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北宋:我成了赵佶

北宋:我成了赵佶 第275节

  这在一代雄主少年李乾顺的心里,必然会留下了一块很大很大的阴影……

  赵吉所知道的西夏历史里,在西夏军在平夏城惨败的四年以后,十六岁的李乾顺亲政了,他消灭把持朝政的母后梁氏集团,大力整顿太后梁氏统治期间西夏国内的腐败政治和衰弱的军队……

  感觉自己的大夏国又行了的李乾顺,在最近这二十来年间,时常派西夏军侵扰大宋与其接壤的边境,……

  赵吉暗自分析着:李乾顺应该是想一雪西夏军在平夏城惨败的前耻吧?

  …………

  此时,侍立在赵官家身后的大宦官梁师成,接过小宦官奉上的茶壶,先给赵官家斟好半盏香茗。

  很会看官家眼色的梁师成,用眼神向赵官家的请示:

  ‘老奴我,是按照围坐在八仙桌前的这几位官员的品阶,依次敬茶吗?’

  赵吉微微一笑,没有理睬梁师成投来的征求目光,

  他直接夺过梁师成手里的茶壶,对名震西部的勇猛老将郭成,说道:

  “郭爱卿在西北抗击西夏,劳苦功高,朕以茶代酒,敬郭爱卿!”

  老将郭成被大宋天子礼遇至极,他诚惶诚恐……

  ……

  郭成捧起赵官家亲手所斟的半盏香茗,饮过之后,顿感五脏六腑都热乎乎的。

  赵吉对郭成道:“大宋与西夏常有战事,郭爱卿在西北抗击西夏四十余载,屡立奇功!

  灵武城之战、平夏城之战,郭爱卿打得威武啊!

  今日,朕邀郭爱卿与列位朝臣入殿,便是要听一听郭老将军之言。

  大宋若出兵援辽抗金,西夏有无可能从背后向大宋捅刀子!”

  郭成听后,没有立即回答,他思虑少许后,凭心而答道:

  “微臣愚见,我大宋出兵援辽抗金,战势顺利,西夏则不敢妄动!

  若我大宋出兵援辽抗金,战势不顺,以西夏国主及部族将领之唯利是图品性,

  定然抗拒不了金人所抛出联盟之利诱,

  那时,西夏势必会趁机侵扰我大宋西北边境!”

  赵吉点了点头。郭成的分析跟他所虑,恰有几分相似。

  赵吉对这两种情况,早在心中做过无数次的推演。

  如今,他听到在西北从军四十多年的老将郭成,也如此认为的,他便想听一听郭成有什么应对的良策。

  赵吉又给这位名震西部的勇将郭成,亲手添了半盏香茗,问道:

  “郭爱卿,可有断绝西夏趁势侵扰之策否?”

  此时,与赵官家和郭成同时围坐在八仙桌前的领枢密院事、燕国公郑居中、御史大夫曹辅、宗泽、李纲、张浚几人,都竖直了耳朵;

  他们想先听一听,身经百战的本部老将郭成的见解,然后,再向赵官家进献自己的计策……

  郭成握紧拳头,咬牙切齿道:“……”

第270章 轼父母夺儿媳,夏国皇族很乱

  郭成握紧拳头,咬牙切齿恨恨地说道:“西夏墙头草,狼子野心,唯有我大宋将出兵,将党项人打得臣服,才能让我大宋出兵援辽抗金之时,方可让其不敢侵扰我大宋西北边境啊!”

  赵吉听到了从军四十多年的郭成的话,他并没有在第一时间表态。

  这次,赵吉把郑居中、曹辅、宗泽、李纲、郭成、张浚这几位忠良之臣叫来品茗议事,为的就是广听言路。

  郭成发表完了自己的意见之后,他看到赵官家没有表态,他又恭恭敬敬地半坐在御凳上。

  赵吉对围坐在八仙桌的郑居中等几位大臣,问道:

  “郭将军之言,众爱卿意下如何?”

