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魔法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1282节

  过了大约半分钟,才重新开口问道:

  “先告诉我,这个泄密渠道存在多久了?”

  基斯克的语气仍然平淡:“根据通信模式进行回溯式分析,至少三年。”

  听到这个数字,盖茨只觉得一阵头晕目眩,好在他一直维持着斜倚在靠背上的动作,这才没有在两名部下面前出丑。

  而基斯克的报告则还在继续。

  他从PDA上调出一张表格:“这是完整的时序图谱,柯林杰与德国方面的首次可疑接触甚至发生在X-51A第一次试飞之前。”

  普拉巴卡尔调整了她的全息投影仪,一组复杂的关系网络图悬浮在会议桌中央。”请注意这个时间节点。”她放大其中一段,“在柯林杰与亚琛工大的布林克曼教授会面两周后,华夏的《空气动力学学报》突然发表了一篇关于超燃冲压发动机激波控制的论文。”

  盖茨皱眉看着论文摘要中闪烁的高亮段落:“这看起来像是基础研究。”

  “确实如此,而且作者名不见经传,也查不出跟对方的高超音速项目有什么直接关联。”普拉巴卡尔点头,“但如果将这篇论文的数学模型与X-51A第四次设计迭代的CFD模拟参数进行比对……”她调出另一组数据,两组方程在空气中重叠,“相似度达到78%,远超学术界的正常交叉范围。”

  远在万里之外的常浩南万万不会想到,某个不知名博士生为了毕业而随便发在国内期刊上的文章,竟然都能成为加深美国方面怀疑的证据。

  只能说,预设结论的调查一定会出岔子。

  会议室里的温度似乎突然下降了几度。盖茨的手指在平板上快速滑动,调出柯林杰的完整档案:

  “呢么……动机呢?”盖茨突然问道,“柯林杰的家族七十年前就移民美国了,他在波音工作了快三十年,还获得过国防部杰出服务奖章……为什么要背叛?而且这里的档案显示,他在2003年时就通过了TS/SCI级安全审查,背景调查也没有任何瑕疵。”

  “动机这种事情……谁又能说清楚呢?完美的掩护往往需要真实的资质。”基斯克打开他的第二份文件,全息投影切换成一组财务图表,“问题出在这里。柯林杰的儿子拥有'新视野技术咨询公司'35%的股份,这家公司过去五年承接了十七项国防部小型研发合同,总金额480万美元。”

  普拉巴卡尔则调出合同清单:“其中有九项涉及高超音速飞行器的辅助技术,包括热防护涂层测试和传感器校准。虽然不涉及核心机密,但足以构建完整的技术拼图。”

  盖茨突然坐直身体:“你们是说,他通过儿子公司合法获取了部分技术,再结合自己掌握的机密……”

  “构建了完整的X-51A技术图谱。”基斯克完成他的思路,“最精妙的是,这种分散的信息传递方式几乎不可能被常规审计发现……实际就算发现了也并不违反什么规定,如果不是华夏人在怀柔的异常发言引起了我们注意……”

  “等等……”

  盖茨这会儿已经有点进退失据,早就没有了几分钟之前的从容:

  “怀柔又是怎么回事?”

  “三天前,一个俄罗斯代表团参观了京城怀柔的风洞中心……临时行程,所以里面还掺杂了一些保密程度比较低商贸领域人员。”

  基斯克半举起手中的PDA,上面是华夏方面对此事的公开报道:

  “当然,参观的部分只是最外围,倒是没什么值得在意的,但在交流过程中,华夏方面的一名技术人员无意中透露了不少对于我们X51A项目的评价……我们通过多个渠道,基本拼凑出了完整的内容”

  盖茨的目光扫过屏幕上的技术术语:“'X51A的进气道设计存在根本缺陷……激波-边界层干扰计算使用了错误的湍流模型',导致在俯冲过程中会发生不可避免的失控……”

  他抬头看向普拉巴卡尔:“这些信息准确吗?”

