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红楼之扶摇河山

红楼之扶摇河山 第221节

  另外,还有几位贾家神京偏房的主妇也都在座。

  贾母又叫了黛玉、探春、湘云等对答得意的孙女儿,也到堂中相陪。

  此刻,荣庆堂满堂珠翠,香风熏人。

  因为今天上门的都是贾家至亲女眷,贾母也就不拘着自己。

  上首处摆着一卧榻,引枕、靠背、脚踏俱全,老太太半倚半靠着,和堂中的女眷说话。

  贾母虽然年纪大了,可却还没完全老糊涂。

  他这两位侄儿媳妇,来看自己不过是顺便,看云丫头更是托词,人都是陈氏自己巴巴送来的,又有什么好看的。

  她们走动勤快,多半还是为了那个小子,听说前几日午门献俘,这小子又出了很大的风头。

  而宫中献俘大典之后,对辽东有功将领的封赏恩旨,已或前或后陆续颁发。

  贾母这几日接待来往走动的老亲,听得都是这些事情,耳朵都快生茧子了。

  而自己那孙子立下的是平定女真首功,再加上荣国贾家的出身,对他的封赏就更加引人瞩目。

  这几日四王八公的当家太太和媳妇,差不多都在荣庆堂中露过面了,这声势着实不小。

  贾母还是多少知道其中的意思的,当今圣上登基之后,四王八公这些老勋都靠边坐了。

  昨天她听自己儿子贾政说起,这次琮哥儿能否被封爵重用,多少也能看出,圣上对这帮勋贵老亲的态度。

  当然这些贾政也是听外面人说的,他自己在这上面认知毕竟有限,不过是和琮哥儿相关,贾政才会特意留心了一些。

  ……

  这些贵勋主妇最在意之事,就是爵位和诰命,因为她们一生的富贵荣耀,都是从这两样东西上来的。

  即便一向性情还算善厚的忠靖侯夫人李氏,在这上面也不能免俗。

  “姑太太,前几日午门献俘大典,你家琮哥儿可又露了大脸了,如今满朝文武,番邦使节,就没有不知道他的。

  前几年我就说这孩子不错,没想到竟到了这个地步,老太太家教了得,竟养出这么个出色的儿孙。”

  听了这些好话,黛玉、探春相视一笑,只是那献俘到底是个怎么情形,她们毫无概念,多少有些遗憾。

  一旁的湘云只是在想,什么献俘倒是以前听叔叔说过一些,难道比琮三哥进城的排场还要稀罕?

  贾母这几天已经不止一次听到,人家夸她教养出贾琮这样的少年英杰,每每听到都让她脸上发烧,总觉得这话有些不真实。

  如果他们夸自己教养的宝玉出色,倒是更像一些,但是夸宝玉是少年英杰,连她自己都不信,最多就说宝玉孝顺,长得好。

  李氏又说道:“我听我们老爷说,琮哥儿这次的功劳,乃是扫平女真的首功,封个一等子爵,必定是有的。

  说不定圣上格外降恩,还能赐三代不降等呢,他这在才多大年纪,当真是不得了啊。”

  ……

  贾母听了这话心中一颤,她做了半辈子的超品国公夫人,对朝廷的勋爵之制还是知之甚详的。

  大周异姓勋爵之制承袭前宋之法,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每等又分为三级。

  虽说这几年,圣上觉得爵位之制繁琐,想要裁剪子、男,只设公、侯、伯三等爵位,不过一直也没有落定。

  国朝所有爵位,唯军功才能册封,这也是宁国无子弟从军立功,就无法复爵的原因。

  公爵和侯爵最为贵重,一般只封于开国立疆之初,或救国平乱之功,或讨恶灭国之事。

  治平之世从无册封国公的先例,连册封侯爵都十分罕见。

  嘉昭朝十几年以来,被册封侯爵的只有一人,那就是如今辽东镇总兵官兼辽东巡抚的梁成宗,真正的封疆大吏。

  梁成宗戍边二十余年,曾以一人帅兵之力,五败蒙元土蛮部,使蒙元势力困顿九边之外,无法越雷池一步。

  此人在太上皇当政之时,就已因功被封为伯爵,这才积功册封为平远侯。

  在治平之世,有这等武略,又能立下这等战功,已算很难得的机缘。

  ……

  自己那孙子,外头都说立下平定女真第一功,贾母具体也不清楚到底厉害到哪个境地。

  不过这小子才这么点年纪,而且从军一年都不到,这资历实在太浅了些。

  侯爵就不要想了,伯爵听着也不像,封个子爵倒是恰如其分的。

  不过对贾母这样的超品国公夫人来说,一个一等子爵真不算什么。

  但如果圣上赐恩典世袭三代不降等,那这个子爵的份量就完全不同了!

  荣国府虽初封国公,但却是降等世袭规格,其实贾代善能平承一代国公,已是皇家恩典,到了贾赦承袭便降为一等将军。

  荣国府的爵位再传三代,便只有从五品级,到时爵产和身价都会大减,不过剩下一个虚名了。

  如果那个小子真封了一等子爵,还能不降等世袭三代,三代子孙依旧是一等子爵,那就已胜过降等世袭的荣国爵了。

  而且按照惯例,但凡其家不入罪责,循规蹈矩,三代不降等之后,多半还会恩赐一代,那就是四代不降等……。

  世勋之家,骤然巨贵,不如富贵绵长,这是至理。

  想到这些,即便贾母见过大世面,也是心头一片火热……。

  ……

  连忙问李氏:”你老爷素来得圣上器重,他就没打听一下,会给琮哥儿封什么爵位?”