  领枢密院事、燕国公郑居中皱着眉头,略一思虑后,启奏道:

  “微臣居中启奏官家,郭将军所言极是,西夏党项人属实是墙头草,哪国强他就倒向哪边。

  然则,两年前,大宋出兵对时常扰边的西夏国开战,大宋并未讨到太大便宜,西军名将刘法阵亡!

  当然,以当时西夏之国力,亦无法大宋久战。

  故此,西夏乞求辽国出面调停,最终宋夏议和……”

  宗泽、李纲等纷纷点头,他们皆知这一事件。

  郑居中又道:“官家,老臣愚见,如今,若大宋再次对西夏大举兴兵,打一场国战,我大宋还要分兵去援辽抗金,无论从兵力还是财力上,微臣实恐大宋国力不支啊!”

  赵吉点了一头,道:“郭老将军从军事角度分析得在理,燕国公所言从大宋国力考虑亦有理。诸位爱卿有无两全其美之法?”

  大宋高级军官家庭出身的文臣李纲启奏道:

  “微臣观西夏国主赵乾顺,乃是一个左右逢源之辈,辽强时其畏辽而依附辽国。

  其侍机派兵遣将,侵扰我大宋西北边境,然则,前年宋夏两国交战,赵官家派出的大宋西军与夏军交战,两国互有胜负。

  但我大宋国富民强,西夏国力不支,持久战,其必败。

  西夏国主再次屈其帝王之尊,乞求辽国出面迫使我大宋与其西夏国议和。

  西夏国主,为了能让夏宋两国议和停战,其甚至可以恬不知耻地将其原名李乾顺更名为赵乾顺!

  故此,微臣认为,可先用派遣使节之外交手段,去探测一下西夏国主及朝堂群臣如今之心。”

  赵吉微笑着点头道:“李爱卿所言在理。众爱卿也不要被西夏国主李乾顺所骗,其在派使臣献给大宋国书之中,甘愿将李姓改为赵姓,自称是赵乾顺。

  然则,众爱卿应该皆知,西夏皇氏,并非汉人,乃党项族,拓跋姓氏。

  唐朝,党项族,拓跋氏看到大唐李氏王朝强盛,其从内心羡慕不已,故此其才自愿从党项人的拓跋姓氏改为‘李’姓。

  唐朝末年,党项首领李思恭因平定黄巢有功被封为定难军节度使,赐封五州之地。

  党项先后臣服于唐朝、五代诸国,直至如今其表面上臣服本朝大宋;

  宋太宗淳化元年,五州之地被大宋占领后,党项首领李继迁出走创业,其被辽朝封为‘夏国王’。

  李继迁之子,李德明被辽封为‘大夏国王’,亦被宋封他为‘夏国王’。

  之后,西夏国党项人陆续占领河西走廊诸州。

  距今,八十三年前,大宋宝元元年,夏国王李德明暴毙。

  传闻,李德明暴毙原因,是被其子李元昊所弑杀……

  当然,李元昊弑父,一直被西夏国所避讳,对内对外绝不谈及此事。

  西夏从李元昊称帝开始,直到如今西夏国主李乾顺,西夏党项人侵扰大宋西北的战事频发!”

  郭成附议道:“官家之言极是。微臣四十年多前在西北从军时,便听到西军老卒,谈论西夏国自李元昊继位后,西北便无宁日,时常遭到党项人侵扰。”

  赵吉道:“郭爱卿,可详言之。”

  “微臣遵旨。”郭成道:

  “臣在西北,听闻西夏人私下流传着这样的说法:

