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我的金手指是现代大国 第244节
多次改良的蒸汽机伴随恢弘声响,迅速启动。
巨大的力量推动装载着沉重货物和许多人的火车,前行!
卢象升转头看向窗外。
建筑开始飞掠,越来越快,甚至比最快的马车还要快一倍不止。
那些山水在这样的速度下不断后退。
这种不真实感,让卢象升下意识攥紧了拳头。
原来,这个世上真的有能推动如此沉重之物的力量。
不要牛马拉车,不要人力推动。
一路奔驰,奔赴蒙阴!
“是真的......是真的......卢象升苍老嘶哑的声音喃喃,瞳孔里浮现出近乎狂热的光彩。
魏昶君之前说的,都是真的!
“若是将这火车架设到大明大江南北,兵马运输驰援之神速,无人能敌,更不必提运输粮草中,辅兵消耗。”
“但不知这火车使用何等资源推动?耗费几何?”
卢象升畅想中,也开始分析,目光灼灼,看向魏昶君。
端坐椅上的魏昶君闻言开口。
“火车运行,依靠水力推动,燃烧资源,自是焦炭。”
焦炭,便是这个时代对煤的称呼。
事实上大明已经有不少人在使用煤矿,但因为其燃后有毒,百姓不明其中道理,多畏惧寒冷,不开门窗通风。
故而只有最贫困的人家才会使用取暖,有钱的地主缙绅,均燃木炭。
“焦炭?”
“这......”
卢象升想不通究竟是如何通过焦炭推动火车前行,张献忠和李自成就更不明白。
但这不妨碍三人看的眼红。
张献忠更是紧随开口。
“此物不光关乎军事,更关乎民生。”
自遭遇大明围剿,渡过黄河,抵达川中后,张献忠也致力于民生治理,自然看得清楚。
“此物运载量及速度,每日几可供应一座下品县消耗。”
“若运用于商业民生,速度更快几分,则可以于京师食福州海味,于琼州辽东山珍,其中珍美鲜货,自然奇货可居。”
“而此火车若遍布大江南北,九州诸地,该是何等繁华?”
张献忠一番话,让李自成,卢象升楞住,旋即眼中爆发惊人光彩!
卢象升情绪复杂,看向始终淡然自在的魏昶君。
他本以为大明和红袍军的差距,只在军队和官吏上。
只要官吏不贪墨,将士们上行下效,无不用命,则未必不可和红袍军正面一战。
然而短短两三日光景,竟是看到如此之多的不同。
大明控制百姓,靠的是不允许百姓读书,地主乡绅和朝廷官吏配合欺压,以至百姓们终日只想着如何吃饱,如何穿暖,如何活下去。
甚至为了这些最简单的欲望,努力一生。
好一点的,想出人头地,也必须找到机会读书,读书之后,加入大明官场,成为官吏,成为这个循环中的一部分。
但魏昶君不是。
他从不控制百姓。
他允许百姓读书,甚至期望百姓全都开启民智。
连工匠这样低三下四的阶层,都要求必须学习算学。
他更希望百姓吃饱,为此不惜得罪整个大明官场,置自己于死地。
他给百姓教导信仰,让百姓吃饱穿暖后,建设一个平和的世道。
也偏偏就是这样不控制的方式,却让红袍得到了大明,乃至于古往今来任何一个王朝都不曾得到的效果。
万众一心!
一路走来,无论是百姓,还是红袍将士,亦或是各地官吏。
所有人都抱着同一个信念。
故而红袍军有大明没有的火车,火铳,火炮,吃不完的粮食,肉。
这样的世道,跟着大明还是跟着红袍军,连他换做百姓,都不会犹豫。
火车上,卢象升忽然长叹,神色复杂。
尽管只是看到红袍军的冰山一角,但他心里知道。
大明,不如红袍。
于是这位大明节制七省兵马的重臣,只能低着头。
如今他心底只剩下君臣之道,忠孝节义支撑着自己。
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尽力而为。
始终没说话的李自成如今转头,也在看着窗外。
心中一直以来获取皇位的野心似乎在飞退的景色里淡了许多。
他不知道自己如今到底想要什么。
当上皇帝,荣华富贵,之后呢?
他要怎么治理百姓?
和之前那些皇帝,狗官一样?
还是和红袍军一样?
最终他只是苦笑。
和红袍军一样治理天下,他承认自己没那个本事。
这些年他除了打仗,哪里治理过百姓?
不劫掠百姓,已经是他能做到的极限。
他甚至能从飞退的田地里看到忙碌的农户穿着棉袄,老父亲带着儿子满脸笑意。
看到端着碗,满满一大碗面在里面堆得冒尖的孩子大口吞吃。
看到数十个女工提着棉花原料正在准备纺织。
这样的世道,他从没见过。
恍惚间,李自成想到昔日自己拉起义军的时候,对那些出生入死的弟兄们的承诺。
等得了天下,他要让所有百姓吃得起饭,吃得饱饭。
现在,他幻想里的一切,就在眼前。
李自成转头不看了。
他强迫自己不去看这些美好,冷着脸。
他怕了。
害怕自己被动摇心志。
他得做皇帝,不光是为了自己,还有那群厮杀拼命的汉子。
他们不就等着光宗耀祖,荣华富贵吗?
人,有些时候只能被推着走。
第311章 如今的蒙阴县
事实上现在火车的运行速度并不算太快。
运行到最高速度的时候,也仅仅耐力比快马骑兵好上一些。
但已足够震撼张献忠几人。
毕竟战马需要休息,骑兵也需要休息,但这个铁疙瘩不用。
似乎看出三人在想什么,魏昶君平静开口。
“就在半年之前,火车刚刚问世,仅有马车速度。”
“半年光景,工匠精心研制,如今已逾奔马。”
“再过半年,又该如何?”
短短三句话,波澜不惊。
但卢象升三人心底恍若晨钟暮鼓,振聋发聩。
是啊,再过半年呢?
一年之后,乃至于十年之后,这火车又当如何!
火车陷入死寂。
卢象升愈发苦涩,因为这是他们的对手。
张献忠没说话,但莫名眼底生出几分期待。
坐在过道一侧的李自成沉默着。
如果说刚才他在考虑要不要继续夺取天下,现在他忽然在考虑能不能。
现在的红袍军,他拼尽全力,勉强能从中逃离。
上一篇:大明:开局让朱元璋选择明灭原因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