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不是袁术

我不是袁术 第235节

  袁树点了点头。

  “段校尉果然是司隶校尉的好人选,不错,正是张俭,此人受我袁氏庇护,为了保护他,袁氏多次与宦官开战,最后才到了兵戎相见的地步,受我袁氏大恩至此,居然摆出一副公私分明的模样,引得部分人对他称赞不已。

  此等作为,实在令人不齿,袁司空为人和善,不愿意与这些党人争执太甚,但是却也不能放任他们如此厚颜无耻下去,必须要想办法收拾一下张俭,叫他不要再如此嚣张!”

  段煨明白了袁树的意思,就是要把张俭给收拾一下,不过他觉得这个事情完全可以不要那么复杂。

  “张俭此人,难道如此棘手,让袁司空都束手无策吗?若是如此,为何不……”

  段煨竖起一根手指,在脖子上划了一道。

  袁树摇了摇头。

  “一来,张俭是党人领袖,对抗宦官的名人,贸然杀之,只会让人惶恐不安,不利于当下雒阳朝廷的稳定,二来,也是最主要的,袁司空与人为善,不愿如此。”

  段煨明白了袁树的意思。

  无外乎袁逢不想把事情搞大,不想为了一个张俭引得整个党人集团对袁氏政权产生怀疑,影响袁氏政权的根基。

  只要人不死,双方至少还有表面上继续合作的可能,人要是死了,就不好说了。

  只是如此一来,又该用什么办法去收拾张俭、让他老实一点呢?

  段煨一时间想不出来。

  但是袁树素来很愿意与部下一同解决问题,于是解决问题的思路就被袁树传达给了段煨。

  “当初,张俭破坏了曹节母亲的坟墓,杀死了曹节的一些家人和朋友,被曹节痛恨,于是二次党锢之祸以后,曹节派人全天下追杀张俭,张俭则亡命奔逃,惶惶不可终日。

  因为他的名声很大,所以他逃到什么地方,都有人愿意冒着风险收留他、保护他,而曹节更是生气,于是下令凡是收留过张俭的人家全部斩杀,很多收留过他的人家都被曹节杀光了。

  就算如此,张俭还是一路跑一路求人收留,一路逃到了青州,在此之前,已经有几十户人家因为他而遭到灭门,直到他被袁司空派去的人保护着带去了关中,由我藏匿他、保护他。

  最初,我还挺尊敬他的,觉得他是个敢于和宦官对抗的勇士,但是现在看来,他只是一个沽名钓誉的小人罢了,又要对抗宦官,又要逃跑活命,一路牵连了不知多少人为他而死,而他自己却还活得好好的。

  其余党人领袖如李膺、郭泰等人,都是慷慨赴死,没有牵连其他不相关的人,唯有他一人牵连那么多人而死,实在是让人感到心痛不已,过去,没人追究,但是现在,我觉得应该要把这笔账拿出来算一算了!”

第294章 张俭把握不住

  袁树的意思已经很明确了。

  翻旧账!

  给我翻旧账!

  张俭不是个没有黑料的完人,张俭是个有黑料的家伙,深挖他的黑料,然后散播出去,利用此事掀起舆论,从道德层面攻击他、谴责他,将他逼入道德谷底,让他好好感受一下什么叫过街老鼠!

  张俭不是质疑袁氏作为汉臣是否真心诚意吗?

  不是要怀疑袁氏不是合格的汉臣而是汉贼吗?

  那好,你质疑袁氏之前,先让大家来审视一下你有没有质疑袁氏的资格!

  段煨立刻就知道了自己该怎么做。

  监察雒阳百官,这是他的职责啊。

  有这种事情,他自然当仁不让,一鼓作气把张俭批倒批臭,或者更进一步,让他直接社会性死亡,岂不美哉?

  段氏家族在雒阳之所以能够站稳脚跟,全赖袁氏相助,或者说全靠袁树的信任,没有袁树一手庇护,他们哪里能安全的待到现在呢?

