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魔法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1362节

  张韬感到一股凉意从脊椎升起。

  他突然想到了最近央视的专题片。

  “围猎……”

  这两个字不受控制地从他脑海中蹦出。

  “你问过所有人了吗?课题组里还有谁收到了?”张韬的声音变得异常严肃。

  “我不敢大张旗鼓地问,怕引起不必要的恐慌或者打草惊蛇,就悄悄问了几个熟悉的人……”王令骁摇头:“大概有一半明确表示收到了,另一半有可能是真没收到,也有可能是没注意邮箱。”

  这类邮件确实有很大概率被直接归类为垃圾邮件,不会出现在收件箱里。

  但问题的严重性还是远超想象。

  连海化物所是国家级研究所,但并非保密单位,管理上相对开放,人员背景虽然经过审查,但在“糖衣炮弹”面前,尤其是面对世界顶级学术圣殿的诱惑,谁能保证百分百的定力?

  更关键的是,项目涉及大量合成、表征、测试,流程复杂。

  即使核心成员可靠,一些外围的实验助理、测试员、甚至负责清洗器皿的学生,也可能有意无意地接触到关键样品碎片、测试数据打印稿、或者实验室电脑里未及时清理的中间结果。

  保密,在他这里存在着天然的、难以彻底堵死的缝隙。

  张韬不再犹豫,立刻拿起桌上的红色保密专线电话,直接拨通了常浩南的号码。

  火炬实验室。

  常浩南刚回到自己宽敞却略显冷清的办公室,倒了杯水还没喝上两口,那部红色的保密电话就急促地响了起来。看到来电显示是连海化物所张韬,他立刻接起。

  “张院士?这么晚还没下班?”常浩南瞄了眼窗外已经渐黑的天色。

  “常院士。”张韬的声音透过听筒传来,完全没有闲聊的意思,“刚刚所里发现一个紧急情况,需要跟你沟通。”

  随后,他用最简洁的语言,将王令骁发现的情况快速叙述了一遍。

  “……邮件来源确认过,基本是真实的官方渠道。时间集中,目标明确指向项目核心成员。我判断,这不是普通的学术招聘,极有可能是一次有组织、又针对性的行动……甚至,不排除是某种掩护,为窃取信息的行动进行干扰。”

  “您那边有什么打算?”常浩南没有马上给出意见,而是询问了张韬的想法。

  “坦白说,压力很大。”张韬回答道,“化物所的性质你是知道的,开放研究,人员流动相对正常……我们虽然对项目核心成员都做过背景审查,但研究流程长,环节多,外围人员接触敏感信息碎片的风险客观存在。”

  他顿了顿,语气更加沉重:

  “以化物所现有的安保和保密措施,对付普通商业间谍或许够用,但面对这种国家力量支持、不计成本的系统性围猎,我……没有十足把握能确保信息滴水不漏。最稳妥的办法……”

  张韬犹豫了一下,还是说了出来,“恐怕是把整个镍钴双元阵列材料的研究项目,包括所有核心人员、关键样品、数据,全部转移到你们火炬实验室进行。你们那边的安保级别和保密环境,才是铜墙铁壁。”

  常浩南几乎没有思考,立刻否决:“不行,张老。这个方案不具备可操作性。”他拒绝得斩钉截铁。

  真实原因无法明说——火炬实验室还负责着其它更加机密的研究项目,绝不可能让大量外部人员和设备进驻,徒增泄密风险。

  他只能换一个理由:“动静太大了。整个团队、设备、样品、数据迁移,牵一发而动全身……再说火炬这边空间和资源都高度饱和,实在没有余力容纳这样一个完整的研究组。”

  电话那头的张韬沉默了几秒,显然也意识到自己情急之下的提议过于理想化。

  他叹了口气:“是我想简单了。那……眼下怎么办?加强化物所这边的保密力量?向上级申请增派安保人员?对所有接触项目的人员进行更严格的背景复查和监控?”

  这些措施虽然必要,但显得被动且效果存疑。

  常浩南脑海中飞速盘算着。

  被动防御永远防不胜防。

  就在此时,他脑中灵光一闪,想起了刚才在计算中心与栗亚波讨论时,看到的那几份实验报告中三类差异巨大的样品性能——

  特别是那些催化有害副反应的“毒化”样品和极易粉化的“脆弱”样品。

  一个大胆的念头浮现出来。

  “张院士。”常浩南的声音恢复了冷静,“只有千日防贼,没有千日做贼,不如引蛇出洞,或者……给贼一个‘假宝贝’。”

  “哦?你的意思是?”

