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明末:我的金手指是现代大国

明末:我的金手指是现代大国 第309节

  因为他们已经麻木,不知道什么是畏惧。

  有什么好害怕呢?

  最难的,也不过是像大清和大明一样,再劫他们一番,亦或是干脆斩杀他们。

  活着很难,他们已经一无所有,那么死也就没那么可怕。

  瘦得皮包骨的小女孩蹲在路边,手里捧着一只破碗,碗里是浑浊的泥水,晃动的时候,照见颧骨突出的脸颊。

  想必是饿的太久。

  魏昶君停下脚步,蹲下身与小女孩平视,他声音温和,伸手轻轻摸着头发干枯的脑袋。

  长期的营养不良,会让孩子的头发逐渐脱落。

  “小姑娘,你爹娘呢?”

  小女孩怯生生地抬头,干裂的嘴唇动了动。

  “爹被鞑子杀了...娘......娘饿死了。”

  她的声音细如蚊蚋,逐渐低下头,明明没有悲伤,但越是麻木,越是像重锤般砸在魏昶君心上。

  他觉得有些喘不过气,只是眯着眼睛看着如今的世道。

  他想,高高在上,久居深宫的崇祯看不到,但那些朝中官吏难道没有亲族,难道看不到?

  他们只是不想看到,因为这些底层泥腿子的命,没有他们的田产银子重要。

  所以缙绅该死!

  魏昶君眼底狠辣一闪而逝,解下腰间的水囊,递给小女孩。

  “泥水喝了会肚子疼。”

  他又从怀中掏出一块干粮,那是沂县红薯干。

  “慢慢吃,别噎着。”

  小女孩接过食物,大口大口吃着,咧嘴冲着魏昶君挤出一个她觉得最好看的笑。

  然而麻木的眼中,突然涌出泪水。

  小女孩一边吃一边跪下来要磕头,魏昶君伸手扶住,终于忍不住闭上眼长叹一声。

  “立刻传令,调大名府的粮食过来,先解决百姓的温饱问题。”

  “大人,前战聪明大名府的存粮也不多...灾民太多了...”

  夜不收苦笑开口,试图解释。

  “大名府没有,就叫人从东昌府运!”

  魏昶君的声音陡然提高。

  “红袍军存在的意义是什么?不就是保护这些百姓吗?若连眼前的人都救不了,我们打胜仗又有何用?”

  夜不收肃然,深深看了一眼面前的青衫男子,眼底满是崇敬。

  他甚至不记得里长身居高位已经多少年了。

  他永远这样纯粹而热烈的追逐着几乎庇护百姓的信仰,坚定,又赤诚!

  “诺!”

  当晚,魏昶君在临时搭建的营帐中伏案疾书。

  烛火摇曳,他的面容显得格外疲惫,但眼神却异常明亮。

  桌案上赫然写着南宫县重建计划。

  从大名府、广平府调集木材,从东昌府调派水泥,组织红袍军士兵与百姓一起修筑道路、水渠。

  从青州府调遣发放粮种,恢复农耕。

  以工代赈,建设水泥厂、木材厂,招聘青壮老幼,建设小型县级工业区。

  与此同时,云南。

  沐家如今看着面前的文字,几名族人神色复杂。

  上面赫然是沐家列祖列宗的牌位名字。

  “昔年先祖曾得太祖亲自上赏赐,与国同休,我沐家本应跟随朝廷殉难。”

  “只是如今的朝廷,当真看不到任何希望。”

  有族人沉默着,拳头攥紧,狰狞看向京师所在。

第392章 我来了!

  朝廷如今算什么?

