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1344节
这份方案他已经翻来覆去看了几天时间,其中的内容也早就做到了心里有数。
现在的动作与其说是在浏览文档,倒不如说是思考过程中的某种习惯。
当然,在缺乏表征手段的前提下,纵然是常浩南也没办法确保模拟出来的结果准确无误,最多只能在计算原理层面做出一些修改。
真正让人在意的,反而是有关合成原理以及成品材料特性的那部分——
这套薄膜收缩诱导自组装的合成路线潜力很大,只需要进行有限修改,就可能应用到更广泛的领域内。
最终,他的视线重新聚焦,停留在基底材料那一栏。
“金属氧化物载体……”常浩南喃喃自语,“这个限制完全可以解除……理论上,碳基甚至氮基载体都能在金属盐晶体表面完成波动收缩,只是需要考虑到熔点问题……”
对于化学合成手段而言,物理层面的问题往往有办法克服。
逐渐地,一个大胆的念头在常浩南脑中勾勒出轮廓。
但就在此时,办公室的门突然被轻轻叩响。
“请进。”常浩南抬头。
推门而入的是两位身着深色西装、红色领带的男子,领口还别着一枚国徽。
“周检察官是吧?”
常浩南的注意力从屏幕上挪开,也想起了今天早上的一通预约。
为首一位约莫四十出头,面容方正,出示证件时动作干净利落:“常院士您好,打扰了。我是周正,这位是我的同事,李维。”
他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沉甸甸的分量。
另一名叫做李维的略年轻些,也跟着微微颔首示意。
一番简短的客套之后,二人在沙发上分别落座。
“常院士,我们最近发现了一个长期盘踞在知识产权领域,内外勾结,通过滥用诉权、恶意诉讼等手段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利益链条。”周正开门见山,上来就是一番猛料。
其实对方早上打来电话约见面的时候,常浩面就猜到了可能和此事有关。
但对方说的不是“启动调查”,而是“已经查处”,还是有些出人意料。
“这么快?”常浩南面露惊讶。
“原本只是启动专项复核审查,按部就班。”李维解释道,声音比周正更低沉一些,“不过,就在深入调查的关键节点,有一个关键人物林学峰,突然主动投案自首了。”
周正则接着补充道:“他交代了大量核心信息,提供了完整的资金流向和内部运作证据链条,指向非常清晰……这条线上的核心就是立明科技及其实际控制人肖立明,林学峰的自首,让我们省去了大量摸排的时间,直接锁定了目标。”
这样的剧情发展,是常浩南完全没想到的。
他本来只是准备摸一摸对方的底细。
结果直接给摸死了……
“哦?”常浩南眉头微挑,半开玩笑地吐槽了道,“看来检查机关的威慑力确实深入人心,让人不敢心存侥幸呐……”
出乎意料,周正没有顺势接下这句恭维,反而极其认真地摇了摇头:“实际上,根据林学峰的供述,他是因为意识到此事与您有关,才最终抛弃侥幸心理,选择向我们自首。”他顿了顿,语气带着一种奇特的郑重,“用他的原话说,‘这根本是在给一座活火山泼水,嫌自己死得不够快’……所以,这个威慑力主要还是靠您。”
“……”
过于离谱。
一时间,常浩南甚至不知道该作何回应。
“咳……言重了言重了。”他下意识地端起桌上的茶杯抿了一口,掩饰那份突如其来的尴尬,接着立即转移话题,“那接下来,你们有什么计划?”
“这正是我们此行的主要目的之一,常院士。”李维和周正对视一眼,解释道,“林学峰的自首虽然撕开了一个大口子,但这类案件往往盘根错节,不太可能只有这一条线,而且他选择在这个时间点自首,也不排除是为了丢卒保帅。”
他条理清晰地分析着:“按照我们既定的侦办策略,这个阶段应该继续保持外松内紧,低调行事。暗中固定所有证据链,摸清整个关系网络,确保最终能连根拔起,不留隐患。这个过程,可能会比较漫长。”
常浩南听着,觉得这侦查思路非常专业且合理,但似乎和自己关系不大。
“嗯,非常稳妥的策略。”他点头表示理解,“需要我们在哪些方面提供支持,尽管开口。”
在常浩南看来,既然对方专程派人上门,那肯定是有事相求。
然而……
周正身体微微前倾,回答道:“上级考虑到此次案件的起因直接关联到烛火科技正在遭遇的恶意专利围猎,严重干扰了贵机构的正常科研和经营活动,甚至可能影响到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进展……因此特别指示我们,优先参考您的意见。”
常浩南懵了一下:“我的意见?”
李维进一步明确道:“如果您认为需要立刻采取行动,那我们可以马上对肖立明和立明科技采取强制措施,形成最直接的震慑效果,以最快的速度解除烛火科技目前面临的外部干扰。”
“……”
有那么一瞬间,常浩南甚至以为自己听错了。
他身体下意识地坐直,目光在周正和李维脸上来回扫视,语气带着几分求证:
“二位的意思是……由我来决定行动的时机?”
“不只是时间。”李维强调,“还包括具体方式、打击范围,以及初步处理意见……”
紧接着,周正又补充了一句:
“当然,前提是在法律和纪律许可的范围之内。”
……
稍微冷静下来之后,一个念头当即冲入常浩南的脑海。
快刀斩乱麻!
