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走偏锋的大明 第616节
妙真看见他们,也不问俩人是谁,转身便进屋给他们拿来三个小马扎。
潘筠递给于谦两个,对妙真道:“去沏壶茶来,于大人说了很多话,应该口渴了。”
妙真应下,转身离开。
潘筠扭头问于谦:“于大人吃了吗?”
于谦掏出怀里的碗道:“刚在外面领了一碗粥,现在不怎么饿。”
但成年男子,一碗粥怎么可能会饱?潘筠让妙真拿了一碟米糕出来。
“将就一下,这宅子曾经是废弃的,很多桌椅都没了,我大师兄被困在此处,它便成了义院,各处都被用了,只这里还空一点。”潘筠随手将碟子放在地上。
于谦并不在意,随手捏了一块米糕,含笑问:“潘道长是怎么认出在下的?”
潘筠:“我说是望气,于大人信吗?”
于谦:“若是从前,我定不相信,但现在,我信。”
潘筠眼睛大亮,“哦”了一声,身子前倾:“我知道,儒生向来主张子不语怪力乱神,对鬼神相面等玄术都是敬而远之。”
于谦颔首:“即便我现在相信潘道长,我亦是这样的态度。”
潘筠钦佩道:“很少有人能在新认识之后还可以坚持从前的坚持,就为了于大人的这份坚持,您有什么想问的,只管问,贫道能回答的,都会回答。”
于谦沉吟片刻,问道:“听闻叛军的二当家王小井出自三清山下的汾水村,而今早,蔡晟放了王小井的家人,其家人不知去向,他们可是在潘道长手上?”
潘筠挑眉:“于大人今天刚进的城,竟然就查到这点了?”
于谦:“蔡晟收押叛军家眷并不是秘密,为了震慑贼人,他可以说是广而告之,我在人群中稍一打听便能打听出来。再派人去土地庙一探,便知道全部了。”
潘筠道:“我也是今早才知道王小井家人被放出狱的消息。”
于谦坚持问:“他们在你手上吗?”
潘筠冲他挑眉,笑而不语。
于谦大松一口气:“在你手上就好,还请潘道长保护好他们。”
潘筠给他倒了一碗茶:“于大人的意思是?”
“我虽不知道你是怎么让蔡晟放人的,但你费劲做这事,不就是想保住王小井一伙人吗?”
潘筠收起脸上的笑容,郑重道:“于大人可以保下他们吗?我听说朝廷派了大军南下平叛,福建那头打得很厉害。”
“福建是福建,江西是江西,”于谦道:“福建的叛军已达六万,且还在不断扩大,但江西这里只两小支在做乱,宋大林这一支不过两千多人而已。”
“大人,我不知道江西另一支叛军是什么情况,但宋大林和王小井他们确实是被逼无奈。”潘筠沉声道:“朝廷得让百姓有生存的空间,否则,为了活着,骨肉可相食,何况造反?”
卢远低声呵斥:“大胆!即便是骨肉断绝,也不得对君不忠!”
于谦伸手止住卢远,和潘筠颔首道:“我会为宋大林和王小井陈情,招安这一支叛军,但你也要保证他们不再作乱。”
潘筠:“只要朝廷给他们活路,他们就不会再作乱。”
于谦:“你所认为的活路是什么?”
潘筠道:“今年每户二钱的增税取消,再减轻劳役……”
潘筠顿了顿后道:“于大人,衙门给派的抬轿、打扫、打更、急递铺等劳役太多了,要求太过严苛,民苦不堪言。”
于谦抿了抿嘴,低声道:“潘道长,你知道,这是太祖高皇帝定下的规矩,你要减去这部分劳役,几乎不可能,你还是提实际一点的要求吧。”
潘筠:“还有矿工的工钱,劳作的时长……”
潘筠把宋大林那天晚上提的要求又完善了一些提出,于谦眉头一直紧蹙,认真的听着。
听到中间,他已经忍不住起身转来转去。
待听完,他目光炯炯地盯着潘筠问:“这是宋大林提出的?还是谁替宋大林提出的?”
潘筠面不改色的道:“全是宋大林的条件。”
于谦忍不住一拳捶在掌心,叹道:“实乃柱国之才啊,宋大林没读过书?”
潘筠:“没有。”
于谦急切的转了两圈后回头:“我会尽全力保住他们的,但我需你替我转告给宋大林,我目前做不到他提出的所有条件。”
潘筠:“你能做到多少?”
“只能做到三条。”
潘筠:……她提了这么多条件,条条他都说好,结果他就能完成三条?
她强忍住脾气,问道:“哪三条?”
“一,免去他们的罪行;二,免去二钱的增税;三,增加矿工的工钱和减少其劳作时间。”
潘筠松了一口气,这倒全部是宋大林的条件,至于其他的,行吧,是她要求太多了。
潘筠:“好,我去和他谈。”
于谦问:“潘道长有多大的把握?”
