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同人小说 > 视频通古代,盘点现代封神人物

视频通古代,盘点现代封神人物 第155节

  “这回力棒星云当真奇妙。联曾在塞北狩猎,经历过数九寒天,但与这绝对零度相比,却如同春日和风。”

  康熙的目光停留在那串令人生畏的数字上。纪晓岚的长袍被夜风轻轻撩动。

  “十三亿八千万年···陛下,这数字感怕连大清的算学大家也难以想象。”

  “臣读过天文算学,却从未料到天地之大竟是如此。”

  殿外的风铃声清脆悦耳。康熙在御座前驻足。

  “宇宙终将走向寂灭,连时间都将停止。朕费尽心力治理天下,编纂《康熙字典》,开创康乾盛世,难道最终都将化为虚无?”

  “陛下勿忧。这天机玄妙,倒让臣想起一事。”

  “既然天幕能显示如此遥远的未来,不知可否让我等一窥历朝历代的兴衰?尤其是各朝代的吏治,更值得我们借鉴。”

  康熙的眉头舒展开来。

  “你这倒提醒了朕。朕常思考如何整饬吏治,惩治贪官,若能从历史中得到启示,确实大有裨益。”

  檐下的宫灯在夜风中摇曳。映照着两人的身影。

  纪晓岚整理了一下衣冠。

  “听闻天幕即将播放一段关于历朝贪官污吏的内容,不知哪个朝代的贪腐之风最盛?”

  “联倒要看看,究竟是哪个朝代的官员胆敢如此无法无天。”康熙的声音中带着一丝严厉。

  “若是让朕知道我朝官员也有如此行径,定将重惩不贷。”

  天幕的光芒在殿内流转。

  预示着即将揭开的历史真相。

  两人静静等待着下一个画面的展现。期待着能从历史的经验中汲取教训。

  【历史上哪个朝代的贪官最多?如果要从九da中原王朝中选出三个吏治相对最腐败的冠亚军,那么季军跟亚军大概率是宋朝与明朝。】

  【先来说说宋朝上榜的原因,有人说从农民起义的频率能看出某个朝代的吏治是否清明。毕竟老百姓但凡有一点活路,都不会冒着株连九族的风险拿起锄头镰刀,与官府暴力抗法。】

  【从陈胜吴广打响第一枪算起,到清朝的白莲教、太平天国。历史上大大小小的起义大概有1000多次。其中仅南北两宋就占了433次。】

  【南北宋一共319年国祚,合一年起义1.4次,起义频率之高在九大中原王朝中属于独一份。】

  【因此有网友认为宋朝的吏治应该最腐败。】

  一一“平均一年1.4次起义,这效率太顶了吧”

  ——“所以冠军是谁?别卖关子啊!”

  ——“这下知道为啥岳飞打不赢金兵了,内部都烂成这样”

  ——“一年1.4次是什么概念,上一次都没平息下一次就来了”

  一—“看来宋江起义是有原因的啊”

  一—“所以岳飞被害也是这个原因?秦桧:不,这个真不是”

  ——“真·宋人很忙”

  ——“等等,那清朝的贪官是不是更多?”大宋位面。

  开封皇宫内。

  宋太祖赵匡胤与赵普凝视着天幕。殿内檀香袅袅。

  窗外月光如水。

  照在铺着团龙纹的地毯上。

  “一年一点四次起义··这数字当真令人心惊。”

  “朕费尽心思创立科举,重用文臣,竟落得这般结果。”赵匡胤的声音略显低沉。

  赵普轻轻摇头。

  长袍的阴影在地上拉得很长。

  “陛下,微臣以为这其中必有缘故。我朝立国之初,百废待兴,文治武功都需时日。”殿外传来阵阵风声。

  赵匡胤站在天幕前。目光闪动。

  “朕本想以文制武,让天下学子都能通过科举入仕,建立公平的仕途。难道是这制度出了什么纰漏?”