  李氏听了这话一愣,有些脸色作难的说道:“老爷虽受圣上看重,不过谁都知道贾史两家是至亲,为了避嫌是不好多打听的。

  听老爷说封赏的名册,只有内阁、吏部、礼部的正官才知道呢。”

  保龄侯夫人陈氏已在一边听得眼睛发亮,三代不降等一等子爵,那就百多年的富贵,这还得了。

  更重要的琮哥儿比云丫头都大不了几岁,他那个能为本事,不可能一辈子雷打不动,只怕将来伯爵侯爵都是可得的!

  陈氏心中遗憾,自己也没养下个女儿。

  自从那年贾琮中了院试案首,陈氏在荣庆堂见了一面,便觉得姑太太的子孙中,也就这个最有出息,模样和学问都没得挑。

  没想到两年时间,这出息得有些吓人,这两年湘云只要想去贾府小住玩耍,陈氏都是二话不说往外送。

  如今听了这等消息,觉得这自己养大的侄女,实在应该在贾家多住些日子,再说她姑太太又那么疼湘云。

  陈氏问道:“湘云前儿出门,还特地去显德门去看琮哥儿入城呢,今儿怎么没见琮哥儿人影?”

  贾母听陈氏提到湘云,神色有些淡然,陈氏那些小心思,哪里能瞒得过她。

  在贾母心里,史湘云是她史家长房嫡长女,这位份可是和她当年未出阁,或者自己女儿贾敏待字闺中时,一样的金尊玉贵。

  怎么能配庶出子,即便是自己孙子,也不妥……。

  在贾母看来,薛家的宝钗倒是和那小子更相配些,也省的自己二媳妇和她妹妹,鼓捣那个什么金玉良缘。

  据说这小子和宝丫头在金陵就认识,他那首很有名什么词,最早就是写给宝丫头的,听起来像是有些故事。

  贾母甚至觉得,自己是否能把这事撮合一下,这个孙子虽然和自己不亲,但是能为本领明摆着的,配薛家的女儿绰绰有余了。

  让自己两个玉儿以后能顺当些……。

  在贾母的心中,只有外孙女黛玉,不管是家世和样貌,才是世上一等一的,只有这样的孩子,才能配得上她的宝玉。

  于是说道:“他也是个没笼头的马,去了辽东半年了,回家也待不住,每日往外跑,云儿上门是客,他这个做表兄的,也没见他好好待客。”

  这时,贾母的丫鬟琥珀步履匆忙的进了荣庆堂。

第315章 中旨封爵勋

  荣庆堂。

  琥珀一脸兴奋的说道:“老太太,二门外传了信,说礼部的官差来通报,未时一刻礼部要来府上传旨,让琮三爷候着接旨!”

  贾府这些丫鬟都是青春年少,她们可没贾母和王夫人那样嫡庶观念森严。

  丫鬟本来身份低微,自然不会去想这些有的没的,宝玉是贾家的凤凰,长得好,待丫鬟们也特别上心……。

  不过和琮三爷一比,那就差了不少,这位三爷不仅长得一等得意,还满腹诗书,居然还能横刀立马,斩将擒贼。

  像琥珀鸳鸯这些见过世面的丫鬟,自然对这位琮三爷都有些稀罕……。

  至于这位爷要被加官进爵的消息,早在府上传的尽人皆知,琥珀鸳鸯这样每日出入荣庆堂的,自然再清楚不过。

  今天他替老太太去二奶奶那里取东西,正巧遇到报信的婆子,兴奋之下便中途截胡,去荣庆堂讨个头彩。

  荣庆堂中众人,刚才还就贾琮的封爵八卦说得热火朝天,如今突然听到传旨的消息,有一半人不由自主站了起来。

  这十年来,周围的世勋老亲,不是降等袭爵,就是在五军都督府养老等死。

  实在有太久没听说过谁家新封爵位了,所以这次盛传荣国府贾琮有册爵之荣,才会引起这么多人关注。

  贾母也忍不住兴奋,对身边的鸳鸯说道:“快去告诉二老爷,让他多派小厮,去把琮哥儿找回来,都什么时候了,还不着家!”

  黛玉和探春相视一笑,各自心中欢喜。

  她们又看了湘云一眼,见湘云正和她们眨眼睛,三个人出了荣庆堂,去给二姐迎春报喜了。

  自从迎春定下亲事,贾母等闲已不叫她出来见客了。

  贾政听到消息自然喜出望外,让小厮丫鬟立刻清扫荣禧堂,准备接圣旨的香案的香烛。

  一边将身边能用的小厮都派出去找贾琮,又让家仆打开荣国府正门,准备迎接宣旨钦差。

  而礼部官员要上门给贾琮宣旨册封的消息,飞快的在荣国府中扩散开来。

  ……

  神京城东的一所院子。

  这是贾琮安排给艾丽母女落脚的住所。

  虽然只是单进的庭院,但贾琮知道艾丽要豢养海东青,特地挑了这处院子场地宽敞的。

  院子里,贾琮坐在石凳上,喝着艾丽的母亲徐氏沏的新茶。

  正瞧着艾丽在教两个十多岁的女孩,各种驯养鸟禽的技巧。

  艾丽的穿戴没有家里那些姊妹精致,依旧是在辽东常穿的胡服长袍,只是布料换成了轻柔的薄棉料子。

  这种简单爽利的长袍,并没有多余的装饰,却能被艾丽穿出极美的模样,将苗条健美的身姿,衬托得楚楚动人。

  一头深棕色的秀发刚刚洗过,随意的披散着晾干,微风浮动发梢,让她俏丽英魅的脸庞,多些许女儿的柔情。

  神京的秀娘香铺收养了二十多个孤儿,一直养在城南的一所院子里。

首节 上一节 221/27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北宋:我成了赵佶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