“只有五成,但我会拼尽全力,”潘筠一脸严肃:“即便是拼去我的性命,我也会完成的。”
于谦也呼出一口气,挤出笑容来,与她行礼道:“如此,就有劳潘道长了。”
潘筠:“客气,客气。”
“那我还有一个要求。”
潘筠扶着他的手一僵:“什么要求?”
第721章
“我想见一见王小井的家人。”
潘筠挑眉,目光扫过卢远,还是起身道:“请随我来吧。”
潘筠领俩人去后院。
他们正在后院搓麻,王小妹自己拖着一把扫把驾驾的满院子跑。
看到潘筠,她丢下扫把冲过来一把抱住她的腿,仰头露出最灿烂的笑容:“小师叔——”
潘筠笑着摸了摸她的脑袋,向王家人介绍于谦:“这是我们三清山的客人。”
王家人并没有因为俩人衣衫破烂就露出异样的表情,他们甚至没有问于谦从哪儿来,是做什么的,直接热情的请俩人坐下。
潘筠借口前院还有事,把空间让给他们。
于谦卷起袖子,坐下和他们一起搓麻绳,缓缓问道:“老丈贵庚?”
王老丈皱纹堆叠在眼角,笑道:“不记得是六十二,还是六十一了,时间有时过得太快,有时又过得太慢,我自己都胡涂了。”
潘筠回到前院抓药,衙门有衙役拿着锣过来敲:“县衙新规,今日进城的,落日之前全部出城,不得在城中逗留!”
不等百姓吵闹,衙役便大声喝道:“出城和大牢,你们自选一个,这是县太爷的吩咐!”
众人敢怒不敢言,默默地看着衙役。
衙役转身面对潘筠就换了一副表情:“潘庙祝,这么多人日落之前能看完吗?”
潘筠点头道:“应该可以。”
衙役就松了一口气,低声抱怨道:“不是小的凶,实在是上头下的死命令,出城总比被抓到牢里强。”
潘筠问道:“这是吴师爷的意思?”
喝了桃花醉,她不觉得蔡晟今天能清醒。
“可不是,幸而城门封了,一个时辰前便只许出不许进,不然城里这么多人赶出去也是个问题,一个不好,要出大乱子的。”
潘筠不动声色的问道:“为何要赶人?难道叛军来了?”
“这倒没有,叛军还在三湖村,”衙役左右看了看,凑近潘筠低声道:“是钦差大人要来了,上头要给钦差大人一个好印象呢。”
那完了,你们县衙今天才把钦差大人丢出县衙呢。
潘筠冲衙役笑了笑道:“我知道了。”
衙役离开,接下来,潘筠他们给人抓完药就叮嘱人赶紧出城。
乡亲们一一应下,也不敢和县衙硬刚,取了药就走。
附近渐渐安静下来,等于谦眼眶微红的从后院出来时,院子里已经不剩多少人了。
于谦站在门边静静地看着,刚才衙役敲锣打鼓的他也听到了。
潘筠问他:“于大人今晚是住在这里,还是另有安排?”
不等卢远说话,于谦当即道:“今晚就叨扰了。”
潘筠微微颔首,留他住下。
卢远只能把他暂时托付给潘筠,然后出门去,两刻钟后才拎了一个包袱回来。
与此同时,潘筠感觉到了好几道目光落在自己身上。
她目光一扫,从屋顶,墙角和树杈上扫过,这种感觉她熟悉不已,倭国之行,陈留涛和曲知行一开始就这么盯着她,后来被她回盯了几次,知道他们藏不住,这才不敢再盯着她。
潘筠低头笑了笑,看来,陈留涛俩人没有提醒他们的同僚啊。
妙和已经看完手上的病人,一边收拾针袋、脉枕,一边仰着脖子左右看。
陶岩柏给了她脑袋一下:“认真些,干嘛呢?”
妙和小声道:“总觉得怪怪的,好像有人盯着我看。”
陶岩柏一听,也转着脖子跟她一起四处张望起来。
潘筠远远地看见了,也不提醒,直到躲在暗处的人收敛,不敢一直盯着他们看时,她才出声唤陶岩柏和妙和:“你们过来。”
俩人欢快的跑过去。
潘筠就指着于谦和卢远道:“这是贵客,找个客房安顿下来,今天晚上我们吃点好的。”
妙和高兴的应下,带于谦他们去客房。
那是后院的另一个院子,于谦才洗漱换好衣裳出来,便看见一个小女孩躲在院门后面盯着他看。
于谦笑着上前,才要伸手,她转身就跑了。
跑了没几步就被王费隐一把抱起:“小十一,小心摔跤!”
上一篇:三国:大魏王侯,家父曹丞相
下一篇:亮剑:我在伪军内部当卧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