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明末:我的金手指是现代大国

明末:我的金手指是现代大国 第132节

  此地再无青州府同知,青州都指挥使。

  三府总督魏昶君,自此,总领山东军政!

  彼时袁德潜宣旨后方,再度汇聚数支车队,堪堪抵达东昌府城门。

  浙党,一名御史率先抵达,笑容满面。

  “闻三府总督新任,温体仁大人命吾等送上贺礼。”

  “白玉如意一对,金雕佛像一座,东珠百颗......”

  东林党,为首则是现任大理寺卿,刚刚被从魏忠贤案昭雪不久的惠世扬。

  “恭贺魏大人大喜,成老大人唤吾等前来,为大人恭贺。”

  “闻魏大人昔日文采惊艳,成老大人特意送上家中古籍三十,孤本十二,书画珍藏三十一。”

  “另有白银八千两,粮食万石,以为平定流贼劳军之用。”

  阉党,东林党,浙党等朝堂诸多党派先后抵达,奉上礼物。

  魏昶君闻言一一拱手,神色温和。

  “代魏某谢过成老大人,温大人,工户总监张公公诸位好意,魏某日后与诸位大人同朝为官,还望诸位大人多多提点。”

  “魏某于城中略备薄酒,还望几位大人随魏某入城,容魏某为诸大人接风洗尘。”

  彼时魏昶君看起来似乎与诸多党派全无龌龊,融洽至极。

  惠世扬等诸人见状亦是笑容满面,紧随其后。

  这一日,双方似已无形中达成契约,互不干扰。

  魏昶君在诸多党派中得以安稳发展,东林党,阉党,浙党等各取所需,合作牟利。

  带领各党派代表入城,魏昶君心中冷笑,目光淡淡扫过。

  吾在等待时机,入局天下,尔等又在等待什么!

  画面转动,现代,西安历史研究所。

  大明事感录出现在投影仪上,穿越者回信内容文字浮现。

  「吾今奉旨,为济南府,青州府,东昌府三府总督,管辖三地一应军政,不日将以张白圭考成法,一条鞭法,摊丁入亩等策改革东昌府,济南府」

  「借此机会,除两府贪官污吏,以启蒙师,民部培养官吏入仕,并铲除缙绅地主阶层,逐渐完成三府管控,不日将发展兵员,完整粮产,商业等诸策,实现两府发展追赶青州府」

  「东林党,浙党,阉党,勋贵,宗亲各方均派遣官吏来贺,今已实现各方妥善友好,和谐发展之表象,各党已忌惮山东,送礼拉拢,以求牟利」

  「李自成,真龙军两部流寇仍肆虐济南府,东昌府诸县镇军堡,劫掠粮食资财,致红袍军于山东三府渐为重中之重,可长久驻军三府,以此消化军政,巩固所得......」

  信笺冗长,魏昶君字迹渐已稳重,不失锋锐,一一陈述。

  组长雷请议,明史教授顾成等人都在看着,神色激动。

  “五年了,穿越者终于有时间慢慢发展了。”

  “是啊,不过距离鞑子第二次南下时间仅有一年了,穿越者必须尽快发展了。”

  明史教授顾成听到组长慨叹开口,神色凝重。

  知晓那段惨烈历史,他更明白魏昶君如今需要的到底是什么。

  时间。

  距离彻底消化东昌府,济南府后,留下多少时间应对鞑子,很关键。

  第二次鞑子南下入关,一路破大同马莲口,开宣大防线,入山西,破昌平,永清,涿州,几乎横扫大明江山,连正在围剿流贼的卢象升等人亦汇聚抵挡,焦头烂额。

  但好在五年时间,穿越者终于成长起来,开始在历史中崭露头角了。

  接下来,必须尽快发展!

第186章 谋划发展方才根本

  崇祯五年十一月,东昌府。

  魏昶君开始思考新的规划。

  眼下自己已经是朝廷亲封的三府总督,因为真龙军和李自成部尚未离开,依旧在山东境内肆虐,故而自己不是可以驻军东昌府,而是必须驻军东昌府。

  不仅如此,济南府位于东昌府东面,青州府西面,更有洛水老道率人监管,也等同在自己手中。

  掌控三府军政,无论是实际上,还是名义上,都是应有之义。

  按照现代计划,青州府为基础盘,济南府为御敌之地,东昌府为商业发展之地,如今商户已经和富庶百姓已经开始逐步迁往东昌府,是时候发展东昌府本土商业了。

  商业发展基础,则是民生。

  想到这,魏昶君开始提笔写出新的规划。

  “传令下去,即日起,朝廷下令,东昌府进行清丈土地,为摊丁入亩做准备。”

  一条鞭法事先已经呈交崇祯,东林党和浙党,阉党等也已达成共识,默认山东一地军政任由魏昶君施为,他们不予插手。

  故而魏昶君需要面对,仅仅是东昌府一地豪绅贵族,地主世家。

  “所有启蒙师,红袍军卫官,百人以上,分别各负责东昌府一乡镇,总长负责一州总领清丈田亩事宜,不得有误。”

  “诺!”

