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魔法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1040节

  就连李**,在重新过了一遍摘要和结论之后,也是有些无奈地说道:

  “好吧,这篇论文重点研究的是跨音速段的情况……只是在最后才提了一句,说同样的设计方式可以被扩展到更快的速度范围,但超过五倍音速之后,就因为难以复现实际飞行条件,无法进一步保证准确性了……”

  然而,这无意中的一句话,却让坐在前面的姜宗霖和陈宏同时眼前一亮。

  俩人虽然刚才争论得很凶,但平日里关系其实还行。

  目光只是交汇的一瞬间,就看出了对方想到了跟自己一样的地方。

  最后,还是姜宗霖率先开了口:

  “96年的时候就能提到复现飞行条件这个说法,看来常院士还真是从那时候就对高超音速问题有过研究啊……”

  其它还蒙在鼓里的人这会也顿时醒悟过来。

  实际上,常浩南当年刚刚重生,脑子里大部分还是上辈子和JF22风洞项目相关的知识。

  因此在撰写那篇论文时,几乎是本能性地就写出了一些在当年还没有广泛流传开来的专有名词。

  严格来说,应该算是失误。

  然而过了近十年之后再回看,反倒成了他具备十足前瞻性的证据。

  自有大儒为我辩经了属于是。

  ……

  就在众人之间的讨论重新热烈起来时,一阵纷乱的脚步声从外面的走廊传来。

  其中还掺杂着于鸿儒院士洪亮的笑声。

  显然,他们刚才一直讨论的正主,已经到位了。

  果然,仅仅几秒钟后,两扇房门被两名工作人员同时拉开,以于院士为首的一行数人出现在门外。

  而旁边一位明显年轻的,显然就是常浩南。

  “常院士,你先请。”

  “您请……”

  随着一番客套,二人一前一后进入会议室。

  桌边的十几人也紧跟着起身,以示欢迎。

  好在会议桌宽度足够,常浩南便直接加了张椅子,落座在于鸿儒旁边。

  形成了两个首位的布局。

  至于同行的其余几人,都是常浩南的安保和随行人员,并不参与本次会议。

  各自落座之后,于鸿儒很快重新进入了正题:

  “常院士今天来的正好,我们所的两位得力干将,刚才还在讨论超高速风洞下一步的重点发展方向……”

  他一边介绍情况,一边示意了一下会议桌两边的姜宗霖和陈宏:

  “现在,上级既然要搞实用性的高超音速飞行器,那不如就由你这位‘评委’,来指导一下我们后面的工作?”

  尽管上级在口头通知当中并没有明确整个项目到底以哪个单位为主,但从工作开展的角度而言,肯定是要让风洞去配合飞行器的研发,而不是反过来。

  况且刚才在路上,于鸿儒也已经听说,上级正是在听过常浩南的报告之后才做出了上面的决定。

  所以出于稳妥起见,他还是选择先用玩笑的态度稍稍示弱。

  而对于常浩南来说,坐在这力学所的会议室里,简直就跟回了家一样——

  就这张桌子周围的十几号人,他上辈子基本都一起共事过,非常清楚整个团队的水平。

  其实用不着什么具体业务层面的指导。

  只要给出确定的方向,以及理论基础就行。

  “指导工作不敢当……”

  他摆了摆手,态度谦虚地道:

  “来这里的路上,包括前面一段时间,我已经看过不少有关JF系列超高速风洞的情况报告,还有姜研究员和陈研究员二位的论文,自问在风洞工程方面还是个新手,需要向各位多多学习……”

  不过,一句话说完,语气又突然严肃起来:

  “关于高超声速飞行器,我的想法是分阶段推进……首先拿出一种速度在5马赫左右、采用轴对称锥形体或双锥体的入门级高超声速武器,同时利用相关研究反哺航天领域,实打实地向上级证明我们这个项目的意义……

  “所以,这一阶段对于超高速风洞的性能要求,是气流速度在3-4km/s,总温不低于4500-5000K……我知道贵所有一种激波反射技术,可以解决正向爆轰入射激波衰减严重的问题,让风洞达到这个性能指标……”

  听到这里,姜宗霖的眼神逐渐亮了起来。

  这正是他刚才的主张。

  但几乎是紧接着,常浩南又话锋一转:

  “但除此之外,要想真正对飞行器设计起到指导作用,还需要保证足够长,至少是两位数毫秒级别的实验时间,这一点可以借助起动激波反射控制技术和)激波/边界层污染抑制技术来实现……”

  “另外,还需要风洞能够以相对高的精度复现测试数据,这个就需要陈研究员提出的多基频干扰波系适配算法,至于硬件层面……我可以通过特殊渠道解决高灵敏度新型热电偶的供应,当然长期来讲,还是要实现国产化更加稳妥……”

  “……”

  陈宏的嘴角也跟着划起了一个弧度……

  然而,于鸿儒却逐渐感觉出了一点不对味——

  听对方这意思,显然是想全都要。

  当然,以后有资源了嘛,这倒是无可厚非。

  关键问题在于……

  这位常院士对于力学所的研究情况,怎么好像比我们自己还了解的样子?

