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魔法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1304节

  “在常规设计中确实可以忽略。”常浩南用激光笔指了指屏幕,“但如果考虑到磁流体发电通道,这个位置恰好是等离子体生成区,微小的气流扰动都可能导致发电效率大幅下降。”

  程俊红心中一紧。

  与此同时,一旁的工作人员已经调出了磁流体发电组件的模拟安装位置。

  果然,刚刚被指出的区域正是计划中的关键部位。

  常浩南站起身,走到大屏幕前:“我先给大家看一个例子。”

  他说着调出一组图片,“这是我们去年在凌霄-1型双模态冲压发动机上做的磁流体发电测试。原本4.75米长的发动机,在加入完整系统后达到了9.73米。”

  会议室里一片哗然。

  程俊红的脸色变得有些难看:“您的意思是,我们的亚冲-2也会增加这么多……一倍以上?”

  无侦8需要用轰6发射,体量并不是很大,乙号方案还要比甲号方案更小一些,无论如何不可能容纳两台比自己都长的发动机。

  “那倒不至于。”常浩南摇摇头,宽慰道,“凌霄-1的测试比较粗暴,我们当时主要关注原理验证……亚冲-2是一块成熟的亚燃冲压发动机,而且工作参数相对温和,不需要那么复杂的内部整流装置,增强器的体积也可以缩小……”

  程俊红一行人都不是冲压动力方面的专家,因此他只是简单说了下主要原理,就直接给出答案:

  “总之,经过初步计算,还是需要延长大约25%。”

  程俊红松了口气,但紧接着又皱起眉头:“30%也是将近1.2米……无侦8的总长才10米出头,如果发动机延长这么多,布局方面恐怕会非常困难。”

  常浩南点点头:“单从结构强度上看,延长1.2米问题不大。”他示意技术人员切换到另外一张气流渲染结果图,“但乘波体的进气位置与发动机工况密切相关,单纯将进气道向前延长会导致工况恶化。”

  冲压发动机受制于特殊的工作原理,对气流压缩能力非常敏感,一旦动力参数发生变化,往往需要载机的气动外形也一并修改。

  为此,二者往往会采用一体化设计。

  坐在程俊红对面的李敏这时候也补充道:“这意味着我们需要重新调整乘波体的压缩面设计,工作量不小。”

  前者听出了言外之意——

  对方团队的主要目标是验证磁流体发电技术,并不想在无侦8本身的改进上耗费太多精力。

  不然就失去意义了。

  但对于他来说,这个机会是无论如何都需要抓住的。

  “各位,其实我还有个备选方案。”程俊红突然说道,“在乙号方案早期,因为亚冲-1的性能达不到设计要求,我们曾规过一个拉长乘波体的启动方案……只是后来亚冲-2性能提升,这个方案就暂时被搁置起来了。”

  他用最快的速度,在自己的电脑上调出了一组设计图。

  屏幕上显示出一个与现行设计明显不同的气动外形。

  前部乘波体更长,进气口位置也更靠前。

  “这个设计……”李敏盯着屏幕,“看着很眼熟。”

  刑牧春眼睛一亮:“这不是常院士之前提出过的串联乘波体概念吗?”

  程俊红点头承认:“确实是受常院士的报告内容启发,只不过常院士的原始设计是让前后两部分乘波体分别对应不同的速度区间来扩大工况范围,而我们的这两部分乘波体完全相同,只是为了在不改变压缩特性的前提下减小阻力,算是杀鸡用牛刀了……”

  他非常自然地吹捧了一下对方,接着继续道:

  “不过,这个方案正好可以让进气口的位置从飞行器中间向前延伸至1/3处附近,满足我们现在的要求。”

  “程总,这个方案确实可以解决进气位置问题。”串联乘波体的方案对于常浩南来说简直再熟悉不过,因此他只是粗略查看了一下设计图:“但在总长度不变的情况下,串联乘波体会显著减少内部容积,影响到航程和任务载荷……”

  对于这个问题,程俊红倒是非常看得开:

  “冲压发动机不用自带氧化剂,燃料消耗也更少,所以我们乙号方案的载荷和航程本来就比甲号大,牺牲一点也没关系。”

  常浩南却摇头:“还可以做得更好。”说着调出另一组模拟计算结果,“我建议,采用并联乘波体设计。”

  屏幕上出现了一个全新的气动外形——

  两个并排的乘波体前缘,中间形成宽阔的压缩面。

  这其实也是他研究过的宽速域高超音速飞行器外形方案之一。

  只不过因为以后真的要用,所以之前做报告的时候没提过。

  “并联乘波体?”程俊红有些困惑,“这怎么解决进气位置问题?”

  “看这里。”常浩南放大图像,“并联乘波体虽然不能在物理上增加压缩面的长度,但对于无侦8这样的双发飞机来说,却相当于把进气道位置从单一乘波体的肩部挪到了两个乘波体各自的机腹中线位置,相当于在气动上增加了压缩面的等效长度,因此一样可以允许进气道的位置向前转移。”

  会议室里鸦雀无声。

  常浩南这边的人当然早有准备,但程俊红一行却被这个大胆的设计震撼了。

  只不过,在认真思考过后,又不得不承认整个方案确实合理。

  “不仅如此,“常浩南继续补充道,“并联乘波体还能增加内部容积,进一步延长作战半径,反正无人机不需要考虑飞行员的承受能力,完全可以飞上个大几千一万公里,而且……”他停顿了一下,环视众人,“还可以为以后……进行一定技术积累。”

  高超音速飞机这个事知道的人还不多,只好语焉不详地一笔带过。

  但旁人哪还顾得上深究这些细节?

