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扶摇河山 第222节
需沐浴、梳发、净面、更衣之后,各项事毕之后,才能焚香迎旨。
贾琮入内室简单洗浴,换过芷芍和五儿早备下的新衣。
等到重新回到正屋,晴雯正要拿起梳子帮他梳发。
黛玉突然从晴雯手中接过梳子,微笑道:“今日是三哥哥的好日子,我来给三哥哥梳发吧。”
在场的众人听了都一愣,不过也不太在意,都是园子里一起长大的姊妹。
都知道黛玉性子灵秀率性,嘴巴厉害些,还有些小性子,但行事却有一股赤忱,自有喜人之处。
贾琮玩笑道:“妹妹给我梳发,这个人情可太大了,我都不知道该怎么还了。”
黛玉微笑道:“这人情不用伱还,还好你不是天天接旨受封,我也就偶尔为之罢了。”
贾琮笑道:“那我可得多努力些,经常升官发财,好多哄林妹妹给我梳发。”
又对晴雯眨眨眼睛:“晴雯,快去把院门关了,要是让老太太知道,我让林妹妹给我梳头,非让我去跪荣庆堂。”
探春等听了贾琮的话都忍俊不禁,唯有宝钗虽然也笑着,但看到贾琮和黛玉之间异样的默契,心中一阵酸痛失落。
他们才是一起长大,青梅竹马,自己终究是后来的。
等待黛玉梳发完毕,探春却从五儿端来的铜盆里,拧干温热的毛巾,递给贾琮净面。
笑道:“总不能让林姐姐专美于前,我来服侍三哥哥净面。”
只是她的神情却无法像黛玉那样坦然,俏脸不知是激动,还是有些害羞,微微有些红润。
此时迎春笑着从芷芍手里拿过外衫,帮贾琮更衣,他是贾琮的胞姐,做起这些事自然顺理成章。
贾琮笑道:“我得三位姊妹厚待,感激不尽,我倒觉得这比接旨受赏还要金贵得多了。”
迎春平时内向寡言,只是每每面对贾琮这个兄弟,心思就会变得灵活敏捷起来。
听了他这话,居然不假思索的说道:“又胡说,得亏在自己院子了,都是自家姊妹,不然传了出去犯忌讳。”
这话说得口齿流畅,思虑颇有些缜密,一点都不像一贯寡言木讷的迎春。
黛玉等姊妹听了都有些呆。
一旁的探春眨了眨大眼睛,心中惊讶,三哥哥可真是神奇,每次二姐姐只要对着她兄弟,突然就会变得聪明起来。
贾琮眼中都露出惊讶,说道:“二姐姐说的对。”
不过他却不太意外,迎春是个精通棋道之人,又怎么可能会不具灵巧智慧。
只是后天环境所致,才把性子压抑成这等软弱木讷。
等到贾琮收拾好仪容,姊妹们自去荣庆堂候着,贾琮一人去了荣禧堂。
到了荣禧堂,见到贾政、贾赦、贾琏等男丁都在。
贾赦和邢夫人本不愿意来的,这个孽畜的风光,相当于打他们的脸,是万不愿意看的,不过礼部提前预示,说明这次颁旨规格不低。
他们作为贾府承爵人和命妇,要是不出现在迎旨现场,可是有欺君之罪,只好勉勉强强的来了。
另外宝玉和贾环也被贾政叫来一起接旨,大概是想让两个孽子受受教养。
贾环倒是一脸无所谓,宝玉却一脸便扭难受,只是贾政在场,他也只好强自忍耐。
贾琮还看到小萝卜头贾兰,本来这么小的孩子接什么旨,大概是李宫裁授意,让贾兰过来接受光宗耀祖的熏陶。
其他身负诰命的女眷,只有贾母和王夫人,自然也是要到场的。
贾母的脸上倒是有些期待。
只是王夫人脸色却不自然,她实在很不习惯,府上但凡有风光的事,都是琮哥儿的戏,没旁人什么事。
等了只有一刻钟时间,只听到仪门处传来钟罄之声,由远而近,恍如天籁降临,令人耳目平生超然之感。
紧接着便听到繁复沉重的脚步声,也是由远而近,似乎有很多人列队而行。
贾琮也接过几次圣旨,但是场面动静,都没有这次那么喧嚣。
他和贾政走到荣禧堂前,向外望去。
只见外面人头攒动,八位身穿朱红六品官服的礼官,分成两行昂首而行,手中各捧着玄色托盘。
托盘之中放着官印、官服、玉带、绶带等物,其余几个托盘却是用红布蒙着,不知放了何物。
而那八名礼官之后,跟着四五十名身材英武的礼仪禁军,手举旗幡、金瓜、银瓜、回避牌等,威风赫赫,气氛肃穆。
贾母是经过世面的人,见到这样的宣旨仪仗格局,脸上微微变色。
她原来以为贾琮封个一等子爵,就很了不起了,可这架势哪里会是封一个子爵!
走在那八名礼部礼官之前的,是一名威仪不俗的官员。
贾政却是认得此人,是礼部右侍郎黄宏沧,这可是正三品的高官。
贾政还是知道些官场规矩的,历来宣旨册封者,都是和受封官员品级相近,或者略高一阶。
想到这些,贾政心头狂跳,难道琮哥儿这次册封,竟如此优厚,竟然需三品官员宣旨!
黄宏沧与贾琮并不相识,但却多听过贾琮的传闻,知道他品貌出众,少年清贵。
而这堂中风姿绝俗者,皎皎如明月,似鹤立鸡群,一看便知是何人。
上前一步道:“这位可是贾监正?”
