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魔法 >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 第1201节

  “用动态波束赋形试试……常院士他们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等离子体的生成模式,让屏蔽层专门吸收或是散射L波段的信号。”

  已经练习过多次的操作员用最快的速度完成操作,然而屏幕上的光点却突然飘飘乎乎地出现在了另外一处位置。

  “见鬼……”

  郭林早就知道,单凭现阶段的技术难以跟踪这种鬼魅般的武器,但从未料到过会有如此大的差距,以至于连落点预警都无法精确做出:

  “弹跳变轨叠加电离干扰,根本分不清哪些是真正的变化,哪些是干扰……”

  实际上,这部雷达在设计时已经专门强化过抗干扰算法。

  但目标过于离谱的速度让它无法及时完成解算就要处理新的飞行轨迹,完全过载了数据处理能力。

  随后的90秒时间里,郭林又连续尝试了几种新的方法,但却始终没能稳定抓住那个若隐若现的目标。

  “呼——”

  他有些颓然地叹了口气,决定破罐子破摔:

  “用目前获取的数据,推算一下落点位置在哪里。”

  靶场的坐标当然是大家都知道的信息,但既然是模拟对抗,那这个环节还是不能缺少。

  “但数据很不完善而且波动幅度很大……”

  操作员有些迟疑。

  “试试吧……”

  郭林直接打断了他:

  “反正咱们也做不了什么其它的了。”

  按照他的指示,轨迹数据很快被注入计算程序。

  几秒钟后,屏幕上还真就显示出了一个结果:

  32°34'N,27°53'E。

  看见这个数据的时候,郭林整个人都愣了一下。

  直到转头看向旁边的地图,才意识到这是一个大致属于东地中海上的位置,显然离谱到家。

  他突然想到了那张介绍助推—滑翔弹道的经典照片,苦笑着拍了一下控制机柜。

  “你TM怎么不再算歪一点,这样就真落到巴黎去了……”

  ……

  与此同时,鼎新基地的地下指挥中心内,常浩南仍然在继续介绍着这枚凝聚了几乎全行业智慧的科技结晶:

  “激波附面层干扰的控制是核心。”

  常浩南指着气动模型解释道:

  “飞行器下表面的微米级蜂窝阵列,通过引导边界层气流形成纵向涡流,将激波震荡导致的热流峰值分散了30%,而在上表面,梯度烧蚀陶瓷材料以0.2毫米的精度逐层分布,最外层是耐高温的碳化锆涂层,内层则是兼具力学和隔热性能的碳/碳化硅复合材料。”

  “当导弹以进入每个弹跳周期的顶点时,弹载计算机会根据实时热流传感器数据,以每秒500次的频率调整后缘形状,使乘波体后缘曲率在2%幅度内发生变化,——这个看似微小的调整可以让升阻比提升了8%,为后续两次跳跃储备关键能量,理论上前缘也可以应用此项技术,只是材料性能暂时无法支持……”

  “……”

  不知不觉间,玄鸟已经完成了第三个跳跃周期,在距地面65公里处突然偏转攻角。

  借助靶场附近的光学观测设备,可以看到乘波体下表面与空气的剧烈摩擦产生持续性亮紫色辉光,如同金属颗粒在电离层中炸开所形成的伞状云雾。

  “这样明显的再入特征,会不会比较容易被红外探测设备发现?”

  景志远突然询问道。

  但他注定无法在第一时间得到回答了。

  因为就在这一句话的功夫,耀眼的闪光已经从苍穹顶端直刺地面,巨大的冲击力甚至让几公里开外的光学镜头感受到了明显的震颤……

  这壮观的一幕,让现场很多人的脑海中突兀地跳出了同一句古诗——

  疑是银河落九天。

  ……

  当乘波体弹头穿透30米混凝土标靶时,梁彦刚正用军靴碾灭发射阵地的最后一缕青烟。

  伪装分队正在用智能伪装网重新覆盖车辆,电磁棱镜车则正在自动清洗粘在天线管上的黄沙。

  “圆概率误差15米。”

  他看了看操作手册上标注的设计参数,忽然笑出声:

  “当年东风3的误差够装下大半座县城。”

  车队很快缓缓驶离靶场,东方的天际线则泛起依稀的鱼肚白。

  夏至日附近的高纬度地区,天总是亮得很早。

  好在导弹旅停留过的区域依旧是一片毫无生机的荒漠,只有某处沙丘的阴影比几个小时前略深了半个像素——

  那是玄鸟洞穿时代铁幕时,在数字世界里留下的唯一伤痕。

第1372章 这下轮到美国人用高炮防空了

  在“玄鸟”命中目标的几分钟后,质量效应靶场和毛道雷达站两方面的加密数据就陆续回传到了鼎新基地的地下指挥中心。

  趁着解码的功夫,常浩南终于等到掌声结束,腾出功夫来回答了此前景志远所提出的问题:

