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我不是曹睿

三国:我不是曹睿 第263节

  曹睿点头:“那好,朕就给孟达二十日。今日就派使者出发,让孟达二十日内来沔阳见朕!”

  司马懿拱手应下。

  曹睿从赤亭出发的这些时日里,诸葛亮在阳安关一直都没有动弹。

  不是诸葛亮不想,而是不能。

  一方面赤亭败讯传到成都后,刘禅与成都朝中的众臣一致认为诸葛亮要谨慎用兵、不可再致军力丧失。

  并且用诏书的形式发了命令。

  所谓“政由葛氏”,只是一个说法罢了。

  刘禅又岂会不知诸葛亮之忠,成都朝廷中的臣子们、又如何认为诸葛亮会不遵诏令呢?

  下诏也就下了,从制度和人情上来说,都无半点违和之处。

  诸葛亮此前凑出的八万北伐之军,乃是益州上下凑出来的军队,并非诸葛亮的私军。

  若是前线一再胜利,刘禅当然不会对诸葛亮的用兵做出任何干预。

  但现在,陇右损了两万多兵、赤亭又丢了一万多。虽说白水关一仗打得很漂亮,可蜀汉哪还供应得起这般战事呢?

  若再输一场,再损个一万兵、恐怕蜀汉就要直接亡国了好不好?

  刘禅只是庸碌了些,并不是分不清形势之人。

  汉中自然重要,但若和蜀汉的生死存亡相比,就是一个可以舍弃的选项了。

  断臂求生,并无苛责之处。有朝一日再夺回来就是了!

  诸葛亮当然是想打的,而且自认为手中有三万余可用之兵,还有一战之力。

  要么北上收复武兴、继而断魏国后撤之路。要么攻克阳平关、在汉中与魏国相持。

  无论哪一条,可能性都没有低到零的程度。

  但成都的朝臣上下,却一力反对。

  面对诏书,诸葛亮也只能认下。一面在阳安关安抚士卒、努力恢复战力,一面继续上表成都、争取刘禅的再次同意。

  随着张郃的步兵进军向东,在分派麾下各将军务之后,曹真随在夏侯和的三千骑中,一并返回了沔阳。

  定军山下,微微细雨。

  曹睿静静坐在白马之上,在一张黑红色的天子伞盖下、从容的看着南面的定军山。

  定军山形状如同马鞍一般,朝着沔阳和沔水的北面、山势陡峭易守难攻。南面地势平缓、更适合大军屯驻。

  昔日刘备就是在定军山与曹魏相持半年之久,斩杀夏侯渊、逼退曹操,夺下了汉中之地。

  司马懿抬眼瞄了一眼皇帝的严肃神情,不由得心中一动。

  定军山,除了夏侯渊、还能有什么事情值得皇帝这般思索的呢?

  果不其然,曹睿转头问道:“大将军和夏侯和还没到吗?”

  司马懿拱手答道:“陛下,昨日大将军传讯、称今日中午之前就到。当下已近午时,应该快了。”

  就在二人交谈之间,一阵马蹄声由远及近、从北面渐渐传来。

第340章 忽至急讯

  除了曹真,还能是谁?

  曹真与夏侯和率百骑在后,匆匆来到皇帝军阵前,下马朝着皇帝走了过来。

  微微细雨,为今日的山色更添了一丝朦胧之感。

  曹睿看了一眼曹真被细雨打湿的肩头,从容说道:“朕今日来定军山,就是要等着大将军一起的。”

  曹真拱手:“让陛下在雨中久候,是臣之罪也。”

  曹睿摆了摆手,示意身后随着的姜维过来,继续对曹真说道:

  “大将军,故夏侯征西的陵墓朕已派人寻到。朕就不去了,大将军且去祭祀一番吧!”

  “带上夏侯义权一起!”

  在曹真身后两步远的夏侯和先是一愣,而后噗噔一声跪在了地上。

  几乎就在瞬间,夏侯和的眼泪夺眶而出、止不住的顺着脸颊掉落。顾不上伸手擦一擦,夏侯和连连朝着皇帝叩首。

  磕了三个响头之后,夏侯和抬起头来,脸上一副混杂着激动和释然的表情,拱手欲要说话。

  曹睿皱眉,看了眼曹真、并且用手指了指夏侯和。

  曹真会意,直接转身向后、将夏侯和从地上拉了起来。

  夏侯和依旧痛哭不止:“臣父殁于定军山下已经九年了,此事天下人皆知,可臣作为人子、却无能为力!”

  “每年年节家中祭祀之时,家中满门都只能对着汉中的方向哭拜、也已经有九年了!”

  说着说着,夏侯和愈发梗咽了起来:“若非陛下圣恩浩荡、亲率大军征伐蜀贼,臣如何能见先父骸骨?”

