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嫡明

嫡明 第463节

  乾清宫的龙涎香混着西域葡萄酒的酸气,熏得人头晕目眩。

  周围的幔帐无风自动,廊柱屏风间侍立的宫人们,都是神色好奇的看着外面鼎鼎大名的稚虎先生。

  心中大多在想:都说稚虎先生是文曲星君下凡转世,可这位文曲星君进了乾清宫,还不是要对皇上大礼参拜?

  “平身吧。”一个慵懒的、似乎刚刚睡醒的声音响起。

  万历斜倚在填漆戗金的软榻上,两个梳着双丫髻的小宫女正给他捶腿。

  猩红地毯上散落着苏州新进的提花绒戏衣,鎏金香球滚了一地。显然,皇帝刚才欢乐过。

  情报显示,皇帝最近不爱胡姬了,改成了女戏子。

  半月前一次酒后,在女戏子唱戏时,皇帝突然兴起就直接临幸了,慌得尚寝局的女官赶紧补录,自请罚俸。

  难怪自己在宫外跪了这么久,原来拜金帝在大白天的在乾清宫练习骑射!

  “谢陛下!”朱寅再次叩首,然后抬起一张诚惶诚恐的脸,一看就是温良恭谦的臣子。

  随即,朱寅就小心翼翼的站起来,垂手肃立,腰背微弯,脑袋微低。

  他不能抬头打量皇帝,只能看到皇帝的下半身,清晰的看到皇帝的腿很粗,还在微微抖动。

  都说男抖穷,女抖贱。皇帝喜欢抖腿,难道是穷么?怪不得这么喜欢钱呢。

  找到答案了。

  朱寅还看到案上有很多戏本,其中赫然有《琵琶记》,爱看戏没跑了。

  “朱卿吃了吗?“皇帝突然发问,手中把玩着一串吐蕃番僧进贡的天珠佛珠。

  朱寅没想到,皇帝第一句话,居然是问这个。

  难道,还要请我吃饭?

  朱寅老老实实的回答:“回皇上话,臣奉恩旨入宫觐见,还没有用过午食。”

  然而皇帝完全就是寒暄的客气话,听到朱寅说没有吃,他也没说上点心,竟然直接换了话题:

  “朱卿是神童,听说是文曲星君第六次转世下凡?”

  朱寅露出谨小慎微的模样,盯着脚下道:

  “回皇上话,这都是外面以讹传讹的美誉,臣万不敢当。”

  “那也不一定。抬起头来吧。“万历的声音像蒙着层绢帛。

  他让朱寅抬起头,不是让朱寅看他,而是要看清朱寅的脸。

  他还是第一次见朱寅,之前真不认识。

  “谢皇上。”朱寅微微抬头,这才看清皇帝的龙颜。

  以前远远见过,但因为隔的远,只能看个大概。

  这次,却是看的真切!

  皇帝到底怎生模样?

  PS:皇帝龙颜如何?帅吗?蟹蟹,晚安!

第299章 皇帝的赏赐!

  万历没有穿召见大臣时该穿的常服,而是穿着一身细绢燕居服,交领大袖,佛家卍字符文,宽松闲适。

  他头上戴着六合一统帽,脚下没有穿靴,只穿着茧绸足衣,也没有系腰带,松松垮垮的。就是君子无故不得去身的玉佩,也没有佩戴。

  而且他的坐姿也不是端坐,却是软绵绵的斜靠着软榻。

  在朱寅看来,就是葛优躺。

  这身打扮太过松散随意,近乎衣冠不整、放荡形骸了,完全不像是大明天子,而是和一个富贵闲人毫无二致。

  穿的这么随便召见大臣,这是什么?

  这是非礼。

  自古以来的帝王,凡是知礼、尊礼的,都不会这么随便。

  这当然不是万历故意如此,而是此人的性格就是惫懒无礼。他自己或许不认为,这么召见朱寅有何不妥。

  但是万历的长相,却相当体面。面如冠玉,脸似银盘,高鼻方口,耳垂如珠,轩眉疏朗,犀目半阖。看上去既雍容华贵,又不怒自威。

  端的是龙颜日角,头骨峥嵘,相貌堂皇。

  虽然很胖,但胖的很有气势,就像一尊佛像。起码以古人的标准,这是大大的福相。

  所谓身言书判,皇帝的卖相肯定是合格的,很有大明天子的派头。

  这幅相貌和他轻佻的装扮,有点违和。

  而且美中不足的是,皇帝眼圈比较黑,眼袋比较重,牙齿也有点焦黄,肯定和酒色过度、嗜好鸦片有关了。

  此时此刻,皇帝的表情似笑非笑,有点高深莫测的看着朱寅,目光带着好奇和审视的转动,嘴唇还无意识的嚅动两下,又微微撇起。同时眉眼不由自主般的耸动几次。

  足以令人如芒在背、忐忑不安。

  这种有点失去表情管理的面部神情,加上微微抖动的腿脚,说明皇帝的小动作很多。小动作多很正常,但放在皇帝身上,就有些违和了,有失天子的庄重。

  朱寅是个老辣的特务,仅仅不着痕迹的打量一眼,就摄像机一般将皇帝的相貌、神情、姿态尽收眼底,然后职业性的给出大概的心理画像。

  “此人性格轻佻,脾气急躁,喜怒无常,好逸恶劳,贪图享乐,缺乏自律,为人刻薄,多疑自闭,色厉内荏,外强中干…”