  “弹头下坠过程中所产生的光学特征是我们专门设计好的诱饵,不仅不会增加面对红外设备时的可探测性,反而还有一定的红外隐身……或者严格来说,应该是红外欺骗效果。”

  坐在下面的听众们这会儿其实还沉浸在刚才那一幕恢弘壮丽的画面之中,直到听见常浩南的声音才重新把注意力汇聚到讲台后面。

  然后就听见了这样一个完全反常识的答案。

  刚才提问的景志远甚至以为是自己听错了,只是现场大佬众多,他也不好意思再让常浩南重复一遍,以免显得自己过于一惊一乍。

  于是,只好迟疑不定地瞄了一眼旁边几名看似稳如泰山的同僚。

  结果不出意外,从他们的眼神和微表情中察觉到了跟自己一样的愕然。

  好在常浩南也没有等到首长发话,而是稍作停顿之后便给出了更具体的说明:

  “通过‘热障示踪’效应,将80%的热能通过蒙皮内的微通道相变材料导出,一方面可以增强飞行体表面附近的电离效应,另一方面,也可以使红外通道的观测中心发生漂移,而剩余辐射能谱也经过调谐,进一步降低了被红外制导武器精准命中的可能性。”

  这一段内容确实有些抽象,尤其是对于外行来说。

  他甚至可以看出,景志远明显露出了欲言又止的表情。

  这次倒不是担心提问失态,而是因为不懂的地方太多,确实拿不准该从哪里问起。

  一时间,整个会场的气氛变得有些奇怪。

  明明是一片喜气洋洋的场面,但却既没有人鼓掌,也没有人说话。

  只有电子设备工作时发出的轻微滴滴声。

  直到大约十几秒后,控制台后面的一名技术人员终于硬着头皮打破了沉默:

  “报告,数据解码已经完成!”

  早就等着这句话的常浩南赶紧下达指示:

  “把质量效应靶场那边的红外观测结果调到大屏幕上!”

  随着咔哒咔哒的一阵鼠标按键音,屏幕上早已没了数据的传感器遥测界面变成了一张图片。

  一张明显是红外设备拍摄下来的图片。

  在画面正中央的十字线附近,一个纯黑色的虚影几乎拖成一道闪电,耀眼的辉光则笼罩了周围的足足大半个屏幕——

  华夏的部分观测设备受到苏制型号的影响,染色方式与常见型号相反,是温度越高的部分颜色越深。

  这种接近纯黑的颜色,毫无疑问是极其明显的特征。

  似乎跟常浩南所说的情况不太一致。

  十几道带着疑惑的目光齐刷刷投了过来。

  而常浩南则早已经料到了这种场面,又把图片切换到了普通普通光学通道上。

  在改变了两个来回之后,又意义明确地把两个通道的画面给叠加在了一起。

  这下子,哪怕是完全不懂技术的外行,也看出了其中的关键所在——

  尽管同一台设备上的两个通道位置并不完全相同,但对于观测距离而言,呈现出的角度差距基本可以算是微乎其微。

  然而,光学画面中那一抹紫色亮光的整体位置,却相比红外通道偏离了大约两个身位。

  并不在十字瞄准线上。

  显然在目前的技术水平下,光学观测结果才是更加准确的那个。

  也就是说。

  红外设备锁歪了。

  “各位首长,这就是用红外制导武器瞄准‘玄鸟’时所产生的效果……”

  借着直观的图片,常浩南继续解释道: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现有的任何防空武器都不可能对玄鸟进行稳定跟踪,而即便碰巧能够捕捉到热源,导引头也会因为我们设置的欺骗效应而发生大约5-10米左右的偏移,最终错过目标。”

  “大多数情况下,超高速拦截弹的战斗部都采用动能碰撞杀伤,因此一旦错过就无法产生任何影响,即便是一部分采用破片战斗部的,杀伤区域也会是向前的锥形,而非常规防空导弹的环形,仍旧很难摧毁我们的弹头……”

  “……”

  当说到这里的时候,常浩南已经能够听到,从观众席后排传出了低沉但整齐的惊叹声。

  雷达抓不住、红外会假锁。

  最常见的两种制导方式已经全部失效,纯光学制导又几乎无法应用在中远程防空领域。

  这个瞬间,很多空军军官脑海里都出现了一个同样的念头。

  只不过领导在场,谁也不好贸然开口。

  最后还是由空军负责人以半开玩笑的方式说了出来:

  “这么一看,好像轮到美国人把大口径高射炮拉出来防空了?”

  原本还有些紧绷的气氛瞬间变得轻松起来。

首节 上一节 1201/127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原神:在提瓦特开崩三体验店

下一篇:末世,我只跟女神交换物资

推荐阅读