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重回80:我的文艺人生

重回80:我的文艺人生 第145节

  “其实谈不上喜欢康德的哲学,不过很喜欢他说的这句话,磅礴大气估计李元福看了也会喜欢,经常看到这璀璨的星河,他的内心也遵从着康德说的这句话。”

  方明华、陆遥、史铁声听了三人不约而同点点头。

  大家明白孙力哲的意思。

  如果李元福真想走,离开这个学校,怎么会走不了?

  “我想写他,写李老师。”一直沉默的方明华突然说道。

  “写老师?是个不错的题材。”陆遥接过话题:“刘心武曾经写过一篇小说叫《班主任》,被文坛认为是“伤痕文学”的开山之作。”

  “魏巍也写过一篇散文叫《我的老师》回忆儿时在温柔慈爱的蔡芸芝老师身边发生的几件事,写的情真意切.明华,你准备写成什么?小说?散文?或者诗歌?”

  “不,科幻,一个中篇。”

  科幻?

  听了方明华这话,陆遥和孙力哲都看着他,连刚才陷入沉思中的史铁声也转过头,神情有些诧异。

  “明华,科幻小说还在走霉运喽。”

  方明华知道他这是善意的提醒,现在的科幻小说就如同瘟疫,人人避之唯恐不及,结果他竟然往上扑?

  但陆遥接过话茬笑道:“铁声,明华胆子大的很,啥他不敢写?伱看那本《悟空传》把西游记改成什么样子了?”

  孙力哲却提出自己的意见:“科幻小说在咱们国内现在受到压制,但在国外却非常受欢迎.明华,你写,如果在国内发行遇到困难,可以翻译成英语,可以去美国发表!”

  这倒是好办法。

  方明华同意了,说如果有必要会这么做。

  第二天一大早,四人告别乡亲,又坐着两辆毛驴车赶到乡政府换成吉普,方明华开到县城,众人又和马县长告别后,就一路南下。

  先到铜川,把陆遥放在鸭口煤矿,他说他还要在这里呆一段时间。

  “陆大哥,还是早点回西京,嫂子和铭铭可想着你,而且这里条件太差。”方明华提醒道。

  陆遥答应了:“等再过一段时间,素材收集完我就回趟西京。”

  也没在铜川多呆,方明华他们继续赶路,到了西京已经是晚上,方明华直接把史铁声和孙力哲送回边家村的招待所。

  “明华,这一趟太谢谢你,明天我们就准备返回燕京。”孙力哲说道。

  “铁声,你不再见下陈老师?”方明华笑着问坐在轮椅上的史铁声。

  “不见了,两情若在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史铁声很幽默的回了句。

  方明华和孙力哲都笑起来。

  “行,明天我送你们去火车站。”

  不过第二天,方明华开车拉着史铁声和孙力哲到西大,还是见了陈西米一面,姑娘又坐着方明华的车把史铁声两人送送到车站,在站台上看到列车徐徐远去才离开。

  送走史铁声他们,当天晚上方明华就开着吉普车去找宋棠棠,一方面是赶紧把吉普车还给姑娘的哥哥,另一方面好几天没见,挺想的。

  两人手拉手,又在街道上散步起来。

  方明华就把自己陪史铁声去秦北的经历详细告诉给宋棠棠,姑娘认真听着。

  当听到方明华准备写一篇关于乡村教师的科幻小说的时候,姑娘看着他:“明华,怎么突然想到要写科幻?”

  “因为,现在没人写啊。”方明华半开玩笑半认真的说道。

  嗯?

  宋棠棠愣了下,一双美眸看着他,过了下才说道:“明华,我突然发现你心中有一种使命感。”

  “使命感?”

  “对,前两年,文坛上基本上都是现实主义作品的时候,你突然写意识流小说、魔幻现实主义,说文坛上应该百花齐放才对,现在先锋类作品开始盛行。”

  “诗歌上,朦胧诗式微,尚中敏他们提倡诗歌口语化取代朦胧诗,而你却说那是不对的,会把现代诗歌引入歧途,于是提出后朦胧诗歌概念。”

  “科幻现在更是被打入冷宫,但你偏偏却要写科幻!明华你是不是想振兴科幻小说?”

  “振兴?我可没那么大本事。”方明华笑着回答:”我问你,棠棠,你喜欢看科幻小说吗?”

  “喜欢呀,《珊瑚岛的死光》《小灵通漫游未来》《飞向人马座》我都喜欢!”

  “那我就写,别人如果不喜欢看,那我就写给你看。”方明华温柔说道。

  啊?

  宋棠棠突然被他这突如其来的一句情话给弄晕了。

  这家伙。

  看似很正经,但有时候就喜欢来这一套。

  姑娘紧紧地挽住方明华的胳膊。

  “如果小说能发表的话,我把小说的稿费寄给官家堡小学。”

  “好吧,我支持你!”

