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扶摇河山 第234节
惜春其实和黛玉是差不多情况,她是贾珍的胞妹,以前东府那地方,被贾珍搞得名声不佳,并不适合养千金小姐。
惜春自小生得可爱,贾母又是喜欢女孩子的,还得了贾敬的请求,这才把惜春接到身边抚养。
不过贾母的心思都在宝玉、黛玉、探春这些出挑的孙辈身上,惜春和迎春一样,在西府的存在感并不强。
迎春还有生父嫡母在堂,虽然几乎对她无视,但总算聊胜于无。
而惜春虽为嫡出,却生母早亡,父亲早就弃家为道,她其实等同父母双亡,从小在西府长大,和父兄亲缘十分寡淡。
惜春性子中没有迎春的柔顺,骨子里反而有股韧性傲气,长成之后养出孤绝冷僻的性子,也就没什么奇怪了。
后来,王善保家的挑唆起查抄大观园,惜春的贴身丫头入画被查出私藏外银,就被惜春毫不心软的撵了出去。
好在,如今惜春年幼,性子还未被压抑出乖僻,还只是个内心有些敏感懵懂的小丫头。
贾琮因知道前尘之事,对这个四妹妹也多有怜惜,不管是下金陵,还是上辽东,回来总记得给惜春也带份礼物。
因此,惜春和他这个三哥哥还是很合得来的。
惜春摆着小手,翠声说道:“我不用找什么院子,我要是来顽,和二姐姐一起住就好了,冬天暖和,夏天还不挨蚊子呢。”
贾琮和众姊妹听了好奇,冬天睡在一起暖和,这倒是容易懂,只是夏天不挨蚊子,又是个什么说道。
探春便好奇的惜春因由,惜春拉着迎春的手,甜甜一笑:“二姐姐招蚊子,和她在一起,蚊子只咬她,不会咬我的。”
贾琮听了也不禁笑出声,众姊妹都被她逗乐了,史湘云更是笑弯了腰。
……
荣国府,荣禧堂。
贾政正在接待北静王长史刘永。
本来按照世家规矩,北静王亲至,贾政这个荣国府的主人才会出面接待。
不过王府长史为正五品,按官场礼数,家中也需对等品秩的子弟接待。
只是,荣国府子弟只有贾琮才是正五品,并且已分府,而刘永拜访的是荣国府,而不是伯爵府,贾琮自然不便接待。
所以只有贾政这个从五品员外郎出面接待。
刘永说道:“老世翁,明日有南越名士来王府拜访,其人得浙南文华精粹,诗词文章俱佳,王爷知贵府宝公子,凤雏新生,人物锦绣。
特让在下相邀同去会友。”
贾政知道去年的时候,北静王府的秋菊诗会曾出现僭越之诗,把北静王闹得有些狼狈,好在后面并没出什么大事。
这大半年北静王府颇低调了一些日子,如今也不再搞什么文会,只是寻常的会友,贾政也不太放心上。
他望了一眼陪坐一旁的宝玉,见他神色颇有些紧张,不见大度挥洒之气,眉头不禁一皱,不过外人在场,也不好发老子的威风。
“小儿得北静王爷高看,政万分感怀,他年轻识浅,能得高士教益,自然是极好的,明日便让他王府拜望。”
刘永又说道:“王爷仰慕贵府琮世兄文华绝代,书词风流,明日以文会友,不知老世翁可否代为转达,请琮世兄一同莅临。”
贾政听了这话一愣,他虽然生性有些迂腐,但毕竟当了这么多年的官,也不是愚笨之人。
此时哪里还听不出,北静王请宝玉过府会友,那不过是抛砖引玉,他想请琮哥儿才是真章。
想想却也寻常,如今琮哥儿声名遐迩,得人青眼看重,也是人之常情,他去了倒也省心,方能显我贾门文华之风。
单让宝玉这孽障过去,他连四书都读不全,见什么南越名士,只怕论上几句便要露出马脚。
于是,便让人去东府传话。
第330章 世情多藩篱
荣国府,荣禧堂。
刘永见贾政让人去传信贾琮。
心里也松一口气,他知道王爷胸有锦绣,一向礼贤于人,对荣国府贾琮也早有青眼。
如今这人更在辽东建立军功,彰显过人的兵事之才,便愈发得王爷欣慕看重。
只是贾琮此人一向不喜官场交游,上次王府举办秋菊诗会,王爷就曾命他上门拜帖,当时贾琮因督造火器并未赴约。
北静王府和宁荣贾家世代交好,这次王爷以世交之名,以邀请宝玉会客为名,实际上交往贾琮才是真意。
刘永想到王爷结交的人物之中,也算人才纷纭,各有所长,但贾琮这样未冠之年,文武卓绝,军功封爵,却是绝无仅有。
也怪不得王爷几次盛情相邀。
……
这边贾琮正和众姊妹说话,听说是北静王府的人到访,贾政让自己过去说话,心中却微微膈应。
他对水溶一向心有嫌隙和防备,不过既然是贾政传话,还是要过去露一下脸。
等到了荣禧堂,贾政把刘永的来意说了,贾琮方才听了让宝玉去会客,没想到最后却拐到自己身上。
上次贾琮利用一手僭越诗,让嘉昭帝借机将北静王水溶踢出九省统制角逐,皇帝对此人的观感可想而知。
总之,皇帝四王八公旧勋厌弃已深,除旧立新,已成定局。