  “臣愿为陛下效死!”说罢,夏侯和作势欲要再拜,却又被曹真拉住了。

  的确是真情流露,世上再也没有比这更真的情感了。

  夏侯和痛哭之时,驾前随行的众人面上具有悲戚之色。

  曹真轻轻拍着夏侯和的后背、凑在耳边安抚了起来。

  “大将军,义权,你们二人去吧。”曹睿轻声吩咐道:“待祭祀之后,选一吉日、将故夏侯征西的陵墓迁到邺城去吧,葬在高陵之侧!”

  “谢陛下!”夏侯和被拉着跪不下去,只得深深躬身一礼。

  “去吧,去吧。”曹睿摆了摆手。

  姜维早就按皇帝的要求准备好了祭祀之物,见曹真和夏侯和走了过来,当即准备引他二人前往夏侯渊陵墓之处。

  司马懿也颇为感慨的叹了一声。

  诸夏侯曹、或者诸曹夏侯,这两个说法在大魏都是并行的。

  若以什么世代联姻来说,丁氏亦是与曹家世代联姻,如今安在?

  夏侯氏在大魏几乎等同于宗室的特殊地位,无非就是夏侯惇、夏侯渊二人作为武帝股肱,为族中挣得的殊勋。

  如今陛下率军亲至汉中、寻得夏侯渊陵墓、并下令迁回邺城,这个恩情可是大到天上去了。

  自今日之事后,夏侯渊诸子、甚至夏侯氏满门,无一不承陛下的大恩。

  曹睿闻声,转头看向司马懿:“朕似乎听到司空叹气,所为何事?”

  随在驾前,离曹睿现在最近的两人,就是同样骑在马上的司马懿和王肃二人了。

  以司马懿之智计,当然不会说出心中所想,而是找了一个早就拟好的事情说出。

  “陛下,臣在想汉中分派一事。”司马懿从容答道:“两月以前,陛下刚刚分陇右与武都、阴平二郡设立秦州,如今汉中已得,管辖之事也应该提上议程了。”

  曹睿并不意外,轻轻颔首道:“朕也有这般想法了。”

  “秦州新立,雍州也缩了疆域。陈矫、杨阜都是新近上任,张郃都督秦雍的职务也已定下。”

  “看来又要定一番了。”

  司马懿答道:“汉中之地甚为紧要,当择一重将、派重兵在汉中屯戍。”

  “派谁?”曹睿问道。

  司马懿说道:“昔日汉中未失之时,就是张郃在汉中镇守。既然汉中已得,战后让张郃留在祁山就没有必要了。”

  “不妨让张郃来此。”

  曹睿挑眉看向司马懿:“张郃来汉中了,那谁来都督秦雍二州?还让张郃一力担之吗?”

  司马懿轻轻摇头:“臣尚且没有想法,只是以汉中之重、提些军事上的建议罢了。”

  尚且没有想法?

  曹睿心中明白,司马懿应该是有想法的,只不过不能说、或者不方便说。

  这其中涉及了三个敏感问题。

  其一,汉中之地乃属益州。都督秦雍的张郃来了益州,秦州、雍州又作何论?

  其二,汉中该放多少兵?

  其三,是不是又要设置个益州刺史、或者都督益州诸军事的职务?

  曹睿笑了一声:“以司空之智谋,些许人事罢了,怎么能没有想法呢?”

  说罢,曹睿指了一下周围。除了身侧的虎卫,只有司马懿与王肃二人在场。

  加之雨声,声音就更传不远了。

  司马懿抿了抿嘴,拱手说道:“应当撤去都督秦雍这一职务!”

  “既然汉中已经回归大魏治下,秦州、雍州皆非对敌当面,应该如其余兖州、豫州一般管辖!”

  兖州,豫州?

  若按照司马懿的话语,显然兖州对应的是并不临敌的雍州。

  而豫州,对应的就是秦州。豫州现在由前将军满宠率军镇守。

  几乎如同本能一般,曹睿意识到司马懿建议的不妥之处。

  文武殊途,这并不是一句空谈。

  身为文臣来说,从治理的角度、当然希望驻地军队越来越少、受军事的影响越少越好。

  这是一种本能的选择。

  而从领兵将领的角度来说,当然是都督二州军事权责更重!

  “臣以为不妥。”

  出乎曹睿的意料,一直沉默着的王肃出言说道:

  “如今蜀贼虽然不敌大魏,但其依旧据有蜀中之地,未可轻取。”

  曹睿笑着向王肃发问:“那王卿认为该如何处置?”

  “张将军乃国家名将,用他来镇守汉中乃是明智之选。”王肃正色以对:“而秦州、雍州各军,依旧需要有人来督!”

首节 上一节 263/37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人在特一,开局救下军区长官

下一篇:始皇尸变,祖天师也得跪!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