  晚上送棠棠回家后,方明华回家打了个招呼就骑自行车回到单位宿舍,开始写作。

  《乡村教师》

  大刘的那本在那里摆着呢。

  这本小说内容并不复杂。

  一位乡村教师叫李宝库在一个夜晚燃尽了自己最后的生命。

  在今生的余晖里,他向学生们讲述了他们可能一生都无法接触到的牛顿三定律。

  与此同时,一场持续了两万银河年之久的星际战争落下了帷幕,为了防范硅基帝国的再次入侵,碳基联邦决定制造一条五百光年宽的隔离带,摧毁其中的恒星,而太阳就在其中!

  这也代表着归属这些恒星的行星以及行星上的生命的灭亡。为了银河系中其他大多数的碳基生命,联邦的除星行动冷酷而无慈悲。

  唯一能逃过这场绝对毁灭的方法就是被发现的生命是否已经具备足够的文明水平并加以证明。

  临终前,李宝库拼尽最后一丝力量将牛顿三大定律定理篆刻进四个孩子的脑海中。

  他并不知道,自己的四位学生马上将被选为碳基联邦文明等级测试的询问样本。他更不知道,自己刚刚让学生们背下来的力学定律,最终从碳基联邦的除星行动中拯救了地球文明,以及整个太阳系。

  危机过去,四个孩子独立埋葬了恩师,然后带着老师对自己的期望走入明天的生活。

  大雨过后,孩子们为李老师手写的简陋墓碑已变成一块无名的破木牌。

  很感人。

  方明华认为,这是大刘中短篇科幻小说里写的最好的一本,没有之一。

第182章 “双线叙事结构的小说?”

  第182章 181“双线叙事结构的小说?”

  故事也不长,两万字左右,方明华只用了四个晚上就将其写出来。

  第一个读者就是自己的女朋友宋棠棠。

  在方明华的单身宿舍里,姑娘很认真看完这篇小说,抬起头眼眶红红的。

  “我真没想到你能把教师这个职业写的这么伟大,科幻小说还能这么写。”

  “科幻小说并非只是给孩子看的,也并非只为了科普。”方明华拿起手绢很温柔的给姑娘擦了擦眼睛里泪水,认真说道。

  “科幻小说里有社会批判、人性洞察,他们要写社会、写民族、写对科学和人类命运的思考。”

  “可是,明华你这样的做法会引起某些人不高兴。”宋棠棠的眼神里露出一丝忧虑。

  “你觉得我会怕?”方明华捧着姑娘的脸忍不住在她的红唇上轻轻吻了一下,脸上露出笑容。

  “我说过,大不了我不干这编辑这活,去香江写书,伱可要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喽。”

  听了这话,宋棠棠忍不住笑起来:“你呀,动不动嘴上就撂挑子,其实干的比谁都欢实。”

  “俗话说的好,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我既然现在还在干,就要干好。”方明华说道。

  “那好吧你准备投到哪里?”

  “当然是蓉城的《科学文艺》”

  蓉城,人民南路的《科学文艺》杂志社。

  和同城的《星星》诗刊杂志社相比,这里显得分外冷清,刚刚上任不久的主编杨筱坐在自己办公室里,看着一份报告,秀眉紧蹙。

  这是上一期的《科学文艺》发行量,仅仅只有1000册!

  要知道,就在三年前,《科学文艺》的发行量高达20多万册!

  更糟糕的是,从今年开始,省科协不再给杂志社提供经费支持,杂志社要“自寻出路,自己组阁,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活下去,这是杂志社的第一要务。

  为此,杨筱不得不想办法养活杂志社:做幼儿识字卡片、开发了幼儿故事读物,结果很畅销赚了几十万。

  《科学文艺》就是靠这样“以副养正”,日子过得也不算太差,但是自己的主业毕竟是科幻小说。

  她是多么怀念科国内科幻小说的黄金时代啊。

  那一年,国家刚刚从那个特殊时代走出来,总设计师重申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打破了思想禁锢,唤醒了科技工作者的热情。

  “科学的春天”到来了

  科幻文学正迎来新中国历史上的第二次高潮,叶永烈的《小灵通漫游未来》正式出版,发行了150万册,加上后来的连环画版共发行300万册,这一记录至今无人打破。

  而郑文光、童恩正、刘兴诗、肖建亨这些早已经已成名的科幻大家也先后发表了新作,郑文光的《飞向人马座》、童恩正《珊瑚岛上的死光》都是科幻史上的名篇。

  加上迅速崛起的王晓达、魏雅华等,科幻创作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迹象。

  但是这一切到去年戛然而止。

  曾经风靡一时的“四刊一报”(《科学文艺》《科幻海洋》《智慧树》《科学时代》和《科幻小说报》)现在只剩下《智慧树》和《科学文艺》苦苦挣扎。

  更令杨筱心痛的是那些科幻文学作家,54岁中国科幻文学领军人物郑文光突发脑溢血,失去创作能力,叶永烈退出科幻界转而写报告文学,童恩正和萧建亨先后出国其他科幻作家纷纷封笔。

  没有了科幻小说作家写出好的作品,即便有市场,又有什么用?

  “真应了《红楼梦》里那句话,落得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杨筱想到这里不由得叹了口气。

  就在这个时候,办公室门被敲开,编辑谭楷拿着一份稿件兴冲冲走了进来:“杨主编,你看看这份稿件。”

首节 上一节 145/28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离婚后,谁谈恋爱啊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