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通古代,盘点现代封神人物 第104节
杨坚眼中泛起追忆之色。
“这倒让朕想起一事。这火器若是能沿运河布防,管他什么贼寇,还不是手到擒来。”苏威看着天幕上展示的各种数据。
感慨道。
“如今这火器不但威力大,连国外都争相购买。陛下当年统一南北,也是要靠着强大的国力。
“说得对。”杨坚站起身来。
语气中带着几分自得。
“朕当年推行府兵制,就是要练就一支精兵。如今看来,后世子孙更是青出于蓝。”高颎望着天幕上展示的精确制导系统。
又道。
“这后世的工匠当真了得,连天上的星辰都能助战。”杨坚负手而立。
目光深邃。
想起当年统一全国时的艰辛。不禁感叹世事变迁。那时为了征战。
光是准备船只粮草就要耗费无数人力物力。如今后世子孙已经把火器发展到了这般地步。当真令人震撼。
“朕倒要看看,这后世还有什么稀奇古怪的东西。”杨坚的语气中带着期待。
“你们说,要是把这些火器摆在长城上,北方那些游牧民族还敢来犯边吗?”殿内的气氛轻松了几分。
众人继续观看着天幕。大清位面。
康熙看着天幕中的内容。脸上罕见地露出吃惊之色
“四百八十里,六百米精度··”康熙低声重复着这些数字。
随即转向索额图。
“看来西洋传教士带来的火器,跟这个比起来简直就是小孩子的玩具。”徐光启的后人徐元梦正要开口附和。
康熙却摆摆手。
眼神中闪过一丝狡黠。
“不过这倒让朕想起了一事。当年葡萄牙人总爱炫耀他们的火炮,若是让他们看见这个,怕是要羞愧而死。”
“皇上说得是。”
索额图掩饰不住兴奋。
“您看这射程,都快赶上从盛京到BJ的距离了。”康熙忽然想到什么。
“朕当年钻研数学,就知道这些东西迟早会派上用场。看看,这制导系统,全是靠计算啊黄道周插话道。
“皇上天资聪颖,若是您在这个时代,只怕这些技术早就被您参透了。”“少拍马屁。”
康熙难得地开了个玩笑。随即正色道。
“不过朕倒是好奇,这火箭内部到底是什么结构。改天得好好研究研究。”“皇上还是一如既往地好学。”
第59章 灵活口径,古人傻眼了(下)
康熙摆摆手。
“这不是好学不好学的问题。你们想想,当年联测绘全国地图时,要是有这种精确制导,该省多少事?”
索额图听出了康熙话中的兴致。
“要不要让工部的匠人们研究研究?”“且慢,朕倒是想到另一个问题。”康熙露出思索的神情。
“这么远的射程,一炮下去得耗费多少火药?这成本···”众人听到这里都笑了。
康熙即便是在谈论如此先进的武器时。依然不忘计算成本效益。
“不过说真的,这技术确实了得。”康熙的目光又转向天幕。
“朕虽然跟西洋人打过不少交道,但他们最好的火器,也不过是这个的零头。”
【虽然航空航天大佬都做出了火箭炮,但最强的还得是我国真正的地面武器装备龙头企业,龙国兵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它更擅长于弹道导弹。】
【龙国兵器工业集团一出手,就展现出了作为一个老牌军工企业丰富的设计经验和生产实力。】
【横空出世的SR5型远程火箭炮采用了模块化设计,能够通过更换发射模块快速切换四种不同口径的火箭弹。甚至可以将两种不同的火箭弹混装在一台发射车使用。】
【这款火箭炮在2019年10月的阅兵式上正式亮相,编号为PHL191,191本身没有固定的发射管,只有模块式导弹箱,任何只要能够装入发射箱中的火箭都可以正常使用。】
【实际上按照我国军方的消息,191一共可以兼容四种不同口径的火箭弹。也就是说,我在橘子洲发射一枚“火龙”480型火箭弹,说要打中在神农架景区男厕所门口的你,就绝对不会打中正在女厕所中的她。】
【按照国际公约,限制射程超过300公里的导弹出口,而国际上现今已经有不少国家正在询问我国关于191出口版本的事宜。】
【可能有些国家的人会问,750毫米不是导弹了吗(带口音版)?射程达到了480千米,竟然还不是导弹?命中精度小于30米,不是妥妥的精确制导巡航导弹吗?】
【不,他是火箭炮。国际上禁售的是导弹,不是火箭炮。】
——“所以这就是传说中的薛定谔的导弹吗?”