而贾琮也是因势而起,被皇帝用各种法子,剥离出旧勋阵营,才形成今天之局面。
所以,他绝不会去掺和北静王这团浑水。
其实,贾家一贯与北静王交好,和与皇帝亲近的忠顺亲王交恶,从本质上便是站错位置。
好像贾家人并没有意识到,有时贾琮都觉得诧异,几代世爵之家,对政局的嗅觉怎么会迟钝到如此。
不过哪怕以他和贾政之亲近,却也不好说让贾家疏远北静王府的话,因为这几乎是让贾家背离四王八公群体。
即便以贾政对自己的器重,只要说出这样的话,也会让贾政对自己生出猜忌,这是贾政的出身所决定的。
所以,再亲近相得的两个人,一旦生出不同的视角和立场,无形的距离就变得难以跨越。
……
贾琮对刘永说道:“琮感谢王爷盛邀,只是明日要去洛苍山柳宅,去了辽东半年,课业荒废不少,先生要训诫授业,琮不敢有违。
且明年便是春闱之期,除了忙衙门上的事,便只有谢客读书,不敢违师门之望,只好辜负王爷之邀了。”
贾琮话里的意思很明显,不仅明天没空,后续除了上衙,其他时间都要闭门读书,都不要来打扰我……。
刘永脸上浮现失望,心知这是贾琮借故推脱,莫非是他对与王爷相交,心有疑虑,怕招来非议?不然如何会几次回绝王爷垂青礼贤。
不过他以师道师命为由,却让人无法辩驳,也挑不出半点毛病,只是年纪轻轻,城府心思却有些深了。
说道:“没想到世兄已贵为勋爵,向学之心依然如此虔诚,让在下十分佩服,只好以图再邀了。”
贾政本来以为贾琮被封伯爵之后,从此必定不再涉足科举,不再受那八股书经之累,其实也算人之常情。
不过总是让他有些遗憾。
贾政出身贵勋之家,爵位对他来说是司空见惯之物,反而举业荣耀才是他一生向往。
他自己因天资和际遇所限,科举一道终生无望,子嗣中宝玉和贾环,不说也罢……。
本以为荣国即便出贾琮这样的才子,依旧于举业一途凋敝,或许这是家门定数。
如今竟听贾琮说明年要下场春闱,重启科举之路,当真让贾政有些喜出望外。
在贾政看来,以贾琮的文华才气,只要入试春闱,取一个进士出身绝不成问题。
没想到贾家自三十年前贾敬及第,如今马上要再显进士荣耀,实在让他心怀大慰。
刘永发现贾政送他出门时,满脸笑容,也不知道这人怎么乐成这样。
……
宝玉见贾琮离开,也要跟着离开荣禧堂,却见贾政刚跨出门槛,却回头对宝玉说道:“宝玉留下,回头要仔细问你功课!”
贾政说完便头也不回,继续送刘永出门,留下宝玉像是被雷劈过一般,脸色发白,双腿发软。
宝玉望着贾琮离开的背影,不由泛起满腹幽怨,这个该死的贾琮,你都封爵当官了,还去读那些腐书,去考什么春闱。
生生把老爷的心病勾了出来,这下可害死我了!
眼下宝玉就想着怎么找老太太救命。
如今宝玉找王夫人已经没有用了,自从贾琮中了解元,王夫人只要得空就唠叨宝玉,让他用心读书,好歹给自己也争口气。
……
回来的路上,贾琮心中思绪涌动,上次北静王府举办秋菊诗宴,水溶便已下帖邀请自己,这次是他第二次发出邀约。
贾琮当然能看出,水溶邀请宝玉去会客只是个幌子,目的还是在于自己。
水溶一向营造出贤王的形象,可是历史上凡是贤王,就没有一个是省油的灯。
从上次水溶角逐九省统制的表现,这哪里是个视名利如浮云的贤王。
嘉昭帝会借着僭越诗将水溶打回原形,必定也是看出水溶心中隐藏的野望。
而这样的一个世袭异姓王,几次对自己表示出亲近之意。
贾琮可不会简单的认为,水溶只是钦慕自己的文华才气,才会屡次礼下相邀,难道过去谈明月清风吗。
乾阳宫里那位至尊可不会这么想,而且贾琮可以肯定,今日上午王府长史上门,下午就会出现在中车司线报上。
不过贾琮目前关心的,不是水溶这个想入非非的无聊家伙。
而是几日之前,江流打探到的消息,贾赦那家奇怪的皮货店,还有他和孙绍祖之间扑朔的关系。
孙绍祖背后就是大同世袭指挥孙家。
而顾延魁正好在大同查出边军舞弊之事……。
还有半年之前,贾赦唆使贾蔷谋取火器工坊的差事……。
这些纷杂的信息,像是一团乱麻,却一时也无法理出头绪。
……
等到贾琮重新回到东府,便听到清灵灵的笑声俏语,似乎能沁人心田,将脑中繁杂的思绪洗净。
迎春的院子里倩影穿梭来往,贾琮去西府也没多少时间,整个院子便已收拾得差不多。
光靠绣橘一个人,以及那几个新买的丫鬟嬷嬷,可没有那么快捷。
贾琮房里芷芍、五儿、英莲、晴雯等人都过来帮忙。
今天黛玉等人过来,都带了是紫鹃、侍书、莺儿等贴身丫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