  当年,西夏的王子李元昊,并不被不父王李德明所宠。

  故此,李元昊并没有被立为继承人。

  然则,李元昊野外极大,从手下的兵丁之中,挑选数百名精于骑射的勇士,充当其亲卫。

  他天天训练手下的勇士亲卫,只要他李元昊的响箭射向哪里,手下亲卫的箭矢亦必须要射向那里。

  某一天,李元昊将响箭射向自己的最心爱的坐骑,大部分亲卫也开弓放箭,跟着射去,然则,少部分亲卫误以为李元吴这可是射偏了才把响箭射向了其坐骑,故此没有放箭。

  那些没有放箭的亲卫,被李元昊当众处斩。

  又过了数日,李元昊的响箭,射向了自己最受宠的妃子……

  李元昊手下亲卫跟射者,受重赏;不射者,当众斩首。

  李元昊通过这两次射杀,挑选出了唯其命是从的亲卫百余人。

  最后,李元昊的响箭射向了其父……”

  宗泽听郭成说完,便道:“李元昊轼父虽为小道传闻,不过,其轼母诛外戚,夺媳为妻,最后被次子刺杀诸多丑事,倒是被历代使夏的我大宋使臣带回来,广为传扬啊!”

  赵吉点了点头,道:“西夏国主之祖上,德行不端,未脱野蛮,其后人亦是如此。”

  无论赵吉这具身体的原主,还是以他所学的历史知识,西夏国皇帝的先祖李元昊那些丑事都记载在了史书之上。

  西夏国的先祖李元昊,称帝建国后,其在位时,抛弃唐、宋两朝分别赐封给其祖上的李姓和赵姓,改姓嵬名,称吾祖。

  吾祖为党项语,意为“青天子”。

  李元昊自认祖宗为鲜卑拓跋,为了怀念祖先,保持旧俗,他率先自秃其发,剃光头,并穿耳、戴重环饰,以示区别大部分被汉化的党项人。

  同时,李元昊强令党项部族人一律“秃发”,且限期三日,有不服从者,立即斩首。一时间,党项民众为保活命,争相秃发……

  李元昊自从称帝后,就一味地陶醉于自己的赫赫战功,认为皇权已经很稳固,后期不理朝政,经常在贺兰山离宫和诸妃嬉戏、纵情声色。

  公元1047年,李元昊主持为自己的次子李宁令哥的结婚典礼,他却看到自己儿子李宁哥的新婚妻子没移氏貌美,便夺为己有,把她纳为新皇后,废黜野利皇后……

  李宁令哥难以忍受夺爱之恨,加上怀野心的没藏讹庞的挑唆,于是李宁令哥持戈进宫刺杀父皇李元昊……

  李宁令哥挥戈没有砍掉父皇李元昊的脑袋,却削去了李元吴的鼻子……

  最后的结果是,因李元昊因‘鼻创’发作不治而崩……

  而李宁令哥则被给他出刺杀主意的没藏皇后兄妹所诛杀。

  继李元昊皇位的是小儿子李谅祚……

  赵吉知道,历史上的西夏国第二任皇帝李谅祚即位的次年,即1049年秋季,辽国乘景宗新丧之机,与西夏爆发辽夏第二次贺兰山之战,西夏大败,损失惨重,向辽称臣。

  作为穿越者的赵吉,心果感觉非常可惜的是,当时大宋没有抓住灭掉西夏的这个最好战机。

  他想了想,当时北宋正是庆历七年,在位的皇帝是宋仁宗赵祯。那时的宋仁宗已经久病在身,早就没有魄力和休力与对西夏发动国战了。因为,宋仁宗赵祯在数月之后的第二年就驾崩了。

  不过,赵吉这位穿越者暗算发誓:朕在位期间一定会完成统一大业的!

  ……

  思虑至此,赵吉品了一口香茗,说道:“自李元昊称帝以后,西夏人每每觊觎我大宋的土地财货人口,故此,大宋西北之地百年来没有太平,宋夏战争不断,大宋被西夏扰边之事时常发生。”

首节 上一节 275/35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私兵80万,皇帝逼我交兵权?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