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情感 > 重回80:我的文艺人生

重回80:我的文艺人生 第4节

  似乎有点早,现在才是1980年!

  据说温州姑娘朱华妹去年年底才领到全国第一张个体工商营业执照。

  可这是内地,经商风气远没有沿海兴盛。

  估计保守的爸妈打死也不会让放弃体制内的工作,去搞那些投机倒把的事。

  也只能走文学写作这条路,好歹穿越前自己也看了不少书,也喜欢舞文弄墨。

  但现在社会上流行的严肃文学:伤痕文学、寻根文学,到后面先锋文学.至于以武侠为代表的通俗文学——还得几年,最起码要等83年以后。

  先看看名著,掌握掌握人家的写作技巧,否则就是抄袭也未必能行——除了个别诗歌,谁能记得住一本严肃小说的全部内容?

  好好看书吧。

  方明华刚翻看书还没看,就看到一个五十出头穿着灰色中山装的男人走进门卫室。

  “董主编,早!”方明华赶紧站起来招呼。

  方明华当然认识他,董墨,杂志社副主编,专门负责诗歌这一块,据听说五十年代《延河》创刊的时候,他就在编辑部。

  除了那个特殊年代杂志停刊后,被下放到新jiang插队好几年,其余都呆在杂志社,算是元老。

  董墨是个典型的关中男人,不苟言笑,不过今天看着方明华却是笑眯眯的。

  “小方同志,你在看书?《基督山伯爵》?”董墨发现放在桌子上的那本新书。

  “我前两天去新华书店买的。”方明华实话实话:“没事的时候就看看。”

  “爱看书是个好习惯!”董墨一脸赞赏,又问道:“你还看过什么书?”

  多啦

  从实体书的严肃文学到娱乐性网文甚至小黄书,都看过,当然这都是穿越前的事。

  看着董墨笑眯眯的样子,方明华突然想到什么,于是说道:

  “我初中毕业去插队,看的书不多,到杂志社工作主要是看咱们出版的杂志、还有一本泰戈尔的《飞鸟集》”

  “你看过《飞鸟集》?”这倒有点出乎董墨意料。

  要知道,泰戈尔的《飞鸟集》特殊年代是不准出版的,现在市面上也很少见到。

  “你最喜欢《飞鸟集》里的哪一句?”董墨追问道。

  方明华只好答道。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世界以痛吻我,要我报之以歌。”

  “我是一只旷野的鸟,在你的眼里找到了天空。。”

第5章 编辑助理?我不去。

  方明华一口气背了好几句。

  “呵呵.你果然看过《飞鸟集》,那我再问你,你读里泰戈尔的《飞鸟集》有什么感想?”

  真是好为人师。

  方明华心里嘀咕了句,又继续回答:“《飞鸟集》大约有300多首清丽的无标题小诗,题材基本上小草、落叶、飞鸟、星辰、河流等等。”

  “诗人具有敏锐洞察自然、社会的能力和一支善于表达心曲的妙笔,这些形似只言片语的小诗就蕴涵了丰富的思想、深奥的哲理,表现出一种清新明快、优美隽永的风格。”

  “其实《飞鸟集》其中的一部分由诗人译自自己的孟加拉文格言诗集《碎玉集》,另外一部分则是诗人一九一几年曾经年ri本时的即兴英文诗作。诗人曾经盛赞ri本俳句的简洁,他的《飞鸟集》显然受到了这种诗体的影响。”

  董墨震惊了。

  如果说通读《飞鸟集》已经相当不错,竟然还知道《飞鸟集》的历史!

  这是一个当过门卫所知道的吗?!

  看着董墨惊讶的目光,方明华知道他在想什么,不慌不忙还说道:“董主编,我在当知青的时候,那个村庄有个插队的老教师,书是他偷偷藏下,我借来看,连这些知识也是他告诉我的。”

  “除了《飞鸟集》还有《新月集》”方明华又补充了句。

  原来如此!

  董墨点了点头。

  “那这首小诗不用说就是伱写的。”

  说着从上衣兜里掏出一张皱巴巴的一张纸,上面赫然是方明华写的《春》

  “小张同志说是你写的,我有点不信,现在听你这么一说我相信里,风格如出一辙啊。

  是吗?

  好像是。

  “写的不好,让您见笑。”方明华很谦虚。

  “哎,小方同志,谦虚是美德,但谦虚过分就是骄傲!这首诗写的相当好,我准备刊登在下一期杂志的诗歌专栏,你同意吗?”

