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我的金手指是现代大国 第5节
魏昶君也在训练,他必须以身作则,当道士放下长矛时,每个人疼的捂着肩膀,喝了夜宵米粥,倦态离去。
午夜愈冷,魏昶君房屋有火炉,母亲和弟弟妹妹都没有火炉睡在堂屋,他没有拒绝,自己体力消耗太大,必须需要热能庇护,不然一旦生病遭了风寒,就麻烦了。
清晨八点,洛水老道带了一些食物前来,然后他站在门框前,看着十名道士训练。
魏昶君在道士身前,他面目冷冽:“持矛!”
十名道士下意识排列队伍,迅速取长矛,站姿笔直。
“列两队!”魏昶君继续下令。
十人队伍迅速分开,五人为一队,排成两对,井然有序。
“刺敌!”魏昶君举起长矛。
这一刻第一队五人同时步伐,对准稻草黑点猛然刺去,几乎动作,刺裂一致。
然后第二队上前,开刺。
反复如此。
整个过程除了刺矛和脚步声,并无其他声。
洛水老道瞪大双眼,他亢奋无比:“老道见过靖边堡军户训练完全不如你,我曾于天启二年参与科举,那一年我落榜,而卢象升为进士,我曾见过卢象升练兵,阵容无声,也类这般。”
“了不得啊。”
“稍加培养,便为猛卒,未来可待。”洛水老道眼睛很亮。
魏昶君有些意外看着老道士,没想到这老道士出身不凡,居然还参加过天启2年的科举,还和卢象升是一个考场。
卢象升何等人物?明末力挽狂澜大将之一,此人堪称是明末民心,军心,战术全能大将,可惜碰到猪队友和不识人的皇帝。
“魏君了不得。”洛水老道恭恭敬敬对魏昶君作揖。
昔日他喊魏邪祟,魏小子,魏神仙,现在变成了魏君,这是洛水老道第一次无比尊重虔诚。
洛水老道感叹不已,自己活了六十多年,年华凋零,没想到在晚年碰到乱世,看到了潜龙。
第9章 军户
魏家小院内,长矛刺裂声响彻,反复冲刺,十名道士已经变得麻木不仁了,但长矛突刺劲道从孱弱到凶疾。
洛水老道开始让人搬东西,骡车上塞满了各种劈柴,树枝,当柴火搬下来之后,最下面赫然放着木箱子,里面是一箱箱土豆。
“如果不用劈柴盖住,从蒙阴县到落石村不知道要遇到多少劫匪。”洛水老道苦笑。
“世道竟这般乱了吗?”程氏慌张,她一个妇道人家,终其一生去过最远的地方就是蒙阴县城,那还是小时候随父去过,那是万历中期,路上虽遇到胥吏剥削,但并无匪患。
“蒙阴县城店铺多荒废,有钱者逃亡南方置办产业,投奔亲属,无钱者多数沦为佃户奴役,投靠大族。”
“靖边墩,烽燧堡内的军户土地被剥削严重,他们心生怨恨,完全不管各路匪患。”
洛水老道神情复杂,他想到昔日自己科举那年,天下不至于混乱,而如今何止是混乱,已经恶态百生,只等有一波反贼势力形成规模,如最初元朝末年刘福通造反,朱元璋和陈友谅。
魏昶君神情不变,依旧平静,崇祯元年需要低调至极,哪怕有反心也必须隐藏,崇祯二年,流民造反,崇祯五年局势混乱,崇祯八年,朝堂大臣针对流民制定清剿计划,崇祯十二年张献忠和李自成才开始势大,加上鞑子入关肆虐,大明才真正失去各地控制权。
各路家族,军阀贼匪控制各处。
所以前期他必须低调至极,不然枪打出头鸟。
土豆放在院子草棚下,稻草盖住,洛水老道有些担忧:“虞家仆人告知我,晚上虞家会邀请你,没准有危险。”
魏昶君点头,明末小地主这一关终究要过,尤其是未来在明末开始起势,所要面对的地主势力豪族门庭数不胜数,这些势力左右了一个王朝的根本。
