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同人小说 > 视频通古代,盘点现代封神人物

视频通古代,盘点现代封神人物 第156节

  【比如写出《蝶恋花》的晏殊,他既是仁宗的宰相,又是著名的房地产开发商。名下财产无数,说他没有以权谋私的行为,鬼都不相信。】

  ——“原来宋朝是最勤劳的朝代,啥事都记本本上”

  一—“商业自由也有错?这锅宋朝不背!”

  ——“啊这,我一直以为晏殊只会写词......”

  ——“官商勾结从宋朝就开始了?学到了”

  ——“晏殊:房子卖完再写首小词压压惊”

  ——“所以说要想富,先当官?”

  ——“史官:不记载要挨骂,记载了更要挨骂”

  ——“什么叫写诗搞房地产两手抓,这就叫文商结合!”

  大汉位面。

  深夜的未央宫内。

  汉武帝刘彻与董仲舒正观看着天幕

  “经商致富,官商勾结···这宋朝当真是奇特。

  “朕当年废黜百家,独尊儒术,为的就是要避免这等风气。”刘彻的声音在殿内回荡

  董仲舒整了整衣冠。

  “宋人重商,确是与我大汉之策大不相同。陛下罢黜商贾子弟,令其不得为吏,用意深远殿外传来阵阵蛩鸣。

  刘彻站在铜镜旁

  “一个写诗的文人,竟能同时做房产生意。这般风气,怕是会让天下士子都趋之若鹜。”“更令人惊异的是,宋朝的史官竟将这些事迹都记录在册。”

  “若是换作我朝司马迁,怕是要婉转些许。”董仲舒的声音温和却带着几分忧虑。

  夜风掀动着绣着云纹的帘幕。刘彻摩挲着案上的竹简。

  “朕设盐铁专营,禁止商贾势力坐大,原以为是正确之举。”“如今看来,倒是与这宋朝走了截然不同的路子。”

  “陛下,天下之道,或许本就难有定论。宋人重商,虽有其弊,想必也自有其利。”

  董仲舒的身影在烛光下微微晃动。

  檐下的铜铃被风吹得叮当作响。刘彻微微眯起眼睛。

  “这般详细记载,到底会让后人如何评说这宋朝?毕竟治国之道,也要随时而变。深夜的宫殿愈发寂静。

  两人继续等待着天幕揭示更多的历史真相。思索着各自的治国之道

  大清位面。

  清晨的乾隆宫内。

  乾隆帝与和珅正凝视着天幕。

  晨光透过琉璃窗照进殿内。映照着墙上的御笔书法。

  “天幕所示,与朕平日所见史册大不相同。这般细致入微的记载,倒让宋朝背了这不白之乾隆轻轻拂过御案上的玉如意。

  和珅站在檀香袅袅处。

  “皇上明见。宋史记载虽然详实,但以此推断其吏治腐败,确实有失偏颇。”“臣读史时就觉得,宋朝的记载比其他朝代要细致许多。”

  春日的微风掠过庭院。带来阵阵花香。

  乾隆把玩着手中的茶盏。

  “朕读《宋史》时就注意到,连小商小贩的轶事都有记载。这般详实,反倒让后人觉得他们最差。”

  “臣在翻阅史册时也发现,其他朝代的史官都略去了这些细节。宋朝史官倒是坦诚,什么都要记上一笔。

  和珅的声音中带着几分思索殿外传来太监们轻盈的脚步声乾隆放下茶盏。

  “这天幕倒是让朕想起了一事。宋人重商,史官又事无巨细都要记载。若是让后人评说我朝,不知又会如何书写。”

  “臣以为,治史之道,当详略得当。宋朝史官太过认真,反倒遗患后世。”和珅的目光在天幕与乾隆之间游移。。

  晨露未干。

  檐下水珠滴落在石阶上。

  乾隆凝视着天幕。

  “史官记事,当真不易。既要留下真实记载,又要权衡轻重。”

  “这宋朝史官,倒是给后世留下了一个难解的课题。”

  朝阳渐渐升高。

  殿内的光影也在缓缓变化。

  两人继续观看着天幕。

  思索着历史记载与现实政治之间微妙的关系。

第93章 古人看宋朝有多腐败,700平方公里田地算小贪!古人懵了!

