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奋斗在新明朝

奋斗在新明朝 第443节

  一是既然太后有积极性,那就没必要母子齐上阵。让天子避开纷争,保持超然位置,关键时刻可以作为缓冲。若太后变局失败,则不影响天子回京后亲政。

  二是将天子亲近的班底带出京师,免得成为激烈交锋中的牺牲品。如果京师空出了合适位置,还随时可以用这些人补上。

  想得越多,李佑越感到山雨欲来之势,收起了一开始的轻浮心情。预谋的变局如此之大,要从根本上改变近一二十年来朝廷权力格局,很可能随之要有大动荡了。

  依照国朝的传统,如果大朝争僵持不下,就难免会旷日持久,几年都不算什么。

  李佑回忆起史上几次著名的朝争,比如世宗朝的大礼议、神宗朝的国本之争,都是战了一二十年才尘埃落定的。那才是真正腥风血雨的政治斗争,上演了无数阴谋与诡计、忠诚与背叛、悲欢与离合。

  相比之下,前一两年的首辅之争,只不过是小打小闹而已,最大的牺牲者也仅仅是一个个六品渣中书被贬斥到地方。

  难道应了静极生动之语,基本太平了十几年的朝局还是要乱一乱?李佑甚至还冒出个怪异念头,以自己在内阁办事时的观察来看,近十年的稳定朝局,简直是非常态的大明朝,正常情况下的大明朝局,怎么能是这样一潭死水的。

  李佑不由得扪心自问,如果出现了大朝争,自己该怎么办?

  上辈子翻看史书,常常挥斥方遒指点江山,这个做法是对的,那个做法是错的。但如今自己亲身处在这个环境中,却看不清怎么做是对的,怎么做是错的。

  从功利角度去说,谁都知道应该站在胜利者一边,但天知道这次最后谁胜谁负,或者干脆就没有胜利者。

  若从道义角度去说,他的立场又在哪里?靠着文官发家,走的文官晋升路线,基本被朝野当文官看待。但同时又与长公主有一腿,还挂着世袭三品的勋位。

  所以可供做出的选择太多了,哪边都能靠上。甚至只要敢下狠心自行了断,司礼监的金交椅估计都可以占上一个。

  按说他该选文官路线不动摇,但是皇帝是永远不会被打倒的……表现太积极,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被发配到云南贵州,顺便青史留名了。

  这便是李大人绞尽脑汁全面发展,费尽心机脚踩多只船的坏处了,不然也不至于在此犹豫。

  不知道归德长公主今夜对自己提起的那个位置,会不会与本次朝争牵扯到……

  即便从大节角度去说,为了江山社稷国家民族,李佑也看不透究竟如何分配权力才是真正的利国利民。

  功利、道义、大节,全都不能做出有效抉择,想至此,李大人便自嘲几句,他是不是将自己看得太高了?

  不过是正五品官员而已,在整个大局中无足轻重,有那么多公卿重臣在前,哪里轮得到自己去表现什么?他又能决定什么?谁又会来关注自己?

  还是一边看着风向,一边低调地做好自己差事,闷声发大财罢。再不济,也有丹书铁券保住身家。

  李大人又想道,也许是自己过于忧国忧民,想得太多了,形势很可能没有如此恶劣,自己的想象力太丰富而已。

第四百三十九章 真是过火了

  本次南巡,天子预计在扬州驻跸四天。四月三十日,天不亮李佑便起床匆匆赶到行宫请驾,夜间思虑太多,前前后后他只不过睡了几个小时而已。

  在田园边亭中摆开折叠膳桌,早点除了内监自备十来品膳食外,李大人代表扬州地方,进献了水晶肘子、燕窝氽豆腐、糟鸭子、酥鸡、卷澄沙包子、鸡蛋糕、银碟小菜若干。

  这样奢侈的早点,天子肯定吃不完的,其余都送给皇后及贤妃,美其名曰赏赐。

  早点用过,天子开始巡视扬州城。这驻跸的第一天,游山玩水是别想了,须得履行好皇帝这份工作的职责,否则大概会在奏折中看到“隋炀帝”三个刺眼的字。

  扬州城相对较小,道路不似京师那般宽阔,天子规格的卤簿仪仗全摆出来十分不便,便下谕从简了,只有数百亲军随行护卫。

  首先是巡阅文武,第一站是李佑下令新修过的董子庙。景和天子与随驾大臣给这位两千年前的儒门宗师上了几炷香,留了一幅字,准备制为御碑。

  之后便来到江都县学,看望慰问在校教官与生员。君臣十几人进了学宫,景和天子抬眼看到庭中赫然有一方巨石,上书“辰时之日”四个大字,不明所以,便问左右道:“此为何意?”

