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贲郎 第178节
裴秀也跟着笑了笑,他自然理解赵基的意思,就问:“那还救不救臧子源?”
赵基扭头看贾诩,咧嘴笑:“文和先生,救不救?”
“救,当然要救,要大张旗鼓的救!”
贾诩也是做笑:“只是救不了。”
赵基敛笑,起身从西阁窗口眺望仓阁改建工地:“名声我想要,风险我又不想要,实在是为难。”
他转身看裴秀:“人是善变的,困守孤城死掉的臧洪,才是烈士楷模,自可留名竹帛之上,虽死犹生。若将他救出来,以后难免会变成我这样,实在是不好。”
见他自我调侃,裴秀想笑又觉得不该拿臧洪说笑,就去看贾诩。
贾诩面露微笑,侧身对着窗口方向:“侍中可有决断?”
“嗯,上报天子,请天子下诏,召西河、雁门、代郡各出步骑,随我救援臧洪。”
赵基脸上没有笑容:“侍中种辑久在河内,赵岐往来于袁曹之间,如今又在襄阳,自天子以下,谁不知东郡臧洪之事?”
臧洪不是蚂蚁,是讨董联军檄文的主要起草者,盟誓天地的演讲者。
又是反抗袁绍而举兵,可朝廷为了获取袁绍、曹操的支持,一副不知情的模样。
可以这么说,朝廷已经默许了臧洪的消亡。
所以赵基也猜测赵老头儿早就知道这件事情,只是乡人求到面前,必须把场面做到位。
哪怕老头儿是真想去救臧洪,赵基即便答应,也会磨磨蹭蹭。
听了赵基的这句话,裴秀彻底死心,对朝廷那点希望算是消亡了。
此前能默许臧洪的消亡,以后自然会默许或主导河东的消亡。
赵基眯眼远眺西边龙山,个人敬佩臧洪是个人的事情,何况此前并无交情,贸然出兵奔袭两千里,是拿自己的亲友、伙伴、部众的性命当儿戏。
贾诩询问:“侍中要进讨高干?”
“是,要给袁绍找点事情做。如今公孙瓒避居易京沉湎酒色,袁绍独大于幽冀之间,各处景从,袁绍膨胀的太快了。必须出杀招,给他一巴掌,这样或许才能激起公孙瓒的斗志。”
赵基回头看贾诩:“他一个假刺史,还敢派使者入朝,真以为朝廷是他舅舅家的?”
作为目前朝廷的守护者,收拾高干,提升朝廷的威望,也会提升自己的威望。
借助战争,迫使西河、雁门、代郡出兵助战……没别的意思,不是真指望这些军队作战。
只是想抽兵过来,免得这些郡在背后搞事情。
同时这些军队过来,立下功勋,自己就能调整人事,拉拢人手;即便没有功勋,也有苦功在,自然能拉一批人过来。
因此这次征召范围不能局限于西河三郡,就连上郡、北地郡也要遣使征召。
能来多少是多少,只要肯来,与带队军吏、汉胡豪强缔结情谊,那这些郡就是自己的辐射范围。
贾诩也是认同这个方略的,远交近攻永远是军阀壮大的不二法门。
赵基不认关东的那一套价值体系,这才是让贾诩最为欣慰的地方。
略沉吟,贾诩就说:“今夏麦将收,可遣使关中。另遣使者联合张燕,有张燕相助,河北兵马入援上党,则粮道不安。为保护粮道,必层层驻军,耗费极大。”
张燕是出了名的讨厌袁绍,黑山军联盟基本上已经瓦解,也就打袁绍时还能拧成一股绳。
没别的原因,因为黑山军各部绝大多数都是冀州人。
皇甫嵩军管冀州时,他们打不过皇甫嵩,只能避居太行山各处山谷,招降后才安定下来。
当代人都还活着,正值壮年,谁不想打回家乡?
所以不是张燕敌视袁绍,而是黑山军上下敌视任何一个冀州的统治者。
黑山军代表着人口与武力,可他们已经丢失了田宅,田宅为当地的豪强邻里侵占。
谁抵御黑山军,谁就能获得冀州人的支持。
这个逻辑下,黑山军谁当盟主,都无法与河北之主联合。
此前赵基也向张燕派遣使者,想要借兵五百,可张燕没有回应。
现在形势不同了,张燕必须重视赵基的声音。
开战之前到处许诺拉盟友,赵基很理解这种操作。
别说弘农的段煨,就连李傕,也是可以谈一谈的。
第207章 手段尽出
安邑,少梁宫。
与往日一样,赵彦拄着藤杖来门下省议政。
侍中刘艾、台崇在门前迎接,这段时间朝廷政令基本上都出自这里。
涉及两千石重要任命才会与太原中都的朝廷走一个流程。
侍中庐内,赵彦落座后将沉重貂蝉冠解下,递给一名郎官,就说:“太原已定,宗贼伏诛。陛下不日将还,而如今元嗣提议陛下亲征逆臣高干,二位以为如何?”
