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同人小说 > 视频通古代,盘点现代封神人物

视频通古代,盘点现代封神人物 第95节

  【唐宋八大家这届就占了三个。宋明理学的引路人张载,程朱理学的奠基人之一程颢,吕惠卿、曾布、章惇,王安石变法的核心成员,都是在这届。】

  【这届进士上了《宋史》有列传的就有24人,而这一届的主考官是欧阳修。那么问题来了,苏轼是第二名,第一名是谁?】

  【章衡,苏堤就是他建议苏轼修的。苏轼说他是子平之才,百年无人望其项背。章衡有才这个事是毋庸置疑的,但比苏轼有才这件事就很有掰头了。】

  【这届科举不仅有标志性的意义,精彩的八卦也很多。先说意义,这届科举是宋朝古文动的重要行动。我们现在看文言文还得看注释,了解古文的含义才能看懂文章,这就很难了。

  【但宋朝初期曾非常流行“太学体”,读起来才难,翻译成白话都看不懂。因为这些文章的特点就是不讲人话,句句都是复杂的生僻字。】

  【我们都知道欧阳修是这场古文运动的领袖,就是因为他看不惯这种故弄玄虚的文风好好整顿一下文坛。而机会正是1057年的这次科举。这次他作为科举主考官,只要打压太学体,树立新标准,文坛风向立马改变。】

  “卧槽40万人!老祖宗卷起来也这么狠?

  “苏轼都只能考第二,这届太离谱了吧!”

  “不愧是神仙打架的朝代,这含金量绝了”

  “录取率0.097%?现在高考都没这么恐怖”

  “章衡:我才是第一名!为啥都在聊苏轼?”

  “神仙打架我们吃瓜,这届太精彩了!”

  “这一届真的是人类群星闪耀时啊!”

  后汉位面。

  刘秀目光如炬。

  紧盯着天幕。

  他本是马上得天下。

  对这种文人雅事并无太多兴趣。但这一次。

  他却看得入了神。

第53章 编造典故苏东坡,惨遭网暴欧阳修!杨坚自豪:朕的科举无敌!

  四十万人争夺三百多个名额?

  当年自己起兵时。

  也不过聚集了数千人马。而今。

  小小一场考试。竟能调动如此多人。这后世的教化之功。当真了得。班彪在一旁小声道。

  “陛下,这等规模的考试···”刘秀摆摆手。

  示意他不必多言。身为天子。他深知治国之难。

  当年跟随自己打天下的将士。大多是用武力征服。而这后世之人。竟能用文章服人。着实令他惊叹。

  “岑彭,你觉得此事如何?”刘秀问道。

  岑彭思索片刻。

  “陛下,末将觉得,此法可保江山永固。”刘秀眼中精光一闪。

  用文章取士。远胜过用武力。自己当年南征北战。满手血腥。而这后世天子。只消一纸诏书。

  就能让天下才子尽数来朝。马援抚须叹道。

  “陛下,这位欧阳修倒是有魄力,一场考试就改了文风。”刘秀想起当年自己平定天下时的魄力。

  不禁莞尔这文章之道。也要讲究实用。不能华而不实。欧阳修此举。

  倒是与自己平定天下后。

  整顿吏治的做法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苏轼···能在如此多人中脱颖而出,想必也是个了不得的人物。”“陛下所言极是。不过这章衡更胜一筹···”

  刘秀却不再理会。他在想。

  若是当年自己得了天下之后。也能设下这样的制度。

  或许就不用那么多征战之苦了。文治当真胜过武功啊。

  殿内众臣还在议论纷纷。刘秀却已陷入沉思。这后世的选才之法。当真令人叹服。

  只是不知道。

  这般人才济济的盛世。最终又会走向何方?

  大隋位面。

  杨坚坐在龙椅上盯着天幕。他费尽心力创立的科举制度在后世竟发展到如此地步。

  “朕当年设立科举,就是为了选拔真才实学之人。”杨坚转向高颖。

  “可这录取率,未免也太过严苛。”杨素上前道。

  “陛下,正因为难度如此之大,才能选出真正的栋梁之才。”

  “您看这些进士,哪个不是开创一代学说、改变天下风气的人物?”“可是,可是···”

  杨坚仍旧紧紧皱着眉头。

  “四十万人,十数载寒窗,却只为了这三百余个名额。如此一来,岂不是寒了天下学子的心?”