  随驾大臣皆不知,迎驾的地方官李佑脸皮再厚,也不好意思解释,只得奏对道:“可请县学教谕奏明。”

  有大臣指斥道:“李大人也不知?你到任一年,没有亲临过县学督学吗?无心教化,此乃大失职也,请陛下圣察!”

  李佑还以为是李登高又不知好歹地开口,转头看去,说话的却是礼部安侍郎。

  礼部是管学校的,安侍郎就此斥责也在职责范围内,不过李佑总觉得可以从中嗅出一丝别样味道。

  此人昨天和李登高宫门跪谏,丢了大脸恼羞成怒罢?还是随驾大臣看不惯他迎驾出风头,有同仇敌忾的心理作祟?

  县学庞教谕是个连品级都没有的不入流教官,本在人群外围,此时便幸运地得以跻身天子身前尺寸之地,声音颤抖地答道:“此乃李太守初至扬州时,对生员的激励之言也。李太守之意,诸生乃国家养士之基,如辰时之日已放光芒,但仍需勤奋向学,如此才能如日中天。”

  当即君臣微愣失神,从天子到林驸马,无不是饱读诗书的学人,都在猜测这四个字是哪位先贤之语,又苦思出自哪本经典。结果猜了半天,原来是李佑这个大活人的名言……

  李佑有点紧张,意识形态的东西,从来就是很没谱的。片刻后听到天子喝彩道:“此意甚好!可写一幅放在文华殿,朕当自勉。”

  天子发了话,性质就定下了。对此侍驾的文华殿大学士袁阁老无语,李佑的运气实在令人无话可说,只他亲眼所见,就不知有多少次了。想也想得到,天子之所以欣赏,大概是这“辰时之日”非常合乎他的心思。

  少年天子初亲政,可不就是“辰时之日”?辰时之日之后便是如日中天的好彩头,又不像如日中天一般直白露骨,当然让天子喜欢。

  沉默半天的李佑这才开口,诚恳地对这安侍郎拱手道:“下官确实教化无方,语言粗鄙,让少宗伯见笑了。”

  安侍郎面色冷了下来,转头望向别处。

  李佑懒得继续理他,还有个要紧事须得抓住机会。又对天子奏请道:“县学教谕负有训导地方之责,然无品无级,仅为不入流官,常被以斗升之吏视之。故而上下轻率,师道不立,何以训士?臣谨奏,天下县学教谕当入流九品,府学教授该升为八品。”

  天子扫视了几眼庞教谕,果然发现他身上仅穿士子衣衫,侧头问袁阁老:“教官无品级?”

  袁阁老奏对道:“我朝县学教谕为不入流官,府学教授为从九品。”

  “李佑所言极是,师道尊严岂可轻忽,朕当纳之,以彰尊师重道。”景和天子确认了后决定道,这事并不算难办,根本不用犹豫。

  庞教谕立刻连连叩首道:“天恩浩荡,小臣粉身碎骨也难报万一!”

  回过神来,随驾大臣个个有痛心疾首地感觉,这么好的美事,又让李佑抢了风头!

  天子亲政,就和新官上任一样,当然急需做出一些举动表现自己。李佑这像是在天子瞌睡时送上枕头。提拔学校教官这一举动,可谓是绝妙非常!

  全国只有一千多个府学和县学,各升一品也仅是最低级的八九品,俸禄并不高,每年国家支出不过多花几万银子而已。

  但天子这尊师重道的名声却是极大传扬起来了,相对于花费很是划算,没有皇帝不喜欢这样价格便宜量又足的事情。要知道,皇帝给自家修个坟也要上百万两银子的。

  作为天子下基层巡视地方的重要成果,这事传出去后,就连御前进谏的李佑也可以顺便揩油,刷一刷名望,而且可以精确无误地传到全国每一个县、每一所县学府学。

首节 上一节 443/65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之特工皇帝

下一篇:穿越全能系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