  被蒙蔽的皇帝,各谋生路的文臣武将,还有不听调遣的边军。

  但凡吴三桂敢率兵前往,他们拼死都要组织一支队伍,自云南一路杀过去,护住二百余年正朔。

  但现在,他们看不到光复天下的任何机会。

  “罢了。”

  话音落下,年迈老者如同泄了气,声音沙哑。

  “派人带着礼物前往东昌府,寻到那位红袍之主吧。”

  “我沐家无意与他为敌,还望清剿世家时,不要对沐家下手太狠。”

  另一边,福州。

  原本大着胆子和朝廷官府屡次发生争端的土司如今却早已变了脸色。

  “大清你们没见过,我可是见过的,就咱们这等土司势力,对方甚至都不用派出精锐,光是奴兵和蒙古兵便能轻易击溃。”

  “可就是这般势力倾巢而出,在红袍军面前也不过活了两个多月。”

  “如今,他们可是要彻底清剿东南沿海世家,听说还有兵马要开始整肃西南土司了。”

  “为今之计,只有一策,可保万全,那便是备上厚礼!”

  各家族,土司,纷纷开始商议如何躲避红袍军此次围剿,而与之截然相反的,赫然是各地商会。

  福州商会,数十名商户愈发兴奋,汇聚酒楼。

  “之前吾等始终不愿前往东昌府发展,只是担忧有朝一日对方挡不住大清和朝廷,遭遇清扫。”

  “如今看来,日后山东必远超江南,成为真正商业核心之地!”

  “不光是吾等看出来了,那些观望的老狐狸想必也都看出来了,大家赶紧做好准备,立刻带上所有资产,前往山东。”

  “此处日后,可是个聚宝盆,晚一日前往,便要少分一份利润啊!”

  数日光景,眼下南宫县已经有了一点建设的痕迹,百姓吃了几天饱饭,也不再浑浑噩噩。

  “里长,军报。”

  夜不收在帐外禀报。

  魏昶君头也不抬。

  “进来。”

  夜不收递上一封密信。

  “黄公辅大人来信,各地土司、世家代表云集东昌府,都想求见大人,都.带了不少礼物。”

  魏昶君面无表情,将密信扔进烛火。

  “告诉他们,我在前线督战,无暇接见。”

  “是,云南沐家、贵州安氏、福州郑家都派了重要人物前来,还有京中一些官员的亲眷心腹。”

  “我说了,不见!”

  魏昶君猛地拍案而起,眼底森寒。

  “建虏肆虐时,这群人躲得远远的,现在见风头过了,又想苟全自身。告诉他们,红袍军不吃这一套!”

  缙绅,土司,都是靠着欺压百姓被供养至今。

  也该为他们数百年的享受付出代价了。

  至于所谓的京官代表,呵,他们算什么东西?

  这一刻,魏昶君深吸一口气,平复情绪。

  “告诉黄公辅,商会的代表可以留下,但必须按规矩来。红袍军欢迎真心实意为百姓谋利的商人,但绝不容忍投机倒把、盘剥百姓的奸商。”

  “另外,无论是谁,商税的标准,不准更改。”

  待夜不收退下,魏昶君重新坐回案前,继续他的重建计划。

  这是一条危险的路。

  得罪了旧有的权贵阶层,又必须依靠新兴的商人力量。

  只是他并没有畏惧,哪怕后世曾在历史上,多次发现他被缙绅之流恶意记载抹黑。

  为了这片土地上那些绝望的眼神能重新焕发生机,他别无选择,也从不后悔。

  次日清晨,魏昶君亲自带领一队红袍军士兵和南宫县幸存的百姓,开始清理城中的废墟。

  这段时日他每天都会这样做。

  他穿着普通士兵的粗布衣服,与百姓一起搬运碎石、木材。

  许多百姓如今也渐渐熟悉了这位大官,这是他们头一次见到和自己一起搬石头,泥巴的大官。

  以往就是收粮食的地主管事都不会和他们肩并肩站在一起。

  尤其是这位大官还很和善,他甚至会和自己这些泥腿子一样坐在田埂的泥巴上,闲话家常,询问去年家里收了多少粮食,一亩地现在能种出多少。

  渐渐地,越来越多的百姓加入劳动队伍。

  越来越多的百姓亲眼看到魏昶君手上磨出的血泡,也听到他与普通士兵一样的粗茶淡饭,心中的隔阂慢慢消融。

  这位大人,比只会劫掠的大清好,也比只会欺压他们的朝廷好。

首节 上一节 309/51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开局让朱元璋选择明灭原因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