打高干不是目的,只是手段。
赵基的奏表已经送来,想请皇帝亲征逆臣高干……只要打的顺手,也就能顺势讨伐乱臣袁绍。
当然了,这么重大的战役,要进行各种准备。
只要没开战,双方就有斡旋的余地。
可现在袁绍有后退的余地?
别看曹操击退吕布后征战不休,每战克捷……他只要有一场仗失败、受阻,兖州就会再次大乱。
袁绍也是差不多,打的公孙瓒丧胆,可公孙瓒只是志气低靡,而不是死了。
万一公孙瓒重新振奋起来,袁绍就炸了。
刘虞死后,还死了一串人,比如刘和,比如鞠义。
而刘虞死之前,袁绍的军师卢植也死了,死在了四年前。
特别是大将鞠义,去年与朝廷使者勾勾搭搭,暴露痕迹后立刻被处死,现在河北各军正处于某种奇特的状态中。
敬畏袁绍的同时,也多少存有抵触之心。
所以天子率军讨伐高干,袁绍会非常的纠结。
即不能向朝廷认错服软,也不放心其他大将统兵,若亲自统兵迎战,也就坐实了逆臣身份。
不是赵基多么高明,而是赵基狠厉,根本没把天子当成不可冒犯的人间至尊。
带着天子亲征,谁与赵基交手,都非常的被动。
除了李傕郭汜这些此前挟持过天子的军阀,他们自身与部队对天子已经缺乏敬畏。
关东不一样,不管袁绍还是曹操,口口声声都是要匡扶社稷、辅佐汉室。
当天子率兵亲征时,自能引爆对方内部的反对派。
统合一个地区,必然伴随着杀戮与剧烈的利益剥夺、再分配。
袁绍整合了冀州,那冀州这些年积累的矛盾都会报应在袁绍身上;曹操这里也是,兖豫二州的各种矛盾都将作用于曹操身上。
赵彦提议之际,将赵基的奏表推给刘艾二人阅读,刘艾反而求稳:“元明公,井陉道艰险,逆臣据险而守,若进兵不顺,朝廷新树之威必荡然无存。”
台崇察觉赵彦看自己,立刻就说:“元明公,讨伐高干于上党,两军山野相持,以今岁之酷暑干旱,即不利大军鏖战,也困顿于粮秣输运。”
“二位的意思是不看好此战?”
赵彦面无笑意,看向刘艾:“子芳,朝廷新树之威若不能震慑逆臣贼子,这威不要也罢。”
又看向台崇:“长平之战,秦赵各属一国故能相持日久。今元嗣追随天子征讨逆臣,是以上伐下,河北自有义士,何来的鏖战?”
刘艾、台崇低头不语,他们也清楚,这就是赵基解救臧洪的办法。
可臧洪那里是个死结,如果臧洪愿意突围,包围他的袁军早就放水了。
因为弃城而逃的臧洪辜负了一城男女的期望,名声碎裂,以后即便活着,也跟死了没区别,不会对袁绍造成什么影响。
所以臧洪活命不难,难的是以孤忠大义的身份活着。
如果不是赵基几乎将太原宗贼连根拔起,赵彦也不会向陈容承诺什么。
现在是真的可以腾出手,对袁绍抽耳光。
隔着太行山不好抽袁绍,抽高干也是没问题的。
这是一套组合拳,打高干只是开始。
不管是刘艾,还是台崇,此前只是皇帝的侍从、顾问,虽能参与廷议,可真正给朝廷拿主意的是列位公卿。
所以他们两个缺乏足够的底气,简单来说,没有做好与袁绍全面翻脸的心理准备。
朝廷这一拳打过去,揭掉袁绍的汉臣皮相,袁绍自然要想办法再蒙一层皮,大概率要重立朝廷,拥护平原王作天子。
走投无路,袁绍就敢这么干,与朝廷两败俱伤。
否则受制于名义,束手束脚,被赵基反复抽打,他会很难受。
换皮哪有那么简单?
换到一半,自行暴毙也是有可能的。
拥护平原王作天子,河北人是听平原王的,还是听你袁绍的?
这位平原王可是桓帝之弟,就封以来痴迷酒色,是出了名的子女繁盛。
光是子女姻亲,就是一笔难以估量的雄厚力量。
拥护平原王作天子简单,想控制新天子可就难了。
河北郡望、豪强们放着现成的刘氏天子,又何苦追随你袁绍?
即便袁绍有拥立新朝暴毙的风险,刘艾、台崇也不想冒这个险。
连遥远的袁绍都畏惧,而眼前的赵彦又已经表态,他们两个只能沉默,附议。
署名之后,莫名压力卸去许多,刘艾就问:“元明公,若能救出臧子源,当如何安置?”
“袁绍既能退一步,那再退一步又有何妨?”
赵彦说话间,从桌案上找到一份赵岐、刘表联名送来的奏表,推给刘艾。
上一篇:模拟历史,但开局崇祯是神皇
下一篇:三国:大魏王侯,家父曹丞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