  张韬精神一振。

  “刚才栗亚波给我看你们送过来的测试报告时,我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

  常浩南缓缓道:

  “同样是按照我们初步设计的路线合成的材料,不同批次的样品性能差异极大。除了少数符合预期的良品以外,还有两类‘不良品’”

  “我们现在的计算模型发现了问题,正在修正……但外人不知道这点!在他们眼里,这些都是在探索高性能锂硫电池正极材料过程中,必然会产生、也值得研究的中间产物。”

  他停顿了一下,语气变得意味深长:

  “如果我们……不小心’地,让其中一部分看起来‘很有价值’的样品分析报告流传出去……您说,那些心急火燎想复制我们成功、或者想弯道超车的对手们,会怎么做?”

  张韬在电话那头,眼睛瞬间亮了:

  “他们会如获至宝!把这些错误的路径当成有价值的线索去深入研究?”

  “没错。”

  常浩南肯定道:

  “特别是那份催化有害反应的毒性数据,如果被当成某种高活性表现去追逐,不仅会浪费他们的资源,还可能把他们引向开发出有严重安全隐患电池的道路上去。这比单纯的保密,效果可能更好……”

第1575章 量身定制

  常浩南放下与张韬的通话,悠悠叹了口气。

  对方的担忧不无道理,化物所那种相对开放的环境,面对有组织、高强度的“学术围猎”,确实存在难以弥补的缝隙。

  “毒苹果”计划虽妙,但他最希望看到的结果,还是一切平静,无事发生——

  火炬实验室和连海化物所的研究进度本就领先,不需要依赖任何场外因素。

  而相比于“防住内鬼”,更好的局面当然是根本就没有内鬼。

  所有人铁板一块,其乐融融,最后皆大欢喜。

  不过,常浩南同样非常清楚。

  绝对不能拿人性来兜底。

  没来由地,他突然想起了自己本科时的那个室友,黄志强。

  尽管如今华夏和美国之间的实力对比已经跟十几年前大相径庭,可人的思想未必能这么快就扭转过来。

  更何况在舆论宣传这方面,对手的功力着实了得。

  香蕉人的数量无疑正在减少,但不太可能彻底消失。

  “亚波。”他拿起内线电话,拨通了计算中心的号码:“你把从连海化物所送来的所有异常样品报告重新修饰一下,然后标注成‘高活性潜力变体’和‘新型结构探索’,接触等级……”

  “……”

  “暂时定为‘内部参考’级。”

  意味着有一定权限的研究人员就可以接触到,但需要登记。

  照理来说,已经属于保密数据的一部分。

  不过在实际操作中,这个级别大有被滥用的趋势。

  部分单位出于推卸责任或者单纯的懒惰,有时会不分青红皂白把所有数据内容全部归类为“内部参考”。

  而众所周知,保密资源是有限的。

  备左则右寡,备右则左寡,处处皆备则处处皆寡。

  除去少部分特殊情况以外,“全部保密”基本等于“全不保密”。

  所以,常浩南的安排实际相当微妙。

  既不完全隔绝视线,又制造了获取的难度和价值感。

  电话那头的栗亚波沉默片刻,但很快也大致猜到了常浩南的意思

  “……好,我这两天优先处理。”

  放下电话,常浩南看着眼前的电脑屏幕,有些出神。

  这么多年以来,他还是第一次希望,自己的计划是在做无用功……

  ……

  几乎与此同时。

  “霞姐,霞姐?”

  连海化物所的学生办公室里,连续几道清脆的声音打破了夜晚的寂静。

  “嗯……怎么了?”

  付琴霞终于回过神来,但目光却还死死盯着电脑屏幕,手指则悬在鼠标上方,微微发抖。

  “你闹钟在响,是不是有什么实验到时间了?”

  坐在对面的学妹林涵指了指正滴滴作响的手机。

  付琴霞随手划掉手机提醒,接着又故作轻松地理了理头发:

  “没事,昨天定的,用完忘取消了。”

  说完之后,就有一次把注意力放回到了眼前的电子邮件上。

  发件人:William Hudson, UC Berkeley

  主题:Faculty Position Opportunity at UC Berkeley

  奇怪的是,这封邮件直接发进了她的私人邮箱,而不是在研究所更常用的edu邮箱。

  “或许是因为之前投稿的时候留过备份联系方式?”

  付琴霞这样想到。

  她知道,最近所里有不少人都收到了内容类似的挖人邮件,只不过并没有引发太多讨论,更是没听说有谁真的准备跳槽。

  实际上,在十分钟前刚刚看到邮件标题的时候,她也完全没有这样的想法。

  然而,在鬼使神差地看过全部内容之后,付琴霞的想法动摇了。

  因为这简直是一颗救命稻草。

  还是照着她的困境量身定制的救命稻草。

首节 上一节 1362/138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原神:在提瓦特开崩三体验店

下一篇:末世,我只跟女神交换物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