  “陛下创立的科举制度本是善政。只是这天幕所言,似乎指向了吏治的弊端。”赵普的眉头微蹙。

  “朕记得当年在陈桥驿,将士们拥护联登基时,也曾许诺要创造太平盛世。”赵匡胤负手而立。

  “如今看来,后世子孙怕是辜负了这份期望。”

  “微臣倒觉得这天幕所示,或许能给我们启发。既知隐患,何不未雨绸缪?”赵普的声音在殿内回荡。

  烛火摇曳。

  投射出两人长长的影子。赵匡胤凝望着天幕。

  “四百三十三次起义···这数字背后,必定有无数百姓流离失所。”

  “联设立科举取士,原是想选拔贤能,造福百姓。怎料竟会酿成这般苦果。”

  “陛下,天幕尚未播完,想必后面还有更多隐情。不知这腐败之首究竟是哪个朝代?”赵普轻声问道。

  夜色愈发深沉。

  殿内的香烟袅袅上升。赵匡胤望着天幕。

  似乎在思索着如何才能避免这般未来。

  毕竟作为开国之君。

  谁也不愿看到自己开创的基业最终沦为贪腐的代名词。

  大明位面。

  午后的紫禁城。

  明世宗嘉靖帝与严嵩站在乾清宫内。殿内香炉中升起袅袅青烟。

  窗外的蝉鸣声阵阵传来。

  “亚军?竟然排在亚军之位。朕苦心经营大明,日日夜夜都在修道养性,为何会落得这般境地。”

  嘉靖望着天幕上闪动的文字。语气中透着不悦。

  严嵩站在一旁。

  “陛下勿忧,这天幕所言不过是后人妄议。我大明朝制井然,内阁六部各司其职,怎会比那宋朝还要不堪?”

  殿外的树影在地上投射出斑驳的光影。嘉靖轻抚着桌上的道书。

  “朕平日里参研道法,追求长生,自问并未疏于朝政。这腐败之名,当真令人费解。”

  “或许是那些言官们总爱弹劾朝臣,这才让后人留下这般印象。陛下圣明,岂是那些无知之人能够妄加评判的。”

  严嵩的声音在殿内回荡。一阵微风拂过。吹动了案上的奏折。嘉靖凝视着天幕。

  “朕倒要看看,这第一名究竟是哪个朝代。若是被人比下去,岂不显得我大明的律法都成了虚设?”

  “陛下,这天幕既然能显示未来,想必接下来就会揭晓答案。”“只是不知这第一的朝代,会是何等模样。”

  严嵩的目光也投向天幕。

  两人静候着天幕接下来的展示。

  期待着能看到这个让人意外的答案。嘉靖虽然是一个沉迷修道的皇帝。

  但他也不愿看到自己的朝代被后人如此评价。大唐位面。

  唐宗宝殿内。

  唐太宗李二与魏征正望着天幕。殿外的芙蓉花散发着淡淡幽香。铜铎在风中发出清脆的声响。

  “宋朝与明朝竟如此不堪,倒让朕想起贞观初年整治吏治时的情形。”

  李二的目光在天幕上流转。

  魏征捋须沉吟。

  “一年一点四次起义,这数字当真惊人。”

  “陛下当年励精图治,创立门下省检核百官,也是为了防微杜渐。”殿内红烛摇曳。

  窗外传来簌簌的树叶声。李二负手立于殿中。

  “朕记得当年在玄武门后,曾立誓要创造盛世。”

  “虽说功业已成,但眼见后世竟有如此弊端,不免令人心惊。”

  “陛下仁政天下闻名,后世却难延续这般气象。四百余次起义,其中必有深意。”

  魏征的身影在烛光下显得格外修长。

  殿外蝉鸣阵阵。

  带来几许夏日的燥热。李二凝望天幕。

  “这般说来,我大唐的吏治倒还算清明。只是不知这腐败之首究竟是哪个朝代,竟能超越宋明。”

  “依臣之见,无论是哪个朝代,能被历史评判至此,必定有其原因。”“陛下当年设立谏议大夫一职,不也是为了防止吏治腐败。”

  李二眼中闪过一丝思虑。

  “朕倒要看看这些朝代是如何走到这般田地。”

  “毕竟治国之道,既要借鉴前人成功,也要吸取失败的教训。”

  远处传来更漏的滴答声。

  两人静静等待着天幕揭晓最后的答案。

  思索着千年帝王之路上的兴衰得失......

  【宋朝的吏治确实不算清明,但以农民起义频率来推出这个结论,对宋朝来说却十分不公平。】

  【《宋史》是《二十四史》中记载最详备的官方史,可谓事无巨细。很多像宋江等三十几人的小型暴动、来回流窜的作案团伙,在其他朝代史官们大多都不屑于记载,宋朝却全部记录在册。】

  【宋朝的吏治腐败,一方面是因为当时经济高度发达、商业自由,为官商勾结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温床。】

  【尤其是北宋时期,上至国家肱股之臣,下至地方斗石小吏都积极投身商海。】

首节 上一节 155/17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海贼之成为究极生命体的科学家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