立刻拿下肖立明,不仅能瞬间瓦解这场恶心的专利诉讼攻势,为烛火科技扫清障碍,还可以把孙飞团队给解放出来。
为了避开专利纠纷,他们现在正绞尽脑汁地给两台价值不菲的进口电镜和APT设备做“缝合手术”,风险和资源浪费都很大。
一旦威胁解除,就能光明正大地推进原计划了。
“既然这样,那……”
常浩南的话都到了嘴边,目光却下意识地扫过电脑屏幕——
王令骁那份关于单原子阵列催化剂的合成方案仍然显示在上面。
瞬间,一个更加大胆、更具颠覆性的想法闪过脑海。
“我觉得——”他猛地改口,“目前还是继续按照你们的既定策略进行,暂时不要动肖立明这条明面上的鱼,继续深挖。”
周正和李维同时露出了讶异的目光。
他们预想过常浩南会要求立刻行动,却没想到对方同样选择了“放长线”。
“我这边还需要他们再配合演一会儿戏。”常浩南解释道,“等需要动手的时候,我会第一时间通知二位!”
送走两位带着任务离开的检察官,常浩南立刻坐回办公桌前,拿起内线座机。
“柳助理,立刻通知下去,暂停所有与FEI、JEOL、日立等几家海外供应商的接触和谈判。对外的统一口径是:烛火科技目前深陷专利法律纠纷,为慎重起见,决定先行解决内部法律风险,消除所有潜在隐患后,再重启对外合作谈判。”
突如其来的变化,让电话那头的柳晨晨有些顾虑:“常总,这样突然暂停,会不会会被外界解读成示弱……或者心虚?”
“让他们猜去好了!”常浩南无所谓地打断她,“我们不是上市公司,不需要对股价负责,外界舆论对我们造成不了太大影响。至于后续……”他再次瞄了一眼面前的屏幕,“我会额外安排。”
挂断柳晨晨的电话,常浩南没有丝毫停顿,迅速拨通了连海化学物理研究所张韬院士办公室的专线。
“张院士,是我,常浩南。您发给我的那份单原子阵列合成方案,我和团队连夜做了些初步的计算推演。”
他语速很快,带着一种发现新大陆的兴奋:
“我有一些额外的想法,可能对提升合成效率和产物结构的可控性有很大帮助……但内容比较多,也比较细,最好能尽快安排一个视频会议,把令骁博士,还有您那边负责具体实验的核心骨干都叫上,我们深入讨论一下……”
第1550章 万亿规模的市场
几小时后,火炬实验室顶层的远程视频会议室里。
巨大的屏幕被分割成两块。一边是以张韬院士为首,王令骁等核心骨干齐聚的连海化物所团队,每个人都带着专注和期待的神情,另一边则是火炬实验室材料模拟组的几名成员。
“各位。”常浩南站在电子白板前,激光笔点在屏幕上展示的复杂公式和分子模型上,“关于薄膜收缩诱导自组装的思路,关键突破点在于这里——”
他圈出一个关键的金属-配体键能计算模型。
“我引入了一套修正的量子化学计算方法,重点分析了特定过渡金属酞菁分子在受热铺展过程中的动态能级变化。”
白板上随之显示出几组令人眼花缭乱的轨道能量图和电子云分布模拟动画。
“计算结果显示,在薄膜收缩的特定热力学窗口期,如果我们引入一束特定波长——初步模拟指向近红外波段某个窄带——的偏振激光进行精确干预……”
“……”
常浩南给出的计算过程相当复杂,好在他已经提前考虑到了多数人的接受能力,专门细化了过程中的几个步骤。
“这束激光的能量,可以非常微妙地影响金属中心与酞菁大环之间的电子云分布和振动模式,”常浩南的激光笔在动态模型的关键节点移动,“从而引导它们在铺展和收缩过程中,更倾向于沿着我们预设的方向进行排列和组装……”
他调出一张模拟结果示意图。
上面清晰地显示,在激光干预下,原本散乱无序的金属单原子,开始显现出沿着特定方向延伸的一维链状结构。
所有人都清楚,单就催化效果而言,一维链相比二维甚至三维有序阵列肯定有不小差距,但却更容易得到理想的表征结果。
尤其是对于孙飞正在试图拼凑起来的那台半成品设备来说。
几乎所有人都同时面露喜色。
指着这项成果毕业的王令骁甚至兴奋地挥了下拳头。
然而,在最初的惊喜过后,经验老道的张韬院士却又露出一丝忧虑:
“说到表征……常院士,孙研究员那边正在拼凑的设备毕竟不是成熟的、经过严格验证的商业化仪器……如果想要形成学术成果的话,还需要经过极其严谨和复杂的交叉验证,才能证明其结果的可靠性和权威性。”
张韬的担忧非常现实,点中了当前计划最大的软肋——时间差和学术公信力。
会议室里的兴奋气氛稍稍冷却了一些——
自打电子显微镜这东西被发明出来以后,就从不乏有人在数字图像上面动歪脑筋。
上到诺奖得主,下到牛马研究生,都出现过因为P图而被撤稿的事情。
因此,学术界对于这方面的警惕性普遍很高。
更别提你个不知道哪来的设备了。
别人连复现都难以做到。
好在,常浩南却早已料到这一层:
“张院士放心,学术论文可以延续传统的表征方式,重点在于体现出新催化剂远超传统材料的性能,在学术界和产业界引发震动。至于TEM-APT联合表征的结果,可以后续通过媒体放出。”
上一篇:原神:在提瓦特开崩三体验店
下一篇:末世,我只跟女神交换物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