第1177章 我是来解决问题的

  相比经验老道的于鸿儒,姜宗霖和陈宏的心态显然要简单得多。

  直到常浩南一碗水端平的发言结束,二人才意识到,前者根本没准备在这两个方向之间做出选择。

  刚一开始,自然也是惊喜的。

  只要资源足够,谁不想一步到位呢?

  但喜悦的情绪并没有持续太长时间。

  在于鸿儒退居二线之后,他们毕竟才是真正落实风洞研发的负责人。

  而很多问题,并不是单单有了钱就能解决的。

  “常院士。”

  在常浩南的发言结束之后,陈宏首先接过了话茬:

  “我没有针对任何人的意思……但我们过去在JF8和JF10风洞上积累的经验都是基于反向爆轰卸爆技术,而正向爆轰结合激波反射原理属于影响风洞总体结构的核心技术路线,如果要在同一台风洞上同时实现高气流总温和长实验时间,那这个建设周期……”

  常浩南的办事速度,大家心里基本都有数。

  如果单单造一个风洞就花上个四五年,那恐怕很难满足他的要求。

  因此,就连被不点名针对的姜宗霖,都没有马上出言反驳。

  毕竟陈宏所说的问题,确实是客观存在的。

  但如今项目就在眼前,他无论如何都不可能放过这个机会。

  于是,姜宗霖咬了咬牙,语气坚定地表态道:

  “激波反射腔和辅助爆轰段的设计方法,确实还停留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的阶段,要落实到风洞上面,还需要更充分的测试数据支持,但我们已经基本解决了一维燃烧模型在爆轰波条件下的应用问题……”

  “常院士您是数值计算领域的专家,应该知道在实际工作中,可以将一维模型推广,进而得到高维解的基本波,所以效率应该会比预期快上不少……我和我的团队保证,一定不给整个项目拖后腿!”

  对面的陈宏也不是真的要打压姜宗霖,这会倒也没有进一步落井下石。

  只是静静地等着于鸿儒或是常浩南给出反馈。

  “JF10风洞目前已经投入使用了六年时间,马上要进入一次例行的维护和升级……”

  于鸿儒说着看向陈宏:

  “小陈,你那边如果动作够快,那可以把起动激波反射控制,还有激波/边界层污染抑制这两项技术,先放到JF10风洞上面进行几轮测试……等到其它部分的研究取得进展之后,再放到一起综合考虑新风洞的具体设计方案。”

  “至于小姜……”

  说到这里,他也有点卡壳。

  一方面姜宗霖作为自己的亲传弟子,实在不好表现的过于偏向。

  另一方面,于鸿儒整个职业生涯都在研究反向爆轰耦合卸爆技术,对于姜宗霖提出的理论只能说有所了解,但实在拿不准具体进度。

  见到对方这副为难的样子,常浩南赶紧出面解围:

  “其实姜研究员也不必太担心进度。”

  说话间,他弯腰从包里取出笔记本电脑,放到桌面上:

  “我这次过来,其实就是要解决爆轰计算的理论问题……”

  姜宗霖先是一愣,接着迅速转为惊喜。

  但很快又强行控制住了脸上的表情,像是不敢相信会有如此巧合:

  “计算……您是说Chapman-Jouguet燃烧方程?”

  众所周知,燃烧在本质上是一种发光发热的氧化还原反应。

  由于反应本身发热,而燃烧的三要素中又包括着火点,因此在可燃物和助燃剂充足的情况下,燃烧通常可以自发传播。

  习惯上,人们将低速的燃烧过程称作爆燃,高速而剧烈的燃烧过程称作爆轰。

  因此,爆轰波的传播和反射等问题,本质上是一个燃烧学问题。

  如果能攻克,哪怕只是部分攻克高维条件下的Chapman-Jouguet燃烧方程,那么很多原本需要进行试验的问题,就能够在纸面上得到解决。

  常浩南笑着点了点头:

  “没错,前一段时间,我专门借助高维守恒律研究了二维简化C-J模型的自相似问题……”

  就在这说话的功夫,姜宗霖已经主动动手,把常浩南的电脑连接好了投影仪。

  幕布上面原本的那一行标题顿时消失,换成了一页新的PPT。

首节 上一节 1040/127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原神:在提瓦特开崩三体验店

下一篇:末世,我只跟女神交换物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