晚六时,虞家仆人来请,抬着轿子,乡野轿子简陋,灰袍破轿,四个瘦弱面目愁苦的轿夫抬着,魏昶君都不忍心上轿,眼前轿夫像是营养不良快要晕倒一样。
估计又是虞家佃户,被虞家当成了仆从使唤。
真是吸血的时代。
魏昶君没上轿子,他声称出身卑微,仆从眼神愈发冷冷,抵达虞家,入了宅院。
虽十月末的季节,虞家装潢灰白,柴火摞的井然有序像一座小屋,院落仆从扫着院子和房屋。
如果不是仆人都枯瘦如柴,神情昏黄,这小院的确不错。
虞家家主虞惟渭头发花白,披着兔皮长袍,典型明末士子发髻,他颇为肥胖,在仆人搀扶下笑吟吟:“魏家出了好儿郎。”
魏昶君急忙装作一脸恭敬,缓缓作揖:“魏家小子拜见虞家家主,家主安康,气度愈发不凡。”
虞惟渭眯起眼睛,似乎很受用赞美,他伸手指着院中亭阁:“喝茶来。”
彼此对坐,魏昶君又是一阵客气,然后才装作颤颤巍巍坐下,细品茶,明代的绿茶多来自河北一代,但河北多战乱,茶质量并不好,而且生茶味重,一股涩感。
这是劣茶,也就是路边草棚卖的茶,这是给自己下马威啊。
但魏昶君依旧装作品茶,不断赞美,实际上他悄无声息看着四周仆役,分析虞家战力。
“吾长子于南洛墩为甲长,管六名军户,世道乱了,我和你父为故交,想扶持你家,你可愿入南洛墩,为军户,虞家庇佑你度过乱年灾世。”虞惟渭开口,他没有商量,语气不容置疑。
他说话时,周围仆役都不敢看,浑身颤抖,可见威严之甚。
魏昶君内心暗道,古代地主真不好对付!
好手段,逼迫自己成为军户随从,全家住进南洛墩,成为虞家护卫仆从之一,顺便把魏家的地屯兵,自己还得感恩戴德。
明朝军户制来自朱元璋,《明史·食货志》记,明律有云,边地军队“三分守城,七分屯种;内地二分守城,八分屯种”。同时军户屯军要向朝廷交纳赋税,称“屯田籽粒”。洪武年间规定军屯“亩税一斗”而到了明末反而是朝廷用百姓的粮食供养军户,军户又被上司一层层剥削,导致军户基础盘崩塌。
而且成为军户后,子孙世世代代为军籍,不得交易,不得参加科举考试。
自嘉靖年间起各地卫所制已崩,世袭百户、各千户成当地豪族,而低级军户沦为佃户和贫农。无力自给自足,明史云:“军士妻子,衣食不给,皆剜蕨根度日,饮恨吞声,无可控诉”,甚至军户典卖田地房屋或贩卖男女牲畜或白为军夜为匪只求维持生计。
成为军户随从,简直绝望,就连最底层的老百姓都看不起军户,生怕被军户牵连,世代受苦。
魏昶君看着周围,身后有四人稍壮仆役,腰间别着东西,估计这是明面上虞家武装力量,再次对虞家老太爷作揖:“兹事体大,容昶君对母汇禀。”
虞家老太爷摆着手:“明日答复我。”
说完他挥手,管家前来,开始送客,他已经不想装了,平日他对佃户动辄打骂,能够耐心和魏昶君说这么多已经烦躁了。
魏昶君依旧彬彬有礼,作揖离开。
而他内心感到一股恶寒,古代封建王朝歧视感对生活在现代的普通人来说简直难以想象。
虞家老太爷不过是蒙阴县周边农村一个小地主,最大的权势不过有一个甲长的儿子,要知道明代军户等级分为:五千人为指挥,千人为千户,百人为百户,五十人为总旗,十人为小旗,之后为保长,甲长。
保长是军户稍多的靖边墩,管理军户多一些,甲长就是管理一个小靖边墩,类似守护几个村庄险恶要口,防止匪患和鞑子,可以说属于军户官吏最低级最低级。
但哪怕最低级的甲长都能为祸乡里,甚至高高在上,成为土皇帝。
小地主就如此跋扈,视一切平民为贱籍,动辄打骂,随意驱使,乱年更是侵占田地。
明末大地主和豪族,还有那些大官家族又如何?