  于是段煨准备展开行动。

  他下令自己麾下训练有素的中都官徒吏们开始行动,那些他看好的较为亲信的属下们全部出动,在雒阳城内、城外的大街小巷之中,在人群密集的地方散播关于张俭的传闻。

  什么面对宦官的暴起发难没有慷慨赴死、勇于斗争而是亡命奔逃,嘴炮打得震天响,真到了要真刀真枪拼杀的时候就直接脚底抹油逃跑,胆小如鼠,令人发笑。

  亡命奔逃也就算了,但是你千不该万不该,专门往人多的地方跑,跑到一地还让人收留,还要好吃好喝好住,不往深山老林子这些不容易被发现的地方跑。

  怎么着?

  逃命的时候还要舒舒服服的过日子呗?

  这也就算了,可是当曹节等奸贼接连处死那些受到你庇护的人的时候,你什么都不做,一味往前跑,然后继续找人收留,好吃好喝好住,然后接着害死这些愿意收留你的人。

  你一路逃跑,宦官势力一路追杀,近百户人家甚至官员为了庇护你而受到牵连,或者罢官去职丢掉前途,或者被冤杀,更有甚者全家满门被诛杀,何其凄惨?

  你每到一地,就害的当地人惨遭屠戮,闹得当地鸡犬不宁,结果帮助你的人都死了,你倒是过得好好儿的,白白胖胖面色红润,说起话来中气十足,丝毫没有见到任何忧伤之色。

  难道那些为了你而死的人都白死了吗?

  何等的薄情寡义?

  袁树知道,这些流言一旦在大街小巷上散播开来,对于张俭来说,杀伤力将是巨大的。

  大汉名士、高官本身就要依靠一定的道德水准来站稳自身、营造人设,一旦人设崩塌,则权势连同地位一起都会受到严峻挑战,甚至为此丧失殆尽。

  不管是古典时代还是中古时代,虽然社会对道德的要求没有明清时代那么苛刻、绝对,但是一个没有道德的人是不能符合儒家传统观念的,一个有才无德的人是会被社会抨击且抛弃的。

  更别说党人们对抗宦官的一大武器就是更加优秀的道德水准。

  不管是谁,在有才能的同时,绝对不能忽视的就是自己的道德建设与人设搭建——

  不管你实际上有没有,但是你必须要让其他人认为你有,做好表面工作,私底下怎么搞,那是你自己的事情。

  而且,张俭之前的那些事情不是没有人在乎。

  比如和他一起避难于袁树茂陵良庄的夏馥就曾经忍不住的吐槽过,觉得张俭逃难期间的作为有点太过分了,害死了太多的人。

  夏馥表面上尊崇张俭,但是私下里对刘表多次吐槽过张俭为人,搞得刘表夹在他们两人中间很是尴尬。

  但是受限于张俭当初是带头抗击宦官、甚至真的杀死了宦官家人的一人,是一面旗帜,所以大家并没有深入批判张俭。

  而眼下,对抗宦官的旗手已经不再是张俭,而是袁氏家族,是袁逢和袁树,既然如此,张俭也就没有那个唯一性了,也就不再具备不败金身了。

  所以,一场针对张俭的舆论风暴也就顺势展开。

  正是二年四月中旬和下旬,袁树在雒阳募兵进行的如火如荼之际,雒阳城内外的舆论风暴也愈演愈烈,针对张俭在逃亡路上的一系列事件,雒阳城内外掀起了剧烈的舆论争端,很多人就此事展开了激烈争论。

  争论的焦点无外乎张俭为了逃跑牵连害死了那么多人是不是错误。

  有人觉得这不是错误,错的是宦官而不是张俭。

  有人觉得张俭也有问题,逃跑为什么不走深山老林而要走繁华地带呢?

  都已经逃命了,还在乎路好不好走、有没有人收留接待?

  一番争论之后,舆论风评逐渐向对张俭不利的地方靠拢,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张俭这样做是不对的,是有问题的,那么多逃跑活命的党人之中,唯有他牵连害死了那么多人,实在是不该。

  而随着四月下旬开始有人把张俭的行为和袁氏的行为展开对比之后,这种风向就更加明显了。

  雒阳城内开始传言说当初袁氏被宦官陷害,被雒阳那么多人针对抨击的时候,那叫一个忍辱负重啊,而且愣是没有对那些抨击他们的人下狠手,一个人也没杀,后面也没报复谁,把宦官全灭之后,还维持着你好我好大家好的状态。

  这多实诚的一家人?

