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袁术 第224节
袁树咂咂嘴,也不知道该怎么说。
鲜卑倒是没有成为大汉的生死大敌,因为大汉没几十年就要寄了,倒在了鲜卑成为生死大敌之前,当然也谈不上后来的事情。
但是后面魏晋南北朝这几百年的分裂,鲜卑人的确在其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甚至是主导作用。
第276章 咱们不是最高统治者吗?
现在的汉人当然不可能相信现在的鲜卑人能在未来建立起统治整个中国北方的政权,鲜卑人在他们眼里就是臭虫一样的存在,恶心人,但是不致命。
可正是因为这种傲慢,才让诸多敌人有了发展起来的机遇,并最终成为生死大敌。
袁逢不会相信,所以袁树知道自己说这些也没用,但是他认为他有必要去做一些事情,去把这种他可以预料到的危难铲除掉。
谁让他是个有责任心的穿越者呢?
唉,劳碌命啊!
袁树十分感叹。
“父亲,昔日宗周强盛时,会有周人觉得犬戎能威胁宗周的安全吗?昔日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振臂一呼之时,会有秦人觉得他们能够掀起灭秦浪潮吗?昔日高祖于沛县起兵时,会有人相信高祖能够建立起延续至今的大汉国吗?”
“这些话倒是不假。”
袁逢连连点头,缓缓道:“鲜卑或许的确是忧患,总是任由他们南下劫掠,当然也不行,所以为父也打算要反击鲜卑,教训一下这群胡虏,不过考虑到国库空虚,动员骑兵又要耗费太多的钱财,所以很是犹豫……”
袁树摇了摇头。
“孝桓皇帝时,鲜卑已经能出动三四万骑兵南下劫掠,时至今日,十几年过去了,他们能出动的兵马必然更多,实力更强,根基更深厚,若只是出动一支兵马,想着毕其功于一役,那是不现实的。”
“这……不至于吧?”
袁逢疑惑道:“胡虏再强,也是大汉铁骑的手下败将,此前只是大汉铁骑来不及攻打他们,只要集中兵力,三万大汉铁骑足以破他十万骑兵,树,你多虑了。”
“并非多虑。”
袁树还是摇头,坚持自己的观点:“一者,过去鲜卑分裂,而现在有了统一的号令,虏首檀石槐颇有文武略,十数年南下袭扰,屡屡得手,鲜卑骑兵得到多次战火历练,战术精熟,骑术精湛,非我一般汉骑能与之相比。
二者,那么多年的掳掠下来,边郡多次被攻破,鲜卑人必然可以从中掠夺诸多兵刃乃至于攻城器械和工匠,必然已经掌握了不少冶铁锻造的技术,如此一来,他们的兵刃、弓弩也会有进步,过去大汉甲兵、弓弩远胜之的局面将被改变。
如此十万骑兵,并非三万汉骑能与之较量,更不是一战就能决定胜负的,就算真的能一战胜之,彼等退往大漠深处,我汉骑追之不及,大军退去,彼等卷土重来,如之奈何?所以,若要讨灭鲜卑、平定草原,绝非一朝一夕之功。”
袁逢上下打量着自己的儿子,没想到儿子出去打了一仗回来,居然多出了一些名将风采,谈起战事来头头是道。
之前怎么不知道自家儿子还有军事才能?
他有了一些兴趣。
“既然你有如此想法,那么如果你来主持对鲜卑战事,你会如何处置?”