  随魏昶君下令,红袍军,启蒙师纷纷开始前往东昌府,从乡镇开始清丈田亩。

  东昌府,洪武初为府,领州三,县十五,东面距布政司二百九十里。

  三州分别为高唐州,馆陶州,临清州。

  十五县则为陵县,商河,德平,临邑,济阳,章丘等。

  如今负责商河县者,为红袍军卫百人卫,齐祖。

  带着身后三十名红袍军,踏入商河县地界,齐祖看着面前,神情复杂,想到昔日。

  三年前,齐祖自山西逃荒,一路兵荒马乱裹挟之下,到了青州府,蒙阴县。

  那时候带着妹妹,本以为要一路继续逃荒,最好的结果,也不过是抵达江南,被哪个大户人家看上,成为江南奴仆。

  奴仆不算人,但至少能活下去,运气好,主家也能发发善心,让自己娶妻生子。

  即便是这,也算是一种奢望。

  因为一路上他和妹妹看到太多尸体倒在路边。

  只是他没想到,在青州加入红袍军,有幸能被里长收编。

  如今不仅能保境安民,妹妹也能读书,日后还有机会做官。

  而自己不用活的像个奴仆牲畜,能继续拯救天下万千诸如自己之人于水火。

  想到这,齐祖愈发感激里长。

  自古便无人敢动天下地主权贵视为命根子的土地,便是皇帝也不行。

  君不见万历年间近乎一手遮天的张白圭,作古之后险被掘坟鞭尸。

  但当真没人敢动?

  “三府总督欺人太甚,真以为没了吾等乡绅族老,他还能当他的官?”

  “不错,吾等联合起来,倒要看看,他魏昶君敢不敢杀了吾等。”

  “若吾等身死,只怕整个东昌府所有乡绅世家,都得将他掀翻!”

  看着面前十几名来自各乡镇乡绅,知县心中冷笑。

  今日诸人汇聚于此,便是他召集而来,论起来,他名下土地,比这些乡绅要多得多。

  他倒要看看,商河县,还能让魏昶君一手遮天不成。

  小商村,村口,吴家地主带着十几名家奴汇聚,手持棍棒,看着面前齐祖。

  “没王法了,自古就没有下令清丈土地的,吾等家中都有功名在身,岂能任由尔等这些该死的军户肆意妄为!”

  “难道要等着吾等告上山东布政司,告上京师不成!”

  齐祖眯着眼睛,看了吴家家主一眼,冷笑挥手。

  “清丈土地为朝廷下令,阻挠者按大明律处置。”

  “尔等要告,不妨告到太和殿!”

  “红袍军听令,阻挠清丈,打,聚众抵抗,按谋反罪论处!”

  一通棍棒下去,齐祖亲自押着奄奄一息的吴家家主抵达吴宅,取出田契地契,开始丈量。

  “派人到村口查清此地所有百姓身份,登记造册,若有地主缙绅强占土地,全数归还!”

  几名佃户壮着胆子,凑到红袍军处告知地主趁灾年抢夺土地,甚至还打死其中一家顶梁柱。

  红袍军当即登记造册,齐祖亲自派人押送地主吴家一家大小入狱。

  老佃户看着这一幕,眼泪擦也擦不干。

  “好官,咱也遇上好官了......”

  “二牛,柱子,给魏大人跪下,叩头!”

  不仅商河县,德平,临邑,济阳等县一一清丈土地,不少百姓跪地面向东昌府城叩首,感激涕零。

  而与此同时,东昌府商业也开始迈入稳定发展。

  因为清丈土地,归还土地,登记造册缘故,东昌府百姓开始对红袍军言听计从。

  当红袍军取出土豆与红薯,并讲解产量之后,立刻引来不少百姓追捧。

  实在是这个时代,不仅兵荒马乱,还天灾频频,饿怕了。

  随着土豆和红薯在民部官吏教导下开始大面积推广种植,随之而来的则是附加产业兴起。

  土豆粉作坊和红薯粉作坊从青州开到东昌府,同时开始大量向当地百姓收购土豆红薯等原料。

  百姓开始富裕,带来的则是购买力增强。

  江南苏杭布庄源源不断运送而来,成衣店也开始铺设。

  粉条店和腊肉店特产增多,瓷器,茶叶,药品行业纷纷兴起。

首节 上一节 132/51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开局让朱元璋选择明灭原因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