  虞世基不禁感叹。

  “陛下创立科举,原为广开仕途。如今看来,倒成了天下最难的独木桥。”杨广在一旁听得入神。

  “父皇,您看那欧阳修倒是好手段,一举扭转文风。”“住口!“

  杨坚瞪了儿子一眼。

  “你懂什么?这等大事,岂是轻易可为?”苏威捋须道。

  “陛下,此事倒也不全是坏事。正因为难,才能激发天下学子奋发向上之心。”“您看这苏轼、章衡,若非有这等难关,又怎能成就如此才名?”

  杨坚陷入沉思。他创立科举时。

  原想着打破世族垄断。

  为寒门子弟开辟一条入仕之路。可这后世的发展。

  却远远超出了他的预料。

  “此事倒要看看这后世之事如何发展。”杨坚站起身来。

  “朕倒想知道,这般人才辈出的科举选拔,最终会有什么结果。”殿内众臣默然。

  这或许就是科举真正的意义。以最严苛的选拔。造就最优秀的人才。

  【第一步,杀鸡儆猴。】

  【这年有个叫刘几的状元热门人选,他就很擅长把最简单的话用最深奥复杂的词藻堆砌起来。按照往年的科举偏好,他的文章很可能成为满分作文,但欧阳修给了他零分。】

  【所有太学体的文章最终分数都很低,这样让落榜的太学生们十分愤怒,所以欧阳修遭遇了“网暴”。被人匿名投递恶毒诅咒,甚至堵在路上骂,但欧阳修顶住了(此处应有掌声)。】

  【第二步,立标杆。】

  【欧阳修的好友,考官之一的梅尧臣发现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观点新颖独到,不落俗套,让人叹为观止。欧阳修一看不得了,策论第一舍他其谁?】

  【但他转念一想,这似乎是他的得意门生曾巩写的。于是将这篇文章评为第二,也正是这件事让许多人觉得章衡能拿第一是运气。要我说就有点过分了,就算这届真该是苏轼拿第一,那章衡也是名副其实的实力第二。】

  【后面因为苏轼和章衡两个状元battle还发生两件有意思的事。一是欧阳修知道这篇文章出自苏轼之手后心悦诚服,只提出一个疑问。】

  【苏轼文中有一句,当尧之时,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欧阳修想不出出自何处,便问苏轼。苏轼答,我编的。】

  【二是章衡是这年同样中进士的章惇的族侄。章惇一看状元是自己的小辈,不开心,打道回府。两年后再考,还考中了,学霸就是这么任性。】

  一—“欧阳修:不会说人话的文章直接零分警告!”

  ——“太学体速速离场!”

  ——“居然自己编典故也行?苏轼你太狂了”

  一—“章惇:老子不跟小辈一起毕业,再考一次!”

  ——“名师爱徒也只能屈居第二,欧阳修太刚了”

  一—“太学生:这不公平!欧阳修:就是要打压你们”

  一—“古代文坛大佬也要注意回避关系?有点东西”

  大唐位面。

  李二猛地拍案而起。殿内众臣纷纷低头。

  这位天子此刻像个热血青年一般。眼中闪烁着异样的光彩。

  “魏征,你且评评这事。”李二踱步至殿中。

  “这欧阳修当真有胆色,朕很喜欢。”魏征抚须道。

  “陛下,此人确实有大魄力。不过,臣倒是对那个编造典故的苏轼更感兴趣。”房玄龄在一旁笑道。

  “这倒让臣想起当年陛下与臣等论政,也最是痛恨那些故作高深的言论。”李二大笑。

  “正是如此!这欧阳修给刘几零分,朕看很对。”

  “那些不知所云的文章,就该这般处置。”

  杜如晦接话道:“只是这般得罪天下学子,怕是要引来非议。”李二转身。

  目光灼灼。

  “非议又如何?这才是真正的为国取士!”

  “你们看那苏轼,明明是编造典故,却敢于直认不讳,这等胆识,不正是朝廷所需?”长孙无忌思索道。

  “只是这位主考官避嫌之举,是否过于谨慎了些?”“过谨慎总好过徇私。”

  李二负手而立。

  “不过这章惇倒是有趣,竟因为小辈得了状元就愤然离去,两年后重考。这等傲气,倒让朕想起了年轻时的自己。”

  众臣默然。李二继续说道。

  “此事让朕想到一事。玄奘,你觉得这与取经路上可有异同?”玄奘合十道。

  “陛下,求学之路,本就荆棘满布。这些学子,不也是在寻找自己的西天么?”李二眼中精光闪动。

首节 上一节 95/17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海贼之成为究极生命体的科学家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