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局让朱元璋选择明灭原因 第145节
居然还知道力挺改革新政??
解析是不是写错了?
.......
第九十三章:朱元璋叹气:原来嘉靖曾经也写过满分答卷!(求全订,求自订)
.......
“怎么可能?这个嘉靖还曾经试图改革,改变大明?”
朱元璋看得有些瞠目结舌。
他甚至怀疑是不是这个解析搞错了?.
“仙人,这个解析真的没问题吗?”
朱元璋忍不住发问。
嘉靖明明就是一个老道士皇帝,天天不理朝政,放任严嵩这等大奸臣祸害天下。
甚至未来修道,连毁堤淹田这种伤害国本的事情都能够做出来。
何等荒诞?
何等昏庸?
何等让人咬牙切齿?
但是现在却是告诉他,嘉靖曾经主持过大明的改革。
而且还在关键的时候力挺‘大明手术刀’张璁??
老主表示有点难以接受,不敢相信亦林y?i漆泗〢"呜斯$ji*u吧?!
【解析无误!】
天空上出现一行文字。
看着文字,朱元璋不免陷入到了纠结之中。
朱标忽然开口了:“父皇,这嘉靖毕竟是排名六十二位的皇帝.....”
“既然做出过那么多糊涂事,还能够排到第六十二名,会不会曾经也是做出过不少的功绩呢?”
朱标这一番话,顿时便是将朱元璋给点醒了过来。
之前他也是因为嘉靖的混账事情给气昏头了,一时间竟然将嘉靖的皇帝排行给忘记。
“也就是说,嘉靖就是依靠支持张璁改革,所以宭{久冥轳飼六 虾洱岜$才能够立下功绩,让自己的排名上升靠前的?”
朱元璋看着第一个解析,沉吟一声。
不得不说。
这个解析里面的嘉靖,虽然只有只言片语,但是完全看不出有任何迂腐昏庸的模样!
“儿臣也觉得很有可能!”
朱棣也是补充道。
而且他心中也是隐隐有了猜测。
这嘉靖或许也是刚刚上位没多久,故而心中也是有些整顿大明的心思。
想着励精图治,让大明中兴。
不过到了后面嘛.....
可能已经老眼昏花,只想着享福修道了。
“如果仅仅是看着第一个解析,便是推论嘉靖曾经也想励精图治的话,未免太武断了。”
朱元璋眼睛一眯,继续朝着下一个解析看去。
现在他心中也是有着好奇。
嘉靖似乎并非一直都是荒诞不羁之人。
刚刚上位之时也是想着成为一代明君。
只是后面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才让他彻底放弃了大明天下?
.....220.....
【B、严惩贪官污吏,严肃监察制度,严分厂、卫与法司职权】
【明王朝自洪武之后,对于贪官污吏的检察程度便是不断下降,等到了明英宗时代之后,大明朝的大多官吏更是视《严查法》为无物,大谈特谈,而等到嘉靖年间,整个朝堂都已经大半腐朽,贪污几乎都摆在了明面上。】
【年轻时的明世宗争夺大仪礼成功之后,同时也是雄心壮志,欲整顿朝堂,而这个时候之前在大仪礼中发挥了重大作用的张璁便是引起他的注意,等到张璁上谏抑制土地兼并,并且具体实施了之后,嘉靖便是决定让其掌管都察院】
【张璁不负所望,上任之后的第三天便是向明世宗嘉靖奏上奏《宪纲》,其中包含了诸多检察之法,其中还引用洪武年间的旧法,目的在严肃风纪,整顿官员作风,提高工作效率主张推举“廉能爱民者”,不受资历限制,明世宗大喜,命张璁全面推进,朝堂之上,一时无数官吏被逮捕入狱......】
【虽说因为此时大明王朝中,诸多官吏的利益网已成,甚至绝非皇帝轻易便能撼动,可张璁的改革也如同一柄利剑,生生在贪官污吏的利益网络中杀出一条血路,整个大明官场顿时焕然一新!】
.......
“好一个张璁!”
