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嫡明

嫡明 第589节

  康熙咬牙,“不如借着在高丽统兵的机会,直接反了?”

  直接造反?朱寅和徐渭闻言,不禁一起摇头。

  眼下造反只有两个结局:放弃一切逃出海外;被镇压诛灭。

  绝不可能成功。

  起兵造反哪有那么容易?

  朱寅脑子很清醒。

  几十年后的明末是乱世,朝廷已经虚弱到极点,大厦将倾,千疮百孔,崇祯还不断犯错出昏招。可即便如此,大规模的农民起来联合满清,也闹了十七年时间,才联手灭了大明。

  就这,还有南明存续,又坚持了近二十年时间,一度差点翻盘反推满清。

  如今还是万历二十一年,朝廷的实力和根基远胜明末,表面上还是太平盛世。而自己的实力,却比不上农民军加满清。

  这个时候造反,不是找死是什么?

  自己暗中影响、掌控的明军有好几万人,无论是骑兵还是步兵,都是大明朝最精锐的兵马。

  可如果自己举旗造反,那么愿意跟随他起兵的明军,最多只有熊廷弼、曹文诏、毛文龙、赵率教四人率领的一万五千兵马,撑死了。

  就算这四人,也未必都敢跟着自己造反。

  至于秦良玉、李如松、李如柏、萧如薰等将领,虽然也是他的部将,受他影响很大,和他私交很好,但肯定不会跟着他造反。

  不但不会,他们多半还会奉圣旨参与镇压。最多就是顾忌旧情,出工不出力,暗中网开一面而已。就算保持中立,他们也不敢。

  造反不仅仅是灭族的罪名,更是对君臣纲常、礼法名教的颠覆和背弃,有几个人会罔顾这些千钧之重,义无反顾的跟着他造反?

  他又不是天下人认可的藩王宗亲,造反难度比燕王、宁王不可同日而语。燕王造反,很多人观望甚至暗自投靠,战场上各种放水。就是宁王造反,也有不少人作壁上观、暗中支持。

  自己呢?并没有宗亲身份,连起兵夺位的资格都没有。

  万历朝又不是乱世。一旦造反,不知道多少人会和他划清界限,甚至拿他的全家人头换取富贵。到那时,就是家丁、护卫都未必可靠了。

  真以为平时对他们解衣推食、百般笼络,人家就敢跟着你不顾一切的造反了?人性岂有那么简单?那是造反!

  真正可靠的,也就是兰察、康熙等少数人。

  即便是靖海军和海外八旗,别看平时令行禁止、如臂指使,可是自己真的举旗造反,也不是所有人都敢跟着干,内部分裂也有可能。

  安禄山极其善于笼络军心民心,被尊为“河北圣贤”,叛唐之前声誉很好,威望很高。他苦心经营二十年,掌控大唐一半的精锐,可起兵反唐不久内部就分崩离析,若非年老昏庸的玄宗屡出臭棋,他在嘉山大败后就应该被镇压,然后起兵五个月宣告失败。

  兵力强如安禄山,没有玄宗数次相助,起兵数月也会失败。难道自己现在的实力比安禄山还强?

  “眼下万不可动。”徐渭也说道,“这几年,主公一定要忍耐。主公的上中下三策,还是要先考虑上策。”

  “只要主公应对得到,进退有据,再拖延几年完全没问题。”

  朱寅说道:“先生放心,我能忍下去。时机不到,我就不动。”

  说完,他就打开第二份情报。打开情报一看,眉头不禁一皱。

  这是来自缅甸的情报,但说的不是缅甸的事,而是毗邻缅甸的雪区的情报。

  虎牙在缅甸、云南的组织,除了要刺探缅甸东吁王朝和各大土司的情报,也要兼顾雪区的情报。

  情报中说,大概四年前,一个叫顾秉谦的汉人秀才,随同入藏的商队到了拉萨城,又到了藏巴汗的王城桑珠孜城,成为藏巴汗的军师。

  顾秉谦是南直隶人,十三岁就中秀才,以才高自负,却七次乡试失败,万历十六年,是他最后一次乡试。考试前他曾经在文昌庙发誓说:

  “诸侯不过七鼎,瑶琴不过七弦。如果第七次再落榜,那就是黄天不公,苍天无眼,我当远去中原,弃儒巾,废翰墨,为夷狄效力。”

  果然,万历十六年的戊子科乡试,也就是朱寅中举的那一科,顾秉谦再次落榜。他愤恨之下,将四书五经一把火烧光,然后西入关中,再随同茶马古道的商队去吐蕃。

  为何要去吐蕃?因为他曾经和一个来汉地传播密宗的喇嘛相熟,学习过吐蕃语,又从番僧口中得知,吐蕃有一位藏巴汗,自称是吐蕃赞普的后裔(其实不是),也是如今吐蕃势力最大的贵族。