  程俊红不语,只是一味地点头……

第1502章 启程前的插曲

  转眼,已经是三个月后。

  蓉城132厂的装配车间灯火通明。

  尽管已是凌晨,但没有人感到疲倦——无侦8乙号方案的第一台01号原型机即将完成最后的发动机安装。

  程俊红站在工作平台上方,看着技术人员小心翼翼地将第二台改进后的亚冲-2M发动机吊装到位。

  这台发动机融合了常浩南团队的磁流体发电技术,外表看起来比原版更加修长,进气道前缘闪烁着金属特有的冷光。

  至于无侦8本身,则相较于过去粗壮敦实了不少。

  如果是一架正常气动布局的飞机,那么这样的改动必定会对高速性能产生无法挽回的负面影响。

  但乘波体产生升力的原理相对特殊,只要设计得当,对于这些参数反而不是特别敏感。

  “程总,磁流体发电系统的最后校验完成了。”质量监督组组长张建军快步走上平台,递过一份检测报告,“所有参数都在设计范围内,甚至比设计数据还要好一些。”

  程俊红接过报告,快速浏览着密密麻麻的数据表格。

  他的目光在“等离子体稳定性“和“发电效率“两项上停留了片刻,嘴角不自觉地上扬:“到底是常院士啊……确实有两下子。”

  这时,车间大门打开,常浩南带着他的团队走了进来。与四个月前相比,这位年轻院士看起来憔悴了不少,眼睛下方有明显的黑眼圈,但精神却异常振奋。

  “程总!”这个时候一个熟悉的声音从身后传来。

  程俊红转身,看到常浩南带着他的团队走进了观察平台。

  与四个月前相比,多数人都看起来憔悴了不少,但这位年轻的院士似乎没受到什么影响,仍然精神振奋。

  见到这一幕,前者突然想起了自己的老师曾说过的一句话。

  绝大多数的天才,首先在精力上就异于常人。

  “常院士,您怎么这么早就过来了?”

  常浩南摆摆手:“在招待所也睡不着,索性直接过来了。”他走到栏杆前,俯视着下方的01号机,“进度比我想象中更快。”

  “132厂的效率一向很高。”程俊红指向发动机舱,“特别是您那个磁流体增强器的安装接口设计得非常巧妙,几乎没遇到什么装配困难。”

  这几个月里,最困难的阶段其实是并联乘波体设计的风洞验证。

  两台风洞几乎不间断工作,测试了数十种不同细节构型,才最终确定了最优方案。

  然后是磁流体发电系统与冲压发动机的集成——这需要重新设计燃烧室结构,解决高温等离子体与燃料喷射的相互作用问题。

  好在有了凌霄-1的经验,也没遇到什么无法解决的障碍。

  “也多亏了你们的工作。”常浩南微笑道,“飞发结合的效果比预期的更好。”

  确实,改进后的亚冲-2M不仅解决了供电问题,还因为磁流体增强效应,使发动机推力提升了大约8%,油耗降低了12%,结合更大的内部容积,让无人机的航程突破了惊人的一万大关。

  当然,这需要在飞行中段进入到40km以上的高度,到任务区域之后再略微下降,以保证侦察效果。

  但无论如何,这一意外收获都让整个项目组欢欣鼓舞。

  “通电测试准备!”车间主任的喊声打断了二人的交谈。

  技术人员开始为发动机连接外部电源。

  冲压发动机需要一定的初速度才能工作,不可能像歼10和歼20那样在总装完成后先进行一次地面启动,只能验证一下各子系统的功能,然后就上天首飞。

  “磁流体通道电压稳定……”

  “等离子体发生器正常……”

  “发电系统自检完成……”

  “……”

  一个个子系统报告声在车间里回荡。程俊红和常浩南紧盯着监控屏幕,上面显示着发动机内部各关键部位的实时数据。

  “全系统通电!”随着指令下达,监控屏幕上的数字开始跳动。

  “电磁场生成成功,任务载荷唤醒成功……”

  技术员兴奋地报告。

  车间里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程俊红长舒一口气,四个月来的压力在这一刻得到了释放。

  “明天就可以运往阎良了。”他活动了一下有些僵直的身体,“经过改进的轰6验证机已经准备就绪,只要完成最后的地面检查,就能开始飞行测试。”

  无侦8不可能装进任何轰炸机——哪怕是图160的弹舱,所以需要一种专门经过改进、可以外挂超大体积载荷的轰6来发射。

  好在这种改进并不影响飞机在翼下正常装载4-6巡航导弹的能力,所以镐飞集团干脆出了个取消内部弹舱、增加空中加油管和机腹大型挂架的新型号轰6S。

  常浩南点点头:“我刚刚在试飞申请上签了字,不出意外的话应该能排在前面……”

  ……

  第二天清晨,完成初步地面监测的01号原型机被小心翼翼地重新拆解成三个部分,准备分别装入已经等候多时的两架运9运输机。

  “3.3米多点的货舱,装这种真正的大件还是有点费劲了……”指挥运输任务的空军军官看着正在操作内部吊机的机械师,咂了咂嘴说道:“要是能有个C-17那样的5.5米宽货舱就好了。”

  常浩南无奈扶额,想起来几年前第一次看到运9的时候,几位之前只见过运8和C130的空军领导恨不得把眼珠子都塞到飞机货舱里面去。

  现在连个航空兵副师长都有点看不上了。

  呵,男人。

首节 上一节 1304/138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原神:在提瓦特开崩三体验店

下一篇:末世,我只跟女神交换物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