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开局让朱元璋选择明灭原因

大明:开局让朱元璋选择明灭原因 第179节

  朱标翻手就能镇压,一个小小的藩王不可能有任何反抗之力。

  李善长的目光看向解缙。

  或许是感觉这位年轻人不一般。

  便是给他解释道:“此乃大明原本的历史轨迹,太子在未曾登基之前便是陨落,而继承皇位的乃是朱允炆皇孙。”

  “建文帝要削藩,而且将诸多藩王贬为庶人,故而最后燕王才会起兵造反。”

  原来如此!

  解缙顿时明白了。

  若是太子没有登基的话,那么燕王的确是会有些希望。

  但是希望不多。

  不过如果是朱允炆继位7}2伞澪泗疚企删s~&i的话.....

  这不多的希望似乎也变得显眼了起来。

  朱允炆此人。

  解缙也是见过的。

  说句实话,纯纯呆逼一个。

  当然。

  毕竟是皇孙,不能这般形容。

  只能说:对内憨厚持重,对外依仗贤臣。

  也难怪最后会被一个藩王,搞成这副模样。

  “不对啊,按照现在的朝堂局面,就算太子朱标逝去了,那么也应该是皇太孙即位才对。”

  解缙朝着四周看去。

  却是不见皇太孙的踪影。

  沉思片刻。

  他不由得有了其他想法。

  难不成皇太孙,也和太子那般夭折了?

  解缙百思不得其解。

  ...

  姚广孝问道:“陛下,那接下来的这两个答案又该如何选择?”

  其实他心中已经认定了答案。

  不过毕竟皇帝在前装逼呢,他当然不能直接说出来。

  方孝孺此人。

  自己还是是见识过的。

  虽然名声在外,但是不过一(bcdj)个腐儒罢了。

  按照那个家伙的性子。

  别说会不会与编撰永乐大典有关了。

  到时候等到朱棣篡位,能不能活下来都不一定。

  朱元璋自信回道:“第一个答案和第四个答案,必然是选择第四个。”

  “你们可知为何?”

  众人你看我,我看你。

  都是装出一脸茫然的模样。

  朱元璋笑道:“能够进入这答题空间之中的人,都是拥有真才实学之人。”

  “而如今解缙已经进入,足以说明一切。”

  “方孝孺虽说乃是大儒,可毕竟不曾出现在这答题空间之中,或许还是差了一筹,又或许在永乐朝之时,有其他的用途。”

  随后。

  朱元璋又是看向了解缙,问道:“解爱卿,你认为如何?”

  解缙沉思片刻后。

  回道:“陛下言之有理,放下如此人不过腐儒!”

  “而且以臣之才学,若是编撰永乐大典,定然有臣的一席之地。”

  “....”

  这一番话给众人干沉默了。

  李善长更是一脸不可置信的模样。

  刚才他还感觉这个年轻人是个可造之材,但是现在.....

  大哥,你是在和皇帝说话啊!!

  这么傲气的吗???

  “哈哈哈哈,说得好!”

  不过朱元璋没有愤怒,反倒是哈哈大笑起来。

  如此有傲气的年轻人。

  他倒是第一回看见。

  老朱是何许人也?

  他可不害怕这些人恃才自傲,自己又不是嫉才妒能的皇帝。

  相反。

  越有能力的,老朱越喜欢!

  解缙也是有些受宠若惊。

  他的确是傲气,说话也不含蓄。

  所以之前在吏部的时候,自己经常受到孤立。

  但是现在朱元璋宽容,不能说受宠若惊,只能说欣喜异常!

  “既然这样,那么此题便选这方孝孺了。”

  朱元璋看向天空中的题目,回道:“仙人,我们选择第四个答案!”

  【回答正确!】

  【是否查看解析?】

  看着正确的提示出现,朱元璋哈哈一笑。

  果然是被他答对了!

  “还是这种题目好,连咱都能答对。”

  老朱喜笑颜开。

  这句话并非他妄自菲薄。

  虽然老朱在治国的时候,没有什么大乱子,但是他的文化程度是很低的。

  又因为政务繁忙,时间稀少,无法补充知识。

  所以后来。

  老朱才会选择那么多儒学大师,成为朱标的讲经老师。

  就是因为自己没有,所以希望多给自己的大儿子多弄一些。

  “查看解析。”

  朱元璋说道。

  【A、解缙自幼颖悟绝人,他写的文章雅劲奇古,诗豪宕丰赡,书法小楷精绝,行、草皆佳,尤其擅长狂草,与徐渭、杨慎一起被称为明朝三大才子】

  【朱棣准备编撰永乐大典的时候,最初乃是令解缙主持编纂(规模147人),解缙作为大学士,知识储备量自然是不低,不过由于深受儒学文化的影响,所以第一年修筑的《文献大成》更多的还是搜集儒学文化,而其他内容则是少之甚少,朱棣亲阅后甚为不满,责令重制】

  看完第一个选项的解析之后。

  解缙微微一愣。

  原本他还感觉皇帝能够赏识自己,自己便是能够怀才有遇。

  这样的话等到自己出去之后,自己的才能也能够得到发挥。

  但是没想到.....

  这第一个解析是怎么回事?

  自己亲自编纂的永乐大典。

  居然被永乐皇帝看完之后,甚是不满??

  朱元璋也是呵呵一笑,看着这位年轻官吏脸上不可置信的表情。

  在他看来。

  能够被老四重用,当做永乐大典的主要草稿人。

  这个解缙的能力绝对是有的。

  不过毕竟是年轻人,犯错难免。

  现在看着自己失败的案例,反思一些,收敛一下心中的自傲最好。

  【B、由于第一年的成果让朱棣甚是不满,故而第二年便是钦点姚广孝担任监修,为解缙编纂的《文献大成》进行修订,同时编纂队伍扩大到了2196人(累计达3000多人)。】

  【此后又是经历四年的时间,直到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定稿,朱棣亲自作序并赐名《永乐大典》。全书于永乐六年(公元1408年)才抄写完毕】

  “原来这姚广孝担任的乃是监修之权。”

首节 上一节 179/87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明:从边军开始覆明灭清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