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我的金手指是现代大国 第508节
他皱眉。
“缺水,土质板结,得先修渠引水,再施粪肥改良。”
几个农奴跟在他身后,神色茫然,他们世代为奴,只知道按老爷的命令播种收割,从未想过土地竟还有上等、下等之分。
“土地不是大小一样就算公平。”
李良直起身,对众人说道。
“有的地肥沃,有的地贫瘠,有的近水,有的干旱,若只按亩数平分,看似公平,实则不公。”
他指向远处山脚下的另一块田。
“那块地虽大,但坡度陡,存不住水,产量必然低,若分给一户,便是害了他们。”
百姓们低声议论起来,有人点头,有人仍半信半疑。
一个满脸皱纹的乌思藏老农奴复杂的蹲下,颤抖着捧起一抔土。
“将军......您说的这些,连我们种了一辈子地的人都不懂啊......”
李良扶起他。
“不是你们不懂,是从来没人教过你们。”
他转向人群。
“红袍军分地,不仅要分得公平,还要让你们种得明白,哪块地适合什么作物,如何轮作,怎样施肥,都会教给你们。”
几个年轻的农奴交换着眼色,其中一人小声嘀咕。
“听说这些都是中原的里长交代的......”
“何止!”
另一个农奴压低声音。
“我表哥在察里巴做苦力,说红袍军的大夫免费给农奴看病,学堂收娃娃念书不要钱......”
李良也听到了,闻言只是笑着,走到一块中等田前,拔出腰间短刀,蹲下身挖了一条小沟。
“看好了。”
他抓起一把土。
“这种土看着干,但底下就有湿气,说明保水性尚可,若挖条浅沟引水,再种耐旱的荞麦,收成不会差。”
他将刀插在地上,站起身。
“红袍军会派农师来教你们这些,但今日我先说一句。”
“从今往后,这地是你们自己的。”
“种什么,怎么种,你们说了算。”
人群静了一瞬,随后爆发出压抑多年的欢呼。
夕阳西下时,李良看见几个农奴围在那块上等田边,小心翼翼地用木棍划分界线。
一个断了手指的老汉突然跪在田埂上,抓起一把土贴在额头,喃喃自语。
李良走近,听见他说的是。
“里长的恩德......”
不远处,几个年轻人正在争论哪块地该种什么,声音越来越大,再不见往日的畏缩。
李良转身离开时,嘴角微微扬起。
他知道,这些百姓或许还不完全明白平等的含义,但他们已经尝到了自主的滋味。
分完土地的第十三天,李良带着红袍军和一群乌思藏百姓,走向正在修筑的铁轨工地。
清晨的山风带着寒意,但人群却格外热闹。
几个孩子蹦蹦跳跳地跟在队伍后面,手里攥着自家新收的青稞饼,嚷嚷着要带给里长爷尝尝。
“里长在中原呢,小崽子!”
一个老农笑着揉了揉孩子的脑袋。
“等铁轨修好了,咱们亲自送去!”
孩子眨了眨眼。
“铁轨是什么?”
李良听见了,回头笑了笑。
“铁轨,就是能让你们走出大山的路。”
转过山坳,眼前的景象让所有乌思藏百姓瞪大了眼睛。
数百名红袍军将士和工匠正忙碌着,巨大的枕木整齐排列,黝黑的铁轨在阳光下泛着冷光。远处,几辆装载着石料的牛车缓缓驶来,车轮碾过新铺的碎石,发出清脆的声响。
“这......这就是铁轨?”
一个断了手指的老农颤声问道。
“对!”
启蒙部的书生王明远走上前,脸上带着自豪。
“乡亲们,我来给大家讲讲。”
他拍了拍身旁的枕木。
“这叫枕木,是用上好的松木做的,防虫防腐,能撑几十年!”
又指向铁轨。
“这是精铁打造的轨道,火车轮子卡在上面跑,又快又稳!”
百姓们围拢过来,有人小心翼翼地摸了摸铁轨,冰凉的触感让他们既新奇又敬畏。
“这玩意儿......真能带人去中原?”
一个年轻农奴忍不住问。
“当然!”
王明远笑道。
“等修好了,从这儿到西安府,只要三天!”
“三天?”
人群炸开了锅,以往他们去最近的县城,都要翻山越岭走半个月。
李良站在一旁,看着百姓们激动的神情,缓缓开口。
“红袍军修这条铁轨,不是为了运兵,也不是为了征税。”
“是为了让你们能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他指向东方。
“中原的田地比这里肥沃,中原的工匠比这里精巧,中原的学堂教孩子读书认字,不收一分钱!”
一个抱着婴儿的妇人突然红了眼眶。
“大人,我们这样的人,真能去吗?”
“为什么不能?”
李良反问。
“铁轨修好,人人可坐!”
他顿了顿,声音提高。
“里长说了,天下百姓,皆是一样的!”
“你们的儿女,将来不仅能去中原,还能乘船下南洋,骑马走西域!”
人群静了一瞬,随后爆发出欢呼,几个孩子兴奋地蹦跳着。
“我要坐火车!我要去见里长!”
正午的阳光洒在工地上,铁轨延伸向远方的轮廓已清晰可见。
李良看着百姓们围着王明远追问火车的样子、中原的繁华,甚至有人开始商量将来要去哪里谋生。
他想起临行前魏昶君的嘱托。
“要让百姓知道,他们的未来,不止眼前的大山。”
现在,他做到了。
一个老农颤巍巍地走到李良面前,递上一块包好的青稞饼。
“将军,替我们......谢谢里长。”
这里的农奴拿不出什么好东西,粮食已是他们最大的敬意。
李良接过饼,郑重地点头。
“我会告诉他,乌思藏的百姓,永远记得红袍军的恩情。”
老农摇头。
“不是恩情......”
他指着延伸向远方的铁轨,眼中闪着光。
“是活路。”
第614章 一个崭新的世界
百姓们散开之后,李良没有回去,这次他来到了附近新矗立的城镇。
他想看一看之前抵达这里的缙绅士族和红袍二代。
站在乌思藏南部的高坡上,李良目光扫过下方热火朝天的工地。
被贬的官吏、前明缙绅士族,以及主动南迁的红袍二代子弟,此刻正挥汗如雨地修筑道路、挖掘水渠、开垦荒地。
上一篇:大明:开局让朱元璋选择明灭原因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