贾琮行礼回道:“下官正是贾琮。”
黄宏沧见他值此册封荣耀之时,依旧气度沉凝,不显矜喜,礼数不改,果然不凡,也怪不得能以少年之身,而建立奇功。
微笑道:“老夫礼部右侍郎黄宏沧,奉圣谕,至贵府宣旨册封,跪迎接旨吧!”
黄宏沧等到堂中诸人,都依次跪迎,才展开圣旨朗声诵道: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朕自御极以来,以文治世,以武肃乱,自嘉昭六年,辽北女真祸乱,杀戮千里,黎民涂炭。
戎边制敌之将,可为国之藩篱,英武奇绝之才,可铸社稷军威。
尔火器司监正,武定将军贾琮,年未舞象之年,文武卓胜三军,勇略峥嵘边镇
入戎辽镇半载,屡建首勋奇功,一战于鸦符关,奇谋胜于千军,杀阵亲斩敌酋。
追敌索途千里,攻城破寨百座,再战于清元集,料敌斩夺先机,勇毅羽蔽三军。
巧施疑兵之计,东拒高丽扰边,绝没女真亡途,削尽贼首仇寇,诛尽豪强血勇。
戡平女真之乱,勒石边塞之威,威远惊世之功,国有兵戎之事,君抚英睿之将。
兹特授尔银青光禄大夫,加银章青绶,爵封二等威远伯,赐铁券诰书,世袭罔替。
改制削封敕造宁国府,赐尔安身立居。
钦此!
这章细节做了修改润色。
字数达到4211,但订阅点数还是按3800字。
写的有些急,感谢各位捉虫的兄弟。
第316章 恩怨有为法
听着黄宏沧宣读圣旨,荣禧堂中贾家众人,脸上各自弥漫难言震骇,几乎都失去了常态。
连贾母这么大年纪,本来不耐久跪,直到黄宏沧读完圣旨,依然愣愣跪着,有些不知所措。
贾赦和邢夫人听完圣旨,脸色一下子煞白,贾赦更是满腔嫉妒,微垂着头盯着跪在前面的贾琮。
他想起前些年,自己因无法袭府的怨恨,每日嫌弃打骂的孽畜,竟然混成了伯爵。
贾赦心中充满愤怒不平,怎么能够这样,这畜生才多大年纪,圣上居然如此厚恩,凭这个畜生也配!
自己连荣国府都沾不了边,这畜生居然得了宁国府,真真要气死了他!
贾政听到圣旨中授贾琮银青光禄大夫,加银章青绶,爵封二等威远伯,脑子便一阵嗡嗡作响。
贾门真是出了天纵之子,琮哥儿被授银青光禄大夫,那便是从三品文官勋级,还封爵二等威远伯,文武双利!
他……还没到舞象之年,竟然就能如此,不得了啊,贾家从此重振门楣,祖先庇佑,降下如此英才!
此刻贾政对后面的赐铁券诰书、世袭罔替等灼热字眼,似乎都听不清了,完全被欣喜若狂的情绪左右。
跪在后面的王夫人听完圣旨,快要嫉妒得晕眩过去,她看了一眼跪在身边的宝玉,目光中充满不平。
上次宗人府提出要让贾琮当荣国世子,差点就让这小子得了荣国爵位,还好最后被老太太否了,让王夫人松了好大一口气。
可是万万没想到,这才过去没两月,这小子自己就被皇帝封了伯爵……。
他都不过继宁国一脉了,凭什么还把宁国府赏给他,要知道宁国府之豪奢还在荣国府之上啊,她心中不服,实在是不服啊!
贾琏也一脸震惊的看着贾琮,我还没袭爵呢,这小子倒先做了伯爷,这样也好,将来两兄弟都是勋爵,说出来倒也体面。
只是贾琏这不着调的想法,要是被贾赦知道了,多半是要被他老子活活打死。
……
黄宏沧见自己宣读完圣旨,贾家这帮人像是受到惊吓一般,还是愣愣的跪在那里,估计内心被震撼得不轻。
黄宏沧身为三品高官,凡是经他宣召封赏的,都是规格品级不低,超过寻常的厚恩,受赏门第对半都是欣喜莫名。
眼前这般景象,也是黄宏沧见惯了的场面。
在他看来贾琮虽年少,但文韬武略,耀眼夺目,在辽东屡建功勋,清元集大捷更是一举削平女真,煌煌大胜,几近灭国之战。
如果不是年纪太小,军资太浅,哪怕封侯都是可议的,爵封二等伯,虽也算恩遇,但是衡量其功,却并不算出格。
但黄宏沧身为礼部右侍郎,是大宗伯郭佑昌的左右手,自然是知道此处册封的一些内幕的。
当日礼部和吏部上呈的封赏名册,贾琮议爵为二等威远伯,降等袭爵,这也是有司拟定封赏爵勋的常规做法。
会把封赏爵禄低就,这样才可以便于圣上加恩。
按照礼部和吏部的预想,依贾琮立下的诛灭女真大功,圣上会在降等袭爵之上,格外加恩三代不降等,如此正好恰如其分。
可是谁也没想到,圣上竟然加恩的程度,出乎了他们的预想……。
此刻,黄宏沧倒是想见见少年承此皇恩,是何等狂喜失措的模样,毕竟迎旨的那些贾家人都有些失态,何况一少年。
只是他却没有看到想象中的景象,贾琮虽脸有喜色,但神情恭敬昂扬,找不到半点失措与狂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