  “总之,性格缺陷很多,难以君天下。”

  “然而此人目光如炬,声音抑扬顿挫,肤色凝辉,显然是个有天分的聪明人,资质比一般人强,本来可以大有作为,可惜。”

  朱寅想到这里,不禁有点惋惜,替华夏历史感到惋惜。

  他发现,万历其实有能力做一个明君,本有希望励精图治、中兴大明。

  这是个有天分的人,并非愚钝之辈。

  可是他的性格缺陷和自我放纵,又让他自己打败了自己,终究沦为平庸昏聩之君。

  朱寅评价皇帝的同时,皇帝也在评价朱寅。

  万历此时简直有点嫉妒了。

  因为朱寅盈盈十五,少年芳华,却生的宸宁之貌,风神秀彻。真如芝兰玉树,鹤骨松姿。

  这少年只是站在殿上,便如朗月入怀,容止若画,宛然孤松之独立。

  皇帝看到朱寅,脑中不禁浮起一句诗:“宗之潇洒美少年,皎如玉树临风前。”

  不愧是江左朱郎啊。眉聚三山之秀,目凝五湖之韵。

  真玉人也!

  更何况如此美少年,还是连中三元的千古神童!

  “朕女若嫁之…”皇帝一念至此,又不禁暗自叹息。

  朱寅已经娶妻,又是清贵的状元,怎么可能尚公主?

  他不知道的是,朱寅其实也是大明宗室。就算朱寅不是进士、没有娶妻,也不可能和皇家联姻。

  皇帝不禁赞叹道:“江东风华,三分在卿。传言朱卿有魏晋风度,果不其然。今朕见之,才知名不虚传,并无夸张其词。风姿如卿,也算美玉难寻,不愧是国家干城啊。”

  “世人云,朱卿是文曲转世,国家祥瑞。朱卿在朝,也是国朝佳话了。”

  皇帝也没有夸张,朱寅的确是个罕见的美男子,加上穿越者的独特气质,还真是稀世难寻。

  作为天子,本该喜爱这种臣子才对。

  可惜…

  朱寅肃然拱手道:“陛下谬赞,臣寅汗颜无极,羞愧无地。陛下龙章凤姿,天日之表,山河万里,宛若神人,真巍巍乎天子威仪也!臣惶然不敢仰视。”

  “陛下如日月,臣寅如荧光。煌煌日月之下,怎能见萤火之微光?陛下之誉,臣万不敢当。”

  说到这里,朱寅戏精附体,语气十分关情:

  “今日蒙恩传召,何幸如之?臣得瞻天颜圣貌,铭感五内,不知所言。惟见皇上春秋鼎盛,君父龙体康健,臣下欣慰无比。”

  “圣天子在上,盛世万年。”

  万历忍不住呵呵笑道:“朱卿真妙人也。来人,赐座!”

  朱寅的话很是入耳,听起来十分受用。不像其他大臣,说起话来一板一眼,都懒得为君父美言。

  君臣一番商业互吹之后,这才说完了场面话。

  万历心中对朱寅十分矛盾。他的确不喜朱寅,一是因为朱寅支持皇长子朱常洛,二是朱寅太年少,将来可能会妨碍自己的儿子,成为张居正那样的权臣。

  可是同时,他也很欣赏朱寅。欣赏朱寅的才能,更欣赏朱寅的孝敬。

  至于什么文曲星转世,他也没有当回事。文曲星又如何?在朕面前,便是文曲星也是臣子。

  对于朱寅,他既要用又要压,既要信又要防。所谓使功不如使过。等到朱寅有了新的功绩,再找个罪名贬一贬,甚至罢免之后晾个十年八年。

  等到朱寅不太年轻了,磨平了锋芒,再起复他做官,那时才能放心的用。

  很快,内侍就搬来一个杌子,请朱寅坐下。

  “谢陛下恩典。”朱寅谢了恩,这才小心翼翼的坐了,却只敢坐半个屁股,故意装出诚惶诚恐、感激涕零的神色。

  毕竟,能在御前赐座,哪怕只是一个小杌子,那也是礼遇了。出去说一句“君前对坐、简在帝心”也完全没问题。

  可是朱寅很清楚,皇帝赐座主要是看在银子份上。这几年他送了不少银子进入内帑,皇帝念着这个“情”。

  否则,就凭自己如此年少,还是皇长子的老师,早就被皇帝找个借口罢官,或者赶出京师了。

  此时,朱寅不知道皇帝心中想的什么,但他知道皇帝心怀叵测。

  果然,皇帝忽然说道:“朱卿之前还是主战,如今又主和。这并非善变,而是天下之事,本就形势如水,难以预测。应该改弦更张之时,就该顺应形势,无可厚非。”

  这番话语带双关,大有深意。

  朱寅却佯装不知的说道:“臣到了兵部之后,发现军备不尽人意,钱粮更是多有尴尬。才知战事颇为不易,用兵难免艰辛。是以从主战变为主和。”

  “信赖陛下圣明决断,洪福齐天,这才能感奋军心,激励内外,王师遂有必胜之志也。”

  皇帝闻言,顿时有点不悦。干脆也不打机锋了,而是挑明了说道:

  “一月之前,武英殿庆功宴,常洵代朕参加,回来后告诉朕,说朱卿令他心生亲近,感佩莫名。常洵喜爱朱卿,她母妃也毫不奇怪,说稚虎先生乃是神童,可为常洵表率。”

首节 上一节 463/63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高衙内的恣意人生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