰人答礼!”

  喜娘也举着大雁,说道:“新郎官人到——请开中门!”

  随即,公馆大门缓缓打开,一群人簇拥着冰人郝运来出来。郝运来是媒人,他高声说道:

  “新人今日晚起,眼下还在梳妆,还请新郎官人稍侯!”

  这句话的意思,不是说新娘真的晚起,而是说新婚之日新娘仍然晚起,说明新娘不着急、不恨嫁、不想离家。

  公馆侍女高声道:“新郎新郎,莫要催妆!”

  傧相说道:“好饭不怕晚,好女不愁嫁。新娘但请缓缓出阁,新郎官人静候佳妇。请行奠雁礼!”

  喜娘立刻抱着大雁上前,将雁笼交给秦良玉的侍女。

  那侍女接过大雁,高高举起。

  台阶之上,秦良玉的侍女朗声说道:“敢问新郎官人,催妆诗可备好了?”

  另一个侍女手持纸笔,准备记载。还有一个侍女捧着一个礼盘。

  朱寅轻笑,解下腰间羊脂玉坠递给喜娘,喜娘上前,将玉佩放人礼盘。

  随即朱寅吟道:“摘星台上飞鸾梦,合欢镜前照芙蓉。今宵同拜良辰月,此夜共剪烛花红。”

  “彩!”围观人群中爆出喝彩。很多人不懂诗,好不好不清楚。但只要是稚虎先生的诗,那必然是好的,喝彩就行了。

  郝运来不禁说道:“稚虎这首诗,清丽脱俗,用典自然,有黄山谷化铁成金之妙哉。吾不及也!”

  侍女笑道:“催妆诗可!郎君请入内,和新娘行揖让礼!”

  PS:诸位君子稍安勿躁,下一章婚礼就完全结束了。本书所有的诗全部是原创,永不用AI。这首词用了二十多分钟

第286章 望镜展拜!

  朱寅写了一首催妆诗,立刻就被请进公馆。接下来,就是新娘出阁,双方相见。

  公馆内室闺房中,檀香混着螺子黛的气息,氤氲满室。

  秦良玉亲手将金箔剪成的合欢花撒进妆奁。一对侍女手持罗帕,代替宁采薇唱《哭嫁歌》。

  没错,宁采薇自己哭不出来,只能让别人代哭了。

  两个侍女一开始只是代替哭嫁,假模假样的没有泪水。然而哭着哭着,就把自己代入进去,居然假戏真做,真的哭了起来,稀里哗啦的。

  宁采薇见两人哭的这么凄楚,心中有些过意不起,赶紧安慰道:

  “两位姐妹哭的太好了,当真难为你们啦,我加钱……”

  两个女子本自伤感的哭的真切,忽地听到“加钱”二字,忍不住扑哧一声,竟是不约而同的一起失笑。

  宁采薇见到这两个土家女子忽然笑场,梨花带雨的脸蛋突变破涕而笑,不禁神色一滞,“加钱”两字硬生生的打住。

  你们是搞笑的吧?这么经不起夸?

  钱不加了!

  秦良玉俏脸一板,训斥道:“你们笑什么?!这是哭嫁!”

  两个土家少女“唉呀”一声,打了自己一下,就赶紧继续哭起来。

  可是这一次,她们再也找不到之前的感觉,无论如何也无法流泪了,只能捂着脸干嚎。

  “算了。”秦良玉摇摇螓首,“就这样吧,能听到哭声就成,横竖就是个礼。稚虎已经到了,耽误不得啦。”

  很快,侍女就献上纨扇和红绸带。

  宁采薇身着蹙金绣云霞翟纹大衫,头戴凤冠,手持一面纨扇,遮住自己的脸,打扮的雍容华贵,典雅大方。

  她一手举着纨扇遮脸,一手牵着一条红绸带,在秦良玉的牵引下,被簇拥着从内室出来。

  此时,朱寅已经带着傧相、喜娘,在郝运来的陪同下,来到了仪门前。

  到了仪门,他就不能再进了,他只能站在门外,等着新人出阁降阶。

  他虽然不能再进,可是喜娘却可以继续进入。

  “新娘子出阁咯!“很快喜娘的声音就传了出来,同时有点夸张的哭嫁声也传了出来。

  随即,仪门外的乐班子立刻换了《凤求凰》。礼乐声中,秦良玉终于牵着纨扇遮面的宁采薇,从仪门翩翩而出。

  身后一个喜娘,手中捧着一个流苏红盖头。

  朱寅看到十多天没有见面的宁采薇,虽然见不到她的脸,心中也有点激动。

  傧相唱道:“请新人行——三揖三让礼!”

  朱寅上前一步,左手抱右拳,鞠躬的同时两手当胸平推出去,口中朗声说道:

  “晚生朱寅见过娘子,娘子请了。”

  宁采薇退后一步,左手执扇挡住脸庞,右手抱住左手,放在胸前微微屈膝下蹲,口中道:

  “妾身宁氏见过郎君,郎君请了。”

  所谓左阳右阴。男子作揖左手在外,女子作揖右手在外。

  因为这是新娘家,新娘是主,新郎是客。所以新娘要主动后退,以示礼让。概华夏之礼一字而括之,便是一个让字。

  朱寅上前一步,再次依法作揖。

  宁采薇又后退一步,再次依法还礼。

  然后,朱寅再上前一步行礼。这三步一进,刚好进入了仪门。

  而宁采薇第三次退后一步,还礼的同时也退回到仪门之内。

  实际上宁采薇虽然事先排练过,可此时还是差点笑场。

  这便是三揖三让礼,乃是新郎新娘的初见大礼。但实际上此时新娘以扇遮面,她只能透过纨扇朦朦胧胧的看到新郎,而新郎也看不到新娘的脸。

  “好!”周围的人群见到两人行了三揖三让礼,一起进入仪门,都是高声喝彩。

  三揖三让乃是周礼,一直流传到宋代,元朝断绝。明室开国,恢复周礼汉制,三揖三让礼也恢复了。不过平时已经大大简化,只在婚礼、典礼等场合,仍然如周礼。

首节 上一节 445/63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高衙内的恣意人生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