  后者的嘴角抽动了一下,似乎给出这个答案对她来说非常困难。

  “实际上……”

  DARPA负责人面露尴尬:

  “因为X51A和HTV2都从未真正飞到过弹道末端,所以我们也不清楚是否真的会在俯冲过程中会发生不可避免的失控,至于X51A前两次测试的失败原因……考虑到调查工作是由柯林杰本人主持的,所以结论恐怕也无法采信……”

  会议室的空气仿佛凝固了。

  普拉巴卡尔也觉得这部分说下去实在丢脸,于是赶紧跳到了最关键的部分:

  “不过,对方给出的X51A进气道特征描述是完全准确的,而这本应该是绝密信息。”

  “立即终止柯林杰的权限。”盖茨的声音突然提高,满脸都写着气急败坏,“通知FBI准备接手——”

  “恕我直言,部长。”基斯克按住文件夹,“仅凭这些,法庭最多判他违反信息安全条例。我们需要知道数据流向哪里,还有哪些人参与。”他指向录音文字稿的某一行,“柯林杰提到'7月那批',暗示这已经是个持续性的网络。”

  普拉巴卡尔调出一张项目进度表:“我们可以在X51A的下次测试中植入假参数,通过柯林杰的渠道反向确认接收方。”

  “然后呢?再花六个月钓鱼?”盖茨冷笑着反问,“总统的每日简报我该怎么写?'尊敬的阁下,我们最机密的武器项目负责人正在贩卖国家机密,但请放心,我们在耐心收集证据'?”

  这问题没法回答。

  技术上的最优解在政治上完全不可行,那么让步的只能是前者。

  “部长先生,也许有个折中方案。”普拉巴卡尔在电脑上调出一份新的图表:“我们可以表面上维持X-51A项目,但将大部分资源秘密转移到新的'海龙'项目——这是海军研究办公室提出的超燃冲压发动机方案,采用相似的技术,但却是完全不同的设计理念。”

  “双轨并行?”盖茨皱眉。

  “是的。X-51A作为诱饵继续运作,但只保留基础团队。真正的研发力量转向'海龙',由全新的、经过严格审查的团队负责。”普拉巴卡尔解释道,“这样既能继续监控柯林杰的网络,又不会耽误我们的技术发展。”

  “还可以进一步增加DARPA掌握的经费。”——当然,这句话是在心里面说的。

  基斯克补充道:“我们已经在柯林杰的办公室、住宅和车辆上安装了监控设备。如果他确实是一个间谍网络的中心节点,很快就会有更多发现。”

  盖茨走回桌前,双手撑在桌面上:“我需要向总统汇报此事,但在那之前……”

  他深吸一口气,站起身在会议室里来回踱步,最终走到窗前,望着不远处的波托马克河:“柯林杰的行动必须被全方位监控起来,但按基斯克的方案,暂时不公开。”

  “那X-51A项目呢?”普拉巴卡尔问。

  “继续,但只保留最低限度的人员和资金,告诉柯林杰,由于预算削减,项目进度需要调整,让他继续工作……同时记录每一个动作。”盖茨的目光转向窗外渐暗的天空,“至于吸气式高超音速导弹,就按你的想法处理,尽快启动'海龙'项目,最高优先级,我要每周听取进展汇报!”

第1473章 临门一脚

  为期一周的常规安全调查并没有直接影响到X51A项目的正常推进。

  大约4000公里外。

  华盛顿州,西雅图测试与制造中心。

  当沙普尔·柯林杰的鼠标在大屏幕上点出最后一道压力分布曲线时,研究室的防爆玻璃外刚好掠过一架波音737技术验证机的阴影——

  由于原本计划与787并行的全新中型客机项目被取消,波音737不得不在现有NG型号的基础上再次进行深度大改,以应对空中客车下一代A320的正面威胁。

  但作为一款45岁高龄的老型号,737的很多设计,例如与地面距离过近的主翼位置,以及最初作为50吨级飞机规划时过小的制动容量,都已经不太符合未来15-20年内民航客机的需求了。

  为此,737必须要进行脱胎换骨般的大改。

  以至于区区一个改进型号,还特地弄出了两架专门的技术验证机。

  柯林杰把目光从外面收回来,抬头看了眼挂钟——这场持续六小时的技术会议已经让所有人的西装外套都皱成了抹布,但隔离段激波控制这个困扰X51A项目两年的幽灵,终于被他的静压阵列方案钉在了幻灯片上。

  “所以传感器间距压缩到3.2厘米后,我们就能用伯努利方程反推激波位置。”

  柯林杰用激光笔指向投影幕布上密密麻麻的等高线图,那些代表激波锋面的红色锯齿原本如同疯长的野草般无法预计,但现在却在他的梳理之下变成了被驯服的野兽,规整地排列在预定区域。

  “理论上……确实很完美。”

  片刻沉默之后,副手查理·布林克突然开口道,并且用铅笔敲了敲手里的数据表:“但要在2.4米长的隔离段铺设75组传感器……光是信号干扰屏蔽就非常麻烦,而且即便不考虑成本问题,X51A的薄壁外壳内部也没有充足的空间布线,工程上会不会有些难以实现?”