魏昶君在回家路上只感觉沉重,昔日现代时他只在明末记事本录,明史中看到明代地主阶级狠辣异常,但真正亲身感受才知道,老百姓简直生活在地狱。
阶级封建感近乎窒息。
回到家他喝了米粥便让十个道士继续练习长矛,而他进入房屋,取出「大明事感录」前半本,他迅速提笔,告知如今一切详情。
天际幽暗,风声猎猎,近四百年的时空差距,当崇祯元年十月末的风吹到现代时,西安科研所全体学者都感到了历史带来的沉重。
第10章 立足0.1版本
西安历史研究所所长雷请议站在「大明事感录」后半本书籍身前,投影设备将穿越者刚写的内容播放到大屏幕上。
「虞家地主恶,逼我为军户,其族最强为靖边墩甲长,打手十人,军户六人,阶级森严,对佃户动辄打骂,仆役惶惶」
敦煌历史研究所陈科第一个皱眉:“大明朝的地主也好,古代地主和人们认识的地主完全两回事,古代地主认为自己的身份,威望,吃喝都和平民完全不一样。”
“他们对平民的死亡和苦难视若无睹。”
“没想到穿越者这么快就要开始直面厮杀。”
“穿越者必须解决一件一件的困境,解决多少大小困境,决定了穿越者上限,如朱元璋解决困境多,便创建了大明朝,我提议由敦煌历史研究所记录穿越者成长计划,记录穿越者每一次成长。”陈科开口,其余学者进行讨论,最终评测通过。
之后敦煌历史研究所做出穿越者成长记录。
穿越者成长0.1:解决食物贫瘠,通过预测天气解决。
穿越者困境0.1:解决虞家地主阶级针对,通过武装势力。
“西安农业和农业部展开模拟古代冬天灾年土豆种植已获得成功,还有心理部和学术部针对唤醒百姓参与反抗地主学术话语和行为模式已获得数据,现在传输给穿越者。”
西安历史研究所雷请议开口,他开始书写,这两种数据分别来自农科院昼夜研究的土豆种植数据,该数据成功率达到了百分之九十七。
唤醒百姓反抗地主属于理论知识,该知识从心理学到战略研究团队,给出了一套符合明朝国情的模版。
回信开始。
——魏昶君在看着回信,他取出黄纸开始记录。
现代部门针对如何在明末冬季灾害种植土豆给出了极其详细的模版。
回信内容称,农科院联合国内最顶级农业教授进行了数十次不同实验,一次次淘汰成功率差的方案,最终剩下最优质种植方案。
魏昶君开始记录——「土豆种植选地法,首先选取土质疏松,结构良好的土壤,选地观望法」
「催芽法,浸种五分,深埋湿度15度密封屋......」
「播种深度...中耕除草和培土」
从土壤选取,土豆消毒,最简单人工化肥培育等一切详细步骤被摘抄下来,魏昶君忍不住感叹,他的金手指居然是现代农业部倾国之力所准备的土豆之法,一整个大国农业部精英为自己想尽一切办法。
现代回信第二段颇为精妙,多是政治术语。
「如何挑选被虞家压榨的民众,如何进行认识,让对方放下戒备,认同你的思想和目标,开始愿意放下畏惧和胆怯,对抗虞家地主势力」
「义务帮助,教育普及,思想传播,打破虞家仆役对自己不信任问题,如何进行尬聊到进行群体愿意接受演讲」
「融入群众方式三条论,如何对百姓阐述虞家对他们的欺压凌欺,如何找到突破口,选取被欺压最厉害的一名仆役,唤醒他之前被欺负的记忆,让他开始知道不能坐视等死」
「面对毫无文化,愚昧无知的人如何打破问题,如有佃户世代为农,思维封锁,困索保守,如何解决」
回信第二段赫然就是——屠龙术第一条——融合群众,发展民众。
该回信内容极多,其中第二段最为重要,现代组织部和战略部开始针对明末版本研发“屠龙术”如何一点点和地主战斗,如何唤醒民众。
魏昶君将第二段刻入脑海,静候时机,施展屠龙术。
再次藏好书,天色漆黑如墨,道士还在一遍遍练习长矛突刺。
洛水老道在院内满意看着,直到魏昶君走到他身旁:“这两日便动手。”
上一篇:大明:开局让朱元璋选择明灭原因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