——“橘子洲到神农架,笑死,这地理梗玩得妙啊”
一—“禁售导弹?不好意思,这是火箭炮”
一—“模块化设计,这波工业水平有点东西”
一—“国际公约:这届火箭炮不好管啊”
——“各种口径随意切换,这操作也太灵活了”
一—“看到最后一句,我懂了,都懂了”
大明位面。
明成祖朱棣立于天幕前。姚广孝和解缙恭立两侧。
这位靖难功成的帝王目光凌厉。看着天幕上展示的内容。
朱棣突然冷笑一声。
“四百八十里射程?当年攻打南京城时,要是有这火箭炮,何需围城月余”
姚广孝轻声回应。
“陛下说得是。这火箭比当年郑和下西洋时的佛郎机炮强太多了。”朱棣听到郑和的名字。
眼中闪过一丝异色。
倒不是因为火器的威力。
而是这模块化设计勾起了他的兴趣。当年建造宝船时。
他就强调过要讲究灵活多变。解缙看出皇帝的心思。
“陛下,您看这火箭炮能装四种不同的火箭,比当年您率军南下时的行军布阵还要灵活。朱棣负手而立。
眼中精光闪动。
当年他打仗时就最爱出其不意。
没想到后世的火器也讲究这么多变化。一边想着。
一边扫视着天幕上飘过的弹幕。竟看得津津有味。
“这些人倒是聪明,知道钻公约的空子。”朱棣咪起眼睛。
“说是火箭炮,实则威力不输导弹。”姚广孝捋须笑道。
“正如当年陛下挂着靖难的名义,实则···”话未说完。
朱棣瞪了他一眼。但嘴角却微微上扬。这老和尚。
还是一如既往的伶牙俐齿。“三十米的精度···”
朱棣越看越是入神。
“若是在土木堡有这等火器,鞑子还敢来犯?”这句话说完。
他自己先愣了一下。随即摇头苦笑。解缙见状。转移话题道。
“陛下,您看这兵器工业集团,倒是和当年您建的军器监有异曲同工之妙。”
朱棣点点头。
继续观看天幕。
这位驰骋沙场的帝王。
此刻倒像个热衷新奇事物的少年。时而点头赞许。
时而若有所思。
殿内的气氛渐渐轻松起来。
只听见他们三人不时的议论声。
和天幕上此起彼伏的弹幕。
大汉位面。
汉武帝刘彻凝视着天幕。司马相如和张赛站在一旁。
刘彻的眼神十分专注,不时轻叩龙椅扶手。
“四百八十里···这比辽东到长安还远。”刘彻忽然笑了。
“我倒想问问东方朔,这算不算是仙人之术?”张骞看着天幕上闪过的弹幕。
回道。
“陛下,这可比当年微臣出使西域时见过的任何奇器都要精妙。”刘彻站起身来。
“朕倒是觉得有趣。这些后人,竟然玩起了文字游戏。说是火箭炮,实则比神臂弩还要厉害千百倍。”
司马相如正要开口。刘彻却陷入沉思。
当年为了寻找长生不老药。他曾派人遍访方士。如今看来。
后人追求的不是长生。
而是让华夏永世不衰的力量。
“陛下可还记得霍去病破匈奴时的场景?”张骞提起往事。
上一篇:海贼之成为究极生命体的科学家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