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明末:我的金手指是现代大国

明末:我的金手指是现代大国 第402节

  “里长让我带几句话,蒙阴昔日被牛家抢走土地,脸上被砍了一刀的岳豹,还在不在?”

  岳豹僵住了。

  洛水老道的声音还在继续。

  “昔日那个敢为了乡亲和鞑子,和流寇玩命的岳豹,还在不在!”

  岳豹心脏像是突然空了一拍,莫名其妙便红了眼眶。

  “现在你儿子去安南,和保庵录的儿子一同。”

  洛水收起匕首。

  “他是像你一样,一辈子堂堂正正的做个为百姓不顾一切的热血男儿,还是像现在悠悠众口中说的,凭借祖辈之功,窃居高位的新门阀。”

  “你自己看。”

  岳豹突然跌坐,痛哭失声。

  他以为自己早忘了那个少年,可那时候的倔强,一直藏在梦里。

  “我没忘,里长,我没忘记......”

  洛水走了,走的时候分明还能听见岳豹的失声痛哭。

  这次,他选择步行,他要去的,是刘方家。

  最平静的却也是刘方。

  这位天工院的老院长,如今要眯着眼睛才能看清楚书上的字,他认字学的晚,读的也很慢。

  老铁匠听完洛水的话,转身从炉膛里掏出根烧红的钢钎。

  “我孙子去哪?”

  “海外,探矿。”

  刘方把钢钎塞进孙子手里。

  “拿着,那边潮湿,别忘了照顾自己的身子。”

  老铁匠背着手往屋里走,一边絮絮叨叨的开口。

  “也好,也好。”

  “我早就猜到会有这么一天,别丢了爷爷的人,别丢了天工院的人,也别给咱里长丢人。”

  “出门在外,你代表的便是咱的国,争气点。”

  刘方一点都不意外。

  当年里长让他打枪炮时就说过。

  “红袍军的东西,要传万世,就不能沾私心。”

  洛水坐在城门楼上喝酒,脚下是陆续出发的马车队。

  楚明远在检查笔墨,黄世安裹紧狐裘,岳豹之子岳峥正擦拭父亲给的佩刀。

  “真放他们走?”

  林小山如今负责京师治安,如此大的阵仗他哪里能不知道,低声问着。

  “这些小子半路跑了怎么办?”

  洛水摩梭着里长的信。

  “里长另有手谕,有人叛逃,抓捕,论罪,等同流放。”

  “够狠。”

  “不狠怎么治天下?”

  洛水望着星空。

  “你当里长愿意当恶人?他是怕再过十年,这些崽子变成新的老爷!”

  最后一辆马车驶出城门,车辕上刻着赴藏二字。

  洛水突然想起许多年前,自己当道士时超度的一个饿殍,那具骷髅手里,还攥着些没咽下的观音土。

  “里长啊......”

  他喃喃道。

  “你心里装着的,始终是那些死人。”

  当马车队消失在尘土中时,这场不流血的清洗,比任何战场厮杀都更深刻地重塑着红袍军的灵魂。

  魏昶君用冷酷告诉所有人,革新世道的宿命,就是连自己的后代也要革掉。

  可,他从不后悔。

第501章 年轻一代

  京师,洛水的回信很快传来。

  魏昶君在看,神色平静。

  无论是欣然接受的刘方,还是拔剑怒斥的阎应元,亦或者是黄公辅的衰弱颓靡,岳豹的怒吼,都让他心底,没有生出丝毫涟漪。

  这些是红袍军真正最顶层的二代,三代,可以说整个天下都在盯着他们。

  他们就是年轻一代的风向标,红袍军是一个数以十万,百万计的群体,其中的二代三代有多少,不言而喻。

  他们歪了,之后就会越来越歪。

  这座刚刚打下的,名为太平的建筑,也许在数十年后,也许在数百年后,终究会轰然倒塌。

  一如之前的大明。

  与此同时,魏昶君放下手里洛水老道汇报的信笺,看着新的。

  趁着洛水前往各地处置这些顶尖二代,三代的时候,魏昶君专门叫来了夜不收,前往调查各地最底层的二代。

  烛火在魏昶君的眸中跳动,笔尖悬在信纸上,墨迹将落未落。

  桌案最上方,便是三日前,济南知府呈上的密报。

  当地红袍军官吏和工业区代表之子在宴席上醉醺醺大放厥词。

  声称红袍军的天下,将来还不是他们的。

  魏昶君笔尖猛地一顿,墨汁在宣纸上洇开,像一团污血。

  你们的?

  魏昶君冷笑。

  当年蒙阴起义时,他们的父辈连明天能不能活都不敢想,如今这些崽子却已经把天下视作囊中之物。

  他眼前浮现出崇祯元年的蒙阴雪夜,一群流民在破庙里,听着村镇富户家的少爷们饮酒作乐的笑声。

  那些笑声和这些二代的,有什么区别?

  他转头看向另一边。

  案头摆着一封甘肃流民的信,字迹歪扭如虫爬。

  青天大老爷,张家少爷强占小女为妾,求您做主......这张家的少爷,便是年前前往大国各地的三千红袍军之一的儿子。

  原来调查的还不够。

  魏昶君的手指无意识摩挲着腰间旧伤。

  他突然意识到。

  只要红袍军默许这种权力存在,百姓就永远会跪着写血书。

  他们一开始便是要这些百姓站起来活着,昔日大明是最大的阻力,他们便和大明厮杀,鞑子是最大的阻力,他们便和鞑子厮杀,缙绅阻拦,便将缙绅连根拔起。

  现在,红袍军的二代成了最大的障碍。

  他没有选择。

  这也是他为何最初便从楚意,阎应元等人的子嗣身上动刀的原因!

  接下来,便是这些底层红袍军官吏的子弟!

  笔锋悬在信笺上方时,他眼前闪过许多面孔。

  昔日跟随自己在蒙阴起家的那些将士们忍饥挨饿的样子。

  那些将士们为保护流民孩童,和鞑子拼命厮杀的样子。

  启蒙部的官吏们熬夜编识字课本,积劳成疾的样子。

  这些人流的血,他们的孩子配不上。

  一滴汗从额头滑落,砸在可先斩后奏的斩字上。

  这封信他已经告诉洛水过一次,现在他要告诉青石子,那个最狠辣的人。

  他知道这封信会寒了多少老兄弟的心,但更清楚,今日的心软,就是明日的民变。

  窗外飘雪,他脑海中浮现出许多历史痕迹。

  刘邦封的同姓王,七国之乱时全成了仇敌。

  李自成打进北京后,大顺将领一夜之间霸占千顷良田。

  历史永远在重复,起义、掌权、腐化、灭亡。

  笔尖终于落下,在信纸划出刀刻般的痕迹。

  火漆封缄时,铜印在烛光下泛着血色。

  魏昶君突然想起第一个追随他的少年,莫柱峻。

  这天下,总不能人人都成那般模样。

  “我不在乎遗臭万年。”

  他对着空荡的大殿自语。

  “但这个世道不能臭。”

首节 上一节 402/51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开局让朱元璋选择明灭原因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