  会议室突然安静下来,几个年轻工程师偷偷交换着眼色——

  自从国家安全局上个月突击检查服务器机房后,项目组里的工作氛围显得比过去沉闷了许多。

  毕竟大家为了自保,都或多或少交过其他人的举报材料,并且也大致能猜出来,其他人一样这么干过。

  虽然都是为了把水搅混,最后的结果也貌似是高高拿起轻轻放下,但经过这么一遭,心里不留下点芥蒂是不可能的。

  好在布林克跟柯林杰之间的关系相对紧密,受到的影响不大,还在照常思考问题。

  柯林杰从公文包取出个香烟盒大小的金属块,六边形表面布满微型孔洞:

  “这就是解决方案。”

  当他把设备放在投影台上时,所有人都看清了壳体上激光雕刻的“NHC-2100”字样。

  “新视野公司的集成式复合静压传感器,每个孔洞后面对应着三层压电薄膜,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的风洞测试显示,其空间分辨率比我们现有系统高400%,可以同时捕捉十二个轴向压力梯度,不会存在多点传感器带来的信号干扰和空间问题。”

  布林克接过传感器,翻来覆去检查着,眉头仍未舒展:“这种集成度……散热怎么解决?”

  “氧化锌纳米线基底。”柯林杰抽出一份专利文件,“高温下导电性反而提升,而且——”

  他突然停住,因为后勤主管伊利亚·普尔正盯着专利文件的最后一页,那里清晰地印着**“专利持有人:菲利普·柯林杰”**,以及新视野公司的巨大水印LOGO。

  空气凝固了一瞬。

  柯林杰摘下眼镜,用衬衫袖口擦了擦镜片,故意让沉默多延续了几秒,才缓缓开口:“是的,这是我儿子的公司。但这项技术已经通过DARPA的第三方评估,性能数据无可争议。”他环视众人,“如果谁有更好的方案,现在就可以提出来。”

  没人说话。

  不管柯林杰是为了通过自己儿子捞钱还是真的举贤不避亲,都没必要在这种时候跳出来跟项目主管作对。

  最终,材料组负责人杰西卡·金站出来表态:“无论如何,总比再炸掉一枚四千万美元的验证机强。”

  有了第一个开口的,后面的事情就通畅多了,整个方案迅速获得了所有人的一致同意。

  会议结束前,柯林杰宣布了新的时间表:

  “硬件改动不大,预计三个月内完成组装,查理,你去和空军协调靶场档期,杰西卡和普尔,你们俩负责协调相关原材料和备件……”

  “……”

  实际上,如果从上帝视角来看,柯林杰依靠有限的地面测试资源、两次失败提供的飞行数据、以及自己老工程师的一点直觉,已经把X51A的实际进度推进到了跟华夏“凌霄-1”验证系统几乎相当的进度上。

  甚至于,依靠更加先进的子系统传感器,有可能直接跳过数学和模拟计算方面的麻烦,重新占据一定的领先优势。

  然而,变故却来得比预期更快。

  ……

  三天后,当柯林杰正在电脑上修改燃料阀参数时,布林克连门都没敲就闯了进来。

  “靶场被其它测试占用了。”他呼吸急促得不像个马拉松爱好者,“作战测试司令部说排期冲突,为了应对华夏方面隐形战斗机的威胁,JSF项目需要一种能够在弹仓内携带的防区外攻击弹药,测试窗口也在大约三个月后。”

  柯林杰的视线越过显示器,却并没有表现得过于失态。

  X51A的地位确实凌驾于几乎所有项目之上。

  但其中绝对不包括JSF。

  “先按备用计划走。”柯林杰关掉含有新传感器布线的文件夹,“问问对方最早什么时候能腾出测试窗口,我们最多只需要5-7天就够。”

  “试过了。”

  布林克把PAD转过来,屏幕上是空军装备司令部的回函,

  “他们表示测试靶场未来至少9个月的档期都被锁定,建议我们'等待后续通知'。”最后几个单词被加粗的字体像刀尖般刺眼。

  这就显得有些不同寻常了。

  F35的所谓防区外攻击弹药并非什么新东西,只是在挪威人的现有型号基础上进行有限改进而已,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测试半年这么长时间。

  在这个瞬间,柯林杰突然意识到,自从上个月NSA结束调查后,项目组似乎再没收到过任何一封标注“加急“的军方邮件。

  还没等他仔细梳理这件事,伊利亚·普尔的声音就从门口传来:

首节 上一节 1282/138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原神:在提瓦特开崩三体验店

下一篇:末世,我只跟女神交换物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