  细雨纷纷的街市上。

  茶肆里围坐着三三两两的食客。天幕映照下。

  众人议论纷纷。脸上神情各异。

  “如此看来,宋朝倒不算太坏,只是记录太过详细罢了。”

  茶香袅袅中。

  古人们纷纷感叹。

  街边的小贩们也凑起了热闹。

  不禁感慨这宋朝的史官当真是一丝不苟。若是搁在当下。

  许多事情都被人刻意遮掩。

  倒显得宋朝更为可贵。

  酒肆中传来一阵哄笑。

  众人议论着这个既当官又经商的晏殊。

  连做生意都不忘写诗。

  这般风雅倒是让人心生向往。大家摇头晃脑。

  感叹这宋朝倒是个有趣的朝代。

  街角的老者们捋着胡须。

  议论着现今的官场风气。若是也有人这般详细记载。

  不知又会是怎样一番景象。只是如今的史官。

  想必也不敢这般直白地记录。

  【除了官员从商之习成风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王安石变法。这是北宋吏治大面积崩坏,各种巨贪大老虎频繁出现的一个节点。】

  【倒不是说王安石的变法政策如何,而是自他变法开始,宋朝开始身陷新党与旧党的党争之祸。一直到超级艺术家宋徽宗上位时,新旧两派还在斗法。】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凡是深陷党争之祸的政权,吏治就不可能清明。明朝是这样,后面的26民国历史也是这样。朋党之争的孪生兄弟就是腐败。】

  【说一个宋朝吏治腐败的佐证,那个在《水浒传》中坏透了的高像老贼在宋徽宗时代连北宋六贼都排不上,甚至连自己的列传都没有。】

  【这种人在北宋还算是只小苍蝇,可见大老虎有多可怕。像秦桧这种轰动一时的巨贪,据说仅其名下良田就有700平方公里。】

  一—“700平方公里?这已经能建个小县城了吧”

  ——“我算是知道为啥叫水浒里的高俅‘老贼’了,原来是小贼”

  ——“一言不合就分派别,这是传统艺能了属于是”

  一—“连高俅这种反派都没资格上榜,北宋这是得多卷啊”

  ——“讲真,秦桧这土地面积有点吓人”

  ——“连高俅都排不上号,这是有多少大哥在前面啊”

  ——“新党旧党掐架,老百姓躺枪”

  一—“宋徽宗:你们斗,我去画画了”大宋位面。

  春日的南宋御花园内。

  宋孝宗与群臣观看着天幕。庭院中海棠花瓣纷纷扬扬。落在青石板上。

  “七百平方公里的良田···秦桧,朕怎么从未听闻此事?”宋孝宗眼神凌厉。

  手指轻叩龙椅扶手。秦桧额头沁出冷汗。袍袖微微颤抖。

  “陛下明鉴,这定是有人故意诋毁老臣。臣一生为国,怎会···”“父皇,秦相究竟是否贪污,一查便知。”

  赵眘站在一旁。眼中闪过一丝精光。秦桧暗自攥紧了衣角。

  “陛下,臣虽为相,但家中良田不过数十亩。”

  “这七百平方公里,约莫是大半个临安府了,天下哪有这般大的产业?”

  “这倒提醒了朕。来人,去翻当年的税赋记录,把秦桧一族的产业都查个清楚。”宋孝宗站起身转向秦桧。

  “秦爱卿,你说朕该从哪里查起?”

  微风掠过水榭。

  带来阵阵凉意。

  秦桧擦了擦额头的冷汗。

  “老臣家中账册一向清白,陛下尽管查访。”

  “父皇,儿臣建议先查杭州府的土地记录,再由此扩展至周边府县。”

  赵的声音不疾不徐。

  秦桧的脸色愈发苍白。宋孝宗望着天幕。

首节 上一节 156/17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海贼之成为究极生命体的科学家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