看完了第二道解析,朱元璋忍不住赞叹道。
大明王朝自从明英宗朱祁镇之后,便是一直呈现出下降的态势。
文臣纵横朝堂,贪官污吏层出不穷。
百姓深受其害,土地兼并达到了触目惊心的层次。
虽说出现过一些守成之君。、
但是在朱元璋看来,大明也不过只是一潭死水。
如今张璁改革,也算是给这大明一滩死水搅动一番,让其慢慢活了过来!
“除了张璁.....还有这个嘉靖。”
朱元璋的目光微微移动。
如果说第一个解析还只是只言片语地说明,嘉靖此人并非一直都是昏君。
那么第二个解析便是足以看出。
这个结论的确是正确的。
嘉靖在上位之后没多久,也是雄心壮志,锐气正盛!
想着主动推动改革;想着做一个有为之君;想着让自己青史留名。
朱元璋的心微微有些意动了。
如果不是因为这个王八蛋,在后期做出毁堤淹田这种大不韪的事(bcci)情来。
老朱或许也已经原谅其少许。
但是现在知道了嘉靖后期的昏庸。
现在再看嘉靖前期的雄心壮志和锐气进取,只觉得心中纠结郁闷。
“后期的嘉靖贪婪无度,不理朝政,养出了严嵩这等奸臣,可是依旧能够在皇帝榜单之中进入前百....”
“若是此人能够一直坚守心中的道义,或许大明也能出现一‘嘉靖中兴’,但是为什么又忽然如此呢?”
朱标忍不住苦笑。
既是可惜,又是有些恨铁不成钢。
一个刚刚上位,便是能够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对抗已成熟的文臣体系,硬生生将自己的老爹拉入太庙之中的人!
嘉靖皇帝何等聪明?
在临死之际还传授太子帝王之术。
‘贤与不贤,由不得他们,贤则用之,不贤则不用’
这么一句。
更是囊括了帝王心术中,御下之道的精髓!
如此聪慧,而且又拥有中兴大明,青史留名的机会,后面却是自甘堕落,只求修道。
怎么能不让朱标痛心疾首呢?
朱棣也是有些感慨:“也不知道这嘉靖到底是遇到了什么事情,突然变得如此昏庸。”
如果没有严嵩,没有修道,没有毁堤淹田....
这个嘉靖保守估计,都能够记录到皇帝榜的前三十。
甚至前二十!
这可是真正的中兴之主啊!
.........
【C、革除各州府镇守太监,破除宦官在大明的统治网络】
【明宣宗朱瞻基为让地方治理向朝堂制度过渡,各省任命巡抚,其意义为“巡视安抚”。巡抚的职责是协调三司按察司、布政司、都指挥使司的职责,此本为临时所设立的职位,不过后世却是被慢慢沿用下来】
【等到明武宗朱厚照时期,巡抚一职已经变得逐渐位高权重,甚至凌驾于三司之上,同时从明英宗朱祁镇时期便是开始快速发展的文臣体系,也依靠着朝堂巡抚制度牢牢地掌控着大明天下,朱厚照便决定利用宦官换掉这些巡抚文臣,重新掌权】
【等到了嘉靖年间,诸多巡抚太监贪婪无度,大量的财富被其聚拢,同时大搞土地兼并,在民间收干儿子,还为其置办田产家业,张璁一为朝廷增收,二为扫灭太监隐患,便是要将太监从巡抚一职中拔除出来。】
【嘉靖自然看出朱厚照的意图,不过他却是不屑,自认凭借他的聪慧,根本不需要宦官帮助自己对抗文臣,故而同意,仅仅只留下个别太监巡抚,其余的全部斩首示众,同时抄家,这一举动也为嘉靖朝带来诸多财富。】
.........
“让太监镇守地方,终究只是临时不得已之举。”
朱元璋看着解析上。
对太监镇守的描述,连连摇头。
重用太监的隐患,这是不言而喻的。
纵观整个大明朝,真正有能力而且贤明的太监,似乎也就只有郑和一人。
亦柳 翼删爾迩韭弍y/*ue-已 其余的那一些。
上一篇:大明:从边军开始覆明灭清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