袁树组织了一下语言,把自己在这段时间里思考的一些想法告诉了袁逢。
“如果让我来的话,比起对鲜卑战事,在我看来,最重要的不是出兵,而是整顿幽州、并州和凉州的现状,先从整顿残破边郡开始,安置民众,建设农庄,屯田蓄粮,严守边防。
最要紧的不是率先出击,而是防御,在防御的基础上反击,且是有限度的反击,并不是大规模的反击,最重要的,是要把三州边防打造坚实,让鲜卑等胡虏南下劫掠再不能成功。
彼等之所以南下劫掠,无外乎缺衣少食,缺少他们所必须要的东西,这些东西只有汉地才有,他们自己生产不出来,所以才会来抢掠,而每一次的抢掠,都会让他们变得更强。
除此之外,儿还有所听闻,说边境之地,有不少豪强大族组织商队,用盐铁和鲜卑人交换马匹,再把马匹运送到冀州等地发卖,如此赚取钱财以发家,这一点对于大汉来说,有极大的危害。
鲜卑人就算能够掌握冶铁之术,但是其本身并没有多少铁矿,有技术而没有铁矿,自然无法完全支撑他们所需要的铁器,如此一来,就必须要通过劫掠和交易的方式去获得铁器。
劫掠毕竟是有风险的,而交易则安全得多,有了边境商人源源不断的铁器提供,鲜卑人才能不断的维持劫掠所需要的武装,并由此变得更强,所以我们必须要整顿这种行为。
在整顿边防的同时,不允许边郡与鲜卑人贸易铁器,如此将逼着鲜卑人只能通过劫掠的方式获得铁器,如此一来,他们必须不断出击,不断直面我整顿之后的边防,在此期间,就会被削弱实力。
而我大军在这些依托城池、农庄构筑的防线进行反击的同时,也能增长经验和战力,锻炼出更强悍善战的骑兵,熟悉鲜卑人的战法,如此三五年之后,情况则大为不同。
鲜卑缺兵少将,更缺少足够精良的兵器,届时或许他们连打造兵刃和箭矢的铁都拿不出来,而我大汉铁骑则完全适应了他们的战法,自身也训练精熟,兵精粮足,攻守易势,方能北伐草原、破灭鲜卑!”
袁树一番论述下来,听的袁逢眼中异彩连连。
就算不怎么明白军事,但是这袁树这番话说下来,他也隐隐约约能感受到这样一番操作之后,不仅能把鲜卑彻底消灭,说不定整个北方边患都没有了,大汉朝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和平局面。
不过这种欣喜很快就被掩盖住了。
袁逢的确不太懂军事,但他是个成熟的老官僚,他懂政治。
幽并凉三州苦寒,农业发展不起来,粮食产量常年不足,所以当地人多从事商业、畜牧业,与边塞异族交易,以此换取财富,获得生存所需要的粮食。
不单单是鲜卑人,还有乌桓人,以及南匈奴,还有东北的扶余、高句丽等等各国各族,情况是比较复杂的,而且朝廷在这些地方的控制力并不强。
一道禁令下去,不让贸易铁器,就等于斩断了不少大族最主要的收入来源,损伤了他们的利益,他们能答应能接受吗?
地方官府也是一样,地方官府的利益也会受到影响,他们肯定不会轻易接受。
汉和帝以后的东汉已经不再实行盐铁专卖,而是使用双轨制,保留官方冶铁机构的同时,也允许私人经营,然后设置铁官进行管理和征税,且这个铁官的管理权限也下放到了郡国。
有铁矿、出产铁器的郡国设置大铁官,从开采铁矿环节到销售环节层层征税,不放过任何可以捞油水的地方。
没有铁矿的郡国则设置小铁官,他们也有赚钱的法子。
按照这个时期的收税方式,离开本郡国前往其他郡国贩卖商品,每到一郡国或者过一关卡都要重复征税,税率从一成到五成不止。
贩卖铁器去草原的话则需要经过很多地方,沿途郡国都能通过小铁官的设置而从中捞取好处,赚一笔过路费,给自己和部下官吏发点福利,大家一起分润这笔好处。
比如从涿郡出发贩卖铁器到草原,则至少需要经过上谷郡,上谷郡就能从中捞取好处,从郡守到办事小吏,肯定都是希望能够维持这样一笔收入的。
如果是从涿郡贩卖铁器到乌桓人或者高句丽那边,则更是要穿越数个辽东郡国,他们都能从中捞取好处。
这还只是去程,回程,商队从草原异族那边带回马匹、骨制品、兽皮等等草原特色产品前往内地州郡销售,又要经过好多郡国,每到一地,又要给他们抽税。
多少官员靠着这个规则捞钱捞的不亦乐乎?
现在雒阳一道政令下去,要把向异族出售铁器的路子给掐断,往返两次抽税、捞钱的机会没了,这得让多少大族、官员受到损失?
他们能接受?
肯定各种搞事情啊!
别的地方不说,就这一点,袁逢就感觉困难重重,推行不下去。
他把自己的考量告诉了袁树。
袁树听了袁逢的担忧,想了想,感到十分疑惑。
老爹,咱们不是最高统治者吗?
你该不会忘记了咱们不单单只是一个四世三公的家族吧?
咱们可是架空了皇帝、代持了皇权唉!
怎么搞的还和一个普普通通的大臣一样?