  这再看看张俭,对付宦官没对付出来个什么劲儿,针对袁氏倒是针对的十分尖锐,自己也不看看自己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儿,就能针对袁氏?怀疑袁氏?

  主要上一轮袁氏已经被宦官陷害过一次、被雒阳人质疑过一次这一次再来,很快就把大家关于当初袁树力压雒阳群雄、舌战群儒的记忆给唤醒了。

  彼时彼刻,恰如~此时此刻!

  然后张俭就受不了了。

  怎么舆论风评突然开始抨击他了?

  怎么他突然成为了那个里外不是人的人?

  而且他觉得大家都搞错了重点。

  他抨击袁氏为的是袁氏专权、不敬天子,是袁氏不把实权还给天子的事情!

  和他之前与宦官的那些过往有什么关系?

  当初连累了那么多人,他心中也是很不好受,那么多年来一直经受着良心的谴责,虽然这种谴责并没有太过于超过他的心理承受底线,所以他还是该吃吃该喝喝,继续过自己的日子,还能抽空抨击袁氏。

  可是这并不代表他并不在意啊!

  他还是在意的,并且表示自己死了以后一定要去找那些人谢罪——可那是死了以后的事情,和现在活着的时候完全不一样啊!

  他试图发言出声,表示现在应该注意的事情是袁氏专权的事情,而不是当初他个人在逃亡期间的一些事情,二者之间不应该混为一谈吧?

  真要说理,那确实是这个理,但是这年头的舆论风暴掀起来很难,平息起来就更难,大家的注意力都被转移了,张俭凭借一个人的力量想要把舆论风潮的方向给把握住……

  不能说完全不可能,只能说根本不可能。

  这水太深了,他把握不住。

  就算他再怎么努力,背后操控的袁树也能动用千百倍于他的资源量砸进去与他对抗,比他更有资格、更有实力操控舆论的方向,他就像是一只被网网住的鱼,再怎么挣扎,也挣脱不了可怕的渔网。

  一开始,还有人愿意为张俭说话,在舆论场上、社交场合,还有人愿意为张俭美言几句,说他的人品道德没什么问题,之前的问题也都是宦官的错误,不是他的错误。

  该杀的是宦官,而不是他。

  但是就是架不住有人询问为什么其他人可以死、可以自己独自逃跑,偏偏张俭牵连了那么多人,最后还活得好好儿的,还那么白白胖胖,还能当官。

  怎么就他特殊?

第295章 一次小小的敲打

  帮张俭说话的人没法儿回答这个问题。

  而且当事情进展到这个地步的时候,雒阳城内的人们也差不多的察觉到了些什么,怀疑这个事情与袁氏脱不开关系,所以渐渐的也就不说话了,也不敢去趟这趟浑水了。

  张俭很快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连关系最亲近的刘表和夏馥都远离了他,不想和他过多的牵扯到一起。

  于是乎,到正始二年五月初的时候,张俭彻底躺平了,他知道自己已经无法辩驳了,名声已经臭得差不多了。

  在雒阳舆论场上,他已经被踢下了大雅之堂,要是局势继续发酵下去,他估计都快要和曹节一桌了。

  这日子怎么就那么苦涩呢?

  然而,这还不算完,袁树对付人从来都是一击必杀,从不给目标留下什么东山再起的途径。

  正始二年五月初二,司隶校尉段煨上表朝廷,表示张俭作为朝廷大臣却引发那么大的争议,会损坏朝廷在民间的威信,如果张俭真的有道德上的污点,他建议朝廷将张俭罢官。

  这份表奏很快得到了袁逢的批复,接着袁逢又假模假样的跑去了崇德殿拜见刘悝,让人形玉玺在已经拟好的诏令上盖章,就此罢免了张俭的官职,把张俭废为庶人、赶出朝廷,再不叙用。

  张俭就那么失去了官职。

  诏书下来的时候他整个脑子都是嗡嗡的,完全没有理解情况怎么就突然变的那么糟糕了,前后不过一个月,他就从士人领袖变成了一介草民,权力地位全都没了,还落了个永不叙用的下场。

  这和党锢之祸时期被禁锢在家里有什么区别?

  但是这还不算完!

首节 上一节 235/28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抗战:开局98k,杀翻苍云岭

下一篇:民国:打下东北,暴兵当球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