  这个时候怎么不同意?

  方明华同意了。

  董墨兴冲冲走了,临走前还嘱咐方明华多读书,争取写出更好的诗歌来。

  等董墨走后,一直没吭气的张宝福才急忙解释道:“明华哥,昨天有个文学青年又要硬闯去找编辑,我就拿这首诗吓唬住了他,结果让董主编看到,就问我是谁写的,我就说了你的名字,还没来得及给你说,人家就来找你了。”

  “没什么。”方明华笑着说道:“你赶紧下班吧。”

  没想到张宝福站着没走:“明华哥,要不你再写一首,让我去唬那些不听话的文学青年?”

  这次方明华没有答应。

  倒不是没有,好歹自己还看了不少小诗写的还不错,但再给张宝福一首拿去唬人,那真的是装逼了。

  门卫那个叫方明华的小青年写了一首诗,竟然被董主编看中,要刊登在下期《延河》杂志上!

  这个消息最初是在编辑部流传,但很快就在整个杂志社流传开来。

  有的人觉得这个小青年是可塑人才,好好学习努力创作,将来能成为一名诗人。

  但也有的不以为然。

  写了一首三行字的小诗就是诗人了?

  诗人的名头太不值钱了呗。

  今天在主编办张丕祥公室里,编辑部的三个领导就为他的事情在讨论,

  当然话题不是方明华是不是诗人,而是如何培养。

  “我的意思是,既然小方同志已经初步显露其诗词方面的才华,和暂时将他解调咱们编辑部来,做个编辑助理。”董墨建议道。

  编辑助理,其实没什么编制只是临时岗位,帮助编辑审阅稿件等。

  其实按照董墨原来想的,干脆把他调过来直接当编辑好了。

  这种情况方明华并不是第一个,像陆遥、王晓新、白描等都是这种形式调到杂志社,审稿是其次,主要是方便他们专业创作。

  但又觉得别人不会同意,所以就临时想了这个办法。

  主编张丕祥没啥意见,反正又不占编制又不在编辑部领工资,还多了个干活的——是培养,何乐而不为?

  另一个副主编何鸿钧也没啥意见,又不是正式编制,何必争吵?

  但没想到方明华不同意。

  “让我去编辑部当编辑助理?不用了,谢谢董主编。”

  “为什么?”董墨有点惊讶。

  “我觉得我能力有限,不能胜任。”方明华解释道。

  “是吗?”董墨看着他,脸上突然露出笑容,“你是不是嫌编辑部工作忙?”

  方明华嘿嘿一笑:“董主编,我觉得我现在最重要的是多看书!多写诗,到了你们编辑部哪有这么多时间?”

  这倒也是.

  董墨点点头。

  现在投稿人数剧增,特别是诗歌组,经常加班是常有的事,审稿,讨论,有的时候还需要和作者书信交流,忙的不停,还真没有时间写诗。

  “那好吧。只是有点委屈你了。”

  让一个很有才华的青年看大门,这算啥事啊。

  “董主编,不委屈,不过我有个小小的要求”方明华又说道。

  “什么要求?”

  “我能不能到社里的图书室借点书看?”

  “哦,这个我差点忘了。没问题!明天我就给图书室的张秀芳说,你可以随意借书!”

  “那就太谢谢你!”

  最后,董墨走了。

  方明华靠在椅子上,哼着歌。

  开始他挺羡慕编辑部工作的,但看到一个个整天加班忙的像狗一样,顿时没了兴趣。

  在这上班摸鱼不好吗?三班倒工作清闲,

  干嘛跑到编辑部当个小编,而且还是那种没编制的!

  不过董墨这个人很不错,表面上看上去冷冰冰的实际是个热心肠。

  这首小诗在《延河》10月份诗歌专栏如期发表,方明华也赶了个时髦,给自己取了个笔名——明华。

  同时领了三块钱的稿费。

  干了几个月的杂志社的门卫他也知道诗歌稿酬价格——一行一元钱。

  为此,他还专门请张宝福到十字路口的老马家泡馍馆吃了一碗羊肉泡馍。

  5毛一碗,一个馍5分钱外加2两粮票。

  方明华的生活并没有发表一首小诗发生多大变化,依旧看着大门,平时没事的就看书,有了董墨的一句话,去杂志社图书室借书就方便许多。

首节 上一节 4/28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离婚后,谁谈恋爱啊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