于是袁树把自己的疑惑向袁逢倾诉了。
“父亲,咱们不是掌控了雒阳吗?咱们手中不是还有天子吗?大义名分在手,若有人明目张胆的反对或者阳奉阴违,不正好可以趁此机会铲除他们吗?”
第277章 袁树的一揽子计划
袁树这么一说,袁逢稍稍愣了一下。
对哦,他们已经不仅仅只是四世三公的庞大家族、执掌重权的权贵名门了,他们现在,已经是这个庞大帝国真正的掌权者了。
这个庞大帝国的中枢机关、暴力机器都在他们的掌控之中,最强的武力也在他们的掌控之中,甚至皇帝都在他们的掌控之中,以此为依仗,号令天下,莫敢不从。
真要有不从的,反而就等于给了他们借口,让他们可以将不从者打为叛逆,趁机出兵讨伐,将他们全部干掉,然后顺理成章的夺取这些过去得不到的利益。
这难道不是最大的优势吗?
袁逢抿了抿嘴唇,深吸了一口气,好像才接受了这个事实一样。
他不由得捂住了自己的额头,十分感叹。
“老了,老了,脑筋转不过弯来,还是没习惯……”
“父亲,咱们执掌朝政也有一段时间了,您也该习惯了。”
袁树摇头笑道:“执掌朝政固然要考虑方方面面,但是真要有人敢于抗拒我袁氏号令,咱们也完全不需要瞻前顾后,直接以天子名义将其打为叛逆,认定为贼,彼等自然先输在了道义上啊!”
顺着袁树的话语,袁逢转换思路,发现这样看待问题的话,这个事情好像也不是那么的没有可操作性。
首先,幽并凉三州因为地处北方苍凉之地,农业发展受限,经济发展不好,所以文化发展也不好,没有阀阅家族存在于这三地,甚至缺少士人家族,也就自然没有被太多的利益集团所侵占。
这就等于三州之地,大部分都是地方性质的豪强家族,缺少与雒阳高官权贵之间相互连结的核心利益,不至于让某些中央权贵为了这些利益而对袁氏家族的地位发起挑战。
所以袁氏要面对的,其实就是三州之地的本地人士,要压服的,也就是这些本地人。
另外,东汉帝国建立起来的根基是雒阳朝廷与地方势力之间微妙的政治平衡,按照一直以来的规矩,地方军政一把手由中央安排,可以从外地空降。
而这些一把手之下的办事官员、吏员则必须选择本地人出任,不能任用外地人。
全天下大部分的州郡都是这样安排的,以此平衡中央和地方的利益关系,唯有三河之地与边郡可以不用参考这些规矩。
三河之地是东汉王朝的腹心之地,相当于中央直辖,从最高长官到办事吏员,都可以任用外地人来担任,所以雒阳朝廷才能快速征调三河骑士发起战争。
而边军则是单纯因为苦寒、危险、地方势力常常受到战争破坏,所以也不必遵循这套规矩,如果一定要遵守这套规矩,估计军政长官不会缺编,办事吏员会大规模缺编。
本地豪强家族不知道什么时候就给北方南下的鲜卑人砍完了,识字的人都给砍光了,剩下的都是不识字的泥腿子。
泥腿子来做辅佐官员、办事吏员吗?
这显然不可能。
这样的边郡,南北两边都有,但是北边更多,南边相对少一点。
幽并凉三州大部分地方都能算是边郡。
这就意味着这些边郡的军政长官和办事官员吏员都能给安排上外地人甚至是自己人,只要袁逢和袁树联手,他们都愿意,那么在政治权力方面,必然可以保证这些人跟着袁氏的步调一起走。
如此,幽并凉三州的官府层面首先就能稳住。
然后就是那些地方势力。
没有了官府作为保护伞,这些地头蛇不会真的以为强龙压不住他们吧?
强龙压不住地头蛇的原因一是强龙觉得没必要,二是本地官职偶尔也会被地头蛇渗透掌控,把这些权力也算在了地头蛇身上而不是强龙身上,作为纯粹的外来者,强龙不太好办事。
真要办,没有办不成的。
更别说在汉帝国这个法制不健全的古典国度里,一名中央大员带着五千、一万的军队来到一个边郡,说你们这里的人都要听我的,不听我的我就砍死你们,会有什么结果呢?
一目了然。
不言而喻。
上一篇:抗战:开局98k,杀翻苍云岭
下一篇:民国:打下东北,暴兵当球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