  自以为对吐蕃比较了解了,顾秉谦就去了吐蕃,找到了吐蕃势力最大的藏巴汗:后藏地区的统治者。

  他对藏巴汗说,汗王是吐蕃赞普的后裔,应该统一整个吐蕃,重建大吐蕃国,然后对大明用兵,入主中原。

  他说,只要藏巴汗听取他的意见,他就能让藏巴汗五年之内统一吐蕃,迁都逻些(拉萨),成为所有吐蕃人的共主。二十年之内,就能攻灭大明。

  此人也真是有些本事。藏巴汗从来没有见过这种人物,和他一番畅谈之后,对他言听计从。

  顾秉谦提出建立官制,制定律法,自铸银钱,统一度量衡,团结黄教(格鲁派),暗结苯教,编练农奴,征辟僧兵,开矿炼铁,加征寺税,屯田煮盐,招徕流民,南联廓尔喀,东联丽江木氏,北联青海蒙古等策略。

  都被野心勃勃的藏巴汗全盘接受。

  短短四年工夫,藏巴汗的势力就变得更加强大,连灭夏卡娃氏、止贡提寺、拉加里王、古格王等部,领地人口增加到七十余万,兵马从两万增加到六万,都是骑兵。

  藏巴汗在顾秉谦的建议下,废除领主直管的“杰果尔”,削弱领主权力,恢复大吐蕃国时期的体制,中央建王廷,设立大相等官职。又将麾下领地人口编为寓兵于民、军民一体的“五茹(镇)”。

  每个茹钦又分十二个东岱。茹钦有万夫长,东岱有千夫长,既管兵马又管民政。

  茹钦和东岱是吐蕃古制,其实与“杰果尔”并无不同,都是藏地兵民合一的体制。可是顾秉谦换个了名义,以恢复古制为借口,将本来由领主负责的“杰果尔”,变成了由藏巴汗直接统辖的领地、人口。

  茹钦的长官和佐官,全部由藏巴汗本家的辛夏氏贵族子弟担任。东岱的长官和佐官,辛夏氏之外的其他贵族也可以担任。

  如此一来,后藏地区的军政大权,一下子集中在新建立的王廷手里。藏巴汗就不再是后藏地区名义上的共主,而是真正的后藏之主。等于统一了半个吐蕃。

  于是,藏巴汗就封顾秉谦为大相,将女儿嫁给他的儿子顾台硕,结为亲家。顾秉谦以汉人之身,一下子成为手握大权的宰相。

  就在三个多月前,藏巴汗听从顾秉谦的计策,以仲裁红教和黄教纷争为名,率军进入前藏,占领逻些,连续击败前藏地区的大小领主。

  去年腊月十八,藏巴汗在顾秉谦的建议下,靠着兵强马壮和大小领主的臣服,在逻些的布达拉宫登基,自称赞普,国号大吐蕃国。

  就这样,顾秉谦花了不到五年工夫,就怂恿着藏巴汗,捣鼓出灭亡了七百多年的大吐蕃国。

  辛夏氏明明不是赞普后裔,却坚称出自松赞干布。藏巴汗为了统一人心,率领大臣祭拜吐蕃王陵,追尊历代吐蕃赞普,演足了戏码。

  自称赞普、迁都逻些的藏巴汗,登基之后大肆封赏,笼络人心。还派人联络青海湖的蒙古部落和羌人。

  “顾秉谦?”朱寅觉得这个名字有点熟悉,在脑海中搜索一会儿,终于想起来了。

  历史上的阉党首辅,魏忠贤时期任首辅大臣。

  顾秉谦身为进士官员,却极其无耻。他谄媚魏忠贤,以七十岁高龄带着儿子跪在魏忠贤面前说:

  “我想认九千岁为父,又怕九千岁嫌弃我老朽,就让犬子给九千岁当孙子吧。”

  魏忠贤见顾秉谦这么大年纪还如此“懂事”,就升任这个“儿子”为内阁首辅,成为文臣之首,很是威风了几年。

  魏忠贤倒台后,崇祯清算阉党,知府下令捉拿已经致仕的顾秉谦。他直接献上白银五万两贿赂知府,知府就以“年老将死”为由放了他。

  最后活了八十多岁。

  此人之无耻,在晚明士大夫很有代表性,绝非少数派。晚明文官士人整体性道德堕落,为了官位对权贵极尽谄媚,毫无制约皇权的作用。可是像顾秉谦这么无耻的却是不多,和石敬瑭有的一拼。

  朱寅没想到,此人居然几年前就去了吐蕃,如今竟成了藏巴汗的军师,帮助藏巴汗出谋划策,还大受重用。

  如果不是穿越者,此人已经中举了。可因为自己的影响,此人再次落榜,一怒之下就主动去吐蕃当了汉奸!

  历史太诡异了。

  女真是被削弱,可是吐蕃的威胁又出现,还是因为汉奸的帮助。

  后金难产了,后吐蕃国却横空出世。

  “先生看看这个。”朱寅将这份情报给徐渭。

  徐渭的神色越来越精彩,说道:

  “我早就推测,西南有大患,难道就是吐蕃?没想到啊没想到,灭亡了七百年的大吐蕃国,居然再次出现了。”

  ……

  PS:理论上讲,吐蕃在晚明时期再度统一的可能是存在的,实际上吐蕃统一的难度,并不比女真统一的难度大,甚至更加容易。因为女真诸部距离明朝太近,会受到军事干涉。而吐蕃高原相对封闭,没有明军干涉,只要处理好教派之争,其实比女真诸部更容易统一。吐蕃人口比女真多几倍,一旦统一起来,也绝对不可小觑。

  吐蕃在明朝没有统一的原因,我觉得和远离汉文化有关。吐蕃贵族远没有女真贵族对汉文化了解,坐井观天,也就没有了见识和视野。但如果有见识的汉奸主动帮忙,出谋划策,补上这个重要的短板,那就不同了。

  其实今天身体还没好,咬着牙更新近七千字,头晕目眩。求月票,求书评!蟹蟹!晚安!

第387章 河童被大水冲走了!

  朱寅当然知道这个藏巴汗。

  藏巴汗王国,是吐蕃历史上最后一个世俗王权。藏巴汗王国灭亡之后,吐蕃这才完全成为政教合一、活佛至尊的世界。

  如今的藏巴汗,名叫图多南杰,是第二代藏巴汗,在位已经十几年了,正是野心勃勃、励精图治之际。此人很有作为,本就不是无能之辈。

  历史上的此时,图多南杰其实比努尔哈赤的实力更强。

  野猪皮在万历二十年左右,还没有完全统一建州本部,人口不到十万。

  可同时期的图多南杰,已经占了半个藏地,人口是努尔哈赤的几倍,兵马都是骑兵,因为吐蕃盛产良马。

  历史上,努尔哈赤建立后金之时,图多南杰的儿子也占领了大半个藏地,距离统一整个高原,只差一步了。

  可惜的是,藏巴汗政权没有解决教派之争,在格鲁派和蒙古人的联合对抗下,短暂的统一再次分裂。

  历史只要多一点偶然,吐蕃就会出现统一的世俗王国。一旦吐蕃再次出现统一的世俗政权,绝对不会满足待在高原,东入川陕几乎是肯定的。

  现在呢?藏巴汗有了汉奸献策,已经提前二十多年统一了高原,还解决了教派之争,已经成为第二个努尔哈赤了。

  汉奸对汉家的威胁,真的比异族更大啊。

  朱寅想了想,立刻写了一份加密信,指示虎牙立刻完善在高原的情报组织,刺探这个大吐蕃国的情报,及时回报。

  并下令虎牙,如果有机会,就除掉大汉奸顾秉谦父子。但前提是,不能有任何暴露的可能。

  随着女真被严重削弱,最大的危险已经从东北转到西南、西北。

  那里有大吐蕃国、西明、播州杨氏、囬部,还有奢崇明、安邦彦等意图反明的大土司。

  一大堆反贼!

  更有一个劲敌:缅甸东吁王朝!

  ……

  就在小西行长投降之后,秦良玉等人驻守的安州,终于再次爆发了惨烈的攻防战。

  高丽日军最后的重兵集团,宇喜多秀家和黑田长政等人联合的八万多日军,以及两万多高丽伪军,共约十一万大军,轮番猛攻只有一万几千明军的安州城。

  安州城顿时成为此时整个高丽唯一的激战之地。

  宇喜多秀家、黑田长政之前接到小西行长的捷报,说他已经攻下安州。于是两人一起来安州汇合,打算会师之后,一起经过安州北上义州。

  安州已下,他们的大军也就没有必要再攻打朔州和龟城了。毕竟攻城不是他们的强项,损失不可小,几天之内也很难攻下。

  然而等他们率军赶了几百里路来到安州,却发现安州城上居然插着明军的旗帜!

  他们这才知道,原来小西行长率军北上之后,只留几千人守卫安州,结果又被山中杀出的明军夺了回来,断了小西行长的后路。

